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四氯化碳致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中IL-1β及IL-1βR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四氯化碳(CC l4)所致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中白介素-1β(IL-1β)及白介素-1β受体(IL-1βR)的表达,探讨肝纤维化的发病机理。方法CC l4所致2、4、6、8周肝纤维化模型及对照组大鼠肝苏木素-伊红染色、免疫组织化学反应,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和IL-1β及IL-1βR的表达。结果对照组大鼠肝组织中IL-1β及IL-1βR无明显表达;2周模型组病理变化以炎症及肝细胞变性为主,肝组织细胞IL-1β及IL-1βR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强(P<0.01);4周模型组间质成分增生明显,坏死肝细胞中IL-1β及IL-1βR无明显表达,与2周模型组相比IL-1β及IL-1βR表达减少(P<0.01);6周模型组肝细胞大量坏死,中央静脉及汇管区纤维隔形成,与4周模型组相比IL-1β及IL-1βR阳性细胞明显减少(P<0.01);8周模型组肝组织形成完整的假小叶,肝组织细胞IL-1β及IL-1βR表达程度与6周模型组相似。结论肝纤维化发生、发展的不同阶段,损伤因子均能刺激肝组织细胞表达IL-1β及IL-1βR。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体外培养的大鼠肝细胞在促炎细胞因子IL-1β刺激下一氧化氮(NO)的产生和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原位胶原酶灌注法分离和培养原代大鼠肝细胞后,分别用生理盐水、脂多糖(LPS)(10 mg·L-1)、IL-1β(1 nmol·L-1)及LPS(10 mg·L-1)联合IL-1β(1 nmol·L-1)刺激肝细胞,并分别在刺激后6、12、24、48 h留取细胞和上清液,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上清液NO的含量,采用荧光探针JC-1结合流式细胞仪检测肝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结果: IL-1β刺激后肝细胞产生NO增加而线粒体膜电位降低,两者均呈时间依赖性,并在24 h达峰值;LPS对肝细胞NO的合成没有直接诱导作用,与IL-1β联合刺激也没有协同作用.结论: IL-1β诱导肝细胞过度产生NO从而抑制线粒体呼吸功能可能是炎症应激下肝损伤的潜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清肝浸膏对实验性肝损伤模型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D-氨基半乳糖(D-GalN)诱导大鼠的急性肝损伤模型,用卡介苗联合脂多糖(BCG LPS)诱导小鼠的免疫性肝损伤模型,观察清肝浸膏不同剂量组对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及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8(IL-8)和白介素-18(IL-18)活性的影响。结果清肝浸膏能明显降低肝损伤模型的转氨酶水平,并能降低D-氨基半乳糖所致急性肝损伤模型大鼠血清中的TNF-α、IL-1β、IL-8含量(P<0.01),也能明显降低BCG LPS诱导的免疫性肝损伤模型小鼠血清中的TNF-α、IL-18含量(P<0.01)。结论清肝浸膏对实验性肝损伤模型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保护作用的机制可能和降低细胞因子的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白介素-11(interleukin-11,IL-11)在小鼠肝脏缺血再灌注中的作用?方法:将20只健康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和IL-11处理组,各组5只?采用70%肝脏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1 h,再灌注6 h)?缺血再灌注组及IL-11处理组分别于术前2 h给予PBS及IL-11尾静脉注射?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分别测定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白介素-6(IL-6)?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通过光镜观察组织学苏木精-伊红(HE)染色改变?应用反转录酶-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肝组织IL-6?IL-1β?TNF-α水平?结果:缺血再灌注组及IL-11处理组肝酶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及假手术组(P < 0.05)?同时IL-11处理组又明显低于缺血再灌注组(P < 0.01)?缺血再灌注组镜下可见大面积肝细胞水肿及少量嗜酸性变,而IL-11处理组肝细胞水肿明显少于缺血再灌注组?IL-11处理组血清及肝组织中IL-6?IL-1β?TNF-α表达水平明显低于缺血再灌注组(P < 0.05)?结论:IL-11预处理可以通抑制IL-6?IL-1β?TNF-α的表达来减轻小鼠肝脏的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油酸(oleic acid,OA)肺损伤对大鼠肝组织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10(IL-10)表达的影响。方法:16只健康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OA组,每组各8只大鼠。采用OA法复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模型。观察2组大鼠肺湿干重比值(W/D)及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胆红素(TB)的改变,光镜下观察肝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检测肝组织中IL-1β、IL-10蛋白及mRNA表达。结果:OA组W/D、ALT、AST、TB均高于对照组(P<0.01);OA组肝组织病理形态学结构较对照组肝细胞弥漫性水肿,肝小叶中央静脉周围肝细胞胞浆疏松化,小叶周围肝细胞胞浆空泡化,小叶内部分肝细胞核消失,肝小叶中央静脉和肝血窦充血等改变;OA组肝组织中IL-1β、IL-10蛋白及IL-1β、IL-10mRNA含量的表达均较对照组增强(P<0.05)。结论:OA性ARDS并发肝损伤的机制中,可能有IL-1β、IL-10的参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Kupffer细胞(KCs)NF-κB激活在鼠非肝硬变性胆道梗阻肝部分切除后肝细胞再生过程中的作用.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大鼠70%肝部分切除组(N-PH)、胆总管梗阻1周70%肝部分切除组(BDO-PH)、BDO-PH IL-10或生理盐水治疗组.EMSA法检测KCs NF-κB激活、RT-PCR法检测肝内HGF、IL-6、TGF-β1及IL-1β mRNA表达,ELJSA法检测肝内TNF-α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细胞BrdU标记.结果BDO-PH后0~72 h肝内IL-6 mRNA、TGF-β1mRNA、IL-1βmRNA及TNF-α表达增高而HGFmRNA表达减少,肝细胞BrdU标记减少.而IL-10能下调BDO-PH后KCs NF-κB活性、上调肝内HGF mRNA与下调肝内IL-6 mRNA、TGF-β1 mRNA、IL-1β mRNA及TNF-α表达,从而促进肝细胞BrdU标记.结论KCs NF-κB过度激活可能抑制非肝硬变性胆道梗阻肝部分切除后肝细胞再生,适当调节KCs NF-κB活性可能促进肝细胞再生.  相似文献   

7.
急性胰腺炎时肝损伤与血清炎症细胞因子关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清炎症细胞因子在急性胰腺炎(AP)时肝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将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AP组和假手术组(SO组),分别于术后3、6、12h取胰腺组织行光镜检查,取肝组织行光镜检查并用电镜观察肝细胞变化;检测血清ALT水平;RIA法测定血清TNF-α、IL-1β、IL-6;ELISA法检测IL-10水平。结果病理组织学观察证实AP组胰腺发生炎症,肝脏出现了病理性形态改变。随着病程的发展,AP组血清ALT水平逐渐明显升高(P<0.05),血清TNF-α、IL-1β、IL-6、IL-10水平显著高于SO组(P<0.05)。结论AP可致肝损伤,高水平的血清TNF-α、IL-1β、IL-6、IL-10与AP及其肝损伤可能相关。  相似文献   

8.
大鼠免疫性与淤胆性肝纤维化发病机制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大鼠肝脏长期暴露于猪血清后可出现免疫损伤及随后发生的肝纤维化,而胆总管结扎后亦可诱导大鼠发生胆汁淤积性肝损伤,最终发生肝纤维化。这两种损伤后肝脏纤维化的发生、发展及机制均不同。本研究比较这两种不同处理后肝脏损伤的发生发展,探讨炎症与纤维化形成之间的关系。方法(1)通过给大鼠腹腔注射猪血清(IPS)(3ml/kg,1次/周,连续12周)诱导慢性肝纤维化(IPS组)。通过结扎胆总管诱导急性淤胆性肝纤维化(BDL组);(2)采用Knodell组织学评分评价肝脏组织学改变;(3)采用抗αSMA抗体、抗ED1抗体、抗CK7抗体、抗CD45抗体对肝脏进行免疫荧光染色;(4)采用实时定量PCR技术分别检测肝脏中与炎症相关的细胞因子,包括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MIP-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受激活调节正常T细胞表达和分泌因子(RANTES)、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A(PDGF-A);与纤维化相关的细胞因子,包括I型胶原蛋白(col-1)、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金属...  相似文献   

9.
骨质疏松模型骨组织中IL-6,IL-1β,TNF-α的表达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通过测定切除卵巢骨质疏松模型小鼠骨组织中白介素6(IL-6)、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特征,探讨其在骨质疏松发病过程中的生物学意义.方法:选用4月龄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假手术对照组和去卵巢骨质疏松模型组,术后第12周用ABC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骨组织中IL-6,IL-1β,TNF-α的蛋白含量并进行细胞定位.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3种蛋白在模型组和对照组均有阳性表达,主要位于骨小梁周边成骨细胞、破骨细胞及骨髓细胞胞浆中,模型组蛋白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与骨密度呈负相关(P<0.01或P<0.05).结论:小鼠骨质疏松模型骨组织相关破骨细胞分化因子IL-6,IL-1β,TNF-α表达增高,导致破骨活动增强,骨吸收大于骨形成,最终导致骨质疏松.  相似文献   

10.
压力超负荷心肌肥厚过程中血清TNF-α、IL-1 β、IL-6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从压力负荷增加到心肌肥厚形成的整个过程中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性免疫法检测腹主动脉部分结扎大鼠不同时间点血清TNF-α、IL-1β、IL-6的浓度,电子天平称量左心室重,计算心重指数(左心重mg/体重g).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心肌肥厚大鼠血清TNF-α、IL-1β、IL-6升高,且与心肌肥厚程度正相关.结论:细胞因子可能参与了心肌肥厚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和干细胞动员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胰腺的保护作用。方法腹腔注射L-精氨酸制备大鼠SAP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骨髓干细胞移植组(MSC)、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组(G-CSF)及MSC+G-CSF组(n=48),各组再按术后不同观察时间段分为12、24、48、72h亚组(n=12)。MSC组造模后6h经股静脉注入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1.2ml,G-CSF组造模前连续3天皮下注入G-CSF 40μg/kg,MSC+G-CSF组则联合应用,假手术组仅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在术后相应时间点观察各组大鼠的死亡率,观察胰腺病理改变并评分,测定Bax蛋白水平和细胞凋亡指数,检测血清中TNF-α、IL-6、AMY、CRP含量,用方差分析比较各治疗组间的指标差异。结果各治疗组48h前未见死亡,72h死亡率与模型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胰腺病理变化较模型组减轻;治疗组各时间点Bax蛋白水平和凋亡指数均较模型组增高(P<0.05),MSC+G-CSF组48、72h凋亡指数及24、48,72h Bax蛋白含量与MSC和G-CSF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各治疗组血清TNF-α、IL-6、AMY、CRP含量24h/48h后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MSC+G-CSF组48h/72h各指标与MSC组和G-CSF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MSC组与G-CSF组各项指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联合自体骨髓MSC移植与动员能有效保护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大鼠胰腺的损伤,可能与MSC的抗炎症及促进胰腺腺泡细胞凋亡等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静脉移植和骨髓干细胞动员在重症急性胰腺炎肝肾功能损害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制备SAP大鼠模型240只,随机平分为对照组、SAP模型组、MSC组、G-CSF组和MSC+G-CSF组,各组术后再平分为12、24、48、72h组。MSC组在SAP模型6h后注射MSC 1.2ml,G-CSF组在SAP前3天每天预注射G-CSF 40μg/kg,MSC+G-CSF组联合使用G-CSF和MSC方法,对照组注射等量NS。比较各组病死率,观察肝脏和肾脏大体及镜下病理改变,比较血清肝肾功能指标ALT、AST、Bun、Cr、LDH和炎症因子TNF-α、IL-6、CRP含量,比较肝肾组织细胞凋亡指数。结果各组大鼠均存活超过48、72h病死率与SAP组比较差异无显著;肝、肾组织大体及镜下病理变化均轻于SAP模型组;治疗组血清肝肾功能指标,炎症细胞因子含量较SAP模型组不同程度减低,其中MSC+G-CSF组部分指标与单独治疗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细胞凋亡指数与单独治疗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但MSC与G-CSF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静脉移植MSC和G-CSF骨髓动员均能有效保护重症急性胰腺炎时肝肾损害,其中联合治疗效果最佳,其中对炎症反应及细胞凋亡的调控机制存在。  相似文献   

13.
加味大柴胡汤对阻塞性黄疸大鼠肝脏MRP2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敏  郑泽荣  黄冬 《河北医学》2007,13(7):769-773
目的:探讨加味大柴胡汤对阻塞性黄疸大鼠肝脏MRP2表达的影响及其对肝脏的保护机制.方法:将54只大鼠随机分三组,即:假手术 生理盐水灌胃组(SO NS组)、胆总管结扎 生理盐水灌胃组(BDL NS组)、胆总管结扎 加味大柴胡汤灌胃组(BDL MMDB组).分别在术后7、14、21d取肝组织标本,用PV-6001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半定量RT-PCR法检测肝脏MRP2蛋白和MRP2mRNA的表达.结果:各时相段中BDL MMDB组的MRP2蛋白和MRP2mRNA的表达低于SO组,而明显高于BDL N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加味大柴胡汤能上调MRP2的表达,减轻肝脏的损伤.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和干细胞动员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肝肾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方法腹腔注射L-精氨酸制备大鼠SAP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骨髓干细胞移植(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组、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组(G-CSF)及MSC+G-CSF组(n=48),各组再按术后不同观察时间段分为12、24、48、72h亚组(n=12)。MSC组造模后6h经股静脉注入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1.2ml,G-CSF组造模前连续3天皮下注入G-CSF 40μg/kg,MSC+G-CSF组则联合应用,假手术组仅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在术后相应时间点观察各组大鼠的死亡率,肝肾脏组织的病理变化,比较Bax、Bcl-2蛋白水平和细胞凋亡指数差异。结果各治疗组48h前未见死亡,72h死亡率与模型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肝脏、肾脏病理变化均较模型组减轻;治疗组各时间点肝肾细胞Bax表达较模型组下调,Bcl-2蛋白上调,凋亡指数较模型组有明显下降。MSC+G-CSF组24h点后Bax含量,48h、72h点Bcl-2含量,24h/48h点后细胞凋亡指数与MSC组和G-CSF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MSC组和G-CSF组各时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联合自体骨髓MSC移植与动员能有效抑制重症急性胰腺炎时肝脏和肾脏的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中药及MSC自体移植对氯化锰致大鼠帕金森病模型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利用氯化锰腹腔注射造成帕金森病大鼠模型,对模型大鼠进行药物及移植治疗14 d,进行中脑神经元存活数量、细胞因子TNF-α、IL-2含量的观测.结果:氯化锰对模型大鼠多巴胺能神经元毁损达82.3%,与正常对照组比,有显著性差异;千金丹不同剂量组及MSC移植组的多巴胺能神经元存活数量明显高于模型对照组(P<0.05);测定血中TNF-α、IL-2的含量.结果显示:模型对照组二者水平显著升高,药物及MSC移植治疗组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P<0.05).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血清透明质酸的改变在梗阻性黄疸肝损伤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雄性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胆总管结扎组(n=30)和假手术组(n=30)。每组又根据术后不同时间点(1 d、3 d、7 d、14 d、21 d)分为5个小组(6只/组),分别采用放射免疫法、比色法、肝脏组织病理学检测等方法,观察各组动物体内血清透明质酸、肝功能、肝组织髓过氧化物酶、中性粒细胞聚集情况以及肝脏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①胆总管结扎组各时间点所测得的血清透明质酸(serum hyaluronicacid,HA)、血清谷丙转氨酶(serum 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血清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均较假手术组明显升高(P<0.05)。②与假手术组相比,胆总管结扎组于术后3 d肝脏组织内中性粒细胞浸润明显增多(P<0.05)。胆总管结扎组内血清透明质酸的变化与肝脏组织内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含量、中性粒细胞聚集程度呈正相关性(rMPO=0.469,P<0.01;r中性粒细胞=0.398,P<0.05)。结论梗阻性黄疸过程中所出现的血清透明质酸增高与肝脏内所聚集的中性粒细胞对肝窦内皮细胞的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7.
超声破坏微泡介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初步探讨超声破坏微泡介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的可行性.方法 21只Wister大鼠分为3组:干细胞静脉移植组(MSCs-iv)、超声+干细胞组(US+MSCs-iv)、超声+微泡+干细胞组(US+MB+MSCs-iv).各组分别取1只大鼠的骨骼肌行HE染色观察显微结构.移植后7 d取各组剩余大鼠下肢股薄肌、半膜肌行免疫组化检测,观察MSCs移植数量;另外US+MB+MSCs-iv组同时取重要脏器行免疫组化检测,评估靶向性.结果 US+MB+MSCs-iv组大鼠股薄肌、半膜肌染色可见红细胞外溢到组织间隙,同时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股薄肌、半膜肌及脾脏可见较多移植的MSCs.而其他组骨骼肌未观察到阳性细胞.结论 超声靶向破坏微泡有可能成为提高干细胞移植效率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8.
EffectsofCimetidineonIL-2andTSuppressorCellFunctioninRatswithObstructiveJaundiceDINGXian-zhong(丁显仲);LIHua(李桦);XIONGShu-tao(熊叔...  相似文献   

19.
具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型的成体干细胞移植造血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目的为了探索骨髓成体干细胞是否能重建超致死剂量射线照射后小鼠的造血功能.方法采用液体培养分离,培养,扩增雄性小鼠骨髓成体干细胞,作为供体细胞,将受体雌性小鼠预先经Cs137全身照射850rad后在4 h内从尾静脉输入细胞.受体小鼠分为5组,每组10只a正常小鼠不经任何处理;b输入6×106cell/只(0.3ml)新鲜全骨髓;c输入6×106 cell/只(0.3 m1)去基质细胞的造血细胞;d输入6×106cell/只(0 3 m1)经培养后的成体干细胞,输注细胞后第1天上、下午肌肉注射各一次Granulocyt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G-CSF)等细胞因子;e注射D-Hanks液0.3ml/只.观察各组小鼠的存活情况,小鼠在输注前查尾静脉血,计细胞总数、涂片、分类,输细胞后每周各组分别取小鼠肝、脾、股骨,固定作病理切片,另外一侧股骨冲出骨髓,计数一条股骨有核细胞数、涂片、测定colonyforming unit-granulocyte/macrophage(GM-CFU)值.结果输全骨髓组外周血有核细胞和骨髓有核细胞数及GM-CFU值在输注后的第1,2周都高于单输成体干细胞组,但单输基质细胞组有核细胞逐渐恢复,小鼠存活好,至输注后第3周,无论外周血或骨髓中的有核细胞都较第2周明显恢复,GM-CFU也明显升高,而单输造血细胞和D-hnks液组小鼠存活7~8 d死亡.结论小鼠超致死剂量照射后,输入经培养后的同种小鼠骨髓成体干细胞配合G-CSF等细胞因子注射可重建小鼠造血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亲环素A(CyPA)在脂多糖诱导急性肺损伤大鼠肺组织的表达变化及间充质干细胞对CyPA表达的影响。方法 9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即: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干细胞对照组和高、低剂量干细胞治疗组,每组18只。模型组经尾静脉注射脂多糖(LPS)5mg/kg;干细胞对照组经尾静脉注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2×106/ml,0.5 ml;正常对照组经尾静脉注射等量生理盐水;高、低剂量干细胞治疗组分别经尾静脉同时注射LPS 5mg/kg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2×106/ml、1×106/ml,0.5 ml。分别于造模后6、24和72 h处死动物收取标本,测定右下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及肺组织细胞核内的CyPA表达。结果模型组、两种剂量干细胞治疗组MPO、TNF-ɑ、IL-1β及CyPA表达三个时间点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高剂量干细胞治疗组CyPA蛋白和mRNA表达均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 CyPA参与了内毒素诱导急性肺损伤大鼠的发病过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能通过降低CyPA的活性对急性肺损伤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