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3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38篇
儿科学   30篇
妇产科学   20篇
基础医学   28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42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10篇
特种医学   13篇
外科学   21篇
综合类   92篇
预防医学   29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81篇
中国医学   23篇
肿瘤学   1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的错误相关负电位(error-related negativity,ERN)变化与治疗的关系。方法应用德国Brain Products公司的ERP记录与分析系统,对38例ADHD和30名健康儿童作了ERN检测。结果(1)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组的正确反应率明显低于健康儿童组,正确反应和错误反应的反应时明显比健康儿童组长。(2)与健康儿童组相比,注意缺陷多动障碍ERN潜伏期在Cz、Oz、C3和C4上明显延迟,波幅(Cz、C3、Oz、Pz)较健康儿童组低。(3)患者组在治疗后6月、18月随访时,ERN潜伏期和波幅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的ERN潜伏期和波幅异常,可能反映了本组儿童内在错误监控机制存在缺陷。随访ERN变化可能是一种属性标志。  相似文献   
2.
资料与方法 本文收集64例我院97年元月至2000年6月经手术和病理所证实为急性阑尾炎的病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46例,年龄9~72岁,平均32岁。发病为5小时至7天,平均2.5天,全部病例均在B超检查后48小时内行阑尾切除术。 使用美国惠普200型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3.5~5.0MHz,采取仰卧位,左右下腹及盆腔作常规扫查,发现阑尾图像逐步加压作纵模切扫查,行中心定位旋转探头确认后冻结,测量阑尾最大直径。在鉴别诊断过程中,必要时需充盈膀胱进行扫查。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无抽搐电休克维持治疗(M-ECT)对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和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给予研究组药物联合为期26周的MECT,对照组仅使用药物治疗;治疗前、治疗2周、4周、13周和26周分别进行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韦氏记忆测验(WMS)评定。结果:治疗后各时间点两组PANSS总分、治疗2周后的阳性症状分、治疗4周后的阴性症状分和一般病理分均较基线时明显下降(P均0.05);研究组PANSS总分在治疗13周、26周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阳性症状分治疗后各时间点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阴性症状分和一般病理分在治疗26周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13周时,WCST完成分类数、WMS联想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26周时,WCST错误应答数明显低于对照组;WMS再认、联想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药物联合M-ECT能快速缓解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阳性症状,疗效优于单纯药物治疗,并对患者部分记忆和执行功能有改善。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估维生素D水平对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12月于生后2 h内入新生儿科住院治疗的胎龄 < 36周的早产儿429例为研究对象,依据患儿是否发生NEC,将429例患儿分为NEC组(n=22)和非NEC组(n=407)。采集早产儿及其母亲入院时外周静脉血进行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检测,比较两组早产儿和母亲血清25-OHD水平,Pearson相关分析早产儿和母亲血清25-OHD水平相关性,比较两组早产儿维生素D缺乏情况,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早产儿NEC影响因素。结果 NEC组母亲和早产儿血清25-OHD水平均显著低于非NEC组(P < 0.001)。两组母亲和早产儿之间血清25-OHD水平均呈正向关(P < 0.001)。非NEC组与NEC组早产儿维生素D水平在正常、不足、缺乏、严重缺乏等状况的分布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胎龄、出生体重、母亲和早产儿25-OHD水平、机械通气持续时间、用氧持续时间和住院时间可能是NEC发生的影响因素(P < 0.05)。结论 母亲和早产儿低血清25-OHD水平与早产儿NEC的发生可能具有相关性,提示母孕期补充维生素D对于预防早产儿NEC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剖胸手术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食管癌患者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100例食管癌手术患者,其中HBsAg阳性50例(病例组),HBsAg阴性50例(对照组),于手术前后分别测定肝功能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定性检测大、小三阳患者手术前后的HBV DNA.结果:HBsAg阳性患者谷丙转氨酶(ALT)术后高于术前(P<0.05);小三阳(HBsAg、HBeAb、HBcAb阳性)患者HBV DNA PCR检出率术后明显高于术前(P<0.05).结论:剖胸手术对HBsAg阳性食管癌患者肝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损害作用;术前常规检测乙肝标志物,重视围手术期护肝治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阿司匹林对Poly-IC诱导小胶质细胞激活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通过体外培养小鼠小胶质细胞BV2细胞株,建立Poly-IC刺激诱导小胶质细胞免疫激活模型。本研究分为对照组(不做处理)、模型组(Poly-IC 10μg/ml)、高剂量阿司匹林组(1 mmol/L阿司匹林)、低剂量阿司匹林组(0.1 mmol/L阿司匹林)、高剂量阿司匹林预处理组(Poly-IC 10μg/ml+1 mmol/L阿司匹林)、低剂量阿司匹林预处理组(Poly-IC 10μg/ml+0.1 mmol/L阿司匹林)。应用细胞免疫荧光法检测小胶质细胞吞噬能力﹑活性氧﹑Iba1蛋白表达,RT-qPCR法检测各组小胶质细胞炎症因子IL-1β﹑IL-6﹑IL-10﹑TNF-α﹑COX-2的mRNA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模型组中小胶质细胞形态发生改变,吞噬能力增强,活性氧产生增加,Iba1蛋白表达下降。且模型组中IL-1β(20.55±1.92)﹑IL-6(63.98±7.83)﹑TNF-α(16.84±3.19)﹑COX-2(6.78±0.42)的mRNA表达较对照组IL-1β(1.01±0.14)﹑IL-6(0.95±0.17)﹑TNF-α(1.22±0.38)﹑COX-2(0.87±0.11)显著增加(t=26.14,10.22,17.06,37.07;均P<0.01)。经阿司匹林预处理的小胶质细胞吞噬能力较模型组减弱,活性氧产生较模型组降低,且Iba1蛋白表达较模型组有一定恢复。高剂量阿司匹林预处理组促炎因子IL-1β(9.95±0.52)﹑IL-6(39.64±6.89)﹑TNF-α(1.57±0.42)﹑COX-2(2.47±0.14)的mRNA表达较模型组明显降低(t=14.18,3.69,16.68,27.03;均P<0.01)。结论阿司匹林对Poly-IC诱导小胶质细胞激活有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阿司匹林抑制胶质细胞炎性因子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神经行为发育监测和早期教育及干预在儿童保健系统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为建立儿保更新模式提供依据。 【方法】 分别将同期出生的46名正常新生儿和46名高危儿随机分为新模式组和对照组,新模式组的正常儿和高危儿除常规模式儿保外,定期进行神经行为发育监测和早期教育及干预。对照组只做常规模式儿保。各组均在3、6月和1岁时用Gesell婴幼儿发育量表进行发育商(developmental quotient,DQ)的测评。 【结果】 1)3月、6月和1岁时,高危新模式组5个能区的DQ逐步提高,到1岁时明显高于高危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已达到正常对照组水平。2)生后3月时,正常新模式组的DQ 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到6月和1岁,正常新模式组5个能区的DQ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将神经行为发育监测和早期教育及干预纳入常规儿保中的更新模式,可以促进婴幼儿智能发育,利于儿童早期发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单、双颌手术方案的选择.方法 对满足纳入标准的38例患者进行治疗前后的X线头影测量分析,测量软组织、硬组织项目共28项.将采用单、双颌不同手术方式的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的各项目及其变化量分别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单颌手术患者初诊SNA角、ANB角、U1/SN角、鼻唇角、G-SN-Pos角、Wits值及覆盖值更接近正常值.双颌手术更有利于上、下颌骨位置关系的改善、有利于下颌骨的逆时针旋转、上前牙去代偿更充分.结论 SNA角、U1/SN角、鼻唇角与正常值差距小于一个标准差的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可采用单纯下颌手术方式.超过此界限的患者应采用双颌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9.
痤疮是一种皮肤科常见病,具有易复发、病程长的特点,多发于青少年。皮损部位以面部居多,也可发于背、胸、颈等部位,其主要特征为脓疱、丘疹、粉刺、囊肿、瘢痕、结节等[1]。2012年5月~2013年5月,笔者科室采用红蓝光照射治疗痤疮患者,取得了较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背景:身材矮小是儿科常见的疾病,可由多种原因造成,多基因的遗传因素、染色体疾病、代谢性疾病、内分泌疾病、营养不良等,其中性染色体异常是女童身材矮小比较常见的原因.目的:分析身材矮小女童细胞遗传学方面的原因.方法:对2007-09/2009-09来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儿童医院就诊323例身材矮小女童进行外周血淋巴细胞G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其中<6 岁51例,6~13岁234例,>13 岁38例.结果与结论:发现异常核型87例,占全部患者的26.9%,其中常染色体异常1例,性染色体异常86例,占全部被检患者的26.6%.提示性染色体异常是女童身材矮小的重要遗传因素,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