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9 毫秒
1.
多孔钽棒植入治疗股骨头坏死的适应证及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孔钽棒植入治疗股骨头坏死的适应证并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5月至2008年11月,治疗股骨头坏死患者25例29髋,男14例17髋,女11例12髋;年龄29—48岁,平均36岁;根据Steinberg分期:Ⅰ期10髋,Ⅱ期16髋,Ⅲ期3髋。采用侧方小切口入路,行髓心减压及多孔钽棒植入术。术后3周内禁止负重,3周后可部分负重,然后逐步过渡至完全负重。采用Harris评分系统评估术后患髋功能的改善情况;术后3、6、12个月摄正、侧位x线片,观察股骨头修复情况及有无坏死进展。结果23例27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15个月。术后12个月或末次随访进行疗效评估,优:17例19髋,良:4例5髋,可:2例3髋。患者的Harris评分由术前的49~83分,平均(65.3±8.6)分,提高至术后的75~100分,平均(88.2±9.3)分(P〈0.001)。Ⅰ期由术前70~83分,平均(73.7±5.6)分,提高至术后79~100分,平均(94.5±6.4)分;Ⅱ期由术前51~72分,平均(63.4±6.1)分,提高至术后76—99分,平均(87.1±9.0)分;Ⅲ期由术前49—65分,平均(56.8±7.3)分,提高至术后74—89分,平均(81.7±8.2)分。各组提高分数之间显著差异。髋关节影像学表现稳定,股骨头无坏死进展。结论髓心减压及多孔钽棒植入术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适合于SteinbergⅠ、Ⅱ期及较小塌陷的Ⅲ期股骨头坏死患者。  相似文献   

2.
骨髓水肿与股骨头塌陷及疼痛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骨髓水肿的发生机制及其与疼痛程度和塌陷的关系.方法 对2006年1月至200r7年10月资料齐全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共91例(165髋)进行回顾性分析,改良Merle d'Aubigne评分统计每髋的疼痛程度.并对16例(16髋)有骨髓水肿的患者行MRI随访.结果 165髋中47髋出现骨髓水肿,发生于ARCO分期Ⅱ期13髋,Ⅲ期34髋,各期出现骨髓水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加权像和STIR像均出现骨髓水肿37髋,仅STIR像出现骨髓水肿10髋.40髋骨髓水肿在症状出现后6个月内发现.7髋骨髓水肿在症状出现后7~15个月内发现.Ⅱ期髋关节,伴骨髓水肿者平均疼痛评分为2.46±0.66,无骨髓水肿者为5.21±1.12,疼痛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期髋关节,伴骨髓水肿者平均疼痛评分为2.38±0.78,无骨髓水肿者为3.63±0.93,疼痛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骨髓水肿发现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Ⅱ、Ⅲ期,其发生与股骨头塌陷明显相关,多发生于症状出现后6个月内,其疼痛程度较同期无骨髓水肿的股骨头重.STIR成像能更敏感地发现骨髓水肿.  相似文献   

3.
体外高能震波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体外高能震波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近期疗效。方法自2004年10月~2005年10月,采用体外高能震波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30例40髋。根据X线片及MRI进行股骨头坏死的ARCO分期:Ⅰ期8髋,Ⅱ期17髋,Ⅲ期15髋。采用X线透视结合MRI影像对坏死病灶进行定位,每侧股骨头选择4个震波治疗点,震波治疗参数:电压28kV、脉冲频率4Hz、每点冲击数1000次。震波治疗后2~3个月内患肢不负重。采用疼痛VAS评分、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X线及MRI评估疗效。结果12例18髋治疗后局部出现瘀斑、皮下出血和轻微肿胀,未发现其它并发症。所有患者平均随访11.2个月,自觉症状改善33髋,无变化7髋。疼痛VAS评分治疗前平均(6.7±2.0)分,治疗后平均(2.5±2.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arris评分治疗前平均(64.3±14.7)分,治疗后平均(81.9±9.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去除疼痛得分后Harris评分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内MRI影像学改善15髋,无变化20髋,病变进展5髋,有2例2髋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结论体外高能震波治疗早中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近期疗效明显,主要表现为疼痛症状减轻和功能改善,具有操作简便和无创等优点,是一种较好的替代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股骨头髓心减压加异体腓骨移植术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股骨头髓心减压加异体腓骨移植术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2004年1月至2008年11月治疗Ⅰa-Ⅲb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25例32髋,其中男17例,女8例,年龄20~55岁,平均39.1岁。采用股骨头髓心减压加异体腓骨移植、空心拉力螺钉内固定治疗。术前疼痛时间2-14个月,平均5.5个月。所有患者于术前术后行常规X线片、MRI检查、Harris评分。结果:25例均获随访,时间24-48个月,平均36-4个月。X线片显示18例21髋改善,4例6髋不变,关节面未塌陷,2例3髋恶化,1例2髋失败,总有效率84_4%。Harris评分术前(77.0±8.0)分,术后(90.6±2.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7,P〈0.05)。结论:股骨头髓心减压加异体腓骨移植术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创伤小,关节功能影响小,术后卧床时间短,恢复快,临床症状改善,其短期疗效肯定,中长期疗效仍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半髋关节表面置换术和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疗效。方法从1997年6月至2006年7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脊柱骨病科收治的FicatⅢ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患者38例(42髋),患者手术时的年龄29—51岁,平均(37.5±9.2)岁,其中男31例,女7例。其中31例(35髋)行了半髋关节表面置换术,7例(7髋)行了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所有患者病变部位的术后病理检查均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于术前和随访时采用UCLA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对患者手术前后疼痛、步行、功能、活动进行评分。采用复诊的方式进行随访,于术后2个月开始第1次随访,每年随访1次,共随访1—13年。两组样本间均数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并做方差齐性检验)。结果全部患者均获随访,平均8.4年。主要观察指标为:纳入患者髋关节表面置换手术前后UCLA评分的比较;患者半髋和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后疗效的比较。UCLA髋关节功能评分:疼痛、步行、功能、活动的评分由术前的(3.4±1.3)分、(4.8±1.9)分、(5.9±2.8)分、(5.8±2.7)分分别提高到术后的(8.7±2.4)分、(9.0±2.8)分、(8.4±3.3)分、(7.6±3.0)分,两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1.48、7.34、3.42、2.64,P〈0.01)。其中半髋关节表面置换术35髋术后的满意率为89%,与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7髋术后的满意率相近(100%,x^2=0.05,P〉0.05)。结论半髋关节表面置换术和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是一种可供选择的向全髋关节置换术过渡的较好的治疗方法,可以恢复中FicatⅢ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的髋关节功能;半髋关节表面置换术和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的中远期疗效是否有差异尚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髂骨瓣联合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 方法:对15例(18髋)ARCO分期为Ⅰ、Ⅱ期的股骨头坏死患者,术前进行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采集、分离,术中将骨髓干细胞和健康松质骨混合后,植入股骨头坏死区,并进行带血管蒂髂骨瓣转移,改善股骨头血供。 结果:15例患者均获2年随访,行Harris评分及X线复查。18例髋关节Harris评分由术前(58.72±3.88)分升至(85.39±7.15)分,优良率83.4%,手术前后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9093,P〈0.01);X线结果显示,1例ⅡC期1髋患者在术后2年股骨头进展为Ⅲ期塌陷,余17髋术后股骨头病变无进展,坏死骨被新生骨替代或大部分替代。 结论:髂骨瓣联合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但还需要大样本临床试验及长期随访以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骨髓基质干细胞经超选动脉灌注治疗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中长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4年12月接受超选动脉骨髓基质干细胞灌注治疗且随访资料完整的62例78髋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患者,男35例43髋,女27例35髋;年龄22~54岁,平均36.3岁。根据术前影像学资料示ARCOI期16髋,Ⅱ期52髋,llIa期10髋;术前Han'is评分为(64.94±8.12)分。分析患者末次随访的Harris评分,影像学变化,DSA血管变化。结果:患者术后随访9~13年,平均11年。共18髋接受人工关节置换,术前ARCOI、Ⅱ期共10髋行人工关节置换,Ⅲa期8髋行人工关节置换。末次随访Harris评分为(71.21±10.19)分,较术前有明显提高。DSA可见供应股骨头的血管有增粗、增多。结论:超选动脉骨髓基质干细胞灌注能有效治疗ARCOI、Ⅱ期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可使旋股内动脉及其分支有增粗、增多表现。  相似文献   

8.
目的:回顾性分析三通道髓芯钻孔减压技术加自体骨髓干细胞、DBM植入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疗效,并探讨其适应证。方法:根据股骨头坏死宾夕法尼亚大学分型方法对87例103髋进行三通道髓芯钻孔减压技术加自体骨髓干细胞、DBM植入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其中男71例(86髋),女16例(17髋);平均年龄47岁;平均病程1.3年。临床主要表现为.錾髋疼痛、功能障碍、跛行,术前对患者进行分期评价,根据术前、术后症状,VAS及Harris评分,同时结合影像学表现对治疗结果进行评价。结果:随访超过2年,平均时间26个月。Harris评分由术前平均47.3分增至术后平均74.0分,平均优良率75.7%,Ⅰ型优良率88%(22/25),Ⅱ型优良率78.7%(37/47),Ⅲ型优良率613%(19/31)。无明显手术并发症发生。结论:三通道髓芯钻孔减压技术结合DBM、自体骨髓干细胞植入既去除了病灶,又利用DBM的骨诱导作用和自体骨髓干细胞的多向分化功能,可以恢复股骨头的负重结构,消除疼痛,改善关节功能,是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塌陷前期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改良的吻合血管游离腓骨移植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手术技术、临床疗效及其并发症。方法2000年10月~2004年8月,共治疗124例(139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男83例(93髋),女41例(46髋);年龄16~57岁,平均36.4岁。其中创伤性49例(54髋),激素性29例(32髋),酒精性19例(21髋),特发性27例(32髋)。SteinbergⅡ期50髋,Ⅲ期71髋,Ⅳ期18髋,Harris评分平均分别为:79.3、69.3和58.4分。采用改良的游离腓骨切取技术,设计髋前小切口入路,并采用改良的坏死清理技术。记录手术时间、总出血量及切口长度。术后行X线摄片、Harris评分及并发症的评价。结果游离腓骨手术时间为10~30min,平均15min。总手术时间为80~120min,平均90min。髋部切口长为6~12cm,平均8cm。总出血量为100~300ml,平均200ml。术后并发症少,平均住院时间7d。患者随访6个月~3年8个月,其中随访1年以上65例(78髋)患者的X线片显示:62髋(79.5%)的股骨头坏死有不同程度改善,14髋(17.9%)无明显变化,2髋(2.6%)恶化。Harris评分平均为:Ⅱ期94.4分,Ⅲ期86.0分,Ⅳ期74.1分。术后10例出现股前外侧皮肤麻木和感觉减退,1例小腿伤口延迟愈合,6例足背感觉异常,5例出现一过性供体肌力减弱,3例踝关节活动不适,但均未对日常生活产生明显影响。结论改良的吻合血管游离腓骨移植术具有出血少、解剖清晰、操作简便,创伤小,并发症少及术后功能恢复较好等优点,是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一种有效的保头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髋关节骨髓水肿与股骨头坏死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髋关节骨髓水肿(bone marrow edema,BME)严重程度与股骨头坏死(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ONFH)塌陷及Harris评分的相关性,为临床对股骨头坏死病情的了解和预后的判断起到指导作用.[方法]根据患者X线和MRI检查,58例(94髋)ONFH未伴有股骨头塌陷的患者,随访16~28个月,平均18个月,回顾性研究其BME严重程度与随访后股骨头塌陷与否以及Harri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骨髓水肿程度与塌陷相关性结果:Ⅰ级水肿塌陷率为4.5%,Ⅱ级水肿塌陷率为11.8%,Ⅲ级水肿塌陷率为66.7%,Ⅳ级水肿塌陷率为90%:骨髓水肿程度与Harris评分相关性结果:Ⅰ级水肿评分为93.0±5.41分,Ⅱ级水肿评分为84.1±5.42分,Ⅲ级水肿评分为76.4±4.22分,Ⅳ级水肿评分为66.3±7.46分.[结论](1)骨髓水肿是ONFH一种继发征象;(2)通过骨髓水肿可以预测股骨头塌陷的趋势;(3)骨髓水肿分级与Harris评分呈负相关关系,即骨髓水肿范围越人,Harris评分越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髋臼骨折内固定失败术后继发创伤性关节炎和(或)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特点及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2月至2014年10月,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对31例(31髋)髋臼骨折内固定失败继发创伤性关节炎和(或)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进行治疗,其中男26例,女5例;受伤时平均年龄(41±12)岁。患者因髋臼骨折内固定术后3~132个月,平均(20.6±26.9)个月内继发创伤性关节炎和(或)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而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全髋关节置换术均采用后外侧入路。观察术后并发症和关节活动度,并比较术前和术后随访时髋关节VAS疼痛评分和Harris髋关节评分。结果:术后27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80个月,平均(43.2±11.7)个月。其中出现关节感染1例,假体松动1例,脱位1例,无继发坐骨神经损伤病例发生。所有随访病例髋关节功能和步态有明显改善;至末次随访时,VAS由术前平均(7.6±1.2)分,降低到术后平均(1.2±0.9)分,Harris评分由术前平均(45.5±13.6)分,提高到术后平均(88.5±7.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髋关节除后伸外,前屈、外展、内收、内旋及外旋活动范围较术前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X线片复查示:髋臼假体无不稳定发生,1例股骨柄假体下沉3 mm,2例发生异位骨化。结论:正确处理内固定物,提防潜在感染,合理重建髋臼骨缺损,是髋臼骨折内固定失败术后全髋关节置换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13.
全髋表面置换术治疗股骨头坏死短期随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全髋表面置换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短期疗效,探讨表面置换术治疗股骨头坏死技术要求和手术指征。方法:对2006年12月至2009年12月37例(43髋)行全髋表面置换术的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进行随访,男25例,女12例;年龄21~67岁,平均44.5岁。按照ARCO进行分期:3A期3髋,3B期6髋,3C期16髋,4期18髋。根据Harris评分系统对手术前后关节疼痛、活动度、畸形矫正及功能的改善进行对比,用Charnley法比较术后假体松动X线改变。结果:失访3例,34例(40髋)获得随访,37髋疼痛完全缓解,3髋行走后有酸痛不适。随访时间16~53个月,平均32.4个月。术前Harris平均评分(51.5±1.7)分,术后32.4个月平均(94.3±1.4)分,较术前提高。优37髋,良3髋,差0髋。34例都恢复了正常生活或工作,术后疼痛明显缓解,其中3例(髋)长距离行走后有轻度酸痛不适,休息后缓解。1例异位骨化BrookerⅢ型,无疼痛,不影响正常行走和生活。无术后股骨颈骨折,无脱位,无松动和翻修。结论:经过适当患者选择、术中的精细操作,全髋表面置换术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可以获得满意的短期疗效。  相似文献   

14.
钽棒置入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近期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钽棒置入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月至2008年11月接受钽棒置入术治疗且随访资料完整的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25例(39髋),男9例(11髋),女16例(28髋);年龄18~54岁,平均37岁。酒精性4例(6髋),激素性6例(8髋),创伤性2例(2髋),特发性13例(23髋)。Steinberg术前分期:Ⅰ期7髋,Ⅱ期24髋,Ⅲ期8髋。疗效分析包括术前、术后Harris评分,影像学变化及以接受髋关节置换术为随访终点的股骨头生存率。结果:25例患者术后获得随访,时间6~47个月,平均37.4个月。12髋影像学出现进展,包括钽棒退出1髋,股骨头塌陷3髋,股骨头坏死面积增加8髋。6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包括有影像学进展5髋占41.7%(5/12),无影像学进展1髋3.7%(1/27)。所有髋关节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钽棒置入后6个月生存率为(97.4±2.5)%,1年生存率为(94.7±3.6)%,2年生存率为(88.6±5.4)%,3年生存率为(72.5±11.2)%。结论:钽棒治疗SteinbergⅠ、Ⅱ期股骨头坏死近期疗效确切,能有效延缓股骨头置换时间。  相似文献   

15.
孙权  唐孝富 《中国骨伤》2012,25(7):607-609
目的:观察肩顶复位法治疗髋关节后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2001年7月至2010年6月,14例髋关节后脱位,男12例,女2例;年龄18~57岁,平均34.6岁;病程2h~3d,平均1.1d。采用肩顶复位法整复,复位后配以牵引、练功及中药等治疗。根据Harris功能评分系统评价疗效。结果:14例均一次复位成功并获随访,时间8~24个月,平均16个月。Harris功能总分为(97.14±4.90)分,其中髋部疼痛、关节活动度、日常功能活动、畸形分别为(42.86±1.88)、(4.71±0.47)、(45.57±9.26)、(4.00±0.00)分;优12例,良2例。均未出现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等并发症。结论:肩顶复位法可单人操作,有效整复髋关节后脱位,为患髋康复奠定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6.
Background:The neglected femoral neck fracture is one where there has been a delay of more than 30 days to seek medical help from the time of the original injury. Salvage procedures, such as osteotomy and other treatment options such as vascularized and nonvascularized bone grafts have high failure rates and arthroplasty procedures are not ideal, given the patient''s young age and higher levels of activity. We designed a hollow bone graft dynamic hip screw (Hb-DHS) (modified DHS, Hb-DHS) for use in neglected femoral neck fractures. This study evaluates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the modified dynamic hip screw (DHS) with autogenous bone and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2 (BMP-2) composite materials grafting for the treatment of the neglected femoral neck fractures.Results:The mean operation time was 75.8 min (range 55–100 min) with mean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volume of 105 mL (range 70–220 mL). The mean time to union was 17 weeks (range 12–24 weeks). One patient did not achieve union, and two patients had avascular 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 This patient with nonunion underwent intertrochanteric osteotomy. In patients with avascular necrosis one required total hip arthroplasty, the other did not require intervention at the last followup. A total of 14 patients (70%) had excellent results, 2 (10%) had good, 1 (5%) had moderate and 3 (15%) had poor results.Conclusion:The modified DHS with autogenous bone and BMP-2 composite materials grafting for the treatment of neglected femoral neck fractures waseffective and had less complications.  相似文献   

17.
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非功能位髋关节骨性强直12例17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闵重函  周瑛  张洪美 《中国骨伤》2011,24(3):231-235
目的:对病理性非功能位髋关节骨性强直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根据3年随访结果探讨治疗中的细节和过程,为临床工作积累更多经验。方法:自2001年5月至2005年5月由门诊收治病理性非功能位髋关节骨性强直患者12例17髋,予全髋关节置换术,其中男5例,年龄32~54岁,平均43.25岁;女7例,年龄29~64岁,平均48.80岁。所有患者中强直性脊柱炎5例,先天性髋关节发育障碍继发关节病变4例,晚期类风湿患者3例。入组患者病程5.25~20年。术前患者均有关节畸形强直,失去正常功能,伴有静息痛,影像学提示相应患髋关节间隙消失、骨硬化伴骨小梁通过原股骨头位置至相应髋臼。以Harris评分系统随访,分别对术前,术后6个月、1年及3年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根据Harris评价系统,术前疼痛平均(1.18±3.32)分,功能平均(0.01±0.01)分,活动度平均(0.01±0.01)分及关节畸形平均(0.01±0.01)分,对比术后疼痛(40.00±0.01)分,功能(31.53±5.36)分,活动度(1.94±0.05)分及关节畸形(4.00±0.01)分,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由于功能渐进性的改善,使总分在术后6个月、1年及3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平均分分别为(77.47±5.34)分、(80.95±4.01)分及(82.90±3.39)分。在关节功能上步态、支具使用、上下楼梯、穿脱鞋袜、坐车于术后6个月均较术前有显著改善,分别为(9.59±1.54)分、(8.88±2.69)分、(3.29±0.99)分、(3.75±0.66)分及(6.01±0.01)分;而前3项在术后1年较术后6个月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10.47±1.18)分、(10.06±1.75)分及(3.76±0.66)分。在关节活动度上各向活动角度均在术后实现一次性矫正并持久维持稳定。所有患者未发生神经损伤并发症,康复情况良好。结论:经3年随访观察,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病理性非功能位髋关节骨性强直效果良好,可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李清 《中国骨伤》2009,22(10):789-790
目的:探讨介入性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的近期疗效。方法:自2006年至2008年,对28例(男19例,女9例,年龄14~70岁,平均38岁)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采用介入插管的方法,超选择进入到股骨头营养血管旋股内外侧动脉和闭孔动脉,造影观察其血液供给情况后,注入溶栓药物、扩血管药物及改善微循环药物,术后再次造影观察对比股骨头供血改变情况;治疗后12~36个月摄X线片观察股骨头骨密度改变情况;并分析其临床症状(疼痛及关节活动度)的改变情况。结果:28例患者治疗前后血管造影对照显示治疗后血管增多,股骨头染色增强,12~36个月后X线片显示病骨密度和形态逐渐恢复或接近正常者占97.2%(35/36),患髋疼痛程度及关节活动度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结论:介入方法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是一种简便、无痛苦、安全、疗效可靠的治疗方法,能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髋-脊柱综合征患者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对脊柱-骨盆参数变化的影响。方法:2013年1月至2014年10月对伴有股骨头坏死、髋关节骨关节炎、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的髋-脊柱综合征患者22例(26髋)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男12例,女10例;年龄45~76岁,平均58.4岁;病程1.5~25年,平均12.8年。术前及术后常规拍摄骨盆正位、双下肢全长片、站立位胸腰椎及骨盆拼接片,测量其置换前后脊柱-骨盆冠状面及矢状面平衡参数,术前及术后患者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及Harris评分。结果:术后所有病例获得随访,时间21~52(32±8)个月,末次随访未见感染、假体下沉、松动、假体脱位等情况。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矢状面偏移(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胸椎后凸角(thoracic kyphosis,TK),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较置换前均明显减小(P<0.05),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较置换前明显增大(P<0.05);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与置换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骨盆倾斜、脊柱侧弯(冠状位)均明显下降,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腰部的VAS评分、髋关节的VAS评分、腰部的ODI评分均明显下降,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明显上升,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髋-脊柱综合征的患者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脊柱骨盆的冠状面及史状面平衡参数均有明显改善,中短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生物型全髋关节置换术采用Tri-Lock骨保留型股骨柄体在伴有股骨头颈短缩的髋臼内陷中的手术技巧和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10例(12髋)的髋臼内陷症患者,男5例(6髋),女5例(6髋);年龄42.5~67.5(51.6±3.0)岁。髋臼全部采用生物型假体陶瓷内衬,股骨头采用全陶瓷头。手术均采用后外侧切口,术后每年随访1次,置换术后行X线片检查评估假体柄位置,Harris评分评估髋关节功能。结果:10例患者术后获随访,时间8~48(33.0±3.5)个月。术中、术后无血管、神经损伤及骨折并发症发生。10例(12髋)术后均立即实现了髋臼及股骨柄的生物性压配。术后3个月X线片上均获广泛性骨长入,均可达到骨性固定,无松动和再次内陷发生。髋关节活动范围由术前(45.8±7.5)°增加至末次随访时的(90.0±6.5)°,其中屈曲增加至(89.0±6.0)°,外展增加至(35.5±7.3)°,内旋增加至(31.8±6.6)°,外旋增加至(32.6±5.2)°。Harris髋关节评分由术前45.7±7.5改善至末次随访91.5±8.5(t=144.832,P0.05)。结论:结合髋臼处理方法,Tri-Lock骨保留型股骨柄体在治疗伴有股骨头颈短缩的髋臼内陷症多合并严重髋关节周围软组织挛缩的患者中,可得到良好压配和保留更多骨质,术中需精细进行髋臼重建和软组织分层松解,术后中短期随访效果安全、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