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30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股骨转子间骨折人工关节置换术中转子部骨折固定的理想方式及选择依据。方法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86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骨折按照Evans-Jenson分型,Ⅱ型2例,Ⅲ型22例,Ⅳ型45例,Ⅴ型17例。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50例,全髋关节置换术36例。转子部骨折块采用金属线缆"双交叉法"捆绑固定46例,采用连接钛缆GTR接骨板固定技术28例,其他方法 12例。结果手术成功78例,术后发生转子部骨折移位5例(合并假体柄松动下沉2例),关节脱位1例,假体深部感染1例,中毒性肠麻痹死亡1例。住院期间发生坠积性肺炎2例,无坐骨神经损伤和严重的血栓栓塞并发症发生。2例出院后失访,76例均获随访,时间3~79个月。1例于术后2年死于急性心肌梗死,1例术后5个月死于脑溢血。末次随访时根据Harris髋关节功能判定标准,优52例,良13例,中9例,优良率为87.8%。转子部骨折愈合时间3~8个月。结论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治疗中,转子部骨折块的可靠固定对于术后开始进行康复训练的时间、行走步态和假体的使用寿命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OCM入路下Metha短柄假体植入的手术技术和早期效果.方法 对12例髋关节晚期伤病患者(13髋)采用髋关节OCM入路下Metha短柄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第3天在助行器帮助下下地,术后1个月无需任何辅助完全负重行走.结果 12例手术全部成功.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0~24个月.髋关节功能均明显改善,按Harris 评分为88~96 分.无假体松动、关节脱位、假体深部感染和深静脉血栓栓塞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Metha短柄具有外形小巧、依靠干骺部固定的优势,同时也保存了股骨近端的骨量.配合OCM入路,注意正确的植入技术,可以取得良好的早期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TKA)中使用止血带是否会导致缺血再灌注损伤,进而加重各项不良并发症。方法 2009年1月至2010年10月共收治52例拟行初次TKA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学表法分为2组:使用止血带组(A组)和未使用止血带组(B组),每组26例。A组:男11例,女15例;年龄69 ~ 76岁,平均72.5岁。B组:男12例,女14例;年龄67 ~ 77岁,平均72.9岁。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术后股四头肌活检观测股四头肌肌肉的病理改变,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肿胀程度、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关节活动度及肌力。结果 A组病理切片示股四头肌溶解,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B组为正常肌肉组织。A组术后1、3、7及14d小腿肿胀程度、膝关节周径及股四头肌肿胀程度的增加率均显著大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6h、1d、3d、5d、7 dVAS疼痛评分明显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14d两组VAS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术后3d、7d、14d及1个月膝关节自主活动度均高于A组,术后1、3、7、14d直腿抬高度数也明显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KA中使用止血带可引起缺血再灌注损伤,进而加重各项不良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正>2006年2月~2012年8月,我科在治疗4例肩关节前脱位合并大块型大结节撕脱骨折中,由于未使用麻醉,急诊施行手法整复时发生了医源性的肱骨近端骨折,使原先属于简单的Neer二部分骨折合并脱位变成了复杂的三部分骨折合并脱位,后经切开复位、内固定和半肩置换手术方得以解决,笔者总结教训,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 1.1病例资料本组4例,均为女性,年龄52~78岁。均为跌倒时手掌或肘部撑地导致肩关节前脱位合并大块型大  相似文献   
5.
伸直位骨性强直膝的全膝关节置换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伸直位骨性强直膝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手术方法与临床疗效。方法 2000 年6月至2007 年6 月, 对10 例伸直位骨性强直膝患者施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男4 例, 女6 例;年龄29~63岁, 平均49 岁。双膝关节置换2 例, 单膝关节置换8 例。强直性脊柱炎3 例, 类风湿关节炎2 例, 血友病性关节炎1 例, 创伤性关节炎3 例, 化脓性关节炎1 例。膝关节均处于伸直位骨性强直畸形, 活动度0°, 美国特种外科医院(the 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 HSS)膝关节评分(32.5±10.26)分。结果 全部病例随访3~10 年, 平均5.3 年。末次随访时HSS 膝关节评分提高至(87.75±6.45)分, 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668, P=0.000)。关节活动度提高至97.08°±11.57°, 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063, P=0.000)。术后发生皮肤坏死2 例、下肢深静脉栓塞1 例、假体周围骨折1 例、假体深部感染翻修1 例。术后X线复查未见假体松动。结论 采用髌旁内侧入路、股四头肌切开、二次截骨加软组织松解的全膝关节置换术可矫正伸直位骨性强直膝关节畸形, 配合正确的康复锻炼, 患者的膝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能得到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6.
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臼骨折内固定术后创伤性关节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髋臼骨折内固定术后继发创伤性关节炎的手术策略,报告早期随访结果.方法 2002年5月至2009年12月对18例髋臼骨折内固定手术后继发创伤性关节炎患者施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其中男性12例,女性6例;年龄为45~66岁,平均53岁.手术前出现疼痛、跛行的时间为6.0~24.0个月,平均11.2个月.髋臼骨折内固定手术至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时间为8~72个月,平均35个月.术前Harris评分为26~70分,平均50分.结果 本组18例手术全部成功.手术1周后扶拐下地,一般完全负莺时间延至术后2~3个月.无人工关节脱位,无坐骨神经损伤和严重的血栓栓塞并发症发生.18例患者随访时间12~86个月,平均40个月,所有患者髋关节功能均获得明显改善.术后Harris评分为80~92分,平均86分.结论 髋臼骨折内固定手术后遗问题给全髋关节置换术造成诸多困难,术中需注重恢复髋臼的正常生物力学,尽可能采用生物固定型假体.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凝血因子替代疗法联合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甲型血友病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1年10月至2013年6月,采用凝血因子替代疗法联合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20例甲型血友病性关节炎患者,均为男性.年龄27 ~ 57岁,中位数39岁.FⅧ抗体均阴性.所有患者膝关节均屈曲挛缩畸形,膝关节活动均明显受限.术前膝关节伸直17.3°±11.2°、屈曲83.3°±10.8°,HSS评分(48.7±9.7)分.术后随访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及膝关节活动度和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 ~12个月,中位数10个月.14例采用后稳定型膝关节假体,6例采用髁限制性膝关节假体.2例出现关节内血肿,通过调整凝血因子用量和行血肿抽吸术后血肿消失;2例发生异位骨化.均无关节松动及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术后2周膝关节伸直1.7°±2.4°、屈曲96.4°±3.3°,膝关节HSS评分(72.8±3.0)分;术后6个月膝关节伸直1.1°±1.7°、屈曲108.9°±5.3°,HSS评分(89.6±3.0)分.结论:采用凝血因子替代疗法联合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甲型血友病性膝关节炎,可明显改善膝关节活动度,有利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髌骨切除病人的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效果进行评估。方法 :将 9例髌骨切除术后病人的TKA手术效果和正常病人的TKA手术效果对比。结果 :髌骨切除组的 7例病人疼痛完全缓解 ,另 2例病人仍有持续性疼痛。对照组病人的疼痛全部缓解。髌骨切除组病人的平均术前活动度是 78° ,术后为 90°。其中的 2例病人分别因为无菌性胫骨部件松动和感染而接受翻修术。对照组病人的平均术前活动度为 82° ,术后为 83°。对照组没有一个病人出现并发症。结论 :尽管髌骨切除术后的TKA病人有多种并发症 ,但是这一手术的结果还是可以接受的。  相似文献   
9.
国人髌骨的髌股接触率比较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正常国人髌骨内外侧软骨面的髌股内外侧接触率,探讨其在国人髌骨假体设计中的意义。方法选取W ibergⅡ型的新鲜冷冻膝关节尸体标本10具,利用Instron 8501生物力学测试仪,模拟生理状态下膝关节屈伸过程,用压敏片法测量各屈膝度髌骨内外侧软骨面的髌股接触面积,计算出髌股接触率。结果各屈膝度髌骨外侧软骨面的髌股接触率明显大于内侧(P<0.01),屈膝早期(20°~60°)甚至高出1~2倍。结论在国人髌股关节假体的设计中,其髌骨假体应以W ibergⅡ型为模板,采取偏心型设计,将更符合国人髌骨的形态学特征。  相似文献   
10.
感染性人工膝关节翻修术中抗生素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二期翻修术治疗人工膝关节术后感染的抗生素选择原则.方法:1990~2000年本科采用二期翻修术处理11膝人工膝关节术后感染.第1次手术时,彻底清创后膝关节内植入庆大霉素骨水泥间隙垫,之后根据细菌的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和医生的经验选择合理的抗生素治疗6周以上(非胃肠道途径).翻修术后平均随访32个月(24~43个月),采用膝关节临床评分系统对这些膝关节进行评估.结果:没有一个翻修的膝关节因为感染或者无菌性松动而接受再次翻修术,所有部件均获得良好固定.最后一次随访时,平均膝关节功能评分从翻修术前的0分增加到术后的63分(20~100分),平均膝关节疼痛评分从术前的42分(24~50分)增加到术后的95分(87~100分).结论:为彻底清除人工膝关节术后感染,临床医生应该尽量明确致病菌,根据药物敏感试验的结果和医生的经验选择有效的抗生素进行系统的治疗,并在膝关节内使用抗生素骨水泥间隙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