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7 毫秒
1.
目的 对皮下筋膜层与腹壁肌层之间移植自体子宫内膜制作的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 EMs) 模型进行评估.方法 取10只雌性未交配性成熟大鼠,术前雌激素诱导,手术开腹取右侧子宫,将自体子宫内膜种植于双侧皮下筋膜层与腹壁肌层之间,术后第29天取出异位组织,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微血管密度 (Microvessel density, MVD).结果 异位内膜在腹壁内生长,呈隆起囊状小包块,内有黏液,具有正常子宫内膜基本组织结构.异位内膜中微血管密度较在位内膜和正常子宫内膜高.结论 此手术方法建立的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异位内膜病理改变与EMs患者类似,可以作为子宫内膜异位研究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在位及异位内膜组织中原癌基因蛋白(RAS)与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EK)的表达水平.方法 选取SPF级健康雌性未孕SD大鼠20只,自体移植法建立EMs大鼠模型,其中假手术组作为对照组(每组10只).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Western-blot及qRT-PCR检测法检测EMs大鼠在位及异位内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温经汤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在位和异位内膜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富含半胱氨酸的酸性分泌蛋白(SPARC)表达的影响。方法:自体移植法建立子宫内膜异位症(EMs)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米非司酮组及温经汤低、中、高剂量组,另取一组正常大鼠为正常对照组。各组分别给予生理盐水、米非司酮和温经汤灌胃,连续给药21 d后处死大鼠,取子宫和异位内膜组织。免疫组化法观察在位和异位内膜中VEGF和SPARC的定位和表达情况,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二者在在位和异位内膜中的蛋白表达量。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模型组在位和异位内膜中VEGF和SPARC阳性表达强烈,各治疗组在位和异位内膜中二者的阳性表达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Western blotting检测显示,温经汤中、高剂量组在位和异位内膜VEGF蛋白含量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除温经汤低剂量组外,其余各组在位内膜SPARC蛋白含量均低于模型组(P0.05);温经汤中、高剂量组异位内膜SPARC蛋白含量和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经汤可以降低EMs大鼠在位和异位内膜中VEGF和SPARC表达,影响新生血管形成,抑制异位子宫内膜的生长。  相似文献   

4.
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模型的建立及其病理学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构建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大鼠动物模型,为阐明内异位症发病机理以及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提供理想的动物模型。方法取性成熟雌性Sprague-Dawley(SD)大鼠30只,通过手术将大鼠自体子宫组织移植到子宫旁韧带上,建立诱发型内异症大鼠动物模型。术后8周,再次剖腹观察异位组织的存活情况、病灶大小、与周围组织的粘连程度以及病理学变化。结果25只大鼠有明显的异位病灶。所有病灶都与周围组织有不同程度的粘连,病灶外观呈囊泡状。光镜观察见大部分异位子宫内膜形态和结构与在位子宫内膜基本相同,但内膜细胞、间质细胞、腺体,与在位内膜相比较少。少数病灶只有上皮组织或只有问质组织。结论自体子宫移植法可成功建立内异症大鼠模型。  相似文献   

5.
大鼠子宫异位症模型建立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将自体子宫内膜组织同时种植于大鼠体内三个不同部位,建立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进行比较评估。方法取30只雌性未交配性成熟大鼠,将自体子宫内膜组织种植于左侧腹壁、子宫卵巢韧带和右侧皮下筋膜层与腹壁肌层间,术后第21天取出异位组织,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结果异位内膜可以在大鼠不同部位同时生长,体积和重量均无显著性差异,其种植成功率差异不显著(93%-100%),且种植物组织形态相似。结论此手术方法建立的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异位内膜病理改变与EMs患者类似,但皮下种植更简单,更直观,可减小损伤,便于反复实验及连续性观察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SD大鼠非动情期子宫内膜异位症建立方法和异位病灶的组织学形态及体液免疫反应。方法 采用外科诱导法对 40只非动情期和 40只动情期SD雌性大鼠行子宫组织自体移植手术。采集造模前后的血液进行体液免疫IgG、IgA、IgM、C3 、C4 的观察 ;手术后 7周取健侧子宫中段的在位内膜和移植的异位内膜行组织学研究。结果 SD大鼠非动情期进行子宫组织自体异位种植术成模率 95% ,与大鼠动情期进行子宫组织自体异位种植术成模率 94 8%比较 ,二者差异无显著性 ;异位内膜上皮细胞功能活跃 ,有类似正位子宫内膜的周期变化 ,其生理特征与正位子宫内膜基本相同。且造模后大鼠体液免疫反应敏感IgG、C3 增高 (P <0 0 1、3 P <0 0 5) ;IgM降低 (P <0 0 1)、IgA、C4 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SD大鼠非动情期和动情期进行子宫组织自体异位种植术均可建立良好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  相似文献   

7.
小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的建立及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小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方法取雌性未交配性成熟昆明小鼠10只,术前雌激素诱导,麻醉后开腹取右侧子宫,将自体子宫内膜种植于右侧腹壁内,术后第21天取出异位组织,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结果 10只小鼠除1只麻醉意外死亡外,另9只小鼠种植异位内膜均在腹壁内生长良好,呈隆起囊状小包块,内有黏液,具有正常子宫内膜基本组织结构,造模成功率为90%。结论此手术方法建立的小鼠子宫异位内膜生长良好,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研究提供了更多选择。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T)模型大鼠造模早期在位和异位子宫内膜的超微结构变化,探讨机体对异位组织的自行清除作用。方法:建立大鼠EMT动物模型,取2、4、6、8、10、12天模型大鼠在位和异位子宫内膜制作电镜标本,观察腺上皮细胞、基质细胞、巨曦细胞等固有层中细胞的形态变化。结果:造模后在位内膜结构基本正常。2~8天模型大鼠异位内膜中可观察到的凋亡腺上皮细胞,基质细胞渐多,部分细胞表现为坏死。第8天见凋亡的巨曦细胞。10~12天模型大鼠异位内膜中见腺上皮增生,固有层中见较多的嗜酸性粒细胞。结论:异位内膜有被机体自行清除和异位存活两种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构建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大鼠动物模型。方法取性成熟雌性SD大鼠26只,手术将大鼠自体子宫组织移植到子宫旁韧带上,建立诱发型内异症大鼠动物模型。术后8周,再次剖腹观察异位组织的存活情况、病灶大小、与周围组织的粘连程度以及病理学变化。结果21只大鼠有明显的异位病灶。所有病灶都与周围组织有不同程度的粘连,病灶外观呈囊泡状。光镜观察见大部分异位子宫内膜形态和结构与在位子宫内膜基本相同,但内膜细胞、间质细胞、腺体,与在位内膜相比较少。少数病灶只有上皮组织或只有间质组织。结论自体子宫移植法可成功建立内异症大鼠模型。  相似文献   

10.
李本楠 《吉林医学》2009,30(21):2569-2571
目的:对皮下筋膜层与腹壁肌层之间移植自体子宫内膜制作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进行评估,且进一步研究雌激素受体在宫内膜异位症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用外科手术方法对15只β基因雌性性成熟大鼠进行自体子宫移植,术后21d、29d取出病灶组织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微血管密度。结果:异位子宫内膜可形成明显囊肿,内含黏液,具有正常子宫内膜上皮细胞生长,异位内膜中微血管密度较正常子宫内膜高。结论:应用手术方法建立的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可以作为子宫内膜异位研究的动物模型,便于研究雌激素受体在子宫内膜异位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痛愈舒颗粒对寒凝血瘀型EMs大鼠窗口期子宫内膜胞饮小泡与白血病抑制因子(leukemia inhibitory factor,LIF)的影响。方法 依据实验要求选择健康大鼠,在动情周期制备寒凝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模型。随机抽取造模后大鼠108只,平均分成6组,依次为模型4周组、模型8周组、给药低剂量组(中低组)、给药中剂量组(中中组)、给药高剂量组(中高组)和给药西药组(西药组)。采用免疫组化和电镜观察痛愈舒颗粒对寒凝血瘀型EMs大鼠窗口期子宫内膜胞饮小泡与LIF的影响。结果 EMs大鼠模型中,模型大鼠窗口期胞饮小泡的表达及LIF的表达均明显低于正常大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用药后,与模型8周组比较,中药组胞饮小泡的成熟例数均增多,中高组表现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各中药组成熟胞饮小泡分布所占面积均增多,中高组表现更为密集饱满;与模型组比较,各中药组LIF的表达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以中药高剂量组疗效最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西药组在两者表达上升高不明显。结论 痛愈舒颗粒治疗性给药可以提高寒凝血瘀型EMs模型大鼠窗口期子宫内膜组织中胞饮小泡与LIF的表达,提高内异症大鼠内膜容受性,增加模型大鼠受孕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ABC法)检测30例异位子宫内膜组织和3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对照组)中MMP3、TGFβ1的表达情况。结果:在异位子宫内膜组织的间质细胞MMP3呈高表达状态,与正常子宫内膜相比,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TGFβ1在异位子宫内膜组织的间质细胞及腺上皮细胞中均有表达,较正常对照组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MMP3、TGFβ1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提示MMP3、TGFβ1可能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药红藤方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异位内膜形成包囊过程中间质-上皮转化的影响。方法:采用自体移植法建立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3周后取造模成功的大鼠18只随机分为模型组、红藤方组、孕三烯酮组,分别连续灌胃等容量0.9%Na Cl溶液、红藤方27.72 g·kg~(-1)·d~(-1)、孕三烯酮0.5 mg·kg~(-1)·d~(-1),均持续21 d,结束后取异位内膜组织。采用HE染色方法对异位内膜组织进行病理学观察,免疫组化方法观察上皮标志物上皮细胞钙黏蛋白(E-cadherin)、间质标志物波形蛋白(Vimentin)在异位内膜包囊中的定位和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异位内膜包囊形成组织中E-cadherin、Vimentin的蛋白表达。结果:HE染色结果显示,模型组异位内膜组织中腺体减少、间质较多,红藤方组异位内膜组织腔上皮变薄、间质细胞减少,孕三烯酮组异位内膜组织腔上皮完整。免疫组化结果显示,红藤方组和孕三烯酮组异位内膜包囊腔上皮E-cadherin、Vimentin阳性信号较模型组减弱。Western blot结果显示,红藤方组Vimentin和孕三烯酮组E-cadherin蛋白含量较模型组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藤方可能通过上调间质-上皮转化,导致间质细胞减少,从而抑制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异位内膜包囊的生长。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比较本事琥珀散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异位症(EMs)大鼠模型在位和异位内膜VEGF蛋白含量的影响,探讨本事琥珀散在EMs血管形成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自体内膜移植法建立EMs大鼠模型,给药4周后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子宫内膜VEGF蛋白含量。结果:与疾病模型组比较,本事琥珀散组异位内膜VEGF蛋白含量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事琥珀散能够通过降低EMs异位内膜VEGF蛋白含量,抑制异位内膜新生血管形成,从而对EMs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大鼠腹腔子宫内膜异位症 (endometriosis ,EMT)模型造模早期在位和异位组织中巨噬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的变化 ,探讨其与EMT的关系。方法 :建立大鼠EMT动物模型 ,术后第 2天起 ,每日取 1~ 2只模型大鼠在位和异位子宫内膜分别制作光、电镜标本。观察术后不同天数 ,异位组织的生存变化以及巨噬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的数量和形态改变。结果 :模型大鼠在位内膜巨噬细胞比正常大鼠多 ,异位比在位更多。P <0 .0 5。术后第 8天见凋亡的巨噬细胞。 10天后见基质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结论 :巨噬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的数量和形态变化与异位组织的清除和异位存活有关  相似文献   

16.
子宫内膜异位症细胞粘附分子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张觇宇  史常旭 《重庆医学》2000,29(5):404-406
目的:探讨CAMs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光镜、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和对EM的在子宫内膜和卵巢异位子宫内膜各17例、子宫内膜腺癌6例、对照组子宫内膜20例分别进行了病理组织学观察和E-cadherin、CD44表达的检测。结果EM的在位子宫内膜和卵巢异位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和内膜腺癌E-cadherin表达均显著你于对照组;EM的卵巢异位子宫内膜上皮细胞的内膜腺癌CD44表达较对照组显著增高,  相似文献   

17.
两种方法建立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晟宁  肖成明  哈春芳 《宁夏医学杂志》2010,32(8):679-681,F0002
目的探讨在同一大鼠体内采用2种不同方法建立自体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的成模率及异位内膜的临床特征。方法随机抽取16只雌性未交配性成熟大鼠,采用内膜移植法将同一大鼠右侧子宫内膜组织移植于腹壁;采用开放宫腔法将左侧宫腔内膜直接开放于宫骶韧带处。术后第28d开腹比较两组建模情况;取出异位组织进行组织形态学和病理学观察。结果移植法建模成功率为87.5%,开放法建模成功率为62.5%;肉眼观移植法成模后的异位内膜呈隆起紫兰色或干酪样物为主,病灶与周围组织几乎无黏连;宫腔开放法异位灶体积明显增大,局部呈隆起暗红色或透亮的小囊状,异位灶与周围组织黏连严重;术后病理检查与肉眼观察符合率移植法为87.5%,开放法为71.43%,两种方法联合建模符合率为100%。结论自体子宫内膜移植法及开放宫腔法均可成功建立内异症大鼠模型而且移植法优于开方法;两种方法结合可提高建模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王步军  郑飞云  杨孝军  张乾 《浙江医学》2011,33(12):1777-1780
目的 研究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PTEN蛋白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中的表达及其调节,从血管形成和基因调控方面进一步探究它们在EMs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 取EMs异位内膜58例,EMs在位内膜25例,正常子宫内膜20例,应用免疫组化二步法对HIF-1α和PTEN蛋白的表达进行研究,结合病例的治疗、复发及受孕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HIF-1α在EMs患者的异位内膜中表达高于在位内膜和正常子宫内膜中的表达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TEN在EMs患者的异位、在位内膜低于正常子宫内膜中的表达(均P<0.05);HIF-1α在EMs在位和异位内膜中的增生期和分泌期中的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正常子宫内膜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而PTEN在EMs患者在位、异位和正常子宫内膜中的增生期和分泌期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在HIF-1α和PTEN 蛋白表达与患者的年龄、痛经情况、囊肿大小及术后受孕与否均无相关性,但与临床分期和术后复发情况有相关性;HIF-1α和PTEN蛋白表达呈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IF-1α直接参与EMs的血管生成,HIF-1α可能是血管生成的核心调控因子.PTEN蛋白能够诱导EMs细胞凋亡,抑制其生长,它在EMs中表达存在缺失或减弱.它们相互作用对EMs细胞的异位种植和存活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雌激素药物(丙氨瑞林、米非司酮、孕三烯酮)对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EMS)OPN、MMP-9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建模成功的36例实验用大鼠随机性地均分为四组,各9例.分别给予丙氨瑞林、米非司酮、孕三烯酮三种雌激素类药物干预,另外使用酵母片进行干预,1个月后将大鼠杀死.将其在位与异位内膜取出,运用RT—PCR法对OPN与MMP-9蛋白及基因表达进行分析、测定。结果三组雌激素药物干预组干预后在位内膜与异位内膜中的OPN与MMP-9的表达均要明显低于干预前,且干预前后差异存在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干预后异位内膜中的OPN与MMP-9的表达要强于在位内膜;三组雌激素干预组干预后在位与异位内膜OPN表达无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但干预后雌激素干预组异位内膜中MMP-9表达明显强于在位内膜(P〈0.01);对照组干预后异位内膜中OPNmRNA的表达较干预前出现显著性降低(P〈0.01),且在位与异位内膜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雌激素类药物能够降低大鼠在位及异位内膜中OPN与MMP-9的表达能力,且对异位内膜中的OPN表达能力的抑制作用要明显强于在位内膜,对在位内膜中的MMP-9表达能力的抑制性作用不亚于对异位内膜;雌激素类药物可能通过对局部病灶OPN及MMP-9表达能力的抑制作用进行抑制来减小细胞的侵袭及黏附性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凋亡调节基因Bcl-2、Bax、survivin在汉族和维吾尔族(维族)妇女子宫内膜异位症(EMs)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44例EMs患者,汉族22例,维族22例;30例非EMs及非内膜病变者作为对照组,汉族15例,维族15例,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EMs患者和对照组子宫内膜组织不同族别、不同时期(增生期、分泌期)及在位内膜、异位内膜中Bcl-2、Bax的表达,同时采用原位杂交法检测survivin的表达。结果:Bcl-2、Bax、survivin主要定位于子宫内膜的腺上皮。(1)维、汉族对照组子宫内膜增生期Bcl-2的表达高于分泌期(P〈0.05),子宫内膜增生期、分泌期survivin都弱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Ms患者异位、在位内膜中Bcl-2和survivin的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维、汉族对照组子宫内膜增生期和分泌期Bax都强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Ms患者在位及异位内膜中Bax表达均比对照组减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Ms中凋亡调节基因的表达与无EMs者不同,促凋亡基因表达减弱,抑制凋亡基因表达增强,有利于异位内膜的种植生存和发展。维族和汉族EMs凋亡基因Bcl-2、Bax、survivin表达无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