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97篇
  免费   142篇
  国内免费   89篇
耳鼻咽喉   11篇
儿科学   30篇
妇产科学   49篇
基础医学   140篇
口腔科学   8篇
临床医学   312篇
内科学   275篇
皮肤病学   10篇
神经病学   32篇
特种医学   74篇
外科学   79篇
综合类   618篇
预防医学   186篇
眼科学   10篇
药学   300篇
  1篇
中国医学   219篇
肿瘤学   74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59篇
  2021年   47篇
  2020年   56篇
  2019年   60篇
  2018年   63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73篇
  2015年   68篇
  2014年   138篇
  2013年   113篇
  2012年   134篇
  2011年   127篇
  2010年   145篇
  2009年   131篇
  2008年   125篇
  2007年   112篇
  2006年   107篇
  2005年   99篇
  2004年   97篇
  2003年   70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68篇
  2000年   72篇
  1999年   49篇
  1998年   49篇
  1997年   42篇
  1996年   38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先天性气管支气管发育异常是一组气管和支气管先天发育不良所致的疾病,其类型较多,常是复合的、多发的。较常见类型有气管性支气管(tracheal bronchus)、支气管桥(bridging bronchus)、先天性气管狭窄(congenital tracheal stenosis)、先天性支气管闭锁(congenital bronchial atresia)、先天性气管瘘(congenital tracheal fistula)、先  相似文献   
3.
4.
目的:基于肥胖“从胆论治”的学术观点,研究利胆软坚方对高脂饮食诱导肥胖大鼠的降脂减肥作用及其对血清胆汁酸轮廓谱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42只大鼠高脂饲料喂养9周建立肥胖大鼠模型,取24只造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利胆软坚方高、低剂量组(30,15 g·kg^-1),每组8只,另取8只正常大鼠作为正常组,模型组和正常组给予生理盐水,给药组给予相应剂量药物,灌胃4周。测定大鼠体质量、肝脏质量、脂肪质量等肥胖指标;胆管插管术引流监测2 h内胆汁流量;全自动生化仪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UPLC-MS/MS)法测定大鼠血清胆汁酸代谢轮廓谱中各胆汁酸的含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体质量、肝脏质量、脂肪质量均显著升高(P<0.01),血清TC,TG,LDL-C水平明显上升(P<0.05,P<0.01),2 h内胆汁总分泌量及各测试点胆汁流量均降低,初级胆汁酸占比明显下降(P<0.05),血清总胆汁酸含量显著降低(P<0.01),血清胆汁酸轮廓谱中胆酸(CA),脱氧胆酸(DCA),鹅去氧胆酸(CDCA),猪去氧胆酸(HDCA),牛磺胆酸(TCA),牛磺去氧胆酸(TDCA),牛磺鹅去氧胆酸(TCDCA),牛磺猪去氧胆酸(THDCA),甘氨去氧胆酸(GDCA)含量明显降低(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利胆软坚方高、低剂量组体质量、肝脏质量明显降低(P<0.05,P<0.01),利胆软坚方高剂量组血清TC,TG,LDL-C水平明显下降(P<0.05,P<0.01),低剂量组TG水平明显下降(P<0.05),高剂量组在给药后1~1.5 h胆汁流量明显增加(P<0.05),高、低剂量组初级胆汁酸占比明显升高(P<0.05),利胆软坚方高剂量组TCA,DCA,甘氨胆酸(GCA),GDCA水平明显升高(P<0.05,P<0.01),低剂量组仅TCA,TCDCA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利胆软坚方具有降脂减肥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增加胆汁分泌量,增加初级胆汁酸合成及调节胆汁酸轮廓谱有关。  相似文献   
5.
多黏菌素类抗菌药物是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最后防线,但随着临床对多黏菌素类药物使用增多,鲍曼不动杆菌对其耐药的报道也陆续出现,相关耐药机制的研究成为热点。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鲍曼不动杆菌对多黏菌素类耐药报道以及耐药机制研究进行综述,以期对临床合理应用多黏菌素类抗菌药物、保持其抗菌活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通过分析当前职业健康工作面临的形势和要求,总结了“十三五”期间职业病防治工作取得的成就,探讨了“十四五”时期职业健康工作主要任务的背景和内容,并对《国家职业病防治规划(2021—2025年)》相关内容进行了深入解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优质护理模式在冠心病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行手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于患者围手术期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于患者围手术期内采用优质护理,护理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恢复正常工作时间和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和恢复正常工作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冠心病患者围手术期中采用优质护理模式,能够有效促进患者快速恢复,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医疗费用,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护理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术前列腺癌检出率与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及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SAD)的关系。方法对134例患者行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5区13针系统穿刺活检。根据PSA水平分为PSA≤4ng/ml组(7例)、4ng/mlPSA15ng/ml组(48例)及PSA≥15ng/ml组(79例)。测量并计算前列腺体积(PV)及PSAD,分析前列腺癌检出率及不同PSA、PSAD水平下对前列腺癌的诊断效能。比较前列腺癌与非前列腺癌患者PSA、PV及PSAD的差异。结果前列腺癌总检出率为50.75%(68/134),前列腺患者共68例(前列腺癌组),非前列腺癌患者共66例(非前列腺啊组)。PSA≤4ng/ml、4ng/mlPSA≤15ng/ml及PSA15ng/ml组前列腺癌检出率分别为14.29%(1/7)、20.83%(10/48)及72.15%(57/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SA≥4ng/ml时前列腺癌检出率随着PSA值的增高而上升。134例患者PSAD值为(1.09±1.72)ng/(ml·cm3),以PSAD≥0.19ng/(ml·cm3)为截点诊断前列腺癌的敏感度为95.59%(65/68),特异度为51.52%(34/66),阳性预测值67.01%(65/97),阴性预测值为32.99%(32/97)。4ng/mlPSA≤15ng/ml组中,以PSAD≥0.19ng/(ml.cm3)为截点诊断前列腺癌的敏感度为80.00%(8/10),特异度为71.05%(27/38),阳性预测值为42.11%(8/19),阴性预测值为57.89%(11/19)。前列腺癌组PSA及PSAD值均高于非前列腺癌组(P均0.05),PV小于非前列腺癌组(P0.05)。4ng/mlPSA≤15ng/ml组中,前列腺癌与非前列腺癌患者PSA及PV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前列腺癌患者PSAD高于非前列腺癌患者(P0.05)。结论血清PSA及PSAD均与前列腺穿刺活检前列腺癌检出率有关,PSA15ng/ml应行穿刺活检,PSAD对4ng/mlPSA≤15ng/ml的患者是否应行穿刺活检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骨质疏松症的最大危害是骨折的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特别是髋部骨折会导致死亡率、致残率、致畸率和医疗费用的增加。因此进行骨折风险评估、预防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是骨质疏松诊治过程的关键内容。骨质疏松性骨折除了与骨密度的下降有关,还与年龄、体重指数、既往骨折史、父母骨折史、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维生素D不足等危险因素相关。跌倒是骨折发生的重要诱因,因此防跌倒是预防骨折的重要内容。骨密度、FRAX巳经被证实可用于预测骨折风险,而QUS、QCT及骨转换生化标志物也可能用于骨折风险预测,但目前尚未得到肯定。本文试从DXA、FRAX、骨转换生化标志物、定量超声、定量CT、跌倒等方面来阐述对骨质疏松性骨折预测的研究进展,其目的是为了早期发现骨折的高危人群,通过相应干预措施降低骨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估血清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对甲氨蝶呤(MTX)单次肌内注射治疗异位妊娠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接受MTX单次肌内注射治疗的96例异位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接受MTX 50 mg/m2单次肌内注射方案,定期检测血清β-hCG水平.接受MTX单次注射治疗后随访血清β-hCG降至正常2次并且未再接受第2次MTX治疗或手术治疗者视为治疗成功.根据治疗结局将患者分为治疗成功组和治疗失败组,比较两组治疗前血清β-hCG水平.根据治疗前血清β-hCG水平将患者分为<1000、1000~1999、2000~2999、≥3000 mIU/mL组,比较各组间MTX单次注射治疗成功率.分析治疗后不同时间点血清β-hCG对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96例异位妊娠患者中,57例(59.4%)患者MTX单次注射治疗成功,39例(40.6%)失败.治疗成功组和治疗失败组治疗前血清β-hCG水平分别为343.00(212.50,720.00)和716.00(341.00,1619.00)mI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随着治疗前血清β-hCG水平的升高,MTX单次注射治疗成功率逐步降低,但当治疗前β-hCG的水平<3000 mIU/mL时,不同β-hCG水平亚组之间的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 d血清β-hCG预测MTX单次注射治疗成功的AUC为0.80(95%CI 0.70~0.88,P<0.001),阈值为650 mIU/mL,灵敏度为91.2%,特异度为66.7%;治疗后7 d血清β-hCG预测MTX单次注射治疗成功的AUC为0.71(95%CI 0.58~0.82,P<0.001),阈值为103 mIU/mL,灵敏度为42.9%,特异度为100.0%.治疗后4 d血清β-hCG≤650 mIU/mL组的治疗成功率较>650 mIU/mL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后7 d血清β-hCG≤103 mIU/mL组与>103 mIU/mL组治疗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6).结论 对于接受MTX单次注射治疗的异位妊娠患者,治疗成功者初始血清β-hCG水平较低,治疗后4 d血清β-hCG≤650 mIU/mL可作为预测治疗成功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