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4 毫秒
1.
目的:观察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与正常大鼠下丘脑视上核(SON)内一氧化氮合酶(NOS)与加压素(AVP)在神经元内的分布和共存。方法:运用NADPH—d组织化学方法,结合ABC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结果SON内NOS阳性神经元与AVP免疫阳性神经元的分布与形态基本类似,并高度共存:SI-IR组NOS—AVP双标记阳性神经元约占阳性标记神经元总数的62.7%,主要分布于SON的腹侧部;正常SD对照组NOS—AVP双标记阳性神经元约占阳性标记神经元总数的72.3%。结论:实验结果提示一氧化氮(NO)与AVP在下丘脑的血压神经内分泌调节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介导作用,以及对高血压的发生发展也可能有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大鼠生后不同年龄段(1,7,14,21,28d)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内NOS阳性神经元的发育。方法:运用NADPH—d组织化学法。结果:在生后1d的中脑导水管灰质的背外侧核出现密集深染的NOS阳性神经元,胞体小,有短的突起。随着日龄的增加,NOS神经元经历了胞体由小到大、形态日趋成熟、突起日趋丰富、单位面积中神经元的密度逐渐降低的变化过程。神经元胞体的直径和密度在生后14d前有显著性变化,而在14d后变化渐不明显。结论: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的NOS阳性神经元的生后发育主要在1~14d之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缺血再灌注后大鼠翼腭神经一氧化氮合酶(NOS)阳性神经元数目的变化。方法:结扎大鼠双侧颈总动脉不同时间(15、30、60、120min)后,应用还原型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黄递酶(NADPH-d)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并计数翼腭神经节内NOS阳性神经元,结果:缺血30min组,翼腭神经节内NOS阳性神经元数目明显增加,60min组与30min组相比未见明显差异,120min组则比其它组都显著增加。结论:在缺血再灌注过程中,翼腭神经节内NOS阳性神经元数目,可能影响到脑血管周围NOS阳性纤维的NO释放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NO参与正常视觉发育可塑性的分子机制及视觉剥夺对NO的表达所产生的影响。方法:正常和剥夺性弱视大鼠分别在不同时限(P14~P45)测定视皮质17区的NOS阳性神经元组织切片下的表达。结果 用光镜下计数和计算机图形分析系统得出。结果:正常大鼠视皮质17区中的NOS阳性神经元,P14时数量最多,到P21时神经元胞体截面积最大,树突分枝最复杂。剥夺对侧与同期正常鼠及剥夺同侧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在视觉发育关键期,NOS在正常发育大鼠及剥夺性弱视大鼠视觉中枢中成短暂的高水平表达。单跟剥夺不会影响NOS在皮质17区的表达。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大鼠脊髓损伤不同时间段一氧化氮合成酶(NOS)的表达变化,证实一氧化氮(NO)在创伤后神经元死亡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 采用NYU大鼠脊髓损伤模型,将体重300-350g的成年Wistar大鼠42只,分为伤后24h、48h、72h、7d、14周、6周7组,每组各6只,应用辅酶Ⅱ黄递酶(NADPH-d)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脊髓不同损伤时间段NOS表达的变化。结果 脊髓损伤后不同时间段NADPH-d阳性标记不同,在损伤晚期星形胶质细胞也出现阳性标记。损伤引起的前角神经元NOS表达与神经元的死亡相一致。结论 NO在创伤后神经元的死亡中起了重要作用,脊髓损伤后胶质细胞中诱导性NOS的表达可能是胶质细胞对损伤或神经元坏死的一种反应。  相似文献   

6.
人胎大肠NOS阳性神经元发育的免疫组化观察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人胎大肠NOS阳性神经元发育的规律。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人胎大肠NOS阳性神经元的表达进行观察。结果第3个月龄时,肌间神经丛处有单个分布或三、五成群的NOS阳性神经元,胞体较小,圆形或椭圆形,胞质少,染色淡,有的神经元一端有小的突起。随着胎龄的增加,NOS阳性神经元胞体逐渐增大,粘膜下层也出现单个的NOS阳性神经元。第6-7个月龄时,肌间神经丛内NOS阳性神经元为多极神经元,稀疏地分布在靠内环肌一侧,肌间神经丛内形成神经纤维网,网中出现胞体较小淡染的NOS阳性神经元。在环肌层内可见到NOS阳性神经元分布。结论大肠壁内NOS阳性神经元的发育与各层组织细胞的发育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肝硬化大鼠中缝背核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NOS)阳性神经元的改变,推测其在肝硬化所致肝性脑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模型组、对照组各10只,模型组大鼠经皮下注射CCl4结合饮用酒精14周,应用NADPH—d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中缝背核NOS阳性神经元的改变。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中缝背核NOS阳性神经元数量明显减少、直径变小、染色强度变浅。结论肝硬化影响了大鼠中缝背核NOS阳性神经元。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大鼠中缝背核(DR)内一氧化氮合酶(NOS)阳性神经元向中央杏仁核(CeA)的投射,为进一步阐明一氧化氮(NO)参与情绪,疼痛,内脏心血管活动的中枢调节机制提供形态学资料。方法:用黄递酶(NADPH-d)组织化学染色结合辣根过氧化酶(HRP)逆和追踪技术,观察大鼠DR内向CeA投射的NOS阳性神经元的分布与形态,结果:DR内有一定数目的NOS/HRP双标阳性神经元,主要分布在外侧部与背.正中部。结论:DR内有部分NOS阳性神经元向CeA投射,提示NO在DR至CeA上行感觉传导通路中起重要的神经递质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大鼠黑质内一氧化氮合酶 (NOS)阳性神经元向杏仁中央核 (CeA)的投射 ,为进一步阐明一氧化氮 (NO)在黑质与CeA的纤维联系中的作用提供有价值的形态学依据。方法 用还原型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脱氢酶 (NADPH d)法结合辣根过氧化物酶 (HRP)逆行追踪技术 ,观察大鼠黑质内NOS阳性神经元向CeA的投射。结果 同侧黑质内有NOS/HRP双标记阳性神经元 ,主要分布在黑质致密部。结论 黑质内有NOS阳性神经元向CeA投射  相似文献   

10.
大鼠臂旁核内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的定位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大鼠臂旁核(PBN)内一氧化氮化酶(NOS)阳性神经元的分布,为进一步阐明PBN内一氧化氮(NO)的生理功能提供形态学资料。方法:用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黄递酶(NADPH-d)组织化学方法观察PNB各亚核内NOS阳性神经元的具体的分布及形态特征。结果:NOS阳性神经元在PBN各亚核内均有的分布,且其形态,细胞密度及纤维走向存在一定差异,结论:实验结果提示,PBN内的NO参与多种生理功能,可能与该核内NOS阳性神经元形态与分布的多样性相关。  相似文献   

11.
用NADPH黄递酶组织化学法观察了一氧化氮合酶(NOS)阳性神经元在大鼠脑干的分布。实验用Wister大鼠10只,常规灌注固定处理,取脑作冰冻连续切片,片厚40μm,间隔3张取1张。NADPH酶组织化学染色。结果表明:NOS阳性神经元主要分布于中脑和脑桥上部,延髓分布极少。在上丘浅灰质层(SUG)、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背外侧部(LDCG)、中缝背核(NRD)、被盖背外侧核(LDTDTg)、桥脚被盖核(PPTg)最为密集。其他部位如脚间核、上丘深灰质层、下丘,其它中缝核团以及脑干的网状结构也有少量分布。在脑干的运动核团和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的其它部分则未见分布。NOS神经元在脑干的分布提示,NO可能参与了脑干内多种功能的调节。  相似文献   

12.
大鼠第三脑室室周区一氧化氮合酶阳性触液神经元的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大鼠第三脑室室周区(3V-Pe)内一氧化氮合酶(NOS)阳性触液神经元(CSFCN)的形态及分布特征,为了解一氧化氮(NO)在脑-脑脊液神经体液回路中的调节作用提供形态学资料。方法:用黄递酶组织化学染色方法研究NOS神经元在大鼠3V-Pe的分布及其形态特点。结果:3V-Pe均有NOS-CSFCN分布,由前腹侧渐向后背侧过渡,细胞可分4种类型,位于室管膜内或其下层,或距之有一定的距离,但有突起伸向第三脑室,室旁核内有众多NOS阳性纤维向第三脑室伸展,与3V-PeNOS-CSFCN相互交错,邻接。结论:3V-PeNOS-CSFCN与脑脊液非常接近,提示它们自脑脊液获得信息,并能向脑脊液分泌NO,很可能具有神经-体液双方面的信息整合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大鼠下丘脑室旁核内一氧化氮合酶(NOS)与催产素(OXY)的定位。方法:用还原型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酸氢酶(NADPH-d)组织化学方法,并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大鼠下丘脑室旁核(PVN)内NOS与OXY免疫阳性神经元的形态、分布及共存关系。结果:PVN内NOS阳性神经元与OXY免疫阳性神经元的分析与形态基本类似,并高度共存:NOS/OXY双标记阳性神经元,约占阳性标记神经元总数的87%,呈楔形,密集分布于PVN的外侧部。在与PVN相对的第三脑室有NOS/OXY双标记阳性触液神经元存在。结论:NOS与OXY在有关下丘脑与生殖及性行为的神经内分泌调节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介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发育中Wistar大鼠大脑皮层甲基化结合蛋白-2基因表达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甲基化结合蛋白-2(methyl-CpG-binding protein 2,mecp2)基因在发育中正常Wistar大鼠大脑皮层表达水平的变化.方法:应用实时定量PCR(real-time PCR),Northern印迹杂交对mecp2基因在正常Wistar大鼠发育的不同阶段:胚胎第15天(E15)、第17天(E17)、第19天(E19)、出生当日(P0),生后第7天(P7)、生后第14天(P14)、生后第28天(P28),成年期大鼠mRNA的表达水平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应用Western印迹杂交对MeCP2的表达水平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mecp2基因是在正常Wistar大鼠大脑皮层中表达的mRNA,约为10kb.从胚胎至成年期的发育过程中,mecp2基因mRNA的表达虽有波动,但差异无显著性.mecp2基因在正常Wistar大鼠大脑皮层中仅表达一种MeCP2,相对分子质量为75 000.在不同发育阶段其表达水平表现为,胚胎E15表达水平最低,自胚胎E19始至成年期MeCP2表达水平较E15明显增高.生后第7日至成年期,各时间点间表达水平的变化差异没有显著性.结论:随着正常Wistar大鼠大脑皮层神经元的发育成熟,MeCP2的表达水平逐渐增高,说明MeCP2对神经元的成熟有重要作用,并可能与维持神经元的成熟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15.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development and distribution of phosphate-activated glutaminase like immunoreactive (PAG-LI) neurons in the central pathway of trigeminal proprioception of the rat brainstem. Methods: The immunohistochemitry techniques were used. Results: (1) At embryonic day 17 (E17), PAG-LI neurons were initially observed in the mesencephalic trigeminal nucleus (Vme). All PAG-LI neurons were large round neurons with moderate immunostaining. The immunoreactivity grew intense and attained adult-like pattern at P10. (2) Not until postnatal day 10 (P10) did a few PAG-LI neurons appear in the area ven-tral to the motor trigeminal nucleus (AVM) and area dorsal to the superior olivery nucleus (ADO), and not until P12 in the dorsomedial part of the subnucleus oralis of the spinal trigeminal nucleus (Vodm) and dorso-medial part of the principal sensory trigeminal nucleus (Vpdm). As development proceeded, more and more neurons in them were immunostained, and some PAG-LI neurons were detected in the lateral reticular forma-tion adjacent to the Vodm(LRF)and the caudolateral part of the supratrigeminal nucleus (Vsup-CL) at P21. Conclusion: In the central pathway of trigeminal proprioception of the rat brainstem, PAG-LI neurons ap-peared during two stages: The first stage from E17 to P10, PAG-LI neurons appeared in the Vme and reached adult-like pattern; the second stage from P10 to P21, PAG-LI neurons appeared in the Vodm, LRF, Vpdm, Vsup-CL, ADO, AVM and gradually reached adult-like pattern. This might be relative to the estab-lishment of jaw movement patterns.  相似文献   

16.
大鼠中枢神经NOS阳性触液神经元的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脑脊液中一氧化氮(NO)的来源及其分泌的形态学基础,了解中枢神经一氧化氮合酶(NOS)阳性触液神经元的分布特征。方法:将12只成年雄性Wistar大鼠脑冠状位切片行NADPH-组织化学方法染色,对环脑室系统及脑表面NOS阳性触液神经元作了观察。结果:NOS阳性触液神经元主要见于中脑水管和第三脑室(3V)。在中脑水管,触液神经纤维来自中脑的中央灰质,特别是其背外侧部;来自脑干的被盖痛外侧核和中缝背核。在3V,NOS阳性纤维主要来自室调周核、室旁核,NOS阳性胞体有位于室管膜下(远位)、膜内和膜上3种。阳性纤维密集地分布于室管膜内。在中央管、第四脑室底、脑表面也有少量触液神经元。结论:脑脊液中的NO来自室管周及脑表面NOS触液神经元之合成和分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