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观察替格瑞洛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近期疗效。方法:选择40例确诊为不稳定心绞痛并成功完成PCI的患者,分为氯吡格雷治疗组20例,替格瑞洛治疗组20例,检测冠脉介入治疗术前、术后24小时的CK-MB、cTnI及术后1周内再发心绞痛发生例数。结果:⑴替格瑞洛组与氯吡格雷组术前CK-MB水平、cTnI水平差别无统计学意义。⑵替格瑞洛组术后24小时CK-MB水平、cTnI水平低于氯吡格雷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⑶替格瑞洛组术后未发生再发心绞痛,而氯比格雷组发生1例再发心绞痛。结论:替格瑞洛可以改善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2.
《陕西医学杂志》2017,(10):1473-1474
目的:探讨替格瑞洛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50例STEMI并行PCI术患者,随机分为替格瑞洛组和氯吡格雷组各75例,实施冠状动脉造影前,两组均接受肝素100U/kg静脉注射,替格瑞洛组接受300mg阿司匹林和180mg替格瑞洛药物治疗;氯吡格雷组接受300mg阿司匹林和600mg氯吡格雷药物治疗。PCI术后给予他汀类、硝酸酯类、血管紧张素抑制剂、阿司匹林药物治疗,替格瑞洛组每日给予90mg替格瑞洛,2次/d。氯吡格雷组每日给予75 mg氯吡格雷治疗,1次/d。连续服用1年。结果:两组患者TIMI血流状况治疗1年后均明显改善(P<0.05),且替格瑞洛组较氯吡格雷组改善更加明显(P<0.05);LVEF及LVEDD水平治疗1年后均明显改善(P<0.05),且替格瑞洛组较氯吡格雷组改善更加明显(P<0.05);治疗3个月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总发生率替格瑞洛组6.67%低于氯吡格雷组的16.0%(P<0.05)。结论:替格瑞洛对急性STEMI行急诊PCI患者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有进一步研究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患者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 )中使用替格瑞洛对于近中期心血管事件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14年1月至6月在我院收治ACS并成功完成PCI手术的患者59 例,将患者随机分为替格瑞洛治疗组(n=29),氯吡格雷治疗组(n=30).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其他常规治疗,替格瑞洛治疗组术前给予替格瑞洛负荷剂量180mg、术后给予替格瑞洛标准剂量(90mg/次,2 次/d,口服)治疗,氯吡格雷治疗组术前给予氯吡格雷负荷剂量300mg,术后给予氯吡格雷标准剂量(75mg/次,1 次/d,口服)治疗. 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检测PCI术前、术后24h的肝肾功能(ALT、Cr)、心肌酶谱(CK-MB、cTnI)等资料. 对术后6个月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进行随访. 结果 两组患者间一般情况、危险因素、临床资料、临床用药及PCI 数据等均无统计学差异. 术后24h两组患者间血浆ALT及Cr水平均未见统计学差异(P>0. 05),但替格瑞洛组患者血浆CK-MB、cTnI值低于氯吡格雷组(P<0. 05),替格瑞洛组患者术后6个月MACE 发生率低于氯吡格雷组(P=0. 042). 结论 在我国人群中替格瑞洛较氯吡格雷能够更好地抑制ACS 患者PCI 术后的血小板聚集,减少近中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其临床疗效确切,并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王晓琳  吴彦 《安徽医学》2018,39(7):881-884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围手术期阿司匹林联合替格瑞洛抗血小板聚集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就诊于芜湖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年龄≥65岁且通过临床表现、冠脉造影确诊为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患者80例,根据PCI围术期治疗药物选择不同分为两组,接受阿司匹林联合替格瑞洛治疗的为替格瑞洛组(40例),接受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的为氯吡格雷组(40例),PCI术后随访1年.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分级,及术后随访期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出血事件及药物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替格瑞洛组PCI术后TIMI血流改善程度较氯吡格雷组好(替格瑞洛组术后TIMI血流3级增加22例,氯吡格雷组术后TIMI血流3级仅增加5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替格瑞洛组术后1年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4例,少于氯吡格雷组的12例,肌酐值升高发生1例少于氯吡格雷组的8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出血风险和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绪论阿司匹林联合替格瑞洛在老年ACS患者PCI围手术期中抗血小板聚集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复杂冠状动脉左主干病变且细胞色素P4502C19(CYP2C19)基因为中间代谢的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评价其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给予不同抗血小板治疗方案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2017年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心内科收治的行择期左主干PCI术且CYP2C19基因型检测为中间代谢型的稳定性心绞痛患者247例,根据服用药物分为氯吡格雷组152例(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组),替格瑞洛组95例(阿司匹林+替格瑞洛)。2组术前均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各300 mg口服;替格瑞洛组术后给予替格瑞洛维持剂量90 mg口服,2次/d;氯吡格雷组术后给予氯吡格雷维持剂量75 mg口服,1次/d;2组术后阿司匹林维持剂量100 mg口服,1次/d。观察术后12个月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12个月时,替格瑞洛组MACE发生率明显低于氯吡格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1% vs 15.1%,P=0.001);2组非血运重建性靶血管再狭窄、再发非心肌梗死性心绞痛、再发心肌梗死、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出血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对于复杂冠状动脉左主干病变且CYP2C19基因为中间代谢的稳定性心绞 痛患者,PCI术后使用阿司匹林联合替格瑞洛抗血小板治疗获益明显,较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能进一步降低MACE发生率,并不增加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6.
仲伟智 《当代医学》2021,27(4):108-110
目的 探讨阿司匹林联合替格瑞洛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疗效,评价其应用价值及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4月本院接收的8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薄膜衣片治疗,观察组给予阿司匹林联合替格瑞洛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及临床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25%,对照组为80.9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个月后,观察组血清IL-6、TNF-a、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且心绞痛发作次数、每次持续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阿司匹林联合替格瑞洛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疗效显著,安全性高,能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降低炎性因子释放,有助于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UAP)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 nary intervention,PCI)中使用替格瑞洛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在本院择期行PCI的12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采用简单随机的方法分将其分为观察组(n=60)和对照组(n=61)。两组患者在术前和术后均给予阿司匹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口服替格瑞洛,对照组增加服用氯吡格雷,联合使用6个月。观察指标包括随访6个月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和TIMI(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出血分级以及患者治疗前后血压、血常规及血脂指标。结果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半年的随访,其中两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总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血压、血常规及血脂指标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压、血常规及血脂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格瑞洛较氯吡格雷降低了出血风险及优化了生理指标,更加有利于保障择期行PCI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氯吡格雷与替格瑞洛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9月因急性心肌梗死入院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患者124例进行研究,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氯吡格雷组与替格瑞洛组,每组62例。两组患者分别服用氯吡格雷和替格瑞洛,同时加服阿司匹林。术后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评价并比较两种药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的临床效果以及安全性相关指标。结果:替格瑞洛组治疗后第1、3、6个月血小板聚集率及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均明显低于氯吡格雷组(P0.05);第6个月时替格瑞洛组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氯吡格雷(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肌酐、谷草转氨酶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替格瑞洛组患者呼吸困难发生率明显高于氯吡格雷组(P0.05)。结论:在进行心肌梗死患者的介入治疗中,替格瑞洛能够更快地产生更为强大的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可降低MACE发生的风险,同时不增加出血风险,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双联抗血小板药物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患者心肌血流灌注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08例接受PCI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接受双联抗血小板方案不同,分为替格瑞洛组(阿司匹林+替格瑞洛,n=57)和氯吡格雷组(阿司匹林+氯吡格雷,n=51).比较PCI术后血小板聚集率、冠状动脉血流灌注、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心脏超声指标和不良心血管事件(MACCE)发生率.结果:替格瑞洛组PCI术后2 h、1 d、3 d血小板聚集率均低于氯吡格雷组(P<0.05),PCI术后冠脉血流TIMI 3级比重高于氯吡格雷组(P<0.05).替格瑞洛组术后8~20 h CK-MB水平和CK-MB达峰时间均低于氯吡格雷组(P<0.05),术后4周LVEF高于氯吡格雷组(P<0.05).两组随访6个月MACCE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替格瑞洛对STEMI患者PCI术后心肌血流灌注和心功能的改善效果优于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替格瑞洛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合并糖尿病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上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我院于2011年10月~2015年9月收治的124例急性STEMI合并糖尿病患者纳入本次研究,所有入选患者均行急诊PCI治疗,按照用药种类的不同上述患者均分为替格瑞洛组和氯吡格雷组。对比用药前后两组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及PCI手术前后两组患者的心功能水平变化。并在PCI术后1年对两组患者的TIMI血流情况进行分级比较,同时对两组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及出血风险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用药前,两组患者在血小板聚集率上无明显差异(P〉0.05),用药后1 h、24 h、48 h,替格瑞洛组的血小板聚集率明显低于氯吡格雷组(P〈0.05);术后1年,替格瑞洛组的TIMI血流分级优于氯吡格雷组,同时替格瑞洛组的LVEF及LVEDD水平与氯吡格雷组比较也存在显著性差异,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年后,替格瑞洛组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4.48%,氯吡格雷组为16.13%,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而两组患者出血风险发生上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急性STEMI合并糖尿病患者行急诊PCI治疗上,替格瑞洛的临床疗效优于氯吡格雷,其抗血小板聚集效果优于氯吡格雷,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替格瑞洛对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氯吡格雷用药低反应性患者的疗效、预后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2013年9月-2016年4月在温州市人民医院应用氯吡格雷75 mg/d治疗的急性冠脉综合征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328例,采用血栓弹力图测定血小板聚集率,根据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筛选出氯吡格雷低反应患者11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替格瑞洛组54例,氯吡格雷组56例,氯吡格雷组继续服用氯吡格雷75 mg/d,替格瑞洛组将氯吡格雷替换为替格瑞洛90 mg,2次/d。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不良反应情况以及尿酸水平和血小板聚集率变化情况。 结果 治疗后,替格瑞洛组患者用药3 d、7 d以及30 d血小板聚集率都明显低于氯吡格雷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替格瑞洛组患者出现不稳定性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UAP)、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一过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心力衰竭以及脑血管意外的发生率明显的低于氯吡格雷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替格瑞洛组患者心原性死亡、出血以及卒中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的低于氯吡格雷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后3 d、30 d替格瑞洛组患者的尿酸水平高于氯吡格雷组,氯吡格雷组痛风发生率(3.51%)低于氯吡格雷组(18.5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对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经氯吡格雷治疗后出现低反应性的患者采用替格瑞洛治疗,能够取得比较理想的抗血小板聚集效果,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替格瑞洛配合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为该药物的临床推广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在本院接受替格瑞洛治疗的184例心梗患者为研究组,并选取基线资料相似的184例接受氯比格雷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对其进行为期6个月的临床疗效跟踪评价,考察两组治疗期间的心肌梗死溶栓(TIMI)、梗死区心肌灌注(TMP)、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等指标以及血小板水平的改变。结果:研究组治疗1、3、6个月时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优于对照组,3、6个月时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半径(LVEDD)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6个月内的急性血栓发生率方面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1周、1、3、6个月时的血小板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格瑞洛在改善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脏功能方面与氯比格雷相似,且在改善血小板水平和降低急性血栓形成方面有一定优势,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替格瑞洛在冠脉搭桥术治疗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急性 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387例。术前冠脉造影证实存在冠脉血管左主干病变或严重弥漫冠脉血管病变的 患者共221例,其中65例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40例行溶栓治疗,余116例患者因存在急 诊PCI困难或超过溶栓治疗时间窗,建议限期行冠脉搭桥手术且获家属同意。随机平均分为替格瑞洛组( 58例)、氯吡格雷组(58例),两组患者术前均予以降低心肌耗氧、改善冠脉供血等对症治疗。氯吡格 雷组术前加用氯吡格雷口服,术后予以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口服;替格瑞洛组术前加用替格瑞洛口服,术 后予以替格瑞洛+阿司匹林口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心电图ST段回落幅度、血小板聚集率变化情况、心 功能指标及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术后第1、12、24小时替格瑞洛组ST段回落程度大于氯吡格雷 组(P<0.05);患者用药 5 d、10 d以及30 d血小板聚集率替格瑞洛组低于氯吡格雷组 (P<0.05); 术后第1周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及左室收缩末期内径两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 术后第4周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及左室收缩末期内径替格瑞洛组优于氯吡格雷组 (P≤0.05 ;心血管不良事件[不稳定性心绞痛 (UAP)、出血、急性心肌梗死(AMI)、心力衰竭(CF) ]发生率 ,替格瑞洛组低于氯吡格雷组 (P<0.05)。结论:替格瑞洛可显著提高冠脉搭桥术治疗急性ST段抬高 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safety and efficacy of antiplatelet therapy of ticagrelor on patients suffering from acute ST 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undergoing primar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Methods: In the study, 96 patients suffering from acute ST 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onset within 12 h undergoing primar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from May to October in 2013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icagrelor group (n=48) and clopidogrel group (n=48) by using the method of random number table. Ticagrelor and clopidogrel antiplatelet treatment were used before and after operation. Their baseline data,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characteristics, platelet count, adenosine diphosphate(ADP)-induced platelet inhibition rate by thrombelastograph after 5 days of treatment, the 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 of the follow up for 6 months and bleeding complications were observed and compared i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their baseline data, the features of coronary artery lesions, platelet count before and after 5 days of treatment had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ADP induced platelet inhibition rate [(80.2±10.7)%] after 5 days of treatment in ticagrelor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clopidogrel group [(75.3±12.1)%, P<0.05].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6 months, 8 cases of 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 occurred in clopidogrel group, 2 cases of 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 occurred in ticagrelor group, and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 The two groups (7 cases of 48 patients in ticagrelor group vs. 3 cases of 48 patients in clopidogrel group) had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bleeding complications (P>0.05).Conclusion: Antiplatelet therapy of ticagrelor on patients suffering from acute ST 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undergoing emergency PCI has good efficacy and safety.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替格瑞洛对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预后及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6月至2014年12月在东莞市常平医院心内科住院的NSTE-ACS患者170例,将其按照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氯吡格雷组(85例,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和替格瑞洛组(85例,替格瑞洛+阿司匹林),连续治疗24周。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用比浊法测定两组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随访24周,观察两组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出血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1周后,氯吡格雷组与替格瑞洛组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分别为(54.8±5.2)%与(47.6±4.9)%,两组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与治疗前[(60.4±5.8)%、(62.1±6.5)%]比较显著降低(P<0.05),且替普瑞洛组的血小板聚集率下降幅度明显大于氯吡格雷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4周期间,氯吡格雷组与替格瑞洛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分别为27.1%(23/85)与12.9%(11/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氯吡格雷出血事件发生率为3.53%(3/85),替格瑞洛组为5.88%(5/8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格瑞洛可以明显降低血小板聚集率,具有比氯吡格雷更强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能够降低NSTE-ACS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且出血并发症无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6.
卫亚丽  赵玉英  丁超  于敏 《海南医学》2016,(21):3467-3470
目的:比较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2月期间收治的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且接受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的157例急性STEMI合并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收治的行急诊PCI术后接受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的150例急性STEMI合并糖尿病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小板相关指标、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心绞痛、再发心梗的累积发生率,以及治疗后不同时间段内主要安全重点事件的累积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的临床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后,对照组与观察组的血小板聚集率分别为(58.23±4.21)%和(55.26±3.91)%,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1周后,对照组与实验组患者的血小板计数分别为(187.63±23.92)×109/L和(220.76±20.82)×109/L,均较治疗前明显上升,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1周后,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分别为2.7%(4/150)和0(0/157),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1周后,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总体出血累积发生率分别为0(0/150)和1.9%(3/157),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致命出血累计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STEMI合并糖尿病患者应用替格瑞洛治疗较氯吡格雷能够发挥更好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且能减少术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降低术后致命出血累积发生率,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CYP2C19、ABCB1和PON1基因多态性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病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氯吡格雷治疗的影响。方法选取PCI术后服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ACS病人196例,根据病人CYP2C19、ABCB1、PON1基因检测结果,分为正常组172例和慢代谢组24例,分别给予常规治疗和替格瑞洛替代对照治疗。所有病人连续服用药物5 d后测定血小板聚集率,并对病人进行1年临床随访,记录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比较病人血小板聚集率和临床终点事件。结果PON1、CYP2C19、ABCBl不同分型病人血小板聚集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随访1年,PON1、CYP2C19、ABCBl不同分型病人临床终点事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病人随访心血管不良事件16例,严重出血事件4例,而慢代谢组均无心血管不良事件及严重出血事件发生,但2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YP2C19、ABCB1和PON1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病人PCI术后氯吡格雷抵抗有一定关系,慢代谢病人应用替格瑞洛可能具有较好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阿托伐他汀联合替格瑞洛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6年3月~2017年3月期间收集我院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40例,根据随机数字分组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实验组患者70例,采用阿托伐他汀联合替格瑞洛治疗;对照组患者70例,采用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经不同方法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发作次数明显减少,发作持续时间缩短,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4.29%(66/70),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5.71%(53/7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29%,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71%,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治疗过程中运用阿托伐他汀联合替格瑞洛能有效缩短患者的持续发作时间,降低发作次数,提升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且患者的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出现氯吡格雷抵抗患者换用双倍剂量氯吡格雷和替格瑞洛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PCI术后出现氯吡格雷抵抗(血小板抑制率<30%)患者188例,随机分为氯吡格雷常规剂量组(A组,64例)?氯吡格雷双倍剂量组(B组,61例)?替格瑞洛组(C组,63例),术后7 d分别检测二磷酸腺苷(adenonisine disphosphate,ADP)通道的血小板抑制率?术后1 d及7 d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 reactive protein,hsCRP),观察术后1个月及6个月时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及轻度出血发生率?结果:术后7 d检测ADP通道的血小板抑制率,B组及C组血小板抑制率明显升高,和A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且C组血小板抑制率高于B组(P < 0.05)?术后1 d检测hsCRP,3组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7 d检测hsCRP,B组及C组均明显降低,和A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相比B组,C组hsCRP降低更明显(P < 0.05)?随访至术后1个月,3组之间MACE及轻度出血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 > 0.05);随访至术后6个月时,B组及C组MACE发生率均显著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且C组MACE发生率低于B组(P < 0.05),但3组之间轻度出血发生率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PCI术后出现氯吡格雷抵抗患者,选用替格瑞洛治疗具有更好的有效性,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