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双联抗血小板药物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患者心肌血流灌注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08例接受PCI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接受双联抗血小板方案不同,分为替格瑞洛组(阿司匹林+替格瑞洛,n=57)和氯吡格雷组(阿司匹林+氯吡格雷,n=51).比较PCI术后血小板聚集率、冠状动脉血流灌注、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心脏超声指标和不良心血管事件(MACCE)发生率.结果:替格瑞洛组PCI术后2 h、1 d、3 d血小板聚集率均低于氯吡格雷组(P<0.05),PCI术后冠脉血流TIMI 3级比重高于氯吡格雷组(P<0.05).替格瑞洛组术后8~20 h CK-MB水平和CK-MB达峰时间均低于氯吡格雷组(P<0.05),术后4周LVEF高于氯吡格雷组(P<0.05).两组随访6个月MACCE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替格瑞洛对STEMI患者PCI术后心肌血流灌注和心功能的改善效果优于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替格瑞洛对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预后及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6月至2014年12月在东莞市常平医院心内科住院的NSTE-ACS患者170例,将其按照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氯吡格雷组(85例,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和替格瑞洛组(85例,替格瑞洛+阿司匹林),连续治疗24周。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用比浊法测定两组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随访24周,观察两组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出血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1周后,氯吡格雷组与替格瑞洛组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分别为(54.8±5.2)%与(47.6±4.9)%,两组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与治疗前[(60.4±5.8)%、(62.1±6.5)%]比较显著降低(P<0.05),且替普瑞洛组的血小板聚集率下降幅度明显大于氯吡格雷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4周期间,氯吡格雷组与替格瑞洛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分别为27.1%(23/85)与12.9%(11/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氯吡格雷出血事件发生率为3.53%(3/85),替格瑞洛组为5.88%(5/8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格瑞洛可以明显降低血小板聚集率,具有比氯吡格雷更强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能够降低NSTE-ACS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且出血并发症无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小板的抑制作用。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11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62例行PCI治疗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尾数的单双数分为替格瑞洛组和氯吡格雷组,每组31例。替格瑞洛组给予替格瑞洛治疗,氯吡格雷组给予氯吡格雷治疗。比较两组血小板抑制作用、血液流变学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30 d,替格瑞洛组IPA高于氯吡格雷组,BV高切、BV低切、PV水平均低于氯吡格雷组(P<0.05);替格瑞洛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氯吡格雷组(P<0.05)。结论与氯吡格雷相比,替格瑞洛对PCI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小板抑制作用更理想,用药后可在较短时间迅速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机体血流状态,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用药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替格瑞洛与双倍剂量氯吡格雷在携带CYP2C19功能缺失(LOF)等位基因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术(PCI)后的疗效,并评价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纳入2018年8月-2019年8月于南充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接受PCI术治疗的144例AC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替格瑞洛组和双倍氯吡格雷组,每组72例。比较两组患者基线资料、血小板聚集率。术后进行为期12个月随访,记录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出血事件、呼吸困难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与术前比较,术后两组患者血小板聚集率均显著降低(P0.05);术后7 d,1、3、6、12个月,替格瑞洛组患者血小板聚集率均显著低于双倍氯吡格雷组(P0.05);术后6个月和12个月,替格瑞洛组患者血小板聚集率低于双倍氯吡格雷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双倍氯吡格雷组比较,替格瑞洛组患者术后MACE总发生率较低,但出血事件总发生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格瑞洛在改善携带CYP2C19LOF等位基因ACS患者PCI术后血小板功能上优于双倍剂量氯吡格雷,且可有效降低术后MACE发生,但可增加术后出血和呼吸困难风险,应用中需注意防范。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替格瑞洛对氯吡格雷低反应冠心病患者抗血小板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心内科接受PCI术后出现氯吡格雷低反应替代口服替格瑞洛的冠心病患者150例作为干预组,在2015年1月之前PCI术后出现氯吡格雷低反应继续口服替格瑞洛的冠心病患者150例作为观察组。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hs-CRP和sCD40 L水平、主要不良事件及出血事件。结果治疗后,干预组的血小板聚集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干预组主要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 05);两组患者出血事件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替格瑞洛可降低氯吡格雷低反应冠心病患者血小板聚集率、hs-CRP和sCD40 L水平,减少术后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后氯吡格雷低反应(clopidogrel low response,CLR)患者短期替格瑞洛强化抗血小板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连续入选PCI术后经光学血小板聚集(light transmittance aggregation,LTA)法检出的CLR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氯吡格雷组(50例)和替格瑞洛组(50例)。氯吡格雷组予氯吡格雷75 mg/d;后者予替格瑞洛90 mg,2次/d,bid,强化1个月后改为氯吡格雷75 mg/d;两组患者均联合服用阿司匹林100 mg/d。治疗1个月后检测所有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随机治疗前二磷酸腺苷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adenosine diphosphate?induced platelet aggregation,PLADP)及花生四烯酸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arachidonic acid?induced platelet aggregation,PLAA)均无统计学差异(P > 0.05);治疗1个月时,替格瑞洛组PLADP显著低于氯吡格雷组[(21.27 ± 12.81)% vs.(48.72 ± 10.92)%,P < 0.01],两组患者PLAA无统计学差异(P > 0.05);6个月时随访,替格瑞洛组心源性再入院患者显著低于氯吡格雷组(6% vs. 20%,P < 0.05),但轻微出血增加(24% vs. 8%,P < 0.05)。结论:替格瑞洛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显著优于氯吡格雷,对CLR患者PCI术后替格瑞洛强化抗血小板治疗1个月可能减少心源性住院事件。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替格瑞洛对改善氯吡格雷抵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氯吡格雷抵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8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39例。对照组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观察组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替格瑞洛片。比较两组血小板聚集率、炎性指标及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血小板聚集率、超敏C-反应蛋白值、P选择素值及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氯吡格雷抵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替格瑞洛利于降低血小板聚集率、炎性反应,减少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替格瑞洛和氯吡格雷对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的临床预后、安全性、血小板最大聚集率(maximum aggregation rate,MAR)及高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的影响。方法 :109例STEMI患者被随机分入替格瑞洛组和氯吡格雷组,替格瑞洛组给予180 mg替格瑞洛顿服、90 mg bid维持,氯吡格雷组给予600 mg氯吡格雷顿服、75 mg qd维持,两组患者均成功接受急诊冠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比较两组30 d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及出血事件的发生率。检测服药前、服药后7 d及30 d的MAR和hsCRP水平。结果:服药后30 d,两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3%vs 1.9%,P=0.363),两组均只发生轻微出血事件,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3%vs 14.8%,P=0.208)。在以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检测中,替格瑞洛组服药7 d及30 d的MAR均显著低于氯吡格雷组[7 d:(22.80±6.37)%vs(30.96±8.90)%,P<0.001;30 d:(22.26±5.85)%vs(30.87±8.54)%,P<0.001]。在服药后7 d和30 d,氯吡格雷组分别有6例(10.9%)和5例(9.1%)患者的血小板聚集抑制率低于30%,而替格瑞洛组无论在7 d还是30 d,均无一例血小板聚集抑制率低于30%。两组患者在服药前、服药7 d及服药30 d的hs-CRP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和氯吡格雷比较,替格瑞洛可以更强地抑制血小板聚集,且两者安全性相似。但未发现替格瑞洛可显著改善STEMI患者的短期预后。  相似文献   

9.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9):49-52
目的 探讨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在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于本院心内科2018 年6 月~2019 年9 月收诊的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中选出155 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用药方案分成替格瑞洛组(n=77,心内科综合治疗+替格瑞洛治疗)和氯吡格雷组(n=78,心内科综合治疗+氯吡格雷治疗),收集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血液流变学等。结果 替格瑞洛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6.10%)高于氯吡格雷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82.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替格瑞洛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浆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以及血小板聚集率均显著低于氯吡格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替格瑞洛组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5.19%)低于氯吡格雷组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1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替格瑞洛组患者的出血事件发生率(7.79%)略高于氯吡格雷组患者的出血事件发生率(7.1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出血事件均较轻微,未影响疗程。结论 替格瑞洛在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中应用疗效优于氯吡格雷,有助于改善微循环,缓解心肌缺血症状,且不会增加出血风险,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替格瑞洛对氯吡格雷抵抗的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2016年3月至2018年1月氯吡格雷抵抗的137例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参照组(68例)和观察组(69例)。参照组口服氯吡格雷,观察组口服替格瑞洛片,同时两组均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持续3个月后改为阿司匹林单一用药长期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小板聚集率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后血小板聚集率均较前降低,观察组治疗后血小板聚集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1、3、6个月NIHSS评分均较参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于氯吡格雷抵抗的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替格瑞洛治疗可有效降低其血小板聚集率,促进其神经功能改善。  相似文献   

11.
杨丽霞  郭海霞  董丽   《四川医学》2017,38(11):1323-1326
目的比较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ACS)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应用替格瑞洛及氯吡格雷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5年10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诊断为ACS并且拟行PCI治疗的患者124例,随机将患者分为A组和B组,各62例。A组应用阿司匹林+替格瑞洛抗血小板治疗;B组应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两组均观察治疗12个月,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 A组术后2h、24h、7d的血小板聚集率均显著低于B组[(52.24±7.56)vs.(56.82±7.49)、(48.65±7.90)vs.(55.31±7.11)、(42.47±6.30)vs.(53.86±6.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血小板聚集率达标率高于B组(82.26%vs.41.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周A组MACE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2.90%vs.30.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S患者PCI术后应用替格瑞洛抗血小板聚集优于氯吡格雷,且降低MACE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短期应用替格瑞洛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中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ACS患者107例,随机分为替格瑞洛组(A组,50例)和氯吡格雷组(B组,57例),收集2组临床资料,并监测服药前和服药后2 h、4 h、24 h、7 d、30 d的血小板聚集率,记录入院30 d内2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和主要不良反应。结果:A组患者用药后血小板聚集率在2 h、4 h、24 h、7 d和30 d时均低于B组(P < 0.05~P < 0.01),2组患者用药后不同时间血小板聚集率均显著低于用药前(P < 0.01)。2组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对于ACS患者,替格瑞洛抑制血小板优于氯吡格雷,且疗效更平稳,两者安全性相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明确CYP2C19基因多态性对采用氯吡格雷和替格瑞洛治疗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纳入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的ACS患者280例。根据CYP2C19基因型分析结果及治疗的药物,分为氯吡格雷快代谢组(n=74)、氯吡格雷中代谢组(n=140)、氯吡格雷慢代谢组(n=33)及替格瑞洛慢代谢组(n=33)。在服药前及服药后不同时间点对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的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 PTT)、纤维蛋白原(Fbg)浓度进行检测,同时检测患者的血小板抑制率。并对患者随访期间的主要终点事件的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服药前、服药后1月、6月和12月时,四组患者在PT、a PTT、Fbg等凝血指标上均无显著差异(P0.05)。替格瑞洛在服药后1月、6月和12月时均能有效降低慢代谢型ACS患者ADP抑制率(全部P0.05),而氯吡格雷只在服药后的6月和12月时才能有效降低慢代谢型ACS患者ADP抑制率(两个时间点P0.05)。另外,在服药后1月、6月及12月时,替格瑞洛对ADP的有效降低率显著高于氯吡格雷处理组(P0.05)。随访结果显示:相比于氯吡格雷治疗组,替格瑞洛治疗能够有效降低慢代谢型ACS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论相比于氯吡格雷,替格瑞洛能够更加有效降低CYP2C19慢代谢型ACS患者的ADP抑制率、PCI术后1月及6月时支架血栓的形成率及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替格瑞洛在冠脉搭桥术治疗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急性 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387例。术前冠脉造影证实存在冠脉血管左主干病变或严重弥漫冠脉血管病变的 患者共221例,其中65例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40例行溶栓治疗,余116例患者因存在急 诊PCI困难或超过溶栓治疗时间窗,建议限期行冠脉搭桥手术且获家属同意。随机平均分为替格瑞洛组( 58例)、氯吡格雷组(58例),两组患者术前均予以降低心肌耗氧、改善冠脉供血等对症治疗。氯吡格 雷组术前加用氯吡格雷口服,术后予以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口服;替格瑞洛组术前加用替格瑞洛口服,术 后予以替格瑞洛+阿司匹林口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心电图ST段回落幅度、血小板聚集率变化情况、心 功能指标及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术后第1、12、24小时替格瑞洛组ST段回落程度大于氯吡格雷 组(P<0.05);患者用药 5 d、10 d以及30 d血小板聚集率替格瑞洛组低于氯吡格雷组 (P<0.05); 术后第1周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及左室收缩末期内径两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 术后第4周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及左室收缩末期内径替格瑞洛组优于氯吡格雷组 (P≤0.05 ;心血管不良事件[不稳定性心绞痛 (UAP)、出血、急性心肌梗死(AMI)、心力衰竭(CF) ]发生率 ,替格瑞洛组低于氯吡格雷组 (P<0.05)。结论:替格瑞洛可显著提高冠脉搭桥术治疗急性ST段抬高 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卫亚丽  赵玉英  丁超  于敏 《海南医学》2016,(21):3467-3470
目的:比较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2月期间收治的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且接受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的157例急性STEMI合并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收治的行急诊PCI术后接受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的150例急性STEMI合并糖尿病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小板相关指标、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心绞痛、再发心梗的累积发生率,以及治疗后不同时间段内主要安全重点事件的累积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的临床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后,对照组与观察组的血小板聚集率分别为(58.23±4.21)%和(55.26±3.91)%,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1周后,对照组与实验组患者的血小板计数分别为(187.63±23.92)×109/L和(220.76±20.82)×109/L,均较治疗前明显上升,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1周后,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分别为2.7%(4/150)和0(0/157),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1周后,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总体出血累积发生率分别为0(0/150)和1.9%(3/157),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致命出血累计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STEMI合并糖尿病患者应用替格瑞洛治疗较氯吡格雷能够发挥更好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且能减少术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降低术后致命出血累积发生率,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出现氯吡格雷抵抗患者换用双倍剂量氯吡格雷和替格瑞洛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PCI术后出现氯吡格雷抵抗(血小板抑制率<30%)患者188例,随机分为氯吡格雷常规剂量组(A组,64例)?氯吡格雷双倍剂量组(B组,61例)?替格瑞洛组(C组,63例),术后7 d分别检测二磷酸腺苷(adenonisine disphosphate,ADP)通道的血小板抑制率?术后1 d及7 d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 reactive protein,hsCRP),观察术后1个月及6个月时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及轻度出血发生率?结果:术后7 d检测ADP通道的血小板抑制率,B组及C组血小板抑制率明显升高,和A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且C组血小板抑制率高于B组(P < 0.05)?术后1 d检测hsCRP,3组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7 d检测hsCRP,B组及C组均明显降低,和A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相比B组,C组hsCRP降低更明显(P < 0.05)?随访至术后1个月,3组之间MACE及轻度出血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 > 0.05);随访至术后6个月时,B组及C组MACE发生率均显著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且C组MACE发生率低于B组(P < 0.05),但3组之间轻度出血发生率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PCI术后出现氯吡格雷抵抗患者,选用替格瑞洛治疗具有更好的有效性,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采用抗血小板药物替格瑞洛和氯吡格雷治疗后,观察两种药物对血小板聚集抑制程度和产生的不良心血管事件及不良反应,来分析替格瑞洛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对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就诊的拟诊“冠心病”的患者,根据临床症状,结合心电图、冠脉造影及生化检查,确诊急性冠脉综合征并接受PCI患者101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53例,试验组48例,两组均与阿司匹林联合,前者接受氯吡格雷(负荷量300 mg,维持量75 mg,1次/d)治疗,后者接受替格瑞洛(负荷量180 mg,维持量90 mg,2次/d)。以5μmol/L的二磷酸腺苷为诱导剂,通过光学比浊法测定用药前和用药1周后血小板最大聚集率,并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的血小板聚集率、不良心血管事件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对照组和试验组比较,在一般资料无差异的情况下,前者总不良事件发生率高于后者[9(16.98%) vs 2(4.17%),P=0.039,OR=4.705,95%CI(0.962-23)];对照组和试验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24.53%) vs 14(29.17%),P=0.599,OR=0.789,95%CI(0.327-1.908)],但出血比例对照组低于试验组[1(1.89%) vs 7(14.58%),P=0.047,OR=0.113,95%CI(0.013-0.952)];抗血小板聚集试验组优于对照组[(32.45±9.05) vs (36.504±10.59),P=0.02,95%CI(0.17-7.93)]。结论替格瑞洛较氯吡格雷能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且有更强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但有增加出血的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