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消退冠心病患者颈动脉斑块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潮州中心医院心内科门诊治疗的76例冠心病颈动脉斑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低剂量阿托伐他汀(10mg/d)治疗,观察组采用高剂量阿托伐他汀(40mg/d)治疗,治疗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血脂水平、颈动脉内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IMT)、斑块厚度等。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IMT 均低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高于对照组,颈动脉内径较对照组增大,斑块厚度较对照组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高剂量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颈动脉斑块疗效较好,能有效降低血脂,减小斑块。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替格瑞洛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合并糖尿病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上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我院于2011年10月~2015年9月收治的124例急性STEMI合并糖尿病患者纳入本次研究,所有入选患者均行急诊PCI治疗,按照用药种类的不同上述患者均分为替格瑞洛组和氯吡格雷组。对比用药前后两组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及PCI手术前后两组患者的心功能水平变化。并在PCI术后1年对两组患者的TIMI血流情况进行分级比较,同时对两组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及出血风险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用药前,两组患者在血小板聚集率上无明显差异(P〉0.05),用药后1 h、24 h、48 h,替格瑞洛组的血小板聚集率明显低于氯吡格雷组(P〈0.05);术后1年,替格瑞洛组的TIMI血流分级优于氯吡格雷组,同时替格瑞洛组的LVEF及LVEDD水平与氯吡格雷组比较也存在显著性差异,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年后,替格瑞洛组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4.48%,氯吡格雷组为16.13%,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而两组患者出血风险发生上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急性STEMI合并糖尿病患者行急诊PCI治疗上,替格瑞洛的临床疗效优于氯吡格雷,其抗血小板聚集效果优于氯吡格雷,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麝香保心丸对冠心病患者血液流变学与血管新生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8年10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02例,按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治疗,治疗组联合应用麝香保心丸。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水平的变化情况;相关血清血管新生因子指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一氧化氮(NO)及一氧化氮合酶(NOS)的水平变化;发病频率及发病持续时间;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纤维蛋白、血浆黏度及全血黏度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纤维蛋白、血浆黏度及全血黏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NO、NOS及VEGF的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血清NO、NOS及VEGF的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治疗组发病频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发病持续时间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6.1%高于对照组7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冠心病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联合应用麝香保心丸,可有效降低冠心病患者的相关血液流变学指标,增加相关血清血管新生因子指标水平,进而促使机体建立冠脉侧支循环,降低患者的发病频率、缩短患者的发病持续时间,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冠心病的发病之间有无关联.方法 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在潮州市中心医院心内科住院的患者中,选取60例经临床症状体征及相关检查数据等确诊的冠心病患者,同时选取我院体检中心体检的60例基本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同时抽取晨起外周静脉血检测血浆同型半胱氨 酸水平,并以表格的形成陈列.结果 在两组受检查的人群中,冠心病组患者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与冠心病的发病及病变程度有关,对冠心病的发病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新入院的急性主动脉夹层2周内并发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发生率及其与住院病死率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5月至2011年5月我院收治的191例确诊为主动脉夹层的病例的临床资料,其中入院14天内出现阵发性房颤22例,观察其在Debakey分型中各型主动脉中的发生率及与住院病死率的关系。结果 DebakeyI型主动脉夹层并发阵发性心房纤颤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两型(P<0.05)。并发阵发性房颤的病例住院死亡率明显高于其他病例(P<0.05)。结论急性主动脉夹层并发阵发性心房纤颤多见于DebakeyⅠ型,且住院病死率高,提示病情危急、预后差,需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同型半胱氨酸对人体血液系统中红细胞的影响。方法:取自我院就诊符合入组条件的病人150例,均进行同型半胱氨酸及血常规检查,将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检查结果及红细胞检查的相关数据: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GB)、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V)、红细胞压积(HCT)、沉降率(ESR)、分布宽度(RDW)等,分别用表格的形成陈列,再将同型半胱氨酸,按测定水平,分为正常组和异常组,异常组主要选取增高组,异常组又按分类标准,分为轻中重度三组,而后将患者正常组及异常各组的红细胞各类指标分类列出,并计算平均值,进行比较,是否存在统计学意义。结果:同型半胱氨酸的正常组与异常组中,轻中度增高组各组之间,红细胞的各类指标中,RBC、HGB、MCHV、HCT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MCV、RDW、ESR数据经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同型半胱氨酸的值增高,MCV、RDW、ESR相应值增大。结论:同型半胱氨酸影响红细胞的MCV、RDW、ESR,存在正相关,但不影响红细胞的RBC、HGB、MCHV、HCT。  相似文献   
7.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64例慢性肺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1例)。对照组采用抗感染、强心利尿等西医综合治疗;治疗组在西医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观察并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率78.8%,总有效率97.0%,明显优于对照组显效率45.2%,总有效率74.2%,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LVEF及E/A均增加,LVRT显著缩短,差异有显著性;治疗组在用药过程中或结束后,绝大多数患者均能耐受,并且完成疗程,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应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可改善患者心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依达拉奉与甲钴胺联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必存)与甲钴胺(弥可保)联合治疗糖尿病周同神经病变(DPN)的疗效。方法将12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6例)和对照组(62例),均以糖尿病教育,控制饮食,胰岛素严格控制血糖稳定基础上,治疗组给予依达拉奉与甲钴胺,对照组给予丹参与甲钴胺治疗,连用2周。结果治疗组DPN症状体征,神经传导速度改善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依达拉奉与甲钴胺联用可明显改善DPN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变异型心绞痛与颈椎病变的临床关系。方法分析我院2008年4月~2011年4月收治的确诊为心绞痛病例212例,按胸痛特点及心电图改变,分为稳定型心绞痛组、不稳定型心绞痛(不包括变异型心绞痛)组及变异型心绞痛组,均常规行颈椎正侧双斜位片观察各类型心绞痛与颈椎病变的关系。将伴有颈椎强直反弓的21例变异型心绞痛中的20例分为常规药物治疗组及常规药物+颈椎理疗组,观察12周,比较两组的治疗疗效。结果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变异型心绞痛合并颈椎病变的发生率分别为69.23%、77.68%、76.67%,三组数据中颈椎病的发病率无统计学差异(χ2=2.601,p=0.272),但变异型心绞痛组中伴有颈椎反弓改变的发生率为65.56%(21/32)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常规药物+颈椎理疗治疗比常规药物治疗更能有效的控制变异型心绞痛的胸痛发作频率。结论变异型心绞痛与颈椎强直反弓改变可能关系密切,对于药物治疗效果差的变异型心绞痛,加予颈椎理疗可能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红细胞体积大小有无关联.方法 取2010年1月-2011年12月我在院就诊、符合入组条件的病人102例;均进行同型半胱氨酸及血常规检查,根据同型半胱氨酸检查结果分为正常组和异常组;异常组主要选取同型半胱氨酸增高的病人,根据国内外公认的分类标准将异常组为轻、中、重度三组;将正常组及异常各组患者的红细胞体积大小分类列出,并计算平均值,进行比较.结果 正常组红细胞体积和异常各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85.3 fl vs 92.3、96.4、97.8fl,P<0.05);轻度升高组红细胞体积与中度升高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92.3fl vs 96.4 fl,P<0.05);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越高,红细胞体积相对越大.结论同型半胱氨酸与红细胞体积大小存在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