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0篇
综合类   7篇
药学   3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替格瑞洛在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ed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artery intervention,PCI)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13年4月至2014年10月行急诊PCI术的60岁以上STEMI患者113例,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负荷量替格瑞洛组(57例)和氯吡格雷组(56例),分别给予300 mg阿司匹林和180 mg替格瑞洛嚼服及300 mg阿司匹林和600 mg氯吡格雷嚼服。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急诊PCI术后无复流情况及术后1个月内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发生率及出血、呼吸困难及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结果替格瑞洛组无复流发生率以及术后1个月MACE的发生率均低于氯吡格雷组(P<0.05);而2组主要出血、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STEMI患者的急诊PCI治疗中,应用替格瑞洛抗栓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左主干狭窄或闭塞导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特点,并提出其早期诊断和治疗体会.方法:复习我院2年内246例A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临床资料,其中7例梗死相关血管为左主干,均为男性,年龄36~83岁,所有患者无论是否存在心源性休克,均立即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并在其支持下尽早接受急诊造影检查.结果:7例患者心电图均存在aVR导联ST段抬高(≥0.05 mV),5例患者同时存在V1 -V6导联ST段抬高及新出现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其中4例入院时即存在严重心源性休克,6例急诊置入支架,另1例仅行球囊扩张,并接受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住院期间死亡3例(42.9%),存活患者4例均完成1年随访.其中2例于1月随访时对其LAD进行PCI,1例于3月随访时进行了LAD和LCX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结论:左主干急性闭塞或严重狭窄所致的AM I患者急性期病死率高;根据心电图和临床特点早期识别梗死部位,早期评估,并且无论是否出现低血压或心源性休克早期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并在其支持下尽早再灌注治疗,加强术后监护,提高随访质量,可以挽救部分患者的生命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实行急诊绿色通道诊治的经验并分析影响其运行的主要因素.方法:回顾性总结2009-01-12期间对136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诊断现状及实行急诊绿色通道给予急诊介入,静脉溶栓或药物保守治疗等情况以及患者的院内预后情况;并对急诊绿色通道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36例患者中,从症状发作-入院时间平均为112 min;128例(94%)能得到及时准确的诊断,8例被漏诊;入急诊室到完成首份心电图时间平均为2.8 min;103例实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入院到球囊扩张时间为(85±14)min;6例实行急诊溶栓治疗,从入院至溶栓时间为(35±8)min;27例实行药物保守治疗,其中8例因患者家属签字拒绝急诊介入或溶栓.127例病情好转出院,9例院内死亡.结论:绝大多数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能够得到及时准确的诊断并通过急诊绿色通道得到及时的再灌注治疗,影响绿色通道运行的主要因素包括:患者及家属对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特点和治疗方法认识不足及急诊医师或心血管医师的漏诊.  相似文献   
4.
急性脑血管病后合并肺栓塞8例临床诊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急性脑血管病后合并肺栓塞的临床特点,诊治现状,提高对疾病的诊治水平和生存率。方法:对8例急性脑血管病后合并肺栓塞患者的易患因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及转归进行临床分析。结果:8例患者中,急性脑梗死6例,急性脑出血2例,易患因素主要为长期卧床,高龄,肥胖,充血性心力衰竭,吸烟;临床表现不典型,主要为呼吸困难,咳嗽,不明原因烦躁,心悸,咳血;治疗方面仅2例给予抗凝治疗并且症状好转,4例未予抗凝治疗,症状无好转且其中2例出院1月内死亡,2例年轻患者发病1h内死亡。结论:急性脑血管病后合并肺栓塞易患因素多,临床症状不典型,早期诊断和治疗难度大,预后差,临床医师应充分重视提高早期诊断水平,以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比索洛尔对无症状心肌缺血的老年人在非心脏手术围手术期对心血管系统的保护作用.方法:将80例无症状心肌缺血的老年人在非心脏手术前分为比索洛尔组(n=40)和安慰剂组(n=40),分别给予比索洛尔2.5 mg和安慰刑,观察术中和术后72 h内出现的心血管症状,心电监护记录的最高血压、最快心率、各种心律失常.以及复查心电图心肌缺血改变情况.结果:比索洛尔组与安慰剂组相比,可以显著减少心血管症状的发生,降低围手术期的最高血压和最快心率,减少各种心律失常的发生,同时防止心电图心肌缺血加重.结论:比索洛尔对无症状心肌缺血的老年人在非心脏手术围手术期的心血管系统有确切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给予巴马小型猪高脂饮食,低剂量链脲菌素联合球囊拉伤的方法,构建糖尿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模型。方法:将18头4月龄健康雄性巴马小型猪随机分为对照组(n=3)和模型组(n=15)。对照组以普通饲料喂养;模型组以高脂饲料喂养,静脉注射链脲菌素(100 mg/kg)后持续监测葡萄糖2周,第3周行右冠状动脉中段球囊拉伤术,第20周随机处死3只,取右冠状动脉球囊拉伤段、未拉伤的左冠状动脉回旋支、颈动脉、肾动脉和胰腺做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模型组12只动物达到糖尿病标准并存活至第20周。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动物体重明显下降,血糖、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三酰甘油水平明显升高(P<0.05)。模型组动物右冠状动脉球囊拉伤段血管内膜增生程度明显高于未拉伤左冠状动脉回旋支和对照组右冠状动脉(P<0.05)。模型组动物胰岛数目和胰岛细胞数目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第36周模型组其余9只动物状态良好。结论:低剂量链脲菌素联合球囊拉伤可加速巴马小型猪模型糖尿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具有较高的成功率、良好的安全性和长期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明确替罗非班是否可以在药物涂层支架植入老年患者实行非心脏手术围手术期替代口服双联抗血小板药物而发挥预防支架内血栓的作用,同时不增加外科手术的出血。方法:入选入院前1年内曾因冠心病植入药物涂层支架服用双联抗血小板药物而后无缺血性胸痛症状,因外科疾病保守治疗无效需手术治疗的12例患者配对分组,手术前5d停用口服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组6例患者应用替罗非班0.1μg/(kg·min)持续静脉微量泵泵入,对照组6例患者应用低分子肝素依诺肝素1mg/kg皮下注射(每天2次),手术结束后在重症监护室中继续术前应用方法,根据外科情况允许,停用替罗非班及低分子肝素,尽早恢复口服双联抗血小板药物使用,分析围手术期两组新发心血管事件以及严重出血事件。结果: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均未发生缺血性室性恶性心律失常、心绞痛、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未发生大量出血而导致输血或需二次手术止血等出血事件。结论:替罗非班应用在药物涂层支架植入术后患者实行非心脏手术替代口服双联抗血小板药物预防围手术期支架内血栓的治疗作用不亚于低分子肝素,没有严重的出血并发症,而且有半衰期短的特点,其优势需要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以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8.
目的 明确药物涂层支架植入患者行非心脏手术围手术期应用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代口服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是否发挥预防支架内血栓的作用,同时不增加外科手术的出血.方法 入选入院前1年内曾因冠心病植入药物涂层支架服用双联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而后无缺血性胸痛症状,心功能纽约分级为2级,年龄60 ~75岁,因外科疾病保守治疗无效需手术治疗的6例患者,手术前5d停用口服双联抗血小板药物,应用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0.1 μg/( kg· min)持续静脉微量泵泵入,外科手术前2h停用替罗非班,手术结束后在重症监护室中应用替罗非班0.1 μg(kg· min)持续静脉微量泵泵入,术后根据外科情况允许,停用替罗非班,尽早恢复口服双联抗血小板药物使用.分析围手术期新发心血管事件,特别是支架内血栓事件,以及严重出血事件,替罗非班的药物不良反应事件.结果6例患者围手术期均未发生缺血性室性恶性心律失常、心绞痛、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未发生大量出血而导致输血或需二次手术止血等出血事件,并且未发生替罗非班的药物不良反应.结论药物涂层支架植入术后患者行非心脏手术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代口服双联抗血小板药物预防围手术期支架内血栓的治疗措施可能是可行的和安全的,但需要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以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急性心肌梗死和急性脑梗死同时发生患者的临床现状和冠状动脉病变的特点并探讨冠脉介入治疗合适时间以改善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宣武医院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由急诊科、心脏科、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和急性脑梗死同时发生患者的临床现状,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和介入治疗情况,并对其进行一年因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导致死亡的随访观察。结果 712例心肌梗死患者急性期发生脑梗死者为24例(3.37%),院内存活11例,6例患者于脑梗死后1月行冠状动脉造影和介入治疗,造影示前降支单支病变4例,1年随访介入治疗者无死亡,非介入治疗者死亡2例;1582例脑梗死患者急性期发生心肌梗死者为18例(1.14%),院内存活6例,4例于脑梗死后1月行冠状动脉造影,造影示3支病变3例,双支病变1例,介入治疗者3例,1年随访介入治疗者死亡1例,非介入治疗者死亡2例。结论心脑同时梗死患者预后差,死亡率高,在脑梗死急性期后尽早行冠脉介入治疗可能提高其生存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左旋卡尼汀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状态下对心肌的抗氧化机制。方法:健康新西兰大白兔25只,制备兔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30min,再灌注3h。1组丝线穿过冠状动脉左室支但不结扎;2组MI后静脉滴注生理盐水至实验结束;3组MI后给予左旋卡尼汀3.0g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至实验结束。观察指标包括:缺血/再灌注过程中心电图的动态改变;再灌注结束后动脉血游离脂肪酸(FF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含量及组织中Na^+.K^+-ATP酶和Ca^2+-Mg^2+-ATP酶活性;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结扎点以下5mm处左心室全层心肌热休克蛋白70(HSP70)含量。结果:2组和3组均造成明显的心电图动态改变,与2组比较,3组的心电图ST段出现有效改善;3组与2组相比,FFA含量显著减少(P〈0.05);Na^+-K^+-ATP酶,Ca^2+-Mg^2+-ATP酶活性及SOD、HSP70含量显著增多(P〈0.05)。结论:左旋卡尼汀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这种基本保护机制可能是左旋卡尼汀诱导产生了大量的HSP70而发挥作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