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构建特异性切割人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s1,TIMP-1)的锤头状核酶的真核表达载体并在体外进行活性鉴定,为应用于瘢痕基因治疗奠定基础.方法:设计并合成针对人组织TIMP-1 mRNA的锤头状核酶基因Rz182、Rz358和Rz412及相应的点突变核酶基因,将核酶基因克隆于可在体内高表达核酶的载体pBSKneoU6中,制备嵌合于U6 snRNA分子的核酶基因克隆.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获得全长TIMP-1 mRNA基因片段并克隆至T载体.体外转录法大量制备以α-32P UTP 标记的核酶及靶RNA,进行体外切割实验.结果:核酶基因克隆制备正确,在体外成功转录出嵌合于U6 snRNA的核酶和靶RNA. 37℃的生理温度下,U6Rz182和U6Rz358成功切割了靶RNA,U6Rz182切割效率为49.23%,Km=29.7 nmol/L,Kcat=0.32 min-1.U6Rz358切割效率为55.21%.Km=39.6 nmol/L,Kcat=0.21 min-1.U6Rz412及突变核酶均未显示切割活性.结论:本研究中制备的U6Rz182和U6Rz358有良好的特异催化切割活性,有望在瘢痕成纤维细胞内抑制人TIMP-1的表达,成为新的抗瘢痕核酸药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3(TIMP-3)基因转染平滑肌细胞的效果及移植的转染细胞能否在大鼠心梗瘢痕中存活并表达目的 蛋白.方法 植块法培养大鼠主动脉中层平滑肌细胞并鉴定;脂质体介导法以"TIMP-3基因质粒转染平滑肌细胞;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转染细胞的基因水平和蛋白表达;通过BrdU移植检测移植细胞的存活与增殖情况.实验大鼠随机分成单纯PBS注射、单纯平滑肌细胞移植和转染平滑肌细胞移植3组(每组7只实验大鼠),将移植物注射人(五点法)心梗大鼠的室壁内.1周后,提取其左心室组织mRNA和蛋白,分别进行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鉴定其.TIMP-3基闪含量和表达情况.结论 植块法培养可以获得高纯度的平滑肌细胞;脂质体介导法可以使TIMP-3基因转染平滑肌细胞并获得TIMP-3蛋白的表达;移植的转染细胞能够在心梗缀痕中存活并增殖;转染细胞组大鼠左心室组织中TIMP-3 mRNA含量明显多于单纯平滑肌细胞移植组(P<0.01)及单纯PBS注射组(P<0.01);转染细胞移植组大鼠左心室组织中TIMP-3蛋白含量明显多于平滑肌细胞移植组(P<0.01)及单纯PBS注射组(P<0.01).结论TIMP-3基因可以通过脂质体介导法转染平滑肌细胞,且转染细胞可以在大鼠梗死心肌中存活、增殖并表达TIMP-3蛋白.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稳定转染热休克因子1(HSF1)显性正性和显性负性突变体的细胞株,并探讨HSF1突变体过表达对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用脂质体将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HSF1+和pcDNA3.1(+)-HSF1-分别转染RAW264.7细胞株,G418筛选阳性单克隆,Western blot鉴定高表达的克隆,流式细胞术检测稳定转染HSF1突变体的细胞与转空载体细胞的生长及凋亡情况。结果建立了稳定表达HSF1显性正性或显性负性突变体的细胞株,并发现转染HSF1突变体细胞能影响正常细胞增殖,但不引起细胞凋亡。结论HSF1突变体能影响RAW264.7细胞正常生长周期。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抗丙型肝炎病毒(HCV)5′非编码区(NCR)双位点213和260核酶(Rz)在细胞内对HCV翻译启动功能的抑制作用.方法 通过脂质体介导的基因转染方法,转染Rz基因和带荧光素酶(luc)的靶基因真核表达载体于人肝癌细胞(HHCC),应用液体闪烁计数仪检测luc报告基因的表达活性.结果 Rz213和Rz260均能在HHCC细胞内有效地抑制luc基历的表达,其抑制率在45%~70%之间,而针对两个不同切割位点的Rz之间无显著差异.结论 我们构建的Rz213和Rz260真核表达载体能在HHCC细胞内表达,并有效地抑制HCV5′NCR介导的翻译启动作用抗丙型肝炎病毒5′…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基因表达水平对人卵巢癌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采用质脂体法将正、反义TIMP-1表达载体体外转染到卵巢癌A2780细胞中,用G418筛选稳定表达外源基因的克隆并用RT-PCR鉴定后扩大培养.以未转染组细胞作为对照,分别用直接计数法、四氮唑蓝(MTT)比色法、平皿克隆形成试验测定3组细胞的增殖活性,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肿瘤细胞周期与凋亡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转染TIMP-1对卵巢癌细胞A2780呈现增殖抑制效应:生长曲线示增殖速度减慢(P<0.01);在平皿上的集落形成能力下降(38±3.05)%;MTT法结果显示增殖抑制率增加(P<0.01);细胞周期显示G0/G1期比例增加(58.41±0.94)%.转染反义TIMP-1对卵巢癌细胞A2780呈现促增殖效应:生长曲线示增殖速度加快(P<0.01);在平皿上的集落形成能力增强(59±2.08)%;MTT显示增殖抑制率减小(P<0.01);细胞周期显示G0/G1期比例减小(44.82±0.31)%.[结论]体外转染TIMP-1基因提高TIMP-1的表达可抑制卵巢癌细胞的增殖,TIMP-1可能成为卵巢癌基因治疗的一个新靶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脱氧核酶沉默Survivin表达对人肝癌BEL-7402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合成针对Survivin基因的"10~23"型脱氧核酶及其类似物;转染肝癌细胞;RT-PCR检测脱氧核酶细胞内Survivin mRNA的切割作用;荧光免疫法测定脱氧核酶对Survivin蛋白表达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脱氧核酶对肝癌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 "10~23"型脱氧核酶及其类似物成功转染入肝癌;非修饰脱氧核酶(DzT)和修饰的脱氧核酶(DzTi)能有效抑制肝癌细胞的生长(P<0.05);DzT和DzTi在胞内能有效地切割Survivin mRNA,DzTi比DzT的切割活性更显著;荧光免疫法测的DzT和DzTi能显著的下调Survivin蛋白水平(P<0.01);流式细胞术结果提示,DzT和DzTi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出现凋亡峰(P<0.05);DzT和DzTi组细胞出现细胞周期阻滞,表现为G0/G1细胞所占比例上升,S期细胞所占比例下降.结论 脱氧核酶能有效沉默Survivin mRNA表达,抑制Survivin蛋白表达和促进肝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c-myc脱氧核酶的切割作用及对白血病细胞端粒酶活性的影响.方法:合成针对c-myc mRNA的"10~23"型脱氧核酶DzMycI及其类似物DzMycI'提取总RNA在细胞外切割c-myc mRNA;转染白血病细胞系HL-60后,用RT-PCR扩增c-myc基因片段和端粒酶蛋白亚基hTERT的片段,用PCR-ELISA法测定端粒酶活性.结果:脱氧核酶DzMyel在细胞外和细胞内均能够有效地切割c-myc mRNA;在转染HL-60后,DzMycI显著抑制白血病细胞生长(P<0.05),下调端粒酶蛋白亚基hTERT的表达,显著降低HL-60细胞端粒酶活性(P<0.05).DzMycI催化中心的一个碱基被替换后形成的脱氧寡核苷酸DzMycI'在胞外和胞内均不表现对c-myc mRNA的切割作用.结论:脱氧核酶DzMycI确实能够高效特异地切割c-myc mRNA,降低白血病细胞端粒酶活性,抑制白血病细胞生长,有可能作为c-myc抑制剂用于白血病的基因治疗领域中.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抗HPV16E6核酶(Ribozyme)对宫颈癌CaSKi细胞生长和端粒酶活性的影响.方法以脂质体法将抗HPv16E6-Ribozyne、空载体质粒分别导入CaSKi细胞,命名为CaSKi-R和CaSKi-P细胞.点杂交检测核酶在细胞中的表达,northern杂交检测三种细胞中E6基因的表达;细胞生长曲线检测细胞生长的改变;TRAP-Elisa法检测端粒酶活性.结果点杂交证实核酶能在CaSKi-R细胞中稳定表达,northern杂交证实CaSKi-R中表达E6较CaSKi-P和CaSKi明显降低.CaSKi-R细胞生长速度较CaSKi-P和CaSKi明显减慢(P<0.01);CaSKi,CaSKi-P和CaSKi-R三种细胞的端粒酶活性分别为0.89±0.14,0.90±0.11,0.36±0.06,转染了抗HPV16E6核酶的CaSKi-R的端粒酶活性的抑制率为59.55%.经统计学处理,CaSKi-R的端粒酶活性较CaSKi和CaSKi-P细胞明显下降(P<0.01).结论转染抗HPV16E6-Ribozyme的CaSKi-R细胞出现一定程度的生长抑制,端粒酶活性较前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比较MMP-1和TIMP-1在不同时期增生性瘢痕中的动态变化,探讨MMP-1和TIMP-1在增生性瘢痕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对13例中期增生性瘢痕和21例晚期增生性瘢痕手术切除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进行定性定量研究.结果 MMP-1和TIMP-1在中期和晚期增生性瘢痕中均高表达,在普通瘢痕及正常皮肤中几乎不表达;MMP-1在中期增生性瘢痕表达水平要明显高于晚期增生性瘢痕,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TIMP-1在晚期增生性瘢痕表达水平要明显高于中期增生性瘢痕,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中期增生性瘢痕组织增生旺盛可能与MMP-1表达增多有关;晚期增生性瘢痕重塑失败可能与此时TIMP-1的表达量增多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HERC4对宫颈癌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设计特异HERC4siRNA干扰序列,Lipofectamine2000法转染Hela细胞,Western blotting检测转染特异siRNA后Hela细胞HERC4蛋白的表达水平;CCK-8法检测转染后Hela细胞的增殖能力;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检测转染后Hela细胞凋亡率的变化;划痕实验检测转染后Hela细胞迁移能力.Western blotting检测转染后Hela细胞CyclinD1、Bcl-2表达变化.结果 转染特异siRNA后Hela细胞HERC4蛋白表达量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相比,干扰组Hela细胞生长速度明显减慢,细胞凋亡率增加,迁移能力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转染后Cyclin D1和Bcl-2在蛋白水平的表达显著下调(P<0.01).结论 siRNA可有效降低宫颈癌Hela细胞中HERC4的表达,并通过抑制Cyclin D1表达抑制宫颈癌Hela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抑制Bcl-2表达增加细胞凋亡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积雪草苷对人增生性瘢痕中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mRNA和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组织抑制剂(MMPS/TIMPS)表达的影响。方法临床上收集烧伤后5~8个月经积雪草苷治疗和非积雪草苷治疗的增生性瘢痕标本各9例。采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增生性瘢痕中TGF-β1 mRNA、TGF-β2 mRNA、TGF-β3 mRNA及MMP1、MMP2、TIMP1、TIMP2和Ⅰ、Ⅲ型胶原的表达水平,并利用图象分析方法进行结果分析。结果TGF-β mRNA在增生性瘢痕中主要表达于成纤维细胞胞质,经积雪草苷治疗的增生性瘢痕中TGF-β1 mRNA表达明显减少,胞质淡染,统计学上与非积雪草苷治疗组TGF-β1 mRNA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TGF-β1,mRNA在积雪草苷治疗的增生性瘢痕中表达增多,明显高于非积雪草苷治疗组的TGF-β1 mRNA表达(P〈0.05)。MMPS/TIMPS在增生性瘢痕中也表达于成纤维细胞胞质,经积雪草苷治疗的增生性瘢痕中TIMP1。表达明显减少,与非积雪草苷治疗组TIMP1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MMP1、MM2,及TIMP2在上述两组中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Ⅰ、Ⅲ型胶原在增生性瘢痕中表达.经积雪草苷治疗的增生性瘢痕中Ⅰ型胶原排列整齐,含量较少,与非积雪草苷治疗组有显著差异(P〈0.05);而Ⅲ型胶原在两组增生性瘢痕中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积雪草苷通过降低TGF-β1 mRNA表达和增加TGF-β3 mRNA的表达,引起TIMP1表达明显减少,从而MMP1/TIMP1相对比例增加,达到促进Ⅰ型胶原降解,减轻瘢痕增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检测病理性瘢痕组织中凋亡抑制蛋白Livin和促凋亡因子Smac的表达情况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分别采用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5例病理性瘢痕(25例瘢痕疙瘩、30例增生性瘢痕),24例非病理性瘢痕和20例正常皮肤组织中Livin和Smac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以上4种组织中Livin和SmacmRNA和蛋白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mRNA:F=269.533和95.514,P<0.001;蛋白:χ2=36.611和26.320,P<0.001);瘢痕疙瘩、增生性瘢痕中LivinmRNA的表达水平和蛋白的阳性表达率高于非病理性瘢痕及正常皮肤组织,SmacmRNA的表达水平和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低于非病理性瘢痕及正常皮肤组织(P<0.05或0.008)。病理性瘢痕组织中Livin和Smac蛋白的表达呈负关联(rP=0.418,P<0.001)。结论:Livin和Smac可能在病理性瘢痕凋亡信号传导网络中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s-9)和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2(TIMP-1,2)在子宫剖宫产疤痕愈合中的影响。方法收集2009年8月~2011年11月在我院收治的有严重并发症的疤痕子宫妊娠病人22例(子宫剖宫产疤痕早期8例妊娠(CSP)、因胎盘粘连或植入而行子宫切除术的疤痕子宫足月妊娠病例14例);选择同期孕期检查正常无并发症疤痕子宫足月妊娠病人38例作为对照1组;同期孕期检查正常、无任何并发症因社会因素要求剖宫产的足月妊娠病人32例作为对照2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二步法检测3组中MMPs-9和TIMP-1,2的表达,并对其表达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MMPs-9、TIMP-1在3组间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IMP-2在3组间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在疤痕组织中MMPs-9的表达随疤痕愈合不良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是0.309、0.643。随着疤痕愈合不良程度加重,MMPs-9的表达逐渐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疤痕愈合不良、CSP可能和损伤修复中MMPs-9、TIMP-1的表达失衡有关。  相似文献   

14.
Ang-(1-7)抑制心肌肥厚作用机制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血管紧张素-(1-7)[Ang- (1-7)]对基质金属蛋白酶-1(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1, MMP-1)及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tissue inhibitor of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 TIMP-1)mRNA的影响,探讨Ang-(1-7)抑制心肌肥厚作用的机制. 方法: 将3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去甲肾上腺素(NE)组及[NE Ang- (1-7)]组,每组10只. 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心肌细胞中MMP-1蛋白表达,采用 RT-PCR方法检测心肌细胞TIMP-1基因表达.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NE组心肌细胞MMP-1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1),[NE Ang-(1-7)]组升高(P<0.01);与对照组比较,NE组大鼠左心室TIMP-1 mRNA表达显著升高(P<0.01), [NE Ang-(1-7)]组TIMP-1 mRNA表达降低(P<0.01). 结论: Ang-(1-7)具有抑制心肌肥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针对人端粒酶RNA模板区的核酶对肝癌细胞端粒酶活性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利用脂质体Lipofectamine介导,将已构建好的带有端粒酶核酶基因的重组质粒pBBS212Rz及空载质粒pBBS212转染肝癌SMMC-7721细胞,采用TRAP-ELISA法检测端粒酶活性,用倒置相差显微镜及流式细胞仪观察细胞生长和凋亡情况。结果:重组质粒pBBS212Rz转染的肝癌SMMC-7721细胞的端粒酶活性明显下降,细胞生长速度明显变慢,凋亡加速。结论:端粒酶核酶对肝癌细胞端粒酶活性和细胞生长有抑制作用,可望成为肝癌基因治疗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作用于兔耳增生性瘢痕后对瘢痕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表达的影响。方法新西兰大白兔16只,建立兔耳增生性瘢痕动物模型。模型建立成功后,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8只。实验组瘢痕局部注射0.1 mL 5 mg/mL的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隔日1次,共5次;对照组局部注射0.1 mL生理盐水,隔日1次,共5次。在药物干预30 d后观察瘢痕大体变化并留取标本,用RT-PCR方法检测VEGF和TIMP-1 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瘢痕组织中TIMP-1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药物干预30 d后实验组兔耳瘢痕中VEGF和TIMP-1 mRNA表达量分别为0.279 0±0.030 7、0.244 4±0.057 4,对照组分别为0.657 0±0.161 1、0.730 2±0.103 8,实验组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兔耳瘢痕中TIMP-1蛋白阳性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能抑制兔耳增生性瘢痕组织形成,其机制可能与抑制VEGF和TIMP-1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7.
核酶对乙型肝炎病毒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核酶在细胞内抑制乙型肝炎病毒基因表达的作用。方法 计算机设计针对C基因的三个切点的核酶Rz1,Rz2,Rz3,合成核酶基因并将三个核酶基因两两组合克隆入pGEM7zf(一)质粒中,经体外转 录后切割靶RNA;选择Rz2和Rz3串联的双位点核酶基因构建入逆转录病毒载体pBBS212中,重组质粒转染2.2.15细胞,ELISA方法惭型肝炎病毒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结果 三种不同组合的核酶均可有  相似文献   

18.
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P物质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P物质(substance P,SP)在人增生性瘢痕体外培养的成纤维细胞的表达情况及其与正常皮肤之间的差异,探讨增生性瘢痕组织SP表达增高的原因。方法以酶消化法体外培养成人增生性瘢痕以及正常皮肤的成纤维细胞,将SP(终浓度为10^-7mol/L)加入培养液中刺激成纤维细胞,分别于刺激前和刺激后1、3、6、12、24h采用RT—PCR检测细胞内SP基因的表达情况,ELISA检测培养液中SP浓度。正常皮肤对照组及瘢痕对照组除不应用SP外,余处理均相同。结果未受SP刺激时,人增生性瘢痕及正常皮肤体外培养的成纤维细胞均能分泌一定浓度的SP,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P刺激后,正常皮肤体外培养的成纤维细胞SP基因和蛋白表达均在1~3h内达到高峰,随后迅速下降,24h后仍高于其正常水平;而增生性瘢痕体外培养的成纤维细胞SP基因和蛋白表达在3~6h内达到高峰,随后缓慢下降,24h后仍高于其正常水平。两种成纤维细胞SP的分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源性SP可诱使成纤维细胞内SP的分泌增加,而增生性瘢痕与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SP的分泌情况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