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兔半月板脱细胞基质的制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制备兔半月板脱细胞基质并研究其组织形态结构及生物力学特性.方法 将切取的兔半月板用双氧水浸泡、蒸馏水洗涤后,采取Triton X-100及脱氧胆酸钠等试剂制备脱细胞的兔半月板,观察其色泽、质地,用苏木精-伊红(HE)、甲苯胺蓝、番红花O、Hoechst-33258荧光染色及Ⅰ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等方法进行组织学检测,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其微观三维结构,用生物力学机测定其在不同压缩比率下的瞬时形变恢复率、最大形变恢复率及最大受压强度.结果 兔脱细胞半月板呈乳白色,结构蓬松,HE、甲苯胺蓝和番红花O染色均显示细胞陷窝内已无细胞结构,Hoechst-33258荧光染色呈阴性,Ⅰ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呈阳性.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到脱细胞半月板基质内部结构疏松,微孔较多.生物力学测定其压缩40%时,最大瞬时形变恢复率为(76.65±4.61)%,最大形变恢复率为100%,最大强度是(4.51±0.69)N.结论 成功制备的兔半月板脱细胞基质有较多微孔,形变恢复好,有利于细胞附着生长,可作为组织工程支架.  相似文献   

2.
超声波辅助脱钙技术用于猪脱钙骨基质制备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以猪后腿骨干骺端为对象,考察超声波技术在脱钙骨基质制备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6月龄公猪后腿骨清洗切片,分别用传统脱钙制备法和超声波辅助脱钙制备法进行脱钙骨基质的制备,超声波功率:220 W,频率:25 kHz。超声波处理时间:0~6h。以脱钙骨的脱钙率考察超声波对脱钙效果的影响;利用Micro-CT和显微镜观察脱钙骨的大体三维结构;测量其孔隙率和孔径大小;利用物性测试仪测量脱钙骨的压缩模量以表征其力学性能。结果脱钙骨脱钙率的测量结果显示,与传统脱钙法相比,超声波辅助脱钙制备法仅需6 h就可使脱钙率达到100%,脱钙时间可缩短45.5%;且制备的脱钙骨具有良好的孔隙率和互相连通的孔径结构,孔隙率达到85%以上,孔径大小为(348.18±64.86)μm,与传统制备方法无显著差异;并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在脱除90%以上的钙后脱钙骨的压缩模量仍可达到(6.42±0.83)N/mm2。结论超声波辅助脱钙技术可以有效提高脱钙骨基质的制备效率,且制备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骨髓机制干细胞在兔DBM上增殖作用.方法 2014年3月—2015年7月,以3只大白兔为研究对象,根据Urist方法 制备出DBM(同种脱钙骨基质),测定光密度(OD)值,绘制增殖曲线,分析复合培养后最佳修复软骨移植时机.结果 SEM观察呈现高密度空隙网架结构,平均孔隙率为(60.19±6.1)%;平均孔径大小为(119.42±6.46)μm;兔DBM材料BMSCs体外复合培养后可见大量骨髓基质干细胞粘附,MTT法检测复合培养6d骨髓基质干细胞增殖达到稳定状态.结论 兔脱钙骨基质具有三维网状结构和良好的细胞相容性是一种较好的软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最适合移植.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制备一种新型骨髓干细胞富集材料,并观察其表征.方法 用预先制备的人脱钙骨基质(DBM)与多聚左旋赖氨酸(PLL)复合制备富集材料.参照Zhang 氏液体置换法测定其密度与孔隙率;三维视频显微镜、扫描电镜观察其孔径、表面及横断面超微结构;拉曼光谱分析鉴定材料成分,并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 经PLL修饰的DBM富集材料(PLL-DBM)密度为(0.27±0.02)g/ml,孔隙率为(73±11)%,孔径为(412.73±160.29)μm.孔隙内部有大量孔隙相互连通,PLL在材料内外表面形成均匀的乳白色涂层,并在天然孔隙内形成更小、孔径较均匀的网孔结构.结论 制备的PLL-DBM具有自体骨三维空间结构和促进细胞粘附的PLL,是一种较理想的骨髓干细胞富集材料.  相似文献   

5.
目的在不同实验条件下制备多孔PLGA/脱细胞软骨基质支架,分析其结构与性能及作为软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可行性。方法将PLGA与猪脱细胞软骨基质按不同比例混合,在三种实验温度下,应用冷冻干燥法制备生物多孔复合物支架,并对各支架材料孔径、孔隙率、亲水性、生物力学强度和降解率进行研究。结果多孔PLGM脱细胞软骨基质支架平均孔径为100~300um,脱细胞软骨基质在PLGA三维结构中均匀分布,其结构和性能均符合软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要求。结论PLGM脱细胞软骨基质支架可用于软骨组织工程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脱钙骨基质和骨形成蛋白修复兔桡骨缺损的效果。方法:体外分离、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于脱钙骨基质,以骨形成蛋白进行成骨化诱导。日本大耳白兔45只,随机分为3组,A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脱钙骨基质+骨形成蛋白;B组:脱钙骨基质+骨形成蛋白;C组:空白组。行兔15 mm桡骨缺损修复。术后12周取桡骨标本,大体观察并手法评估3组桡骨缺损修复情况,组织学及生物力学测定植入材料融合情况。结果:术后12周,大体可见A组基本骨性愈合,融合组织质地硬,形态不规整;B组见少量骨痂形成,尚有部分缺损未愈合。C组骨缺损处见肉芽组织充填,未见骨痂形成。组织学观察Masson染色示A组大量软骨形成,靠近连接处可见新生骨小梁形成且处于成骨活跃期,软骨与骨组织之间过渡自然。B组可见部分新生骨小梁形成,材料骨小梁变细较少,断裂明显。C组未见新生骨小梁形成。生物力学测定A组的最大载荷、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分别为(87.8±9.8)N、(8.4±0.9)MPa及(187.5±8.2)GPa,均低于健侧组([112.3±11.2)N、(9.5±0.2)MPa及(210.5±15.9)GPa],且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脱钙骨基质和骨形成蛋白修复兔桡骨缺损,优于应用脱钙骨基质和骨形成蛋白,早期生物力学强度低于正常骨组织。  相似文献   

7.
异体脱钙骨基质骨粒复合骨水泥结构特征及其生物力学性能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2  
周勇  范清宇  蔡和平 《医学争鸣》1999,20(3):233-235
目的:分析不同复合比例的异体脱钙骨基质骨粒复合骨水泥材料扫描电结构特征及其抗压抗弯等生物力学性能。方法:扫Urist等的方法制备异体钙骨基质肌粒,制备含脱钙骨基质骨粒与骨水泥质量经为0mg/g,300mg/g,400mg/g的复合材料,扫描电不同复合比例材料的结构特征,Instron力学试验机测定不同抗压及抗率等生物力学性能。结果:脱钙骨基质骨粒水泥呈均匀混合分布并多点状结合,其中存在较多100μ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经多聚左旋赖氨酸修饰的山羊脱钙骨基质(demineralized bone matrix decorated with poly-L-lysine,PLL-DBM)的性能,为选择性细胞滞留技术(selective cell retention,SCR)提供一种对骨髓干细胞黏附性能良好的富集基质材料.方法 将取材于山羊股骨近端的松质骨去皮质理化处理制成脱钙骨基质(demineralized bone matrix,DBM),用多聚左旋赖氨酸(poly-L-lysine,PLL)对其进行修饰.扫描电镜分析其显微结构;氨基酸成分分析检测PLL与DBM的复合情况;通过纤维母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F)计数,检测山羊PLL-DBM对骨髓干细胞的富集效果;在山羊横突间融合模型中,通过X线片及组织学评价其成骨能力.结果 PLL-DBM具有天然网状孔隙结构系统,空隙内修饰有PLL形成的蜘蛛网样结构;PLL与DBM能较好地复合;山羊PLL-DBM对骨髓干细胞富集效果明显优于空白DBM(P<0.01).PLL-DBM的成骨能力与自体髂骨相当.结论 山羊PLL-DBM对骨髓干细胞有较好的富集效果,成骨能力强,是一种理想的富集基质材料.  相似文献   

9.
脱钙骨/聚乳酸重组人工骨的研制及其相关性能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制性能优良的人工骨材料并评价其相关性能。方法将脱钙骨、聚乳酸、氯化钠按比例复合,利用模压增强法制备重组人工骨(BPCB)材料,检测其孔隙率、孔径、生物力学强度等性能参数,并与有机溶剂注模颗粒沥滤法制备的材料进行比较。结果研制的BPCB材料孔隙率为55.20%、孔径为227.33μm、压缩强度为5.52MPa、弯曲强度为19.61MPa。与有机溶剂注模颗粒沥滤法相比,模压增强法制备的材料强度更高。结论BPCB材料的孔隙率、孔径、生物力学强度等性能均符合骨替代材料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同种脱钙骨粉和骨块移植的实验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证实不同形式的脱钙骨基质(DBM)及未脱钙骨的成骨作用进行了本实验。我们采用家兔39只,分为四组:(1)脱钙骨粉组;(2)脱钙骨块组;(3)未脱钙组;(4)空白组。将兔尺骨干造成1cm缺损后植入上述不同DBM及未脱钙骨,定期行X线及组织学观察。实验结果显示两种形式的DBM,在第8—10周标本的骨愈合率为70—80%,二者无明显差别。但未脱钙骨组在第8—10周标本只有部份连接。空白组在第10周无骨连接。以上结果表明DBM的成骨效应较未脱钙骨为优。骨粉制备简单,使用保存方便,可塑性强,作为骨移植材料填充骨腔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郑正庭  马平  吕荣  王军 《医学争鸣》1999,20(8):726-729
目的;评价骨形态发生蛋白(BMP)与自体红骨髓复合经皮注射在修复骨缺损与骨不连中的作用。方法:20只成年新西兰大白兔,双人则桡骨中上段截去15mm,包括骨膜,每10个缺损为一组,随机分为4组,分别植入骨形态发生蛋白(BMP)/自体红骨髓(RBM)/聚乙比咯烷酮(PVP)-A组,BMP/PVP-B组,RBM/PVP-C组和PVP-D组,植入后2wk ̄8wk做X线检查、组织学检查及生物力学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抗感染重组合异种骨(ARBX)对感染性骨缺损的治疗作用。方法:在36只新西兰大白兔胫骨近端制备大小为0.8cm×1.2cm×1.8cm的矩形骨缺损并注入金色葡萄球茵,以构建感染性骨缺损模型.2周后再次手术清除病灶。实验分为ARBX组(植入ARBX)、RBX组(植入RBX)及对照组(不植骨),每组12只。术后12周对缺损修复情况行大体解剖学、影像学、组织学、细菌学观察。结果:ARBX组骨缺损骨皮质与髓腔组织结构接近正常,与相邻正常组织连接较佳,均无明显的骨髓炎表现,而RBX组标本外观显示骨折、死骨、脓液征象,修复新生骨增生与缺损交替存在,与相邻正常组织连接松散,髓腔可见炎症细胞和脓肿存在。ARBX组细菌计数及改良x线N0rden感染分值低于其他两组(P〈0.01)。结论:ARBX抗感染的同时可诱导成骨,是一种较理想的一期修复感染性骨缺损的植骨材料。  相似文献   

13.
贾全忠 《四川医学》2012,33(2):253-254
目的分析经皮自体骨髓注射治疗长骨骨不连术后局灶性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用骨穿针穿入骨不连骨缺损部位,同时于髂前上棘处行骨穿抽取红骨髓,注入骨不连骨缺损部位,术后局部加压包扎,应用夹板或石膏外固定。常规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每半月摄X线片1次,观察治疗情况。每10d 1次,3次为1个疗程。随访观察至患者临床愈合。结果 37例患者通过1个疗程治疗,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为4~12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6个月。愈合时间在2.5~6.5个月,平均4.5个月。结论经皮自体骨髓注射治疗长骨骨不连术后局灶性骨缺损能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和研究,以进一步完善和提高本法的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同种异体低抗原脱钙骨 (AAA骨 )与自体红骨髓复合移植对良性肿瘤刮除后骨缺损修复能力的影响。方法 :58例 66处长骨良性肿瘤刮除后 ,其骨缺损残腔用AAA骨与自体红骨髓复合物充填 ,术后随诊 42例 49处骨缺损 ,每 2个月复查X线照片 1次 ,随访时间 1~ 3年。结果 :49处骨缺损均在 9个月内骨性愈合 ,平均时间为 6个月 ,优良率达 93%。结论 :AAA骨与红骨髓复合物修复骨缺损 ,其疗效显著 ,可视为骨缺损修复的理想材料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硫酸钙颗粒人工骨联合同种异体骨与单纯使用硫酸钙颗粒人工骨植骨治疗下肢良性骨肿瘤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关节骨病外科2010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符合研究条件的97例下肢良性骨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2例患者接受硫酸钙颗粒人工骨联合同种异体骨植骨治疗(联用组),另65例患者接受单纯硫酸钙颗粒人工骨植骨治疗(单用组).比较并分析两组患者术后的切口不良事件、人工骨完全吸收后的骨质愈合情况等.结果 联用组和单用组患者术后切口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分别为15.6%(5/32)和26.2%(17/6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用组和单用组患者在硫酸钙颗粒人工骨完全吸收后,遗留明确或可疑骨缺损的发生率分别为9.4%(3/32)和29.2%(19/6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结论 硫酸钙颗粒人工骨联合同种异体骨植骨治疗下肢良性骨肿瘤具有良好的效果,两者的联合使用不会增加切口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并且可能降低人工骨被完全吸收后遗留骨缺损的风险.  相似文献   

16.
自体骨/固骼生移植治疗四肢良性骨肿瘤性骨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自体骨/固骼生复合物应用在四肢良性骨肿瘤、瘤样病变骨缺损中的应用和疗效。方法自2000年3月至2006年12月,38例患者病理证实为四肢良性骨肿瘤;术中将病灶于外科边缘彻底刮除,根据病损情况选择自体骨颗粒加固骼生彻底紧密填塞骨缺损空腔;术后固定关节6周,避免负重。结果38例患者术后随访1—8年,平均3年6个月。所有病例均未见病变复发,4例发生轻度病理性骨折,1例术后切口渗液较多,1个月后停止渗出,切口愈合。其余病例均一期愈合。所有骨移植体X线片上显示理想的再生形态。结论自体骨/固骼生复合物应用在四肢良性骨肿瘤、瘤样病变骨缺损中的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验证从牛皮质骨中提取的骨形态发生蛋白 (bBMP)的异位诱导成骨能力 ,探讨煅桡骨 (SB)作为其载体对骨缺损的治疗作用。方法 :①将bBMP植入 1 6只balb/c小鼠肌袋内 ,每周宰杀 4只行细胞学检查 ,连续 4周。② 1 6只新西兰大白兔手术造成双侧桡骨 1cm缺损 ,分别植入bBMP -SB和SB进行自身对照 ,分批宰杀后行X -线照片和组织学检查。结果 :植入肌袋内的bBMP术后一周即可诱导软骨细胞形成 ,2周时可见编织骨 ,4周时可见小梁骨及骨髓成形。而骨缺损实验中 ,bBMP -SB组在软骨诱导、小梁骨的形成数量、骨折愈合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单纯SB组。结论 :①bBMP有强大的异位诱导成骨能力 ;②bBMP -SB复合骨可促进骨缺损愈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同种异体骨填充良性骨肿瘤切除后形成腔隙性骨缺损的效果,以探讨同种异体骨修复骨缺损的机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科应用异体骨治疗135例良性骨肿瘤患者手术后骨缺损病例。结果在随诊的104例患者中,除1例因感染手术失败,7例肿瘤复发外,其余96例骨肿瘤患者的骨缺损均得到良好治愈,平均愈合时间9.7个月。未发现由于植入异体骨而引起传染病发生。结论同其他骨缺损填充方法和自体髂骨相比,此种方法可操作性强,安全性较高。在骨愈合率,骨愈合时间以及感染、复发等并发症的发生上同自体骨植骨手术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双膦酸盐对骨形成蛋白(BMP)诱导骨的作用。方法:42只大白鼠背部植入BMP,诱导出异位骨后,将大白鼠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BMP植入后第3~7周,每周腹腔注射双膦酸盐(YM175)3次, 剂量1 μg·kg-1·d -1。对照组按同样的方式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在BMP植入第3、4、7和10周,将BMP诱导骨取出,采用显微放射照片(CMR)和HE染色方法观察双膦酸盐对骨形成蛋白诱导骨的作用。结果:BMP诱导骨3周时(即双膦酸盐未投药前),在BMP植入体周边形成编织骨,大量破骨细胞出现在新生骨组织表面。在4周时,实验组和对照组新生骨组织均向BMP植入体内生长。在10周时,对照组骨细胞变小,实验组可观察到有规律地排列的板层状骨的特征。结论:双膦酸盐对骨形成蛋白诱导骨破骨骨吸收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获得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和骨引导作用的骨修复材料——煅烧骨粉并探讨其理化特性,为骨缺损修复寻找理想支架。方法:以牛骨为材料,通过煅烧彻底去除其有机成分(相应的抗原性和可能存在的病原微生物),保留其与人体骨基本一致的无机成分和天然的三维交通结构,经前期处理后煅烧至850℃的牛骨制成颗粒状,通过X-射线衍射、电子探针、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光谱法、电镜及光电子能谱检测煅烧骨理化特征及化学成分。结果:X-射线(粉末)衍射显示煅烧后牛骨粉的成分为羟基磷灰石(HAP),通过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光谱法检测煅烧骨未检出氮元素,表明无蛋白、无有机成分;扫描电镜观察显示清晰的天然骨的骨小梁、小梁间隙及骨内管腔系统;孔隙大小为200~850 μm,平均孔隙率为(84.9±0.6)%。 结论:高温煅烧后的牛骨粉主要成分是羟基磷灰石,与骨组织有亲合力,具有三维交通孔隙结构,基本符合骨缺损修复理想支架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