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VAC对猪爆炸伤感染创面细菌数和G+/G-比例的影响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目的:观察封闭负压引流技术(VAC)对猪皮肤软组织爆炸伤感染创面细菌数和G /G-比例的影响,为将该技术应用于爆炸伤的临床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用电雷管在4只15~20 kg的小白家猪双侧肩胛及双侧臀部造成16个爆炸伤创面,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 两组创面伤后前2 d不做任何治疗,以造成创面感染. 伤后3 d,对照组常规换药,治疗组采用-15 kPa负压的VAC治疗. 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3,6,9,14和19 d取创面活组织,匀浆后将匀浆液倍比稀释,在血琼脂糖平板上37℃孵育24 h,进行细菌计数,并对每份标本的200个菌落进行革兰氏染色,计算革兰氏阳性菌的比例.结果:治疗前创面中的细菌数高达107,VAC治疗后3 d,治疗组细菌数迅速下降到(1.91±0.245)×105 cfu/g,治疗后6 d降至(0.51±0.120)×105 cfu/g. 对照组创面内的细菌数下降缓慢,在治疗后9 d降至(19.54±3.67)×10 5 cfu/g;治疗后19 d仍高达(3.26±0.83 )×105 cfu/g,治疗后1~19 d,治疗组创面内的细菌数比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 治疗前两组创面革兰氏阳性(G )细菌比例在31%~36%之间; 治疗后治疗组创面革兰氏阳性细菌比例逐渐增高,6 d增至(55.58±2.98)%,其后维持在较高水平;对照组中G 细菌的比例在治疗后1~19 d始终维持在30%~40%,明显较治疗组低(P<0.01).结论:与对照组相比,VAC能有效地减少猪皮肤软组织爆炸伤感染创面的细菌数,且能降低创面内革兰氏阴性细菌的比例.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封闭式负压引流(VSD)不同负压值对猪皮肤软组织感染创面中绿脓杆菌生长的影响。方法:猪皮肤软组织创伤感染创面模型,创面样本共40例,分别给予1-40编号,随机分为5组,每组8例样本。对照组(常规换药)和-25,-20,-15,-10 kPa治疗组。对照组常规换药,各治疗组分别用相应的负压的封闭负压引流技术治疗。治疗时间均为3 d。于治疗前和治疗后取创面中心的活组织标本进行细菌计数,并观察创面一般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VSD治疗组)细菌计数明显减少(P<0.01),分泌物少,未见明显黄白色组织,肉芽新鲜,伤口明显缩小,无伤口周围组织水肿,愈合时间短,伤口愈合后疤痕不明显。结论:采用不同负压力的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均能减少创面分泌物,抑制绿脓杆菌增殖生长,刺激肉芽组织生成,缩短创面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构建猪的感染创面的实验动物模型,来揭示负压封闭引流对感染创面愈合过程中黏附分子的影响。方法:制作猪背部感染创面模型,分别用无菌纱布(对照组)及负压(实验组)治疗创面。记录创面一般愈合情况及恢复时间,术后不同时间点分别用Western Blot及蛋白芯片技术检测ICAM-1、VCAM-1、P-selectin、E-selectin表达量的高低。结果:创面恢复时间实验组少于对照组;感染创面造模成功且术后3、7d创面中心的组织中细菌数实验组均小于对照组;术后14d创面均未检出细菌。Western Blot及蛋白芯片技术结果均显示术后3d和7d,实验组ICAM-1、VCAM-1、P-selectin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可以有效控制感染,促进感染创面愈合,其机制可能与增加创面愈合过程中ICAM-1,VCAM-1,P-selectin,E-selectin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负压封闭引流术(VSD)联合臭氧水治疗骨科感染性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感染性创面病人40例,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予以VSD联合臭氧水冲洗治疗,对照组予以常规VSD治疗,比较2组病人术后7d创面愈合情况、肉芽组织菌落计数、细菌感染情况,创面渗液白细胞介素(IL-1)、肿瘤坏死因子(TNF-α)以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水平,比较2组治疗结局。结果观察组病人术后7d创面愈合面积、细菌清除率均大于对照组,肉芽组织菌落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1);与术前相比,2组病人术后7 d创面IL-1及TNF-α水平明显降低,VEGF标记指数明显提高(P < 0.01),且观察组病人创面IL-1及TNF-α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5和P < 0.01);观察组病人术后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 < 0.0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为70.0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SD联合臭氧水冲洗治疗骨科感染性创面,可有效减小细菌菌落计数,促进创面愈合,降低病人再次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VAC促进猪皮肤软组织爆炸伤感染创面血管生成的机制. 方法:用电雷管在4只15~20 kg的小白家猪双侧肩胛及双侧臀部造成16个爆炸伤创面,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 各组创面伤后前3 d不做任何处理,以造成创面感染. 伤后3 d,对照组油纱布换药,治疗组用-15 kPa负压的VAC治疗. 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 3, 6, 9, 14, 19, 24 d取创面中心的活组织. 结果:VAC治疗后1 d创面中即有大量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表达VEGF,治疗后3 d开始下降. 而对照组创面在治疗后9 d开始才有VEGF的大量表达,并在治疗后14 d开始下降. VEGF的受体flk-1的表达,治疗组创面在治疗后1 d开始即大量表达,治疗后6 d开始下降,对照组创面在9 d开始大量表达,治疗后19 d逐渐下降. 结论:VAC促进猪皮肤软组织爆炸伤感染创面血管的生成可能与其促进VEGF和flk-1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扩创植皮联合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在大面积烧伤患者感染难愈创面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大面积烧伤后感染难愈创面患者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25)及观察组(n=25),对照组行扩创植皮治疗,观察组行扩创植皮联合封闭负压引流技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3 d植皮成活率、术后6 d创面愈合率均高于对照组,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第1~3次换药时疼痛程度均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4.00%)低于对照组(2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扩创植皮联合封闭负压引流技术治疗大面积烧伤后感染难愈创面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临床价值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有发明专利的自制便携式负压引流装置(专利号:ZL200920168550.9)对爆炸创面的引流效果,为开发战伤早期救治装备提供新思路。方法选取健康长白猪8头,体质量50kg左右,用电雷管紧贴双侧臀部皮肤,造成16个损伤程度相当的爆炸创面,左右创面配对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室外暴露3h后进行清创,实验组用封闭负压引流处理,负压值维持在-(50±5)kPa;对照组用无菌干纱布覆盖。分别于清创前、清创后和3d后进行大体观察、细菌学计数、羟脯氨酸含量测定和采集病理学标本进行HE染色。结果治疗3d后实验组创面细菌数为(7.82±0.55)×10^3 CFU/g,对照组为(1.07±0.14)×10^6 CFU/g,两组间具有极显著差异(P〈0.01)。实验组羟脯氨酸含量(82.13±2.14)mg/g,对照组(39.76±4.37)mg/g,两组间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实验组创面清洁,较对照组有更丰富的新生肉芽组织、毛细血管管腔和成纤维母细胞,坏死组织明显减少。结论该便携式负压引流装置在本实验中爆炸伤愈合方面效果显著,且操作简单,携带方便,可进一步临床验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持续负压封闭引流治疗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及严重污染创面的疗效及护理。方法使用VSD材料对10例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及严重污染创面行持续负压封闭引流。结果3例病人持续负压引流5~7d,创面经植皮后再次进行持续负压封闭引流后植皮全部成活,创面愈合,3例病人持续负压引流7~10d后,创面经植皮加带蒂皮瓣修复术创面愈合,2例创面经植皮纱包加压包扎植皮成活治愈。结论持续负压封闭引流不仅具有引流通畅、不易堵塞管腔的优点,而且还能及时清除引流区渗出物和坏死组织,有利于改善局部微循环和促进组织水肿消退,负压下刺激肉芽组织生长,同时抑制细菌的生长,并与周围环境隔离,减少外来感染的可能,从而加速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可注射型富血小板纤维蛋白(i-PRF)联合封闭式负压引流(VSD)技术治疗慢性难愈性创面的疗效.方法 选取80名慢性难愈创面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i-PRF组.对照组予创面清创后行封闭式负压引流治疗,i-PRF组予创面清创后即行创面及创周i-PRF多点分散注射,再行封闭式负压引流治疗,两组患者均以7d为一周期重复上述治疗,达修复标准后修复创面.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第7、14天的细菌培养结果、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新鲜肉芽组织生长情况及疼痛评分,记录达修复标准准备时间及创面愈合时间.结果 治疗后第7、14天i-PRF组各项炎症指标及疼痛评分降低较对照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7、14天观察组新鲜肉芽组织覆盖率及细菌转阴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PRF组达修复标准准备时间及创面愈合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PRF联合VSD治疗慢性创面相比于单纯应用VSD技术,能更有效控制创面感染,减轻患者疼痛,加速创面愈合,减少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0.
感染对猪皮肤软组织爆炸伤继发性坏死范围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感染对猪皮肤软组织爆炸伤创面继发性坏死范围的影响.方法:用电雷管在6只15~20 kg的小白家猪双侧肩胛及双侧臀部造成24个爆炸伤创面,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3只动物,12个创面. A组创面伤后前3 d每日常规换药,B组创面伤后前2 d不做任何处理,以造成创面感染. 伤后第3 d,两组均常规换药.结果:伤后6 h创面平均面积为(7.34±0.99) cm2,创面平均深度(0.85±0.126) cm,两组创面面积和深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伤后3 d,A组创面内的细菌数(0.157±0.171)×105 细菌形成单位/克组织(cfu/g),B组创面内的细菌数(323.417±30.631)×105 cfu/g,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创面面积和深度分别(10.81±0.32)cm2和(1.66±0.09)cm,A组创面面积和深度分别(9.17±0.60)cm2和(1.43±0.13)cm,B组创面面积和深度均较A组大(P<0.01);伤后6 d和9 d,B组创面深度加深至(2.42±0.22)和(2.46±0.25)cm,创面面积扩大至(13.33±0.46)和(11.38±0.39)cm2,深度较伤后3 d深约1 cm,创面边缘皮肤较伤后3 d扩大约0.5 cm,伤后6 d和9 d的创面面积及深度均和B组伤后3 d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感染能加重和导致爆炸伤继发性坏死;在常规治疗的干预下,感染能造成猪皮肤软组织爆炸伤感染创面深度约1 cm深部组织和伤口周围约0.5 cm皮肤发生继发性坏死.  相似文献   

11.
负压封闭促进猪创面肉芽组织的生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许龙顺  陈绍宗  乔骋  李学拥 《医学争鸣》2004,25(11):1002-1004
目的:观察负压封闭对猪创面肉芽组织生长的影响.方法:选用5头雄性小家猪,每头猪的背部各形成直径为4cm,的全层皮肤缺损创面.实验组采用连续16kPa负压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纱布换药.结果:负压治疗组创面肉芽组织生长速度较对照组快52%.结论:16kPa负压可以显著促进创面肉芽组织生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acuumsuctionndrainage,VSD)技术联合植皮治疗严重皮肤软组织缺损伴特殊感染创面的疗效。方法:对皮肤软组织缺损伴特殊感染创面18例患者,彻底清创后VSD敷料覆盖创面,定期抗生素药液冲洗创面,待肉芽生长,创面新鲜后行网状中厚皮片植皮,再次用VSD敷料覆盖,负压吸引并给予植皮创面0.9%氯化钠注射液慢滴治疗。结果:伤口感染控制,创面肉芽新鲜,渗血明显,表面平坦,无组织坏死及异常渗出,给予植皮治疗后移植皮片存活良好,色泽淡红,血运正常,创面愈合时间平均为14d,平均应用VSD2.5次。结论:VSD联合植皮是治疗皮肤软组织缺损伴特殊感染创面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祛腐生肌膏对感染创面的作用,为中医古方和临床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新西兰大白兔12只,制作感染创面动物模型,形成36个创面,随机分为实验组、药物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12个创面。实验组用祛腐生肌膏,药物对照组用红霉素软膏,空白对照组用生理盐水进行换药治疗,分别于伤后7天在创面肉芽组织取材,测定肉芽组织蛋白质含量,计数成纤维细胞、毛细血管,检查脓液中吞噬细胞数,记录创面愈合率、愈合时间。结果祛腐生肌膏可以促进创面成纤维细胞及毛细血管的增殖(P〈0.01);增加创面蛋白质含量(P〈0.01),促进肉芽组织生长,提高创面愈合率(P〈0.01),缩短创面愈合时间(P〈0.01)。结论祛腐生肌膏具有促进感染创面愈合的作用,其机制包括促进组织修复细胞和炎性细胞的增殖,促进肉芽组织生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冬菊洗液结合创面浸浴疗法治疗四肢深Ⅱ度烧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0例四肢深Ⅱ度烧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90例。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局部浸浴后常规换药处理,试验组患者冬菊洗液局部浸浴后按常规换药处理。用药14 d后观察两组患者的创面治愈率和不良反应,并于用药前及治疗后7 d、14 d,培养、分离与鉴定细菌,并计算创面细菌清除率。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创面治愈率为62.22%,试验组创面治愈率为8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67,P0.05);用药后两组患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用药前及用药后7d、14 d,两组患者均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鲍氏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等。试验组患者用药后7 d细菌清除率为50.0%,明显高出对照组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67,P0.01)。试验组患者用药后14 d细菌清除率为71.4%,明显高出对照组4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96,P0.05)。结论:冬菊洗液结合创面浸浴疗法治疗四肢深II度烧伤能有效控制创面感染,显著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负压封闭引流联合含氧液冲洗治疗慢性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慢性创面患者68例,均入院后行清创术,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负压封闭引流联合0.9%氯化钠注射液冲洗治疗,观察组采用负压封闭引流联合含氧液冲洗治疗,治疗7 d后,测量组织液氧分压,拆除负压封闭引流装置,评估创面床条件及患者全身情况,行Ⅱ期手术。观察并计算治疗7 d后2组的细菌清除率、创面肉芽组织覆盖率、泡沫干瘪率,并于治疗过程中记录计算引流管堵塞发生率及Ⅱ期手术方式及皮片或皮瓣移植成活率。结果:观察组引流管堵塞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泡沫干瘪率、肉芽组织覆盖率和细菌清除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治疗7 d后,观察组创面局部组织液氧分压为(112.80±4.01)mmHg,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1.32±4.03)mmHg(P<0.01)。2组手术方式分别为皮片移植和皮瓣移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皮片移植成活率和皮瓣移植成活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随访3~12个月,2组所有皮片或皮瓣成活者创面均愈合良好,功能外形满意,未发现复发病例。结论:慢性创面患者进行清创后,采用负压封闭引流联合含氧液冲洗治疗,之后进行Ⅱ期手术,疗效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负压对创面血流量的影响   总被引:67,自引:0,他引:67  
目的:研究负压对创面局部血流量的影响,方法采用猪的新鲜和肉芽创面模型,以特制的闭事敷料封闭创面,负压装置调控创面微环境负压,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连续测定负压前后两种创面血流量的动态变化。结果新鲜创面:8kPa负压时创面血流量即明显升高;16kPa负压时其峰值接近基线血流量的4倍,持负压30min后维持在基线水平的2倍左右左右;20kPa负压以上时血流量增加后很快降至基线水平;16kPa间歇性负压时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SD)装置在注射毒品所致股动脉假性动脉瘤感染并破裂出血患者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6例注射毒品所致股动脉假性动脉瘤感染并破裂出血患者行手术治疗,术后瘤腔使用VSD装置7-10d,观察引流及拆除VSD装置后患者的全身及伤口局部情况。结果15例患者在引流过程中伤口无需换药,局部红肿逐渐消退,全身无发热等感染中毒症状,拆除VSD装置后创面较干净,渗出物少,肉芽组织新鲜。经术后1~2个月随访,伤口愈合好。1例患者术后出现戒断综合征而死亡,未能继续观察伤口情况。结论注射毒品所致股动脉假性动脉瘤感染并破裂出血患者术后使用VSD装置,能引流彻底、很好地控制感染、促进肉芽组织生长,减少换药次数,在临床应用中有较好的优势。  相似文献   

18.
对10例四肢外伤性和感染性、伴或不伴有软组织严重缺损的创面,采用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治疗7~14d。维持40kPa负压,创面感染控制且生长出具有粘附性、血循环良好的肉芽组织。经二期游离植皮或直接缝合伤口,创面修复。  相似文献   

19.
[ 摘要 ] 目的 观察负压伤口疗法(NPWT)联合十四味连黄烧伤软膏在烧伤植皮创面床术前准备中的临床疗效。 方法 2016年3月—2019年8月,笔者单位收治符合入选标准的深度烧伤创面的患者107例,根据不同的治疗方式和患者意愿分为十四味连黄烧伤软膏治疗组36例、单纯NPWT治疗组36例、联合治疗组35例。入院后患者创面均常规清洁消毒,尽量去除创面坏死组织及渗出物。十四味连黄烧伤软膏治疗组患者创面外敷十四味连黄烧伤软膏涂布单层纱布行半暴露治疗,每日或隔日换药1次,直至肉芽组织基本覆盖创面床。单纯NPWT治疗组患者采用持续式负压吸引模式,负压值为-16.6kPa,持续负压治疗13~15天。联合治疗组患者创面外敷十四味连黄烧伤软膏涂布单层纱布后联合持续式负压吸引,治疗9~10天。单纯NPWT治疗组及联合治疗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负压引流堵塞情况则及时更换负压材料。于清创前和治疗后分别进行创面分泌物细菌学培养,统计细菌清除情况;记录3组患者植皮创面床术前准备时间、更换负压材料次数或者换药次数。之后3组患者均行植皮手术,记录3组患者创面移植皮片成活率及创面完全愈合时间。对数据行χ2检验、方差分析。 结果 联合治疗组患者植皮创面床术前准备时间、创面完全愈合时间分别为(9.7±1.2)、(23.1±1.8)d,均明显短于单纯NPWT组的(13.9±1.1)、(27.8±2.0)d和十四味连黄烧伤软膏组的(21.3±2.4)、(37.1±3.7)d,P值均小于0.01。联合治疗组患者更换负压材料次数明显少于十四味连黄烧伤软膏组患者换药次数及单纯NPWT组患者更换负压材料次数(P值均小于0.01)。联合治疗组患者移植皮片成活率为(90.0±2.9)%,明显高于十四味连黄烧伤软膏组的(84.2±4.2)%,P <0.01,与单纯NPWT组(90.9±2.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清创前,十四味连黄烧伤软膏组、单纯NPWT组、联合治疗组患者分别有36、36、35处创面检出细菌;治疗后,十四味连黄烧伤软膏组、单纯NPWT组、联合治疗组患者分别有18、5、5处创面检出细菌。单纯NPWT组、联合治疗组患者创面细菌清除效果明显优于十四味连黄烧伤软膏组(P值均小于0.01),联合治疗组患者创面细菌清除效果与单纯NPWT组相近(P >0.05)。 结论 NPWT联合十四味连黄烧伤软膏可快速清除深度烧伤创面坏死组织和细菌,负压引流堵塞发生率低,缩短植皮创面床术前准备时间及创面完全愈合时间,临床疗效优于单纯NPWT或十四味连黄烧伤软膏治疗,是一种较佳的准备植皮创面床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