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2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22篇
综合类   9篇
药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形成性评价在医学本科实习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形成性评价在国内医学本科实习教学中的应用还没有相关报道。结合医学本科实习教学的经验,重点探讨了如何将形成性评价有效地应用于医学本科实习教学,措施包括:对带教教员进行培训,使其对形成性评价具有深刻认识;对教学内容进行统一和规范,明确采用问题法、实践法和临床情境模拟法教学及评价的内容;建立并完善评价评分系统,建立并补充学员成绩数据库;培训教员根据评价评分系统,正确的评价并使学员明确自己的表现,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培训教员有效的使学员明确如何弥补自己的不足。要实现形成性评价在医学本科实习教学中有效而广泛应用,还需要教育工作者进行更多的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交通意外、工伤事故等导致的鼻损伤患者数量在我国呈现上升态势[1].部分患者伤后导致严重的鼻骨粉碎性骨折甚至伴部分鼻骨缺损,该类患者修复难度大,既往常规闭合创面后常出现外鼻畸形以及通气和发音等功能障碍[2-3].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pH值对人真皮微血管内皮细胞(HDMEC)成管的影响并研究其分子机制, 为促进创面愈合过程中血管新生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实验研究方法。取第4、5代对数生长期HDMEC进行实验, 制备pH值分别为6.4、6.6、6.8、7.0、7.2、7.4、7.6、7.8的培养液, 用其适应性培养细胞(培养方式下同)24 h后进行后续实验。另培养36 h, 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胞质pH值的相对荧光值并对胞质pH值的相对荧光值与培养液pH值进行相关分析。另培养1.5、2.5、3.5、4.5、5.5 d, 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检测细胞增殖活性。采用OrisTM细胞迁移检测试剂盒检测去掉播种塞后0(即刻)、24、48 h细胞迁移剩余面积。进行三维基质胶细胞成管实验, 检测另培养48 h细胞成管的管腔直径。另培养48 h, 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细胞中蛋白激酶B(Akt)磷酸化位点473、308的蛋白表达。样本数均为3。对数据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析因设计方差分析、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与Bonferroni校正。结果另培养36 h, 与pH值6.4培养液相比, pH值6.8~7....  相似文献   
4.
复合沸石止血剂放热和抗菌活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发放热温度低并有抗菌活性的沸石止血剂。方法:用猪股动、静脉半横断出血模型,比较本室制备的Ag.Zn沸石和复合沸石与Qc(Quikclot)的止血效果、放热、抗菌和血凝块强度。结果:QC止血效果好,但放热最高(75℃),组织有热损伤,无抗菌活性;复合沸石止血效果佳,放热显著降低,无热损伤,动物失血量和死亡率最低,有较强抗菌活性,血凝块强度大。结论:复合沸石止血高效,放热低并具有抗感染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封闭负压引流技术(VAC)对猪皮肤软组织爆炸伤感染创面继发性坏死的影响.方法用电雷管在4只15~20kg的小白家猪双侧肩胛及双侧臂部造成16个爆炸伤创面,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VAC治疗组.两组创面伤后前3d均不做任何治疗,以造成创面感染.伤后第3天,对照组油纱布换药,治疗组用-15kPa压力的VAC治疗.于治疗前和治疗后不同时间点测量创面面积、创面深度,并取创面中心的活组织进行病理形态学观察.结果对照组创面在治疗1~3d,创面面积逐渐扩大,创面深度持续加深,而治疗组治疗后1~3d创面面积开始缩小,创面深度变浅;治疗后两组创面面积和深度有统计学差异(P<0.01).治疗组于治疗后第1天增殖指数和血管内皮细胞数增高;对照组的增殖指数于治疗后第3天增高,治疗后1~6d血管内皮细胞数均较低;治疗后两组创面增殖指数和血管内皮细胞数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VAC能明显减轻猪皮肤软组织爆炸伤感染创面继发性坏死的范围.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人慢性创面在封闭负压引流治疗前后,创缘组织中原癌基因c-fos表达的变化,从而进一步阐明封闭负压引流促进慢性创面愈合的机制以及慢性创面的成因.方法对5例慢性创面患者给予封闭负压引流治疗(-120?mmHg压力),分别于吸引前以及吸引后1,4,7天切取创缘组织,固定、包埋、切片后,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c-fos蛋白表达的动态变化.结果负压吸引前,c-fos阳性细胞表达较多,主要分布在表皮基底以及真皮浅层中的成纤维细胞及炎性细胞的胞核中,少部分胞浆中亦存在.随负压时间的延长,c-fos阳性细胞渐少,主要分布在真皮层的成纤维细胞胞核中,至第7天已罕见c-fos蛋白的表达.结论 c-fos在封闭负压引流促进慢性创面愈合的过程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也反向证实c-fos的大量表达,是慢性创面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封闭负压引流是否通过抑制肿瘤坏死因子的合成从而减低炎性反应来促进慢性创面愈合的.方法:选取2001-04/2002-04第四军医大学附属唐都医院收治的急、慢性创面患者21例为实验对象,其中急性创面患者为普通外科乳腺癌手术患者,共10例,慢性创面患者为烧伤整形科收治的患者,共11例.全部患者均无其他系统严重疾病,慢性创面诊断标准:创面形成1个月以上而无愈合倾向,应用传统保守治疗方法无效者.收集10例急性创面患者乳癌术后1,2,3 d的创面引流液,同时收集11例慢性创面(5例压力性溃疡,6例静脉性溃疡)在封闭负压引流技术治疗前及治疗后1,3,5,7 d的创面渗出液,利用夹心酶联免疫测定法,分别测定急、慢性创面肿瘤坏死因子的含量,并进行动态观察与比较.结果:实验共纳入急性创面患者10例,慢性创面患者11例,全部进人结果分析.①急性创面术后不同时间肿瘤坏死因子含量的比较:急性创面引流液渗出第1天肿瘤坏死因子值水平较低(0.35&;#177;0.07)μg/L,第2天含量有所下降(0.12&;#177;0.04)μg/L,第3天回升(0.24&;#177;0.08)μg/L,第1天与第2天差异显著(t=3.042,P=0.008).②慢性创面治疗前后肿瘤坏死因子含量的比较:慢性创面渗出液中静脉性溃疡及压力性溃疡在治疗前肿瘤坏死因子水平均较高,以前者更为显著[(0.82&;#177;0.14),(0.45&;#177;0.05)μg/L].随封闭负压引流治疗时间的延长,肿瘤坏死因子水平均呈现下降的趋势,前者在封闭负压引流后1,3,5 d差异显著(t=2.909,P=0.008;t=3.223,P=0.005),后者在封闭负压引流后5,7 d差异显著(t=2.059,P=-0.037).结论:急性创面渗出液中肿瘤坏死因子水平较低,随时间延长会出现轻度波动;而慢性创面中肿瘤坏死因子值较高,以静脉性溃疡更为明显,随封闭负压引流治疗时间的延长,肿瘤坏死因子呈明显下降趋势,说明封闭负压引流治疗前慢性创面炎症反应较重,而治疗后炎症反应得以控制.证明肿瘤坏死因子的增高是形成慢性创面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人慢性创面在经封闭负压引流 (Vacuum assistedclosure ,VAC)治疗前后 ,创面肉芽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MMP2和MMP13mRNA的变化。方法 对 5例慢性创面患者给予VAC治疗 (- 12 0mmHg压力 ) ,分别于吸引前和吸引后 1、4、7d切取创面中央适当大小的肉芽组织 ,提取总RNA ,利用RT PCR方法测定MMP 1、MMP 2和MMP 13mRNA的表达情况 ,并对其定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MMP 1、13mRNA在VAC治疗后表达下降 ,以MMP 13下降趋势尤为明显 (P <0 0 5 )。MMP 2mRNA表达呈现波动 ,但总体为下降趋势。结论 VAC通过抑制MMP 1、2、13的mRNA表达进而抑制MMP 1、2、13的蛋白合成 ,抑制胶原和明胶的降解 ,促进慢性创面的愈合。  相似文献   
9.
VAC对猪爆炸伤感染创面细菌数和G+/G-比例的影响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目的:观察封闭负压引流技术(VAC)对猪皮肤软组织爆炸伤感染创面细菌数和G /G-比例的影响,为将该技术应用于爆炸伤的临床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用电雷管在4只15~20 kg的小白家猪双侧肩胛及双侧臀部造成16个爆炸伤创面,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 两组创面伤后前2 d不做任何治疗,以造成创面感染. 伤后3 d,对照组常规换药,治疗组采用-15 kPa负压的VAC治疗. 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3,6,9,14和19 d取创面活组织,匀浆后将匀浆液倍比稀释,在血琼脂糖平板上37℃孵育24 h,进行细菌计数,并对每份标本的200个菌落进行革兰氏染色,计算革兰氏阳性菌的比例.结果:治疗前创面中的细菌数高达107,VAC治疗后3 d,治疗组细菌数迅速下降到(1.91±0.245)×105 cfu/g,治疗后6 d降至(0.51±0.120)×105 cfu/g. 对照组创面内的细菌数下降缓慢,在治疗后9 d降至(19.54±3.67)×10 5 cfu/g;治疗后19 d仍高达(3.26±0.83 )×105 cfu/g,治疗后1~19 d,治疗组创面内的细菌数比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 治疗前两组创面革兰氏阳性(G )细菌比例在31%~36%之间; 治疗后治疗组创面革兰氏阳性细菌比例逐渐增高,6 d增至(55.58±2.98)%,其后维持在较高水平;对照组中G 细菌的比例在治疗后1~19 d始终维持在30%~40%,明显较治疗组低(P<0.01).结论:与对照组相比,VAC能有效地减少猪皮肤软组织爆炸伤感染创面的细菌数,且能降低创面内革兰氏阴性细菌的比例.  相似文献   
10.
不同神经移植体修复神经缺损的形态和电生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移植体结构对周围神经再生的影响。方法:新西兰兔12只,随机分为3组。双侧耳大神经各切下1.2cm长一段神经,A组将其原位缝合桥接缺损,B组用隐神经移植体桥接,C组用股外侧皮神经移植体桥接,修复方法采用外膜缝合。术后12周采用电生理检测方法测量神经最大动作电位和传导速度,采用美兰染色方法观察神经结构,ImageProPlus图像分析软件对图片进行分析。结果:术后12周,B组在远侧段动作电位幅值和动作电位幅值恢复率均大于A组和C组,A组大于C组;B组在远侧段神经传导速度大于C组;B组远侧段有髓神经纤维密度和面积大于A组和C组,A组大于C组;B组髓鞘平均厚度大于A组和C组,P<0.05。结论:神经移植体结构对自体神经移植再生效果有影响作用,神经束面积大、轴突密度大且神经截面积小的神经移植体再生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