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3篇
外科学   26篇
综合类   6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7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腺病毒介导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165基因转染大鼠皮瓣,对皮瓣早期断蒂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4-08/2005-09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外科动物实验中心及中心实验室完成。健康SD雄性大鼠30只,随机分成3组:目的组、绿色荧光蛋白对照组、空白对照组,每组10只。所有实验大鼠背部设计2cm×6cm随意皮瓣,蒂位于髂脊水平。皮瓣形成后,术时即刻将磷酸盐缓冲液稀释的重组复制缺陷型腺病毒携带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165基因溶液(目的组)、磷酸盐缓冲液稀释的重组复制缺陷型腺病毒携带绿色荧光蛋白溶液(荧光蛋白对照组)、磷酸盐缓冲液溶液(空白对照组)1mL注射到大鼠皮瓣内,给药后即刻以3-0丝线原位缝合,继续单笼饲养。所有实验大鼠皮瓣4d后断蒂,断蒂后7d观测皮瓣存活面积,取皮瓣远端存活区组织苏木精-伊红染色,光镜下观察组织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165表达情况,用CD34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计算血管密度。结果:①断蒂后7d,所有实验动物全部存活,皮瓣存活区与坏死区已经明确。②皮瓣存活率、皮瓣血管断面密度目的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犤皮瓣存活率:目的组为(98.8±1.5)%,荧光蛋白对照组为(78.3±2.5)%,空白对照组为(79.2%±2.4)%;皮瓣血管断面密度:目的组为(49.6±6.3)个/高倍视野,荧光蛋白对照组为(37.5±3.0)个/高倍视野,空白对照组为(39.5±3.0)个/高倍视野,P<0.05犦,对照组之间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③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各组均可见棕黄色颗粒沉积,目的组比对照组染色深。④组织学观察,目的组皮瓣真皮、肉芽及肌肉中可见大量毛细血管,而对照组较少。结论:应用重组复制缺陷型腺病毒携带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165基因转染大鼠皮瓣具有促进皮瓣早期断蒂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可调负压封闭引流装置治疗复杂创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96例大面积复杂创面,其中上肢创面及下肢创面各48例;按创面部位、入院时间顺序随机分为8组,其中4组上肢创面,4组下肢创面,每组12 例;在手术清创后均采用负压封闭引流装置( VSD)进行治疗,观察比较各组创面应用不同负压进行治疗后肉芽组织生长情况、堵管率以及细菌量. 结果证实在上肢部位创面 VSD 中应用26. 60 ~46. 55 kPa负压效果较好,在下肢创面中应用46. 55~66. 50 kPa负压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3.
朱邦中  曹东升  丁以春 《安徽医学》2015,36(12):1488-1491
目的应用人工真皮加超薄皮片修复复杂性骨外露创面并评价其疗效。方法选取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整形外科10例非功能部位的骨外露患者,采用人工真皮加超薄皮片移植修复,骨外露面积最大约10 cm ×8 cm,最小约3 cm ×2 cm。结果10例皮片均成活良好,骨外露创面有效修复,愈合良好,供区瘢痕不明显。结论人工真皮加超薄皮片移植修复复杂性骨外露创面,为非功能部位骨外露创面提供一种新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自拟活血化瘀汤联合西药治疗急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10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自拟活血化瘀汤。观察并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神经功能缺损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NDS评分低于对照组,Barthe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联合治疗临床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卒中患者在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联合自拟活血化瘀汤治疗,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恢复情况较常规西药治疗好,日常生活能力明显提高,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胫后动脉内踝上穿支筋膜瓣逆行翻转180°修复跟踝创面临床效果。 方法 自2010年2月—2015年4月,应用胫后动脉内踝上穿支筋膜瓣逆行翻转180°修复跟踝创面13例,创面均合并跟腱或骨外露,供区原位缝合,蒂部反折处及筋膜瓣表面游离植皮修复。结果 术后13例筋膜瓣成活无虞,供区切口及受区移植皮片均愈合良好。随访6~15个月,患者跟踝部外形无明显臃肿,可正常穿鞋行走,小腿供瓣区仅遗留一条线状瘢痕。结论 胫后动脉内踝上穿支筋膜瓣具有不损伤主干动脉,组织瓣成活可靠,供区美观,受区外形佳,对穿鞋影响小等优点,是修复跟踝创面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体表巨大神经纤维瘤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15例体表的巨大神经纤维瘤,采用“S”形切口,直接大部分切除瘤体,术中采用肿胀麻醉技术、分段切除、边切开边缝合的方法,配合控制性降压技术,创面予以直接拉拢分层缝合。结果所有病例术中出血少,未予输血,术后2周拆线,11例切口一期愈合,4例有部分伤口裂开,经换药而愈。结论对体表巨大的神经纤维瘤行切除手术,术中采用肿胀麻醉技术、分段切除、边切开边缝扎的方法,配合控制性降压技术,可显著降低手术风险,最大限度地切除瘤体可取得较好的功能及外观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腺病毒介导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165基因转染大鼠皮瓣,对皮瓣早期断蒂的影响。 方法:实验于2004-08/2005-09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外科动物实验中心及中心实验室完成。健康SD雄性大鼠30只,随机分成3组:目的组.绿色荧光蛋白对照组、空白对照组,每组10只。所有实验大鼠背部设计2cm&;#215;6cm随意皮瓣,蒂位于髂脊水平。皮瓣形成后,术时即刻将磷酸盐缓冲液稀释的重组复制缺陷型腺病毒携带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165基因溶液(目的组)、磷酸盐缓冲液稀释的重组复制缺陷型腺病毒携带绿色荧光蛋白溶液(荧光蛋白对照组)、磷酸盐缓冲液溶液(空白对照组)1mL注射到大鼠皮瓣内,给药后即刻以3-0丝线原位缝合,继续单笼饲养。所有实验大鼠皮瓣4d后断蒂,断蒂后7d观测皮瓣存活面积,取皮瓣远端存活区组织苏木精一伊红染色,光镜下观察组织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165表达情况,用CD34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计算血管密度。 结果:①断蒂后7d,所有实验动物全部存活,皮瓣存活区与坏死区已经明确。②皮瓣存活率、皮瓣血管断面密度目的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皮瓣存活率:目的组为(98.8&;#177;1.5)%,荧光蛋白对照组为(78.3&;#177;2.5)%,空白对照组为(79.2%&;#177;2.4)%;皮瓣血管断面密度:目的组为(49.6&;#177;6.3)个/高倍视野,荧光蛋白对照组为(37.5&;#177;3.0)个/高倍视野,空白对照组为(39.5&;#177;3.0)个/高倍视野,P〈0.05],对照组之间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③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各组均可见棕黄色颗粒沉积,目的组比对照组染色深。④组织学观察,目的组皮瓣真皮、肉芽及肌肉中可见大量毛细血管,而对照组较少。 结论:应用重组复制缺陷型腺病毒携带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165基因转染大鼠皮瓣具有促进皮瓣早期断蒂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应用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筋膜皮瓣修复创面时,改良手术方法(即保留腓肠神经于原位)对神经支配区感觉及皮瓣成活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7年6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整形外科采用改良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筋膜皮瓣修复足踝部创面的10例患者临床资料。统计分析术后2周内皮瓣色泽、血运、毛细血管反应等皮瓣早期成活情况;同时通过出院后3个月随访资料,统计分析皮瓣远期成活情况及神经支配区感觉。结果 术后10例患者皮瓣均成活,成活率100%。其中1例皮瓣边缘表皮糜烂,换药9天后痊愈。所有患者出院后3个月随访发现,跟踝部外形稍臃肿,皮瓣远期成活良好,未见破溃,且神经支配区感觉与术前基本相同。结论 改良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筋膜皮瓣修复足踝部创面,有利于保留患者神经支配区感觉,同时皮瓣成活率高。  相似文献   
9.
面部皮肤癌的皮瓣修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面部皮肤癌术后缺损的不同皮瓣修复方法及效果。方法:46例面部恶性肿瘤,根据病灶的部位和范围,扩大切除后分别应用“风筝”皮下蒂皮瓣、鼻唇沟皮瓣、眼轮匝肌蒂颞部皮瓣、耳前窄蒂侧颌颈皮瓣等方法修复创面。结果:皮瓣全部Ⅰ期成活,切口愈合良好,外形满意,随访4个月~3年,除1例鳞癌4月后局部复发,经再次扩大切除,全厚皮片移植术后痊愈,余均未见复发,颜面部外观满意。结论:颜面部皮肤癌宜早期手术扩大切除,并根据不同情况选用不同皮瓣修复创面,可取得较满意的外形及预后。  相似文献   
10.
改良法额肌瓣悬吊法治疗上睑下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改进额肌瓣悬吊法治疗上睑下垂的手术效果。方法 采用眉下切口及半弧形额肌瓣以减少额肌挫伤及供应额肌的血管神经的损伤 ,增强额肌肌力。结果 临床应用 6 2例 ,10 2侧上睑下垂 ,经随访 3~ 5 0个月 ,除 2例单侧上睑下垂因额肌瓣游离不够充分致悬吊过度外 ,余均取得满意效果。结论 半弧形额肌瓣悬吊法治疗上睑下垂效果满意 ,眉下切口直视下操作 ,损伤小 ,遗留瘢痕不明显 ,且对初学者有其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