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 探讨急性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静脉溶栓同时给予重组人脑利钠肽(recombinant human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rhBNP),观察行补救PCI者术后心功能及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情况。方法 选择符合静脉溶栓治疗标准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尿激酶溶栓治疗时,分为rhBNP组、常规治疗组。对于ST段降幅不足50%者转院行补救性PCI,观察心肌酶酶峰、心功能,随访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MACE)。结果 观察组酶峰水平均低于对照组(114.89±75.35 vs 178.93±92.60,P<0.05),心功能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MACE事件低于对照组(21.1% vs 53.8%,P<0.05)。结论 对于行补救性PCI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早期使用rhBNP可减少心肌细胞坏死、改善左心室重构、改善心功能,减少MACE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术(PCI)中冠状动脉内应用不同药物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术后心肌灌注效果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6年2月—2018年12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采用急诊PCI术联合冠状动脉内应用替罗非班,对照组采用急诊PCI术联合冠状动脉内应用尿激酶。比较两组治疗后心肌再灌注指标、心功能指标、心血管意外事件。结果 研究组患者CK-MB峰值、CK-MB峰值时间低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患者一氧化氮NO水平优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患者TIMI血流分级优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患者ST段回降率优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患者LVEF、LVEDV、LVESV均优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患者的sICAM-1、sVCAM-1、vWF、hs-CRP均低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患者术后30 d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急诊PCI术中采用冠状动脉内用药,相较于传统尿激酶,替罗非班有利于改善心脏灌注效果,提升心功能评分并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其安全性与稳定性较好,有利于改善患者的临床疗效与预后。  相似文献   

3.
杨光耀  燕威 《安徽医学》2018,39(10):1228-1232
目的 比较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与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不良事件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亳州市人民医院行PCI术治疗的184例非ST段抬高型ACS患者的临床资料,按TSH水平分为A组(TSH为0.45~1.49 mIU/L,n=71)、B组(TSH为1.50~2.49 mIU/L,n=59)、C组(TSH为2.50~3.49 mIU/L,n=36)、D组(TSH为3.50~4.49 mIU/L,n=18),所有患者均完成术后6个月随访调查,记录其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分析TSH水平与非ST段抬高型ACS患者PCI术预后的关系。结果 ①4组对象性别、年龄、基础疾病、ACS类型、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血压、冠脉病变数目、置入支架数目、服药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胆固醇、三酰甘油水平及心功能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浓度及心功能分级为Ⅲ~Ⅳ级所占比例高于A、B、C组(P<0.05)。②4组对象心肌梗死血运重建、心力衰竭再入院、心脏不良事件总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D组最高。③正常范围内TSH水平与非ST段抬高型ACS患者PCI术后不良事件发生呈线性相关,经多因素校正后,TSH水平与非ST段抬高型ACS患者PCI术后不良事件率仍呈正相关(P<0.05)。结论 TSH水平与非ST段抬高型ACS患者PCI术后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呈正相关,正常范围内TSH水平上调,患者不良心脏事件发生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4.
赵广文  张燕  钱福东 《安徽医学》2020,41(10):1160-1163
目的 评估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时,冠状动脉内注射重组人尿激酶原(rh-pro UK)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高血栓负荷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于六安市人民医院行PCI的88例高血栓负荷STEM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PCI术中冠脉内用药的不同,将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的43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冠状动脉内联合注射替罗非班和rh-pro UK的45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TIMI血流分级、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G)、ST段回落百分比(STR)、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住院期间出血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TMPG 3级的比例为97.78%、STR>70%的比例为26.67%,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个月LVEF、LVEDD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TIMI分级、住院期间出血及MACE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状动脉内注射rh-pro UK可更好地改善STEMI心肌灌注水平及左心室功能,同时不增加住院期间出血及MACE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刘晓健  顾顺忠 《安徽医学》2017,38(10):1324-1327
目的 研究重组人尿激酶原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南通大学附属海安医院2015年4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STEMI患者138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9例。对照组患者行传统尿激酶治疗,观察组患者行重组人尿激酶原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2、24、48小时的纤溶酶、纤溶酶原、纤维蛋白原水平,同时比较冠脉再开通和ST段回落情况、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和出血程度。结果 治疗2、24 h后,观察组纤溶酶、纤溶酶原、纤维蛋白原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ST段完全回落率75.36%,高于对照组的50.72%(P<0.05),无回落率5.80%低于对照组的23.19%(P<0.05);冠脉再通率82.61%高于对照组的62.32%(P<0.05);MACE发生率2.90%低于对照组的20.29%(P<0.05);出血率17.39%和轻中度出血率17.39%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重组人尿激酶原对STEMI患者凝血和纤溶系统影响较小,有效促进冠脉再通,加快ST段回落,并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碎裂QRS(fQRS)波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ST段回落不良的关系。方法 选取确诊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并且住院行PCI术治疗的患者300例。将300例患者分为两组,即fQRS组(197例)和无fQRS组(103例)。分析患者的相关资料。结果 无fQRS组患者肌钙蛋白(cTnI)、肌酸激酶水平低于fQRS组,左心室射血分数高于fQR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QRS组的术前、术后QRS时限数值与无fQRS组相比显著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QRS组术前、术后ST段回落率显著小于无fQR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与PCI术后ST段回落不良独立相关的因素有QRS时限增量、术前碎裂QRS波。结论 存在fQRS的STEMI患者PCI术后ST段回落情况不理想,心肌血供不良,冠脉闭塞较重,心肌梗死范围较大。  相似文献   

7.
彭兴  周祥群  刘尚军  尹涛源  王芳 《安徽医学》2020,41(10):1201-1204
目的 探讨血栓抽吸术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PCI)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海南省第三人民医院收治行PPCI治疗的185例STEMI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抽吸组(血栓抽吸+支架植入,75例)和对照组(常规支架植入,110例),比较两组患者PPCI治疗情况、心功能指标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PPCI术后TIMI血流分级均升高,抽吸组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抽吸组术后1个月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高于对照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及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抽吸组术后12个月MACE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抽吸组术后12个月无MACE生存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栓抽吸术在PPCI治疗中可有效改善STEMI患者心肌灌注水平和心功能,降低MACE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西藏高原地区不同血红蛋白(Hb)水平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近期院内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2018年10月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高原病心血管内科收治的STEM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Hb水平分为正常组110例(男性:120 g/L≤Hb≤160 g/L,女性:110 g/L≤Hb≤150 g/L)、较高组69例(男性:160 g/L<Hb<180 g/L,女性:150 g/L<Hb<180 g/L)、极高组121例(Hb≥180 g/L)。对3组近期MACE的发生率进行分析。结果 极高组患者较其他两组年龄偏小,吸烟及饮酒史情况发生率较高(P <0.05),白细胞、尿酸、白蛋白水平较高(P <0.05),低密度脂蛋白、D-二聚体较低(P <0.05)。正常组患者Killip分级中Ⅲ、Ⅳ级发生率较高(P <0.05)。3组患者住院时间及院内MACE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Cox回归显示,中国心肌梗死注册登记研究-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CAMI-STEMI)评分[R=1.165(95% CI:1.007,1.347),P =0.040]、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TIMI)评分[R=0.861(95% CI:0.755,0.980),P =0.024]是患者院内MACE发生率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 高血红蛋白水平与近期院内心血管不良事件无关,其远期心血管风险是否具有相关性需要进一步探讨。CAMI-STEMI评分、TIMI评分是西藏高原地区STEMI患者院内MACE发生率的独立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发生介入相关性心肌梗死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行PCI术治疗的患者共360例,根据是否发生介入相关性心肌梗死分为心肌梗死组及非心肌梗死组,观察术后6个月超声心动图较术前相比左心室射血分数变化量(△LVEF)以及随访过程中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the 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发生率。结果 △LVEF心肌梗死组与非心肌梗死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MACE发生率心肌梗死组与非心肌梗死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分层分析示,对于非旋磨患者,介入相关性心肌梗死与△LVEF (P=0.000)及MACE (P=0.004)相关,在旋磨患者中,介入相关性心肌梗死与△LVEF (P=0.857)及MACE (P=0.241)未见同样的相关性。结论 介入相关性心肌梗死对于非旋磨的患者发生左心室射血分数下降、MACE发生具有预测价值,在旋磨患者中则并未显示相应的预测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心脏运动康复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患者心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190例成功实施急诊PCI患者随机分为运动康复组(n=95)、对照组(n=95)。对照组给予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康复指导,运动康复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院内、院外心脏运动康复干预和随访。比较两组患者PCI术后心功能、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比较两组术后不同时间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 干预6个月,运动康复组LVESD、LVEDD、LVEF均较出院前明显改善,且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3个月、6个月WHOQOL-BREF各维度评分均较出院前明显升高(P<0.05),且心理、社会关系维度评分运动康复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6个月两组生理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康复组术后1个月内MACE总发生率为9.5%,显著低于对照组20.0%(P<0.05)。结论 PCI术后给予心脏康复运动可改善AMI患者的心功能,减少术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重组人尿激酶原与替罗非班对高血栓负荷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10月~2017年4月就诊于唐山工人医院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术提示存在高血栓负荷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9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经血栓抽吸导管于病变远端注射重组尿激酶原)44例与B组(在PCI术中经血栓抽吸后于病变近端注入替罗非班)46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心肌组织灌注水平、住院及随访期间不良心血管事件和出血风险等发生情况。结果 在符合入选标准的90例研究对象中,平均年龄为61.53±8.53岁,男性63例(70.0%)。A、B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患者在PCI术后恢复TIMI血流3级的比例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校正的心肌梗死溶栓治疗试验帧数、心肌组织灌注分级、术后2h内ST段回落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个月发现,A、B两组左心室射血分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患者再发心绞痛、再发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死亡、出血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血栓负荷的STEMI患者在PCI时冠脉内注射重组人尿激酶原联合血栓抽吸较血栓抽吸联合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能进一步提高术后的心肌组织灌注水平,降低无复流的发生率,且不会增加心脏不良事件和出血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早期个性化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AMI并行PCI术患者6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执行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方法基础上实施早期个性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PCI术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住院时间、患者舒适度和血管并发症情况,以及出院后3个月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试验组干预前后LVEF和ADL差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住院时间[(7.83±2.09)天]比观察组[(9.13±3.20)天]明显缩短(P<0.05)。两组PCI术后患者舒适度比较,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穿刺点出血和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3个月,试验组MACE发生率(13.33%)低于对照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778,P<0.05)。结论 早期个性化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AMI患者PCI术后的心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增加患者舒适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血清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血管生成素-1(Ang-1)水平与预后的关系。 方法选取行PCI治疗的STEMI患者126例,根据术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分为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PDGF、Ang-1水平,比较不同PDGF、Ang-1水平患者的预后情况。采用Cox风险回归模型分析STEMI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采用ROC曲线分析PDGF、Ang-1对STEMI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结果预后不良组PDGF、Ang-1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高PDGF组与高Ang-1组患者MACE发生率高于低PDGF组、低Ang-1组(P<0.05)。多支病变、高PDGF、高Ang-1均是STEMI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血清PDGF、Ang-1对STEMI患者预后的预测效能较高。 结论高PDGF、Ang-1水平STEMI患者PCI术后更易发生MACE,二者有望作为预测STEMI患者预后的有效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清碱性磷酸酶(ALP)、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对冠心病(CHD)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的预测价值。 方法回顾性选取行PCI的CHD患者113例,依据是否发生MACE分为MACE组(n=41)和非MACE组(n=72)。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和血清ALP、白蛋白(ALB)、hs-CRP水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HD患者行PCI术后发生MACE的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ALP、hs-CRP对CHD患者行PCI后发生MACE的预测价值。 结果MACE组ALP和hs-CRP高于非MACE组,ALB低于非MACE组(P<0.05)。MACE组年龄≥70岁、心肌梗死患者、BNP≥500 ng/L、左主干病变及支架数≥2个的占比均高于非MACE组(P<0.05);其他指标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BNP、ALP、hs-CRP、冠心病类型、左主干病变及支架数≥2个均为CHD患者PCI术后发生MACE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发现,血清ALP、hs-CRP联合检测对冠心病患者PCI术后MACE发生的预测价值最高(P<0.05)。 结论血清ALP及hs-CRP联合检测可作为CHD患者PCI术后是否发生MACE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5.
宋洁  夏勇 《医学研究杂志》2017,46(11):93-96
目的 分析前降支近段临界病变(ICS-PLAD)患者发生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的相关危险因素,建立危险因素模型预测ICS-PLAD患者发生MACE的价值,为治疗策略的选择提供指导。方法 分析行冠状动脉造影提示ICS-PLAD (最重处直径狭窄 ≥ 50%且<70%)的患者221例。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ICS-PLAD患者发生MACE的危险因素,建立危险因素模型。运用ROC曲线评价危险因素模型对ICS-PLAD患者发生MACE的预测价值。结果 (1)与未发生MACE组比较,发生MACE组中糖尿病、高血压和冠脉病变数 ≥ 2更常见,体重指数(BMI)、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甘油三酯(TG)更高(P均<0.05)。(2)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G (OR=2.447,P=0.000,95% CI:1.608~3.725)、LDL-C (OR=1.971,P=0.006,95% CI:1.219~3.187)及冠脉病变数 ≥ 2(OR=6.596,P=0.000,95% CI:2.995~14.526)是ICS-PLAD患者发生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危险因素模型。(3)危险因素模型预测ICS-PLAD患者发生MACE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94(P=0.000)。结论 在有糖尿病、高血压、肥胖、高LDL-C血症、高TG血症或多支冠脉病变的ICS-PLAD患者中MACE发生率高,TG、LDL-C及冠脉病变数 ≥ 2是ICS-PLAD患者发生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由此建立的危险因素模型对ICS-PLAD患者发生MACE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术前血清骨保护素(OPG)、可溶性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基(sRANKL)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患者危险分层与评估预后的价值。方法 选取确诊为冠心病且行PCI患者223例,根据患者术前血清sRANKL/OPG比值将所有患者分为3组:A组、B组和C组。运用Gensini评分对患者血管狭窄程度进行判断。术后6个月内对患者进行随访,记录患者的主要心血管事件及分析患者血清OPG、sRANKL水平、sRANKL/OPG比值和血管病变支数、Gensini评分及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和其他冠心病危险因素的关系。结果 3组患者在高血压病和血清OPG、sRANKL水平及sRANKL/OPG比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血清OPG、sRANKL水平及sRANKL/OPG比值与高敏肌钙蛋白T(hs-cTnT)水平呈正相关(r=0.345、r=0.369、r=0.398,P=0.000、P=0.000、P=0.000),而血清OPG、sRANKL水平及sRANKL/OPG比值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则呈负相关(r=-0.182、r=-0.165、r=-0.176,P=0.005、P=0.006、P=0.006);随着患者Gensini评分的升高,血清OPG、sRANKL水平及sRANKL/OPG比值亦升高(P<0.05),Gensini评分为重度血管狭窄和中度、轻度血管狭窄患者血清OPG、sRANKL水平、sRANKL/OPG比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变量Spearman相关分析表明,术前血清OPG、sRANKL水平、sRANKL/OPG比值与Gensini评分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22(P<0.05)、0.20(P<0.05)、0.17(P<0.05)。术后6个月内3组患者MACE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3组患者靶病变血运重建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血清OPG、sRANKL水平、sRANKL/OPG比值是患者发生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OR=2.17、2.23、2.26,95% CI:1.33~3.46、1.45~3.77、1.55~3.89,P=0.006、0.005、0.003)。结论 术前血清OPG、sRANKL水平及sRANKL/OPG比值与高血压、肌钙蛋白、冠脉病变呈正相关,与HDL-C呈负相关,为PCI术后心脏不良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为PCI术后患者的危险分层和预后评估增添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芪冬颐心口服液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月重庆市中医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80例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140例)和试验组(1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芪冬颐心口服液口服半年。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炎性指标变化、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及心功能情况。[结果]经过相应治疗后,试验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2.9%,显著高于对照组8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炎性指标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显著降低,其中试验组上述炎性指标降低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半年,试验组MACE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和左心室收缩期内径(LVESD)明显降低,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升高,其中试验组上述心功能指标水平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芪冬颐心口服液可显著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疗效,降低体内炎症水平和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在脑卒中高危人群中,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tatin C,Cys C)对心血管事件的早期预测价值。方法 2013年4月从杭州市朝晖街道筛查出脑卒中高危人群677例,收集其血清Cys C及其他临床资料。根据血清Cys C水平,将入选者分为4组:Q1(Cys C<0.830mg/L)、Q2(0.830mg/L ≤ Cys C<0.940mg/L)、Q3(0.940mg/L ≤ Cys C ≤ 1.060mg/L)和Q4(Cys C>1.060mg/L)。并在随后两年观察其是否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通过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对不良心血管事件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42例(发生率6.2%)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与无不良心血管事件组比较,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组血清Cys C、年龄和心脏病史比例明显升高(P<0.05),与Q1组比较,Q4组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比例明显升高(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Cys C、心脏病史、脑卒中家族史是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独立危险因素。与Q1组比较,Q4组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是Q1组的5.143倍(OR=5.143,95% CI:1.831~14.444,P=0.002)。结论 血清CysC水平是早期判断脑卒中高危人群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独立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估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后出现碎裂QRS波(fQRS)的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5月于亳州市人民医院诊断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共112例,所有患者均行急诊介入治疗,据急诊介入治疗后24 h心电图有无fQRS波分为fQRS波组和非fQRS波组,收集可能影响患者术后出现fQRS波的相关因素,并对上述因素进行单因素及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112例患者中fQRS波组66例,非fQRS波组46例。与非fQRS波组比较,fQRS波组患者具有高龄、吸烟比例高、心绞痛发作至血管开通时间长、较低射血分数、较高肌钙蛋白峰值、糖尿病患者比例高、术中慢血流/无复流比例高等特点(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心绞痛至血管开通时间、术中慢血流/无复流及糖尿病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术后出现fQRS波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高龄、心绞痛至血管开通时间、术中慢血流/无复流及糖尿病为STEMI急诊介入后出现fQRS波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ST段回落不良的原因及其临床结果。方法入选47例ST段抬高型AMI患者行急诊冠脉造影及PCI术,术前常规检查心电图、血生化指标并予抗栓治疗。复查术后1h心电图并随访1个月内心血管事件(MACE)、室壁运动异常积分及左室射血分数。结果按术后1h抬高的ST段下降≥50%与〈50%将病人分为ST段回落良好组与ST段回段不良组。与ST段回落良好组相比。ST段回落不良组合并糖尿病、冠脉内血栓负荷重、冠脉完全闭塞、无侧枝循环建立、术后未恢复TIM13级血流的比例均明显增高(P〈0.05或P〈0.01),起病至球囊开通血管时间显著延长(P〈0.05)。MACE发生率及室壁运动异常积分明显升高(P〈0.01),而左室射血分数则显著降低(P〈0.05)。结论多种因素阻碍了AMI患者直接PCI术后ST段的回落并导致不良临床结果,了解上述危险因素有助于医生在直接PCI术中采取正确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