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经胼胝体-穹窿间入路切除内侧型丘脑胶质瘤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Gong J  Ma ZY  Zhang YQ  Jia G  Xie J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20):1388-1391
目的 探讨一种切除内侧型丘脑胶质瘤的手术入路。方法 对8例内侧型丘脑胶质瘤患者进行了肿瘤切除手术,肿瘤切除的方法采用的是经胼胝体-穹窿间入路。对患者进行3—12个月随访。结果 显微镜下近全切除5例,大部切除3例,术后效果满意。随访结果,1例患者术后3个月因肿瘤复发而死亡。其他7例患者随访6~12个月,均恢复正常生活。结论 该手术入路利用大脑自然裂隙到达并切除内侧型丘脑胶质瘤,暴露好,不易造成穹窿、丘脑、中脑、大脑内静脉、丘纹静脉等重要结构的损伤,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2.
不同手术入路切除颞叶内侧胶质瘤的手术效果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Jiang ZL  Wang ZC  Jiang T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34):2428-2432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入路切除颞叶内侧胶质瘤的手术效果。方法对采用不同手术入路治疗的62例颞叶内侧胶质瘤患者的手术效果进行了分析。62例中肿瘤限局于颞叶内侧结构(A型)33例,其中位于颞叶内侧前部(A1型)19例,病变向颞叶内侧后部生长(A2型)14例;肿瘤广泛侵袭颞叶内侧、岛叶和额眶回后部(B型)9例;肿瘤向颞极和侧脑室颞角外侧侵袭(C型)14例;肿瘤向内侧侵袭脑干、基底节和丘脑(D型)6例。手术入路的选择有3种:经外侧裂入路、经颞叶入路及颞下入路。结果经外侧裂入路25例次,肿瘤全切除14例,近全切除6例,大部切除5例,术后原视觉障碍加重2例。经颞叶入路23例次,肿瘤全切除15例,近全切除5例,大部切除3例,术后原视觉障碍加重5例,新发生视觉障碍4例。颞下入路14例次,肿瘤全切除10例,近全切除4例,术后无发生视觉障碍病例。结论经外侧裂和颞下入路能减少对脑组织和视放射的损伤,而侧方经颞上回、中回入路可能损伤脑组织和视放射。  相似文献   

3.
目的介绍和探讨经胼胝体-穹窿间入路切除第三脑室内肿瘤的手术入路方法。方法回顾分析经胼胝体-穹窿间入路的资料,其中切除三室内颅咽管瘤11例,丘脑胶质瘤2例,生殖细胞瘤1例。结果显微镜下全切除8例,近全切除4例,大部切除2例,死亡2例。结论该手术入路可以切除三脑室前、中、后部的肿瘤,手术直视下操作,暴露良好,对脑组织及瘤周结构损伤小,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脉络膜裂入三脑室手术入路的显微解剖学研究,并为最大程度降低正常脑组织损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8例经10%福马林固定的国人成人头颅湿性标本,动静脉系统各自灌注含有红蓝染料乳胶;使用可放大4~10倍的手术显微镜,对标本侧脑室脉络裂部分按照手术入路途径逐层解剖并观察。结果脉络膜裂处于穹隆与丘脑间,呈现倒“C”形状。分为(1)体部:处在侧脑室体部中,丘脑内上缘与穹隆体之间;(2)三角部:处在侧脑室三角区中,丘脑枕与穹隆脚间;(3)颞部:处在侧脑室颞角中,丘脑下表面与穹隆伞间。结论经脉络膜裂入三脑室手术入路对第三脑室、环池、颞叶内侧的病变进行处理,具有术野暴露好、手术损伤小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经胼胝体经脑室入路、经额/经顶皮质造瘘入路显微手术切除丘脑胶质瘤的差别.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至2016年4月海南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9例丘脑胶质瘤的显微手术入路、结果、病理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经胼胝体经脑室入路2例,经额/经顶皮质造瘘入路7例.全切除3例,次全切除5例,部分切除1例,围手术期死亡1例.结论 采取经胼胝体经脑室入路、经额/经顶皮质造瘘入路显微手术能安全有效地切除丘脑胶质瘤.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外侧裂胶质瘤的临床特点和手术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6月至2007年12月在我科治疗的有完整病案记录、随访资料和明确病理诊断的13例外侧裂胶质瘤患者的资料.结果 术中肿瘤全切除7例,大部分切除4例,部分切除2例.术后两个月死亡1例.结论 对于外侧裂区脑胶质瘤手术治疗可选择显微镜下翼点入路分离保护侧裂血管,术中在镜下仔细区分肿瘤和正常额、颞叶界面,尽力全切肿瘤,是提高手术疗效、减少并发症及复发的良好保证.  相似文献   

7.
[背景]探讨经胼胝体-穹隆间入路显微手术切除第三脑室肿瘤的疗效.[病例报告]经胼胝体-穹隆间入路显微手术切除第三脑室肿瘤10例,其中间变星形细胞瘤为1例,室管膜瘤为2例,脑膜瘤为2例,颅咽管瘤为2例,丘脑内侧型胶质瘤为3例;8例在镜下全切除,2例次全切除,无死亡病例;近期并发症为头痛、发热及多饮多尿等,远期并发症有脑积水,2例行脑室-腹腔分流术.[讨论]经胼胝体-穹隆间入路是手术切除第三脑室肿瘤的最佳入路之一,全切除率高,第三脑室周围组织保护好,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小儿胼胝体胶质瘤的显微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979年8月至2000年10月经跨中线马蹄形切口入路切除9例小儿胼胝体胶质瘤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手术方法,手术结果及手术并发症等。结果:显微镜下肿瘤全切4例,次全切3例,部分切除2例,术后接受化疗+放疗4例,单纯放疗3例,γ-刀治疗1例,另1例因肿瘤卒中于术后5天死亡。随访6月至32月(平均23月)。生存良好进4例,肿瘤复发4例,结论:胼胝体胶质瘤采用跨中线马蹄形切口,经纵裂入路进行手术,熟悉该入路的显微解剖知识可降低术后并发症,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丘脑肿瘤的综合治疗效果.方法 本组14例病例全经头颅CT及MRI增强扫描确诊.均经开颅显微镜下手术切除肿瘤.6例经侧脑室前角入路;5例经胼胝体侧脑室入脑;3例经颞后下皮层入路.所有这些入路均获得良好的显露.术后使用美国产Varian2003CD高能X线直线加速器外放疗.结果 手术全切除3例;次全切除5例;部分切除6例.出院时症状明显较入院时改善5例;有改善6例;无变化3例.经1年至5年的随访,症状无变化或进一步改善者6例;恶化者4例;死亡4例.在生存中有7例生活能自理或基本自理.结论 丘脑肿瘤应积极手术,术后进行放疗、化疗综合治疗,才能有效延长病人的生命和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介绍并探讨了两种经室间孔切除三脑室前、中部肿瘤的入路:经胼胝体—室间孔入路和经额叶皮质—空间孔入路。方法:对10例三脑室前、中部肿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例病理结果包括:颅咽管瘤4例、星形细胞瘤1例、胶样囊肿1例、表皮样囊肿1例、血管瘤1例、生殖细胞瘤1例、浆细胞肉芽肿1例。肿瘤直径平均3.2cm。经胼胝体——室间孔入路3例,经额叶皮质——室间孔入路7例。全切除6例,次全切除4例,无手术死亡。术后随访平均3.9年。全切除的6例无复发;次全切的4例中,1例肿瘤复发死亡,1例肿瘤有增大,另2例无变化。8例恢复工作和学习,1例需生活照顾。结论:(1)室间孔是联系侧脑室和三脑室的天然孔道,可利用之较方便地切除位于三脑室前、中部的肿瘤。两种入路各有不同和适应证和局限性;(2)丘脑下部在此入路中可于直视下予以保护,对进入脚间窝甚至到达桥脑膜侧的肿瘤同样可经此入路—并切除:(3)积极预防和处理丘脑下部损害有助于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侧脑室肿瘤的切除一般采用两种手术方式:经皮质入路或经胼胝体入路.主要讨论采用经皮质入路的手术方式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侧脑室肿瘤所采用的经皮质入路的术式,同时对经皮质入路的风险、并发症及其预后进行总结.结果手术中没有1例死亡,近全切除6例,大部分切除16例.术后持续性发生癫痫3例,硬膜下积液4例,暂时性视野缺损5例,硬膜下血肿2例,硬膜外血肿3例,脑积水2例.结论对于侧脑室肿瘤,经皮质手术能够提供清晰的手术操作空间并能较好地操作,此术式的关键是知道各皮层的功能解剖,肿瘤的定位和血管供应.了解经皮质入路的优势和缺点能够更有效和安全地切除肿瘤.18例病人(有效率为81%[59.72%,94.81%)]有较好的预后,基本上恢复了正常功能状态,有较低的致残率.  相似文献   

12.
查正江  陈新生  方晖 《右江医学》2001,29(6):467-468
目的 :探索手术切除侧脑室肿瘤的方法。方法 :15例侧脑室肿瘤分别为室管膜瘤、脑膜瘤、室管膜下瘤、胶样囊肿、胶质细胞瘤、脉络丛乳头状瘤及脑血管畸形 ,其中 7例侧脑室额角肿瘤经额中回皮质入路 ,2例侧脑室体部肿瘤经胼胝体前部入路 ,5例侧脑室三角区肿瘤经顶枕部皮质入路 ,1例侧脑室颞角肿瘤经颞叶皮质入路。结果 :除 1例侧脑室额角胶质细胞瘤次全切除术后行放疗和化疗外 ,其余肿瘤均手术全切 ,所有病人术后随访 6个月至 1年 ,术后恢复良好 ,参加日常工作。结论 :侧脑室肿瘤绝大多数可行全切除且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3.
重型颅脑损伤术中急性脑膨出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颅术中并发急性脑膨出是重型颅脑损伤严重的并发症,预后极差,若处理不当就会引起严重后果,甚至导致死亡。我科于2005年3月至2009年5月收治了35例重型颅脑损伤术中急性脑膨出的病例,对其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外侧裂区胶质瘤临床特点及手术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外侧裂区胶质瘤的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以及手术方法。方法:对42例手术证实为外侧裂区胶质瘤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切30例,次全切12例,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外侧裂区胶质瘤青壮年多见,病程相对较长,临床症状以头痛、癫痫发作为主,有定位体征倒不足1/3。翼点入路暴露较好,术中对大脑中动脉的分支和伴行的大脑中静脉的主干以及重要功能区的保护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侧裂区脑胶质瘤临床和影像解剖学特点及改善显微外科手术和综合治疗的策略,为建立规范化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学证实的123例侧裂区脑胶质瘤的临床表现、影像特征、诊断、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及随访结果.所有病例均行显微外科手术.根据肿瘤大小、血供、位置等影像特点选择并改良以翼点为主的手术入路.在保护重要结构如大脑中动脉(MCA)及分支和侧裂静脉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切除胶质瘤.病理学世界卫生组织分级Ⅱ级以上行放疗和化疗,方案为替尼泊苷(VM-26)+氯乙环已亚硝脲(甲基-CCNU)和(或)替莫唑胺.放疗根据肿瘤范围进行个体化设定.采用门诊、电话及邮件等进行随访.结果 全部病例均经显微镜下切除肿瘤,镜下全切肿瘤82例(66.7%),次全切除18例(14.6%),大部切除16例(13.0%),部分切除7例(5.7%);术后出现脑血管痉挛症状8例,短暂性失语和反应迟钝4例,肢体肌力下降3例,癫痫1例,恶性颅内高压死亡1例,余治疗后均恢复良好.获得随访102例(82.9%),随访6~132个月.术后1年内死亡25例,5年生存率25.6%,最长生存期132个月,其中胶质母细胞瘤平均生存期为21.7个月.结论 建立在熟练解剖和显微技术上的胶质瘤切除术能改善和提高患者预后和生存质量;术中对侧裂区大脑中动脉、静脉及分支,尤其穿瘤动脉和重要功能区的保护是提高胶质瘤疗效和保护神经功能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脑胶质瘤选择性颈动脉化疗4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脑胶质瘤术后应用选择性颈动脉化疗的临床疗效,探讨药物选择、化疗时机及给药途径等相关问题。方法:对42例临床资料完整的脑胶质瘤进行次全切或大部分切除,术后经选择性颈动脉宁得朗(ACNU)或威猛(VM26)介入化疗。结果:显效10例,占26.2%;有效14例,占33.3%;微效10例,占23.8%;无变化4例,占9.5%;恶化3例,占7.2%;中位生存期接近23个月。结论:脑恶性胶质瘤术后辅以颈动脉灌注治疗,能抑制肿瘤生长,延长生命;具有疗效好,不良反应小等诸多优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经侧裂入路方式实施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从而达到提高临床疗效和生存质量的目的。方法:选取10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予以经侧裂显微手术方法且作为试验组,同时再选取105例予以小骨窗开颅手术的高血压脑出患血者作对比研究(即对照组);对两组手术方法的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和患者生存质量予以观察且对所统计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结果:试验组恢复者107例、占99.07%,重残者1例、占0.93%;对照组恢复者68例、占64.76%,重残33例、占31.43%;恢复率、重残率分别相比P〈0.05;试验组患者并发症3.70%、对照组16.19%,二者相比P〈0.05;试验组患者生存质量评分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侧裂入路予以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效果显著且安全可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气管、隆突肿瘤外科治疗经验,探讨其手术相关技术的合理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2月~2010年6月经手术治疗的46例气管、隆突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研究气管、隆突肿瘤外科治疗的疗效,总结其诊断及体外循环在其手术中应用的临床经验。结果:气管环形切除+对端吻合33例,气管+隆突切除重建12例,气管楔形切除1例;无围术期死亡,临床治愈39例(84.8%);术后随访7个月~7年,死亡5例(10.9%),生存至今40例(86.9%),其中生存5年及以上者9例(20.0%),生存3年以上者21例(46.7%),2例带瘤生存已达1年。结论:气管、隆突肿瘤外科手术疗效确切,早期诊断很关键,合理应用体外循环技术可提高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经颅显微外科切除鞍区肿瘤的经验,探讨经颅切除鞍区肿瘤手术入路的选择。方法:回顾分析南通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自2012年5月-2014年3月手术的鞍区肿瘤80例(脑膜瘤56例、垂体瘤12例、颅咽管瘤9例、皮样囊肿2例、神经内分泌源恶性肿瘤1例)的临床资料;手术入路包括翼点入路、额下入路和额外侧入路,肿瘤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切除。分析全切除率、手术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的情况。结果:采用翼点入路者50例,全切除率为66.0%;采用额下入路者16例,全切除率为75.0%;采用额外侧入路者14例,全切除率为71.4%。结论:显微手术是治疗鞍区肿瘤的主要手段,选择手术入路时应根据肿瘤的大小、生长方式以及肿瘤和周围重要结构的关系,遵循最优化和个体化原则,结合手术者的经验来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