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人α-突触核蛋白(SNCA)点突变A30P对成体小鼠嗅球(OB)中神经发生的影响,阐明其在退行性神经疾病发生中的作用。方法:以C57BL/6正常小鼠(C57BL)、内源性SNCA敲除小鼠(SNCA-/-)、内源性SNCA敲除与人SNCA A30P点突变敲入小鼠(A30P SNCA-/-)为实验动物,分为C57BL、SNCA-/-和A30P SNCA-/-3组,取小鼠OB冠状冰冻切片,进行形态学观察及磷酸化组蛋白3(PH3)、双皮质素(Dcx)、4’,6-二脒基-2-苯基吲哚(DAPI)免疫荧光染色,分析PH3+细胞数、Dcx+细胞的荧光强度以及DAPI染色后的细胞密度。结果:SNCA-/-和A30P SNCA-/-组小鼠OB突触球层(GL)的细胞密度轻微降低,A30P SNCA-/-组小鼠OB轻度变形,其PH3+增殖性神经元也较其他2组显著减少(P<0.05);SNCA-/-和A30P SNCA-/-组小鼠OB中神经母细胞的Dcx荧光强度轻微增加,3组小鼠OB中DAPI染色后的细胞密度未见明显变化。结论:人SNCA A30P突变能减弱成体小鼠大脑OB中的神经细胞增殖,对成体OB中的神经发生有一定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人α-突触核蛋白(SNCA)点突变A30P对成体小鼠嗅球(OB)中神经发生的影响,阐明其在退行性神经疾病发生中的作用。方法:以C57BL/6正常小鼠(C57BL)、内源性SNCA敲除小鼠(SNCA-/-)、内源性SNCA敲除与人SNCA A30P点突变敲入小鼠(A30PSNCA-/-)为实验动物,分为C57BL、SNCA-/-和A30PSNCA-/-3组,取小鼠OB冠状冰冻切片,进行形态学观察及磷酸化组蛋白3(PH3)、双皮质素(Dcx)、4’,6-二脒基-2-苯基吲哚(DAPI)免疫荧光染色,分析PH3+细胞数、Dcx+细胞的荧光强度以及DAPI染色后的细胞密度。结果:SNCA-/-和A30PSNCA-/-组小鼠OB突触球层(GL)的细胞密度轻微降低,A30PSNCA-/-组小鼠OB轻度变形,其PH3+增殖性神经元也较其他2组显著减少(P<0.05);SNCA-/-和A30PSNCA-/-组小鼠OB中神经母细胞的Dcx荧光强度轻微增加,3组小鼠OB中DAPI染色后的细胞密度未见明显变化。结论:人SNCA A30P突变能减弱成体小鼠大脑OB中的神经细胞增殖,对成体OB中的神经发生有一定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腺苷A2A受体与慢性低O2高CO2小鼠神经系统炎症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慢性低O2高CO2小鼠脑组织超微结构改变及神经炎症因子表达,探讨腺苷A2A受体与神经系统炎症的关系。方法:实验动物随机分为6组:对照野生组(NC+/+);对照杂合组(NC+/-);对照敲除组(NC-/-);低O2高CO24周野生组(4HH+/+);低O2高CO24周杂合组(4HH+/-);低O2高CO24周敲除组(4HH-/-)。利用野生型、A2A受体敲除型小鼠进行对照实验,电镜观察脑组织中神经胶质细胞改变以及外源性炎症细胞浸润;采用RT-PCR方法测定皮层和海马中TNF-αmRNA、IFN-γmRNA、TGF-β1mRNA的表达。结果:电镜示4HH+/+组比NC+/+组星形胶质细胞数量明显增加,形态以凋亡为主,同时可见足突明显水肿,少突胶质细胞水肿、空泡形成、髓鞘疏松;4HH-/-组比4HH+/+组凋亡的星形胶质细胞数量减少,形态仅轻度异常,未见明显水肿;实验动物脑内未见外周炎症细胞浸润。与相应小鼠表型的对照组比较,RT-PCR分析显示低O2高CO24周各组的皮层及海马的TNF-αmRNA、IFN-γmRNA表达上调(P〈0.05);与4HH+/+组比较,4HH-/-组海马TNF-αmRNA表达上调不显著(P〈0.05)。结论:慢性低O2高CO2小鼠脑组织存在程度不等的凋亡与炎症现象,腺苷A2A受体基因敲除可能通过抑制TNF-αmRNA表达等起到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34):39-42+169
目的 研究CDK13 基因对缺氧性脑损伤小鼠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将野生型和CDK13 基因敲除型小鼠分别分为野生型假手术组(SWT)、野生型模型组(MWT)、基因敲除假手术组(SKO)及基因敲除模型组(MKO)。采用PCR 反应法检测CDK13 基因表达、TTC 染色法检测脑梗死程度、免疫组化法检测脑组织中活化型半胱天冬酶-3(CC3)表达、TUNEL 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四组小鼠进行相关指标比较。结果 野生型模型组(MWT)小鼠脑组织梗死程度较基因敲除模型组(MKO)小鼠明显减轻(P<0.05),且脑组织凋亡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凋亡指数降低,凋亡蛋白CC3 表达减少(P<0.05)。结论 敲除CDK13 基因具有加剧小鼠缺氧性脑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敲除成体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NSC)PIN1基因,建立PIN1基因敲除的成体神经干细胞系。方法:取8周龄C57BL/6小鼠脑室下区的脑组织进行体外培养;设计靶向小鼠PIN1基因的单导向RNA(single guide RNA,sgRNA),以PX330质粒为骨架,构建PIN1的Cas9打靶载体,转染小鼠的成体神经干细胞,通过puro筛选和测序鉴定获得PIN敲除的单克隆细胞;利用免疫荧光染色和Western blot测定PIN1蛋白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染色鉴定神经干细胞的特征性标志物巢蛋白(Nestin)的表达,Beta Ⅲ Tubulin免疫荧光染色鉴定神经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的能力。结果:成功构建PIN1基因的Cas9/sgRNA表达载体,转染后获得PIN1敲除的神经干细胞克隆9个。免疫荧光染色及Western blot显示PIN1蛋白无表达,免疫荧光染色显示PIN1敲除的神经干细胞Nestin阳性,神经干细胞分化培养时可部分分化为Beta Ⅲ Tubulin阳性的神经元细胞。结论: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可实现对小鼠成体神经干细胞PIN1基因的编辑。在PIN1基因敲除后PIN1蛋白无表达,初步表型分析显示,神经干细胞仍表达特征性标志物Nestin,并具有向神经元分化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细胞周期检测点激酶2(cell?cycle checkpoint kinase 2,Chk2)敲除是否能改善由B淋巴瘤Mo?MLV插入区1(B cell?specific MLV integration site?1,Bmi?1)缺失所致的小鼠脑衰老表型。方法:取2月龄Bmi?1基因敲除(Bmi?1-/-)小鼠、Chk2基因敲除(Chk2-/-)小鼠、Bmi?1和Chk2双敲(Bmi?1-/-Chk2-/-)小鼠以及同窝野生型(wild type,WT)小鼠脑组织,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不同组小鼠脑组织皮层、海马、下丘脑中NeuN、GFAP、Iba1、p16等指标的变化,通过Western blot检测不同组小鼠脑皮质中p16、SOD1、SOD2蛋白表达量的差异。结果:与同窝WT小鼠相比,Bmi?1?/?小鼠在上述脑区中NeuN、Iba1阳性细胞百分率明显减少,GFAP与p16的阳性细胞百分率明显增加,SOD1、SOD2蛋白表达量明显降低,p16蛋白表达量明显上升,而在Chk2-/-小鼠中NeuN、Iba1阳性细胞百分率则增加,GFAP与p16的阳性细胞百分率明显减少,SOD1、SOD2蛋白表达量明显上调,p16蛋白表达量明显下降;与Bmi?1-/-小鼠相比,Bmi?1-/-Chk2-/-小鼠在上述脑区中NeuN、Iba1阳性细胞百分率明显增加,GFAP与p16的阳性细胞百分率明显减少,SOD1和SOD2蛋白表达量明显上升,p16蛋白表达量明显下降。结论:Chk2敲除可通过增强抗氧化能力,从而改善由Bmi?1缺失所致的小鼠脑衰老表型。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不同吸烟量大鼠脑组织TNF-α的表达,初步探讨吸烟导致脑缺血的发病机制。方法:建立吸烟动物模型,将60只健康Wistar大鼠随机分为A组(正常对照组)、B组(非吸烟对照组)、C组(短期吸烟组)、D组(长期小量吸烟组)、E组(长期大量吸烟组)、F组(戒烟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各组大鼠脑组织TNF-α的表达。结果:TNF-α阳性细胞呈棕色,A组及B组大鼠脑组织中TNF-α阳性细胞表达极少,两组比异差较无显著性(P〉0.05),C-E各组表达比其它各组明显增多,F组TNF-α表达下降,与其它各吸烟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吸烟导致大鼠脑组织TNF-α的表达升高,戒烟后表达下降,TNF-α表达升高可能是吸烟导致脑梗死的主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3种中药单体淫羊藿苷、黄芩苷、黄芪甲苷经优化配比组成的小复方对变应性鼻炎模型小鼠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采用卵清蛋白腹腔注射与滴鼻结合的方法建立变应性鼻炎小鼠模型,分离小鼠脾淋巴细胞后体外培养,并将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刀豆素A组、复方组3组,在不同时间点运用细胞增殖-毒性检测试剂盒连续观察各组细胞的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周期变化,荧光定量分析仪结合荧光探针Fluo-3检测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变化。结果:中药单体小复方可以有效抑制刀豆素A诱导的变应性鼻炎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P〈0.01),且呈现出一定的时效关系,抑制率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强,在48h达最大值。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的细胞周期变化发现,刀豆素A可以通过降低G0/G1期百分比,升高S期与G2/M期的百分比而促进细胞进入分裂期,复方组与刀豆素A组相比,则在4个时间点均可以升高G0/G1期比例,并降低S期与G2/M期的比例,作用在24h最显著(P〈0.05或P〈0.01)。荧光定量分析仪检测发现,前24h,刀豆素A诱导后的淋巴细胞荧光强度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强,而复方组可以明显抑制刀豆素A导致的荧光强度升高,降低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P〈0.01)。结论:中药单体小复方可以抑制刀豆素A诱导的变应性鼻炎模型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其作用机制可能为通过降低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从而抑制细胞由G0/G1期进入S和G2/M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急性脑梗死小鼠脑组织中的表达及尼莫地平的干预作用,阐明Galectin-3和MMP-9在脑梗死发病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210只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尼莫地平组,每组70只。模型组和尼莫地平组小鼠采用线栓法建立急性脑梗死模型,尼莫地平组小鼠于术前30 min腹腔注射尼莫地平。Longar评分和改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NSS)评价各组小鼠神经功能,TTC染色检测各组小鼠脑梗死体积,检测各组小鼠脑组织含水量,HE染色观察各组小鼠脑组织形态学表现,RT-PCR法检测各组小鼠脑组织中Galectin-3和MMP-9 mRNA表达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测定各组小鼠脑组织中Galectin-3和MMP-9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Longar评分和mNSS升高(P<0.05),脑梗死体积和脑组织含水量明显升高(P<0.05),脑组织中Galectin-3和MMP-9 mRNA表达水平升高(P<0.05),脑组织中Galectin-3和MMP-9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尼莫地平组小鼠Longar评分和mNSS评分降低(P<0.05),脑梗死体积和脑组织含水量降低(P<0.05),脑组织中Galectin-3和MMP-9 mRNA表达水平降低(P<0.05),脑组织中Galectin-3和MMP-9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对照组小鼠脑细胞形态和结构正常;模型组小鼠脑细胞出现水肿和片状坏死,可见炎细胞浸润;尼莫地平组小鼠脑细胞水肿和坏死较轻。结论:尼莫地平可通过降低脑组织Galectin-3和MMP-9表达发挥对脑梗死小鼠脑组织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利用超临界二氧化碳(CO2)萃取法获取柴胡桂枝汤挥发油,并在Fmrl基因敲除小鼠(脆性基因敲除小鼠)模型上观察柴胡桂枝汤挥发油的抗癫痫作用,及其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的关系。方法将30只30日龄的Fmrl基因敲除小鼠(KO)和30只30日龄的野生型小鼠(WT)分别分成两组(KO空白组和KO用药组,WT空白组和WT用药组),按1.7ml/kg的剂量腹腔注射柴胡桂枝汤挥发油,观察柴胡桂枝汤挥发油对小鼠旷场行为的影响,并取不同部位的小鼠脑组织制成1:10(重量体积比)的组织匀浆,测定SOD活性及MDA、NO的水平。结果与空白组比较,用药组小鼠在旷场实验中运动的平均速度、总路程、穿过各区的次数减少:脑组织中SOD活性增高,而MDA、NO水平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柴胡桂枝汤挥发油对Fmr1基因敲除小鼠的探索性、兴奋性、运动性均有抑制作用;其抗癫痫作用与清除自由基、阻止过氧化物生成,减少NO的神经毒性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观察电针对脑缺氧缺血新生大鼠海马结构中神经上皮干细胞蛋白(Nestin)与5-溴-2-脱氧脲嘧啶(Brdu)表达的影响。了解电针对脑缺氧缺血后神经发生水平的干预,为电针穴位疗法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100只7日龄健康Wistar大鼠,体重12~15g,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模型判定组、缺氧缺血组与缺氧缺血后电针治疗组,各组动物(除空白对照组外)分别结扎左侧颈总动脉,然后将动物置于8%O2-92%N2混合气中2h后取出。模型判定组动物在缺氧缺血48h后处死,制备脑组织切片。脑缺氧缺血后电针组在缺氧缺血后恢复2d,开始刺激“百会”和“大椎”两穴。24d后除模型判定组外,各组动物分别取左侧脑组织制作标本,行Nestin与Brdu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脑缺氧缺血后电针组海马CA1区Nestin免疫阳性细胞数高于正常对照组及脑缺氧缺血组(P〈0.05)。脑缺氧缺血后电针组齿状回Brdu免疫阳性细胞数高于正常对照组及高于脑缺氧缺血组(P〈0.05)。结论:电针穴位治疗可明显提高仂Ⅱ强1脑缺氧缺血后海马结构神经发生的水平(能力)。  相似文献   

12.
维甲酸诱导神经管畸形发生过程中神经干细胞的变化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目的:了解维甲酸(Retinoic acid,RA)诱导神经管缺陷(Neural tube defect,NTD)小鼠神经发育过程中神经干细胞的变化规律。方法:分别取不同胚胎时段及新生、成年的正常及NTD小鼠的神经组织,采用神经干细胞特异性抗原神经巢蛋白(Nestin)间接免疫荧光抗体标记和DNA定量荧光染色,以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①正常小鼠神经组织中Nestin阳性细胞数目在E8.5d时呈高峰,此后逐步下降,新生期仍保持较高水平;NTD小鼠神经组织中Nestin阳性细胞数在胚胎各期均低于正常小鼠,尤以E8.5d下降显著;出生后与正常组无显著差别。②NTD小鼠胚胎期神经组织G0/G1期细胞数百分比明显高于正常组,S期细胞数百分比则明显低于正常组。结论:胚胎早期神经干细胞的数目减少及神经细胞增殖受抑制与RA致NTD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尾静脉预输注经紫外线照射的供体脾细胞后进行同种异体坐骨神经移植,观察免疫排斥过程中大鼠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探讨周围神经缺损修复的可行性。方法:实验分自体神经移植组(自体移植组、A组)、异体神经移植组(异体移植组、B组)、尾静脉预输注经紫外线照射的供体脾细胞后进行异体神经移植组(后行移植组、C组)。分别在移植术后第3d、第7d、第14d、第28d,用荧光标记CD4、CD8单抗作用后,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百分数和CD4/CD8比值。结果:与A组比较,第7d,B组和C组小鼠外周血CD。阳性细胞百分率和CD4/CD8比值显著增高(P〈0.05,P〈0.01);第14d,B组小鼠外周血CD4、CD8阳性细胞百分率和CD4/CD8比值明显增高(P〈0.05,P〈0.01),C组小鼠外周血CD4、CD8阳性细胞百分率明显增高,CD4/CD8比值明显下降(P〈0.05);第28d,B组和C组小鼠外周血CD4、CD8阳性细胞百分率和CD4/CD8比值明显增高(P〈0.05,P〈0.01)。结论:紫外线照射供体特异性抗原可以有效地诱发机体产生免疫耐受,从而减轻免疫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独活乙醇提取物对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脑组织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及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的影响,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注射D-半乳糖和亚硝酸钠的方法建立AD小鼠模型。将昆明种小鼠40只随机分为4组,即:正常组、模型组、独活醇提物4g/kg和1g/kg剂量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腹腔注射D-半乳糖120g/(kg.日)、亚硝酸钠90g/(kg.日),正常组腹腔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同时药物组灌胃独活醇提物4g、1g/(kg.日)。正常组、模型组灌胃等量的蒸馏水,给药8周后观察独活乙醇提取物对小鼠学习记忆能力,脑组织AChE及血清SOD活力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独活乙醇提取物4g/kg、1g/kg剂量组能明显改善AD模型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P〈0.05),且提高血清SOD活力(P〈0.05或P〈0.01),降低脑组织AChE活性(P〈0.05或P〈0.01)。结论:独活醇提取物可通过改善学习记忆能力,提高血清SOD活力,降低脑组织AChE活性等方面来延缓AD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利用D-半乳糖复制小鼠衰老模型,探讨北五味子总木脂素(SCL)延缓小鼠脑组织衰老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以50只小鼠为实验对象,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n=10),模型(100 mg?kg-1?d-1)组(n=10),低(35 mg/kg/d)、中(70 mg/kg/d)和高(140 mg/kg/d)剂量SCL组(n=10)。小鼠连续皮下注射D-半乳糖10周制备D-半乳糖小鼠衰老模型,给予SCL(35、70和140 mg/kg/d)处理10周。水迷宫试验检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小鼠脑组织中线粒体Bax和Bcl-2蛋白表达、泛素化蛋白(Ub)
及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LC3)表达水平的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小鼠大脑皮质和海马组织中LC3蛋白表达。结果:学习记忆能力测试中,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游泳时间延长(P<0.05),错误次数增多(P<0.05);与模型组比较,SCL低、中和高剂量组小鼠游泳时间缩短(P<0.05),错误次数减少(P<0.05);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脑组织中Bax蛋白表达水平增加、Bcl-2蛋白表达水平降低,泛素化蛋白Ub 、LC3-Ⅱ/LC3-Ⅰ蛋白表达水平均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SCL低、中和高剂量组小鼠脑组织中Bax蛋白表达水平降低,Bcl-2蛋白表达水平增加,Ub、LC3-Ⅱ/LC3-Ⅰ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P<0.05)。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空白对照组小鼠大脑皮质和海马组织中神经形态正常,神经元细胞浆内无棕黄色颗粒染色,LC3蛋白表达为阴性;模型组小鼠有神经细胞变性,大脑皮质和海马神经元中LC3蛋白阳性细胞数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SCL低、中和高剂量组小鼠神经细胞变性数量明显减少,大脑皮质和海马神经元中LC3蛋白阳性细胞数减少(P<0.05)。结论:SCL具有缓解D-半乳糖诱导的小鼠脑组织衰老作用,其作用机制与SCL调节自噬作用和抑制细胞凋亡有关联。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新发突变基因微管相关肿瘤抑制因子1(microtubule-associated tumor suppressor 1,MTUS1)在心肌致密化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构建过表达慢病毒突变组MTUS1、野生组MTUS1及空载组(分别记为突变组、野生组及空载组)CP15-5a细胞模型,Real-time PCR检测各组MTUS1及小GTPase RhoA(ras homolog family member A,RhoA)的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各组RhoA蛋白表达水平,细胞免疫荧光检测各组α-tubulin荧光表达强度,并对各组细胞进行细胞划痕实验,检测各组细胞迁移情况。结果:成功构建过表达慢病毒突变组、野生组及空载组细胞模型。细胞免疫荧光结果显示,与野生组相比,突变组细胞α-tubulin荧光强度表达下降(P=0.006)。Real-time PCR及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野生组相比,突变组RhoA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高(P=0.005,P=0.01)。划痕实验结果显示,与野生组相比,突变组细胞在划痕后6 h、12 h的迁移速率增快(均P=0.000)。结论:MTUS1新发突变是保护性突变,通过降低CP15-5a细胞微管稳定性,并调节RhoA表达增强细胞迁移,从而减低心肌致密化不全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9(Toll-like receptor 9,TLR9)在中波紫外线(ultraviolet B,UVB)诱导的人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human immortal keratinocyte,HaCaT)光老化模型中对下游信号分子的调控作用。方法:实验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A151组。正常对照组予以假照射处理,模型组予以辐照剂量30 mJ/cm2 UVB照射处理,A151组予以辐照剂量30 mJ/cm2 UVB照射并加用TLR9抑制剂进行干预处理。使用衰老相关β半乳糖苷酶法观察细胞衰老。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Western blot检测TLR9、磷酸化核转录因子(phospho nucler factor-κB,pNF-κB)蛋白表达。RT-PCR法检测细胞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mRNA转录水平。结果: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模型组较正常对照组TLR9、pNF-κB蛋白表达量升高(P=0.000,P=0.000),A151组较模型组TLR9、pNF-κB蛋白表达量降低(P=0.010,P=0.000)。RT-PCR结果显示模型组较正常对照组TNF-α、IL-6mRNA转录水平上调(P=0.000,P=0.000),A151组较模型组TNF-α mRNA、IL-6 mRNA转录水平下调(P=0.000,P=0.030)。衰老相关β半乳糖苷酶染色结果显示模型组较正常对照组染色阳性细胞数增多(P=0.000),A151组较模型组染色阳性细胞数减少(P=0.000)。CCK-8结果显示模型组较正常对照组细胞增殖率降低(P=0.010),A151组较模型组细胞增殖率升高(P=0.045)。结论:UVB通过上调HaCaT中的TLR9表达,引起核转录因子磷酸化,促进细胞因子TNF-ɑ、IL-6转录水平升高,介导细胞炎性反应,从而降低细胞增殖率,诱导细胞衰老。  相似文献   

18.
突触素在FMR1基因敲除小鼠脑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FMR1基因敲除小鼠脑组织中突触素Ⅰ(SYN)表达的改变,以探讨脆性X综合征的发病机制。方法:将40只小鼠按基因型及年龄组的不同分为:1周龄基因敲除型组(KO^1W组)、1周龄野生型组(WT^1W组1、6周龄基因敲除型组(KO^6W组)、6周龄野生型组(WT^6W组)4组,每组10只。取小鼠脑组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SYN的分布和表达。用图象分析仪采集各脑区的平均光密度值(MOD),分析不同基因型及不同年龄组SYN在各脑区MOD值的差异。结果:按基因型分析,KO型小鼠大脑皮质SYN的表达均较WT型小鼠显著降低(P〈0.01);但在苔藓纤维层,新生KO小鼠SYN的表达较其WT型显著增高(P〈0.01)。按年龄组分析,KO^1W组小鼠中的SYN在各脑区的表达较KO^6W高(P〈0.05),在大脑皮质及苔藓纤维层(P〈0.01)处比在CA1区(P〈0.05)更明显:WT^1W组SYN的表达在皮质及CAl区高于WT^6W组(P〈0.01),但在苔藓纤维层却比WT^6W组低(P〈0.01)。结论:FMR1基因敲除小鼠大脑皮质突触数量减少而新生期海马苔藓纤维层突触数量异常增多,可能与患者智能低下、神经兴奋性增高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对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诱发的帕金森病(PD)模型小鼠中脑黑质区多巴胺能神经元损伤的影响,阐明其对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 方法:将60只C57BL/6N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PD模型组和丹参酮ⅡA组,每组20只。PD模型组和丹参酮ⅡA小鼠采用MPTP制备PD小鼠模型,丹参酮ⅡA组制备PD模型后腹腔注射丹参酮ⅡA,观察各组小鼠行为学表现,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免疫蛋白印迹和免疫荧光双标法检测各组小鼠中脑黑质区酪氨酸羟化酶(TH)、整合素超家族成员Ⅰ型跨膜蛋白(cd11b)、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PH)氧化酶、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阳性细胞数和蛋白表达水平。 结果:与对照组比较,PD模型组小鼠出现典型的PD样症状;PD模型组小鼠中脑黑质区TH阳性神经元数和蛋白表达水平较对照组减少约45%和50%,cd11b、p47-phox和iNOS阳性细胞数和蛋白表达水平增加(P<0.01)。与PD模型组比较,丹参酮ⅡA组小鼠PD样症状减轻,黑质区TH阳性神经元数量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cd11b、p47-phox和iNOS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P<0.0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 结论:丹参酮ⅡA可在一定程度上阻抑MPTP诱导的PD模型小鼠中脑黑质区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丢失,其神经保护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小胶质细胞激活、NADPH氧化酶和iNOS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0.
慢性低氧高二氧化碳对小鼠大脑线粒体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慢性低氧高二氧化碳对小鼠大脑线粒体功能的影响。方法:雄性C57BL/6小鼠30只,随机分成2组:A组(低氧高二氧化碳组15只)和B组(正常对照组15只)。A组饲养于氧舱中,舱内氧浓度为9%~11%,二氧化碳浓度为5%~6%,每天8h~每周6d,共4周,其余时间与B组一样,生活于正常环境。测量脑组织ATP,ADP,AMP的浓度;线粒体膜电位、COXⅠ和Ⅲ活性。结果:低氧高二氧化碳组小鼠脑组织ATP,AMP浓度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线粒体形态明显改变,脑线粒体膜电位低下、COXⅠ和Ⅲ活性受到抑制(P〈0.01),脑组织SOD、GSH活性降低(P〈0.01)。结论:慢性低氧高二氧化碳可导致小鼠大脑线粒体功能明显异常,其机制可能与氧化应激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