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7 毫秒
1.
目的:观察柴胡疏肝煎剂对肝纤维化大鼠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按照完全随机化原则将61只实验动物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西药治疗组、柴胡疏肝煎剂低及高剂量治疗组共5组,除模型对照组为13只以外其余各组均为每组12只。以40%四氯化碳石蜡油作为腹腔造模剂进行腹腔造模,各治疗组从造模四周后给予柴胡疏肝煎剂和秋水仙碱治疗。病理切片观察大鼠肝纤维化的变化情况;ELISA检测各组大鼠血清TNF—α及IL-6的浓度。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肝纤维化程度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相比,柴胡疏肝煎剂治疗组及西药治疗组均可以明显改善大鼠肝纤维化的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中TNF-α及IL-6的浓度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西药治疗组及柴胡疏肝煎剂治疗组可以明显降低肝纤维化大鼠血清中TNF-α的浓度(P〈0.05,P〈0.01)。与西药治疗组相比。柴胡疏肝煎剂高剂量治疗组大鼠血清中TNF-α的浓度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西药治疗组及柴胡疏肝煎剂治疗组可以明显降低肝纤维化大鼠血清中IL-6的浓度(P〈0.01)。与西药治疗组相比,柴胡疏肝煎剂高剂量治疗组大鼠血清中IL-6的浓度明显降低(P〈0.05)。结论:此柴胡疏肝煎剂可能主要是通过降低肝纤维化大鼠血清中的IL-6和TNF—α浓度并进一步抑制肝脏的炎症反应,减轻肝脏损伤而起到治疗肝纤维化的作用,为临床中医用药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攻下清热活血中药对重症胰腺炎大鼠血清TNF-α、IL-1β的影响。方法:胰胆管逆行注射建立大鼠模型后,分别以不同剂量的攻下清热活血中药灌胃治疗,以奥曲肽皮下注射为对照。取胰腺组织HE染色观察大鼠胰腺组织学改变,酶法测定大鼠血清淀粉酶含量,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血清中TNF-α、IL-1β的含量。结果:模型组大鼠胰腺组织病理评分及血清淀粉酶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应用大、小剂量组中药和奥曲肽治疗后大鼠胰腺组织病理评分及血清淀粉酶较模型组明显下降(P〈0.05)。模型组大鼠血清TNF-α、IL-1β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应用中药治疗后大、小剂量组和奥曲肽后大鼠血清TNF-α、IL-1β含量较模型组明显下降(P〈0.05)。结论:攻下清热活血中药能明显改善重症胰腺炎大鼠胰腺组织病理和血清淀粉酶,抑制大鼠血清TNF-α、IL-1β含量可能是其作用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肝胃不和证的疗效。方法:收集2013年2月~2015年2月我院诊断为肝胃不和证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患者100例,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基础西药治疗均相同,研究组加用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症状评分及治疗疗效。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前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症状评分结果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症状评分结果比较有差异(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慢性浅表性胃炎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4.0%、84.0%,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次研究认为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肝胃不和证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林琳  沈昱颖  钟琴娟  马海涛 《新中医》2018,50(11):94-98
目的:观察疏肝利胆和胃汤联合西咪替丁治疗肝胃不和型急性胃炎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清胃泌素、胃动素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肝胃不和型急性胃炎患者11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8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西咪替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疏肝利胆和胃汤治疗。观察2组中医证候积分、症状缓解时间、临床疗效,检测血清胃泌素、胃动素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10%,显著高于对照组79.31%(P 0.05)。治疗前,2组中医症候积分、血清胃泌素、胃动素水平、炎性因子TNF-α、TGF-β1、IL-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中医症候积分、血清胃泌素水平、TNF-α、TGF-β1、IL-6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 0.05),血清胃动素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P 0.05)。治疗后,观察组腹泻、恶心呕吐、腹痛缓解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中医症候积分、血清胃泌素水平、TNF-α、TGF-β1、IL-6水平显著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血清胃动素水平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疏肝利胆和胃汤联合西咪替丁可有效改善肝胃不和型急性胃炎患者血清胃泌素、胃动素水平,降低炎性因子水平,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证型与胃黏膜细胞因子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黏膜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8(IL-8)和白细胞介素-4(IL-4)在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证型间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放免法检测93例中医不同证型的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胃黏膜TNF-α、IL-8及IL-4水平。结果伴有出血、糜烂、反流等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TNF-α、IL-8和IL-4均高于单纯型浅表性胃炎患者,其中TNF-α、IL-8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IL4在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中医不同证型TNF-α、IL-8含量具有显著性差异,脾胃湿热型患者胃黏膜中TNF-α、IL-8含量最高,而虚证(胃阴不足型或脾胃虚弱型)以及肝郁脾虚型TNF-α、IL-8含量较低;IL-4含量在肝胃不和型及肝郁脾虚型较高。结论不同证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IL.8、IL-4、TNF-α的水平具有显著性差异,是了解患者机体免疫状况、掌握病情和观察预后的十分重要的检测指标,具有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针刺对兔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模型血清IL-1β、TNF-α的调节作用,探讨其防治膝骨关节炎的作用机制。方法将18只正常新西兰兔随机分为正常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只。行右膝关节前交叉韧带切断术(ACLT)造模,治疗组造模后1星期于犊鼻、后三里穴进行针刺治疗。2个疗程后采用ELISA法测定各组血清中IL-1β、TNF-α的含量。结果对照组IL-1β、TNF-α浓度与正常组比较明显升高(P〈0.01),治疗组IL-1β、TNF-α浓度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IL-1β、TNF-α浓度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P〈0.01)。结论针刺可能通过降低血清中异常升高的炎性细胞因子IL-1β、TNF-α的含量而发挥其抗炎作用,从而延缓软骨的退变。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胆胃双和汤对胆汁反流性胃炎大鼠模型的防治作用及对胃泌素(GAS)、胃动素(MTL)、瘦素(LEP)、前列腺素E2(PGE2)、肿瘤 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含量的影响。方法 自制反流液给大鼠灌胃复制胆汁反流性胃炎大鼠模型,以铝碳酸镁片和枸橼酸莫沙比利分散片合用为对照 ,观察胆胃双和汤对胆汁反流性胃炎大鼠防治作用及对GAS、MTL、LEP、PGE2、TNF-α、IL-1β含量和胃黏膜病理组织学改变的影响。结果 胆汁反流性胃炎模型大鼠胃黏膜 出现炎症及变性坏死,且GAS、MTL、LEP、PGE2含量降低,TNF-α、IL-1β含量升高(P< 0.05,P< 0.01);胆胃双和汤能升高GAS、MTL、LEP、PGE2含量,降低TNF-α、 IL-1β含量,减轻胃黏膜损伤。结论 胆胃双和汤具有防治胃黏膜损伤的作用,可能与调节GAS、MTL、LEP、PGE2、TNF-α、IL-1β的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柔肝消饮对肝硬化大鼠肝组织病理形态学和血清、肝组织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复合因素造模法复制肝硬化大鼠模型,以复方鳖甲软肝片为对照,观察柔肝消饮高、低剂量对肝硬化大鼠肝组织病理形态学、血清和肝组织IL-1β、IL-6、TNF-α含量的影响。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出现肝小叶损害,纤维组织增生,假小叶形成,血清IL-1β、IL-6、TNF-α含量和肝组织IL-6、TNF-α含量均明显升高(P〈0.01或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肝脏病理损害较轻,血清IL-1β、TNF-α含量和肝组织IL-6、TNF-α含量均有明显下降(P〈0.01或P〈0.05);与对照组比较,高剂量组血清IL-6含量明显降低(P〈0.05)。结论:柔肝消饮能显著下调肝硬化大鼠血清IL-1β、IL-6、TNF-α水平和肝组织IL-6含量,具有减轻肝硬化炎症损害,改善肝组织病理形态学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不同柴胡剂量的小柴胡汤对LPS诱导发热大鼠模型体温及血清IL-1β、IL-6、TNF-α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发热模型组、小柴胡汤(大)组、小柴胡汤(中)组、小柴胡汤(小)组。以20μg·kg-1剂量腹腔注射LPS制作发热模型;造模同时,给予相应的小柴胡汤水煎液或生理盐水。造模后每隔30 min测定体温(Ti),连续测量240 min,计算体温变化值△T(△T=Ti-T0)。最后1次测量体温后,取血,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IL-1β、IL-6、TNF-α水平。结果:小柴胡汤(大)组在3 h、3.5 h、4 h此3个时间节点有明显降低大鼠体温的效果(P〈0.01或P〈0.05),这种降温效果在3.5 h、4 h两个时间节点优于小柴胡汤(中)组、小柴胡汤(小)组二组(P〈0.01或P〈0.05)。与发热模型组比较,3组小柴胡汤均可明显降低血清中IL-1β的含量(P〈0.05),其中小柴胡汤(大)组效果显著(P〈0.01)。与发热模型比较,小柴胡汤(大)组可明显降低血清中IL-6、TNF-α的含量(P〈0.05)。结论:小柴胡汤具有降低LPS诱导发热大鼠模型体温与降低血清中的IL-1β、IL-6、TNF-α含量的功效,在一定范围内与方中柴胡剂量之间呈正相关剂量依赖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白术健脾汤联合耳穴压豆治疗脾胃气虚型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脾胃气虚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1例。治疗组予白术健脾汤联合耳穴压豆治疗,对照组予兰索拉唑治疗,两组均治疗8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中医主要症状评分、内镜下胃黏膜评分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水平的变化,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55%,对照组74.19%,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中医主要症状(胃脘胀痛或胃痛隐隐、餐后明显或饮食不慎后发作、纳呆)评分、内镜下胃黏膜评分、血清TNF-α水平较治疗前降低,治疗组降低程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TGF-β水平较治疗前升高,治疗组升高程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术健脾汤联合耳穴压豆治疗脾胃气虚型慢性浅表性胃炎临床疗效确切,其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血清TNF-α水平、升高血清TGF-β水平实现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疏肝调神针法对偏头痛大鼠的行为学及血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P物质(SP)、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影响,探讨疏肝调神针法治疗偏头痛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疏肝调神组、普通针刺组,每组8只。疏肝调神组针刺"百会"及双侧"风池""内关""太冲",普通针刺组针刺"百会"及双侧"风池",30min/次,1次/d,连续8d。第8天针刺后采用大鼠颈后皮下注射硝酸甘油制备偏头痛模型。观察造模前后3次行为学评分变化,酶联免疫法检测各组血清中CGRP、SP、IL-1β、TNF-α的浓度。结果:造模后,各组行为学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造模后2个评分时间段(60~90min及120~150min),与模型组比较,疏肝调神组、普通针刺组行为学评分明显降低(P0.05);120~150min时,疏肝调神组与普通针刺组评分较60~90min时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中CGRP、SP、IL-1β、TNF-α的浓度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疏肝调神组、普通针刺组大鼠血清中CGRP、SP、IL-1β、TNF-α的浓度明显降低(P0.05);与普通针刺组比较,疏肝调神组大鼠血清中CGRP、SP、IL-1β、TNF-α的浓度显著降低(P0.05)。结论:针刺可有效防治偏头痛的发生,疏肝调神针法在抑制偏头痛大鼠血清CGRP、SP及IL-1β、TNF-α等因子的痛觉传导、减轻神经炎性反应中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肝胃不和型慢性浅表性胃炎(CSG)患者的临床疗效,探讨疗效机制及其治疗CSG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2月衡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肝胃不和型CSG患者11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6例。2组患者均按照CSG常规方案治疗,观察组患者再以柴胡疏肝散为基础方,辨证加减治疗。2周为1个疗程,2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个疗程。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主要症状疗效、胃镜下胃黏膜改善疗效、幽门螺杆菌(Hp)清除率。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2、6(IL-2、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趋化因子-1(MCP-1)、C反应蛋白(CRP)及SF-36生命质量评分变化。比较2组患者治疗期间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1)治疗2个疗程后,2组患者主要临床症状餐后饱胀不适、早饱感、上腹部疼痛或不适、烧灼感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上述症状临床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2组患者治疗后血清IL-2、IL-6、TNF-α、MCP-1及CRP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患者治疗后Hp清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胃镜下胃黏膜改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2组患者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一般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柴胡疏肝散加减辨治可有效改善肝胃不和型CSG患者可提升Hp清除率、降低患者炎性反应及免疫相关炎性反应递质水平,改善CSG患者临床症状及生命质量,且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自拟疏肝和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效果及其对TNF-α、IL-β、SOD、MDA及GSH-Px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9月至今来我院就诊的门诊及住院患者91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5例,观察组4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口服胃复春片,每次4片,每日3次,1个月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观察组患者给予院内自拟疏肝和胃汤治疗,每日1剂,分早晚2次温服,1个月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2组患者血清中TNF-α、IL-β、SOD、MDA及GSH-Px的含量,以及治疗后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TNF-α、IL-β及MDA的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SOD及GSH-Px的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2.2%,而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8%。结论:自拟疏肝和胃汤治慢性萎缩性胃炎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胃祺饮联合西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胃络瘀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CAG胃络瘀血证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30例,研究过程中2组各脱落1例,最终纳入2组各29例。对照组给予替普瑞酮胶囊等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胃祺饮治疗,2组均治疗1个月。比较2组临床疗效、胃黏膜评分,以及胃泌素(GAS)、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内皮素(ET)与炎症指标[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C-反应蛋白(CRP)及白细胞介素-6 (IL-6)]水平。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93.10%,高于对照组68.97%(P<0.05)。2组胃黏膜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胃黏膜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2组血浆GAS、血清CGRP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血清ET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血浆GAS、血清CG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ET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2组血清TNF-α、CRP及IL-6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抵当汤及分别加入柴胡、桂枝、黄芪3个加味方对S180荷瘤小鼠外周血IL-8、TNF-α的影响。方法小鼠造模后随机分为模型组、抵当汤组(4g/kg)、抵当汤加黄芪组(5.67g/kg)、抵当汤加桂枝组(5.5g/kg)、抵当汤加柴胡组(5g/kg),每组15只,另取正常小鼠10只作正常对照组。各用药组灌胃给予相应药物,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给等体积0.9%NaCl溶液,每日1次,连续10d。末次给药后1h于小鼠眶后静脉取血,离心取血清,采用ELISA方法检测IL-8、TNF-α。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血清IL-8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抵当汤可明显降低S180荷瘤小鼠血清IL-8水平(P〈O.05),抵当汤加柴胡组、抵当汤加黄芪组、抵当汤加桂枝组均可明显降低S180荷瘤小鼠血清IL-8水平(P〈0.05,P〈0.01),其中以抵当汤加柴胡组血清IL-8水平降低最显著(P〈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血清TNF-α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抵当汤可明显升高S180荷瘤小鼠血清TNF-α水平(P〈0.05),抵当汤加柴胡组、加黄芪组、加桂枝组均可明显升高S180荷瘤小鼠血清TNF-α水平(P〈O.05,P〈0.01),其中以抵当汤加柴胡组血清TNF-α水平升高最显著(P〈0.01)。结论抵当汤及抵当汤加味方能升高S180荷瘤小鼠血清TNF-α水平和降低血清IL-8的表达,其中又以抵当汤加柴胡组效果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50例,2组均给予对症支持处理,观察组同时给予醒脑静注射液40 mL静脉滴注,1次/d,2组均连续治疗7天,观察2组治疗不同时间点血清S-100β蛋白、TNF-α、IL-1和IL-6水平及NIHSS评分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7天时,观察组TNF-α、IL-1和IL-6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从治疗后1天开始观察组血清S-100β蛋白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7天及出院时NIHS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静注射液可抑制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炎症反应,改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7.
丹栀逍遥散对复发性口腔溃疡模型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丹栀逍遥散对复发性口腔溃疡模型的治疗作用及其对血清TNF-α及IL-10的影响。方法:32只家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中药组和西药组,免疫法诱导造模,中药组和西药组分别用丹栀逍遥散水煎液和金施尔康溶液灌胃,观察记录临床溃疡变化情况,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淹溺前及淹溺后血清TNF-α及IL-10含量。结果:丹栀逍遥散治疗组总间歇时间(d)和总溃疡数(个)显著低于西药对照组(P〈0.01),血清TNF-α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和西药对照组(P〈0.01),而IL-10显著高于模型组(P〈0.01)和西药对照组(P〈0.05)。结论:丹栀逍遥散对复发性口腔溃疡模型具有显著的治疗作用,其机理可能与调节TNF-α及IL-10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柴胡疏肝散治疗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的临床疗效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口服柴胡疏肝散汤剂,对照组口服地奥司明,疗程均为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CSS评分、静脉血中IL-6、TNF-α含量。结果:两组治疗后VCS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两组患者血清TNF-α、IL-6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两组临床症状均有所改善(P0.05)。结论:柴胡疏肝散能改善CVI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胃黏膜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8(IL-8)和白细胞介素-4(IL-4)在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证型间的变化规律.方法 采用放免法检测93例中医不同证型的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胃黏膜TNF-α、IL-8及IL-4水平.结果 伴有出血、糜烂、反流等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TNF-α、IL-8和IL-4均高于单纯型浅表性胃炎患者,其中TNF-α、IL-8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IL-4在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中医不同证型TNF-α、IL-8含量具有显著性差异,脾胃湿热型患者胃黏膜中TNF-α、IL-8含量最高,而虚证(胃阴不足型或脾胃虚弱型)以及肝郁脾虚型TNF-α、IL-8含量较低;IL-4含量在肝胃不和型及肝郁脾虚型较高.结论 不同证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IL-8、IL-4、TNF-α的水平具有显著性差异,是了解患者机体免疫状况、掌握病情和观察预后的十分重要的检测指标,具有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复方隔山消颗粒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大鼠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选用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复方隔山消颗粒低、中、高剂量组(剂量分别为1.25,2.5,5 g/kg)。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采用热盐水灌胃方法制作CAG动物模型。于造模后第13周开始给药治疗,至第24周末结束。观察各组大鼠的胃黏膜病理组织学改变,检测大鼠血清IL-1β和TNF-α含量。结果经过热盐水灌胃造模后,大鼠胃黏膜腺体萎缩。以复方隔山消颗粒治疗后,大鼠胃黏膜腺体萎缩明显减轻,血清IL-1β和TNF-α含量明显降低(P<0.05或0.01)。结论复方隔山消颗粒治疗CAG的机制可能与其抑制IL-1β、TNF-α等细胞因子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