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10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3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23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26篇
肿瘤学   1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胸腔镜辅助爪形钢板固定治疗伴有肺挫伤的连枷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长春 《浙江临床医学》2009,11(11):1132-1134
目的探讨伴有肺挫伤的创伤性连枷胸外科内固定的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5年2月至2009年2月26例伴有肺挫伤的连枷胸患者资料,其中15例保守治疗,11例胸腔镜辅助爪形钢板手术内固定,比较两组需呼吸机通气支持率、机械通气时间、ICU时间、肺炎发生率、伤后第3天疼痛指数、病死率等指标。结果需呼吸机支持率手术组(27.3%)与保守组(2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机械通气时间手术组(4.45±0.37)d,保守组(14.33±0.50)d,手术组明显短于保守组(P〈0.01);ICU住院时间手术组(6.09±0.37)d,保守组(20.20±0.98)d,手术组明显短于保守组(P〈0.01);肺部感染发生率手术组18.2%,保守组73.3%,手术组明显低于保守组(P〈0.05);病死率手术组9.1%,保守组1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指数手术组(4±1.9),保守组(7±1.5),手术组低于保守组(P〈0.05)。结论连枷胸肋骨骨折内固定可以迅速稳定胸壁、改善连枷胸对呼吸功能的影响,减少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和肺部感染率,减轻疼痛程度,从而缩短病程。但是对病死率影响不大,对需要机械通气率亦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2.
笔者采用针刺配合自主活动的方法,治疗某些疾病,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经肛门改良Soave术是近年来治疗先天性巨结肠的一种较常用术式,主要应用于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的治疗。作者从2001年7月至2006年2月采用腹腔镜辅助经肛门改良Soave巨结肠根治术治疗成人巨结肠,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伴有肺挫伤的创伤性连枷胸加压包扎、肋骨牵引和手术内固定的治疗效果。方法本文回顾性分析浙江省立同德医院2000年~2009年收治的46例连枷胸伴肺挫伤的临床资料。治疗分组:A组(牵引治疗组)12例、B组(包扎治疗组)13例、C组(手术固定组)21例。C组治疗方法包括在胸腔镜指引下行止血、肺修补及采用记忆合金肋骨环抱接骨器内固定。比较3种治疗方法的呼吸机通气支持率、机械通气时间、ICU时间、肺炎发生率、伤后第3天疼痛指数、死亡率等指标,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与A组比较,B组需呼吸机支持率增高(P0.05),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增加(P0.05),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死亡率、疼痛指数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C组需呼吸机支持率及死亡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机械通气时间缩短(P0.01),ICU住院时间缩短(P0.01),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减低(P0.05),疼痛指数下降(P0.05)。结论连枷胸肋骨骨折内固定可以迅速稳定胸壁,改善连枷胸对呼吸功能的影响,减少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和肺部感染率,减轻疼痛程度,从而缩短病程,但是对死亡率无影响。总体上,手术内固定优于牵引治疗和包扎治疗,而包扎治疗效果最差。  相似文献   
5.
血液灌流和血液透析联合治疗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64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是我国基层医院的常见疾病之一,病情凶险,死亡率高。我院自2000年4月对64例重症患者采取常规救治的基础上,予以HP HD联合治疗,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40例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患者均系我院2000年4月至2006年4月期间的住院患者,其中血液灌流(HP) 血液透析(HD)组(治疗组)64例,非HP HD组(对照组)76例,两组患者均符合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诊断标准〔1〕,就诊时间2~6h,在年龄、性别、中毒程度、中毒毒物种类及就诊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1.2方法对照组包括洗胃,促排泄,胆碱酯酶…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食管鳞癌肿瘤组织及外周血多基因甲基化状态,以及不同基因甲基化的相关性。[方法]应用real-time MSP技术对76例食管鳞癌患者肿瘤组织、配对的癌旁正常组织、术前外周血中APC、RARβ2、CDH1、p16INK4α、RASSF1A抑癌基因的甲基化状态进行检测。随机选取60名年龄配对的健康志愿者外周血浆DNA作对照。[结果]肿瘤组织APC、RARβ2、CDH1、p16INK4α、RASSF1A的甲基化率显著高于对应癌旁正常组织(P=0.000)。术前外周血中这5种基因的甲基化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00)。RARβ2、CDH1、p16INK4α、RASSF1A甲基化有显著性相关,APC与这4个基因甲基化无相关性。[结论]食管癌患者癌组织及外周血抑癌基因APC、RARβ2、CDH1、p16INK4α、RASSF1A高甲基化,RARβ2、CDH1、p16INK4α、RASSF1A甲基化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前外侧及后外侧入路治疗颅颈交界区脊(延)髓前方及侧方肿瘤的手术方法、手术指征进行讨论。方法 18例病例包括10例脑膜瘤,7例神经鞘瘤及l例转移瘤。手术方法包括前外侧入路l例,后外侧入路16例(20次),前外侧 后正中入路1例。结果 肿瘤全切16例(其中3例复发后又行l~2次手术),部分切除2例,l例在C1-2关节切除后行内固定。本组无手术死亡。结论 后外侧入路可用于处理颅颈交界区脊(延)髓前方或侧方硬膜下肿瘤及部分哑铃型肿瘤,安全显露并控制椎动脉的方法为沿C1后弓骨膜下由内向外分离。前外侧入路可用于C1横突侧方或椎前间隙的病变,与后正中入路联合可用于多数哑铃型肿瘤,显露椎动脉的方法为首先找到C1横突,然后沿上、下斜肌及肩胛提肌分离出C1-2之间及C1后弓上方的椎动脉。术后MRI复查十分重要,对复发良性肿瘤建议再手术。  相似文献   
8.
高压氧对134例脑梗塞患者的疗效观察姜再仁,王长春,何建材,史利克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1993年8月至1994年6月共治疗134例,其中男98人,女36人、年龄分布为20岁以下3例,21-30岁1例,31-40岁2例,41-50岁19例,51-60岁...  相似文献   
9.
脊髓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治特点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脊髓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治方法和特点,方法:1991-2001年治疗脊髓海绵状血管瘤22例,均进行MRI检查,16例行全脊髓血管造影,全组均经后背正中直切口显微手术治疗,结果:22例均为单发,1例术前未能明确诊断,术后证实为海绵状血管瘤,颈段8例,颈胸段6例,胸段4例,腰段2例,圆锥马尾部位2例。MR1显示团块状短T1长T2信号,中间由点条状长T1短T2信号分隔,形成桑葚状混杂信号团,周边绕以低信号团,尤以T2WI显著,随访3个月-2年,全组均未见复发,12例术后功能明显恢复。结论:MRI是脊髓海绵状血管瘤前最可靠的诊断方法。全脊髓血管造影可以排除其它脊髓血管畸形,显微手术切除是脊髓海绵状血管瘤的优选治疗方法,术中精细的显微操作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利用额颞眶颧弓(FTOZ)开颅,结合深部骨切除对基底动脉及岩骨斜坡区的显露进行研究。方法:利用10例尸体标本20侧FTOZ开颅,在手术显微镜下切除前后床突,用于显露基底动脉上部;切除岩骨前部用于显露岩骨斜坡区。结果:单纯FTOZ开颅可良好显露基底动脉顶端,结合前后床突切除,在10例标本16侧开颅均成功显露基底动脉中段以上;颞下硬膜外切除岩骨前部(Kawase三角)可由中颅窝显露桥脑前外侧的岩骨斜坡区;在50%(10侧)的情况下其显露可低至基底动脉下端及椎动脉汇合处。结论:FTOZ开颅较常规颞下开颅的手术方向更趋前后,正确选择开颅侧别,结合前后床突切除,FTOZ开颅可用于处理基底动脉中段以上的动脉瘤;结合岩骨前部切除可用于夹闭小脑前下动脉动脉瘤等;对同时累及海绵窦及后颅窝的肿瘤,FTOZ开颅也是全切肿瘤的良好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