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比较精神分裂症首次发病患者与健康同胞及正常对照认知功能的差异,探讨精神分裂症在认知功能领域的内表型.方法 采用目前常用的范畴流畅测验(CFT)、数字符号编码测验(DSCT)、连线测验(TMT)、韦克斯勒记忆量表第3版(WMS-Ⅲ)空间广度测验(WMS-ⅢSST)、霍普金斯词汇学习测验-修订版(HVLT-R)、简易视觉空间记忆测验-修订版(BVMT-R)、定步调听觉连续加法测验(PASAT)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64(WCST-64)对92例精神分裂症首次发病患者(患者组)、56例健康同胞(同胞组)和62名健康对照者(对照组)的认知功能进行检测.结果 (1)患者组所有神经心理测验成绩均差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同胞组的CFT、DSCT、TMT、HVLT-R即刻记忆和延迟记忆、BVMT-R即刻记忆、PASAT、WCST-64持续错误数、持续反应数和完成分类数的测验成绩差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患者组与同胞组的CFT、WCST-64中的持续错误数、持续反应数和完成分类数测验成绩分别为(18.40±12.12)分比( 18.86±5.19)分、(16.48±8.19)分比(14.80±5.86)分、(18.76±10.91)分比(16.86 ±7.73)分、(1.33±2.81)分比(1.63±1.36)分,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神经心理测验成绩比较,患者组差于同胞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精神分裂症首次发病患者存在处理速度、工作记忆、言语记忆、空间记忆、注意警觉和执行功能广泛性的认知功能损害,精神分裂症健康同胞存在处理速度、言语记忆、视觉记忆、注意警觉、执行功能的认知缺陷;语义流畅性功能和执行功能可能是精神分裂症的潜在内表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利培酮治疗前后认知功能的变化。方法采用认知评估工具连线测验、简单视觉空间记忆测验(BVMT-R)、WMS-III空间广度测验、霍普金斯词语学习测验(HVLT-R)、定步调听觉连续加法测验(PASAT)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64)对经利培酮治疗8周前后的89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和62例健康对照者进行神经心理测试。结果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前的神经心理测验成绩显著差于治疗后和健康对照组(P〈0.05);经利培酮治疗8周后达到临床痊愈标准患者的神经心理测验成绩除WMS-III空间广度测验外,其它大部分测验测验成绩仍显著差于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处理速度、工作记忆、言语记忆、空间记忆、注意警觉和执行功能广泛的认知功能损害,利培酮治疗可部分改善认知缺陷,但精神症状达到临床痊愈的患者仍然存在多个领域认知缺陷,提示认知缺陷是精神分裂症的内表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不同亚型精神分裂症精神症状与神经认知功能差异及相互关系。方法将我院精神分裂症患者59例按PANSS分为阳性组和阴性组,采用PANSS评定患者精神症状,顶叶认知功能采用木块图测验和Benton线方向判断测验,额叶认知功能采用连线测验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颞叶认知功能采用逻辑记忆测验和视觉再生测验。结果在各项认知功能测定上,阳性组和阴性组均不同程度与对照组存在差异(P0.05),阳性组与阴性组在木块图测验、逻辑记忆测验、视觉再生测验、连线测验及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均存在显著差异(P0.01);阳性精神症状与逻辑记忆测验、视觉再生测验、完成分类数存在显著正相关(P0.01),阴性精神症状与连线B时间、思维灵活性、持续性错误存在显著正相关(P0.01),与木块图测验,逻辑记忆测验、视觉再生测验、完成分类数存在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不同亚型精神症状与神经认知功能存在差异,顶叶及额叶认知功能与阴性症状关系密切,颞叶认知功能与阴性、阳性症状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帕利哌酮缓释片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符合入组条件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61名,随机分成治疗组30例(帕利哌酮缓释片联合rTMS),对照组31例(单纯药物)。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应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临床症状;应用数字划消测验(CT)、修订版韦氏记忆量表(WMS-RC)、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分别评定患者的注意功能、记忆功能及执行功能。结果治疗后,两组PANSS总分均低于治疗前,治疗组总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CT、WMS-RC各指标的得分均优于治疗前(P<0.01),治疗组明显高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WCST各项评分优于治疗前,对照组总应答数、持续错误数、非持续性错误数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的总应答数、持续错误数及非持续性错误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出现明显副反应。结论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帕利哌酮缓释片对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有增效作用,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加兰他敏是否能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方法 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被随机分为利培酮单药治疗组(单药组,入组40例,完成30例)和利培酮合并加兰他敏治疗组(合并组,入组40例,完成34例),疗程8周.治疗前后采用阳性和阴性综合征量表(PANSS)评定精神症状,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PSP)评定社会功能,视觉空间记忆测验(BVMT-R)、霍普金斯词语学习测验修订版(HVLT-R)、WAIS-Ⅲ数字符号以及连线测试评定患者的认知功能.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PANSS评分显著下降,PSP量表的总分显著上升,单药组阳性症状改善更明显(P<0.05),两组患者社会功能改善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在BVMT-R测验中均有显著改善(P<0.01),单药组在HVLT-R测验中有显著改善(P<0.05),合并组在WAIS-Ⅲ数字符号测试中有显著改善(P<0.01),两组患者间各项认知功能项目评定结果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加兰他敏并不能有效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酒依赖患者戒断期记忆功能的影响及与海马代谢物水平变化的关系.方法 将38例男性戒断期酒依赖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rTMS组和伪rTMS组,rTMS组给予1 Hz刺激4周,刺激部位为右侧背外侧前额叶皮质(DLPFC);伪rTMS组给予无效刺激.治疗前后分别评估言语记忆、视觉记忆,并采用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 H-MRS)检测双侧海马部位代谢物N-乙酰基天门冬氨酸(NAA)、胆碱化合物(Cho)和肌酸复合物(Cr).结果 (1)rTMS组治疗后言语记忆和视觉记忆评分较治疗前提高(P<0.05),而伪rTMS组治疗后记忆评分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rTMS组仅视觉记忆评分优于伪rTM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言语记忆未见明显改善(P>0.05).(2)rTMS组治疗后双侧海马NAA/Cr、Cho/Cr较治疗前升高(P<0.01),而伪rTMS组治疗前后双侧海马NAA/Cr、Cho/Cr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rTMS组双侧海马NAA/Cr、Cho/Cr高于伪rTM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左侧海马NAA/Cr、右侧海马Cho/Cr治疗后与治疗前的差值分别与言语记忆、视觉记忆评分呈正相关(P<0.01).结论 rTMS可以改善戒断期酒依赖患者的记忆功能,其可能机制与升高海马NAA/Cr和Cho/Cr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阿立哌唑联合认知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阿立哌唑联合认知干预组(研究组,n=46)和阿立哌唑组(对照组,n=46),疗程12周,采用PANSS评估患者的精神症状,WCST、CPT、TMT、CF、HVLT-R及WMS-Ⅲ评估患者的认知功能,TESS评估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12周末两组PANSS各项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1),而研究组阴性症状分、一般症状分及总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或0.01),阳性症状分较对照组则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WCST、CPT、TMT、CF、HVLT-R及WMS-Ⅲ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1),且研究组较对照组改善更加明显(P0.05或0.01)。两组患者TESS量表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立哌唑联合认知干预对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可能优于单用阿立哌唑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患者肾功能下降与认知障碍及脑白质损伤的关系。方法选取30例慢性肾脏病(CKD2-5期)患者和30例肾功能正常者,接受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检查,同时进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测试。采用SPSS26.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CKD组较肾功能正常组双侧额叶,双侧顶叶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值减低,双侧额叶,左侧颞叶,左侧顶叶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升高,患者的MoCA评分随eGFR值的下降而下降。eGFR值与左侧额叶,右侧额叶,左侧颞叶,右侧顶叶FA值,左侧额叶,右侧颞叶,左侧顶叶ADC值存在显著相关性。MocA评分与左侧额叶,左侧颞叶,右侧顶叶FA值,左侧额叶,右侧颞叶ADC值存在显著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的肾功能下降与认知功能损害及脑白质损害具有相关性。肾功能下降可能是患者脑白质病变及认知功能下降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患者组)事件相关脑电位(ERP)N400及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影响。方法:70例接受利培酮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给予真刺激组(n=35)左侧背外侧前额叶rTMS治疗,伪刺激组(n=35)相应部位伪刺激治疗。采用酶联夹心免疫吸附法测定基线时及治疗5周的血清BDNF浓度,进行事件相关电位检测N400的潜伏期及波幅;并给予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及阴性症状量表(SANS)评估。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患者PANSS的阴性症状分、一般精神病理症状分及SANS分均明显下降(P均0.01)。与治疗前相比,治疗5周末2组(真刺激组和伪刺激组)血清BDNF水平显著升高(P0.05)。BDNF水平变化值与PANSS总分及各因子分变化值均无统计学相关性(P0.05)。治疗后真刺激组在额区N400中同音异形异义波幅和异音异形异义波幅,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均0.05)。结论:rTMS治疗可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BDNF浓度,并有可能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托莫西汀(ATX)以及两者联合治疗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效果。方法:64例ADHD患者随机分为rTMS组、ATX组、rTMS+ATX联合组,分别给予相应的治疗,疗程6周。分别在治疗前后应用SNAP-IV问卷评估临床症状;应用持续操作测验(CPT)、韦氏儿童智力测验(WISC)中算术、数字广度和编码测验、爱荷华赌博任务(IGT)评估执行功能。结果:60例患者完成6周疗程。治疗后3组SNAP-IV问卷的各因子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均0.01);且联合组注意缺陷因子及多动冲动因子评分明显低于rTMS组及ATX组(P均0.05);但对立违抗因子评分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执行功能测验成绩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或P0.01);联合组在算术、顺背、编码及IGT成绩明显好于rTMS组和ATX组(P均0.05);ATX组编码及IGT成绩明显好于rTMS组(P均0.05)。结论:rTMS、ATX及两者联合均可显著改善ADHD患者核心症状及执行功能;rTMS联合ATX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1.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随机双盲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疗效。方法 3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被随机分为rTMS真刺激组(治疗组,15例)和rTMS伪刺激组(对照组,15例),采用θ短阵快速脉冲刺激(TBS)模式刺激左侧前额叶背外侧皮质(DLPFC),每周5次,共干预20次。于基线、治疗2周及治疗4周时应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的阴性因子分和阴性症状量表(SANS)进行疗效评定。结果共有27例患者完成研究,对照组有3例脱落。经rTMS干预4周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的PANSS阴性因子分减分值分别为(4.67±2.47)分和(2.33±1.87)分,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z=-2.41,P=0.016);SANS总分减分值分别为(11.87±8.04)分和(5.92±6.47)分,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z=2.08,P=0.038)。根据PANSS阴性因子分评定,治疗组的有效率达到46.7%,对照组的有效率为16.7%;根据SANS总分评定治疗组的有效率达到46.7%,而对照组的有效率为8.3%;阴性症状的组间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了轻微的一过性头痛和入睡困难,未见有其他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TBS模式可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10w—rTMS)对急性期脑梗死运动性失语的治疗作用、安全性及相关机制。方法选取左半球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右利手的患者24例,经ABC失语检查表评定后随机分为对照组(n=12)和治疗组(n=12)。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和语言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low—rTMS治疗。rTMS治疗方法:频率1Hz、强度为运动阈值的80%、部位为右侧大脑半球Broca区、每序列50次脉冲、每天10个序列、序列间隔120S,共10d。两组治疗前、疗程后2周、疗程后2月和疗程后6月均行汉语ABC失语检查表语言评分评价其语言功能。两组各选取8例患者在治疗前、疗程后2周行磁共振波谱(MRS)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SPECT)检查,分别检测脑代谢和脑血流改变。结果①ABC评分结果:疗程后2周、疗程后2月、疗程后6月治疗组其值均高于对照组和治疗前(P〈0.05)。@SPECT结果:两组治疗前和疗程后2周左额下回缺血灶明显大于对侧镜像区;疗程后2周治疗组左额下回缺血灶明显小于治疗前和对照组,其摄取值高于对照组(P〈0.05)。③MRS结果:治疗前两组Broca区出现明显的倒置双乳酸(Lac)峰,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和NAA/肌酸(cr)值均比对侧镜像区明显降低(均P〈0.05),而胆碱(Cho)值则升高(P〈0.05);疗程后2周治疗组的NAA和NAA/Cr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Cho值比对照组减低(P〈0.05)。结论1Hz、rTMS对急性脑梗死失语患者有一定的康复作用;且此治疗是安全的。语言功能改善,推测可能与低频rTMS刺激健侧语言区通过远隔效应增加了局部语言区的血流量和脑代谢,抑制右侧半球的兴奋性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军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阴性症状及认知功能的疗效。方法将42例以阴性症状为主的住院军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21例)和对照组(21例)。研究组在原有抗精神病药物种类及剂量不变的同时给予经左侧背外侧前额叶的4周共20次高频(15Hz)rTMS刺激,对照组采用假rTMS刺激。治疗前后对两组分别进行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治疗中出现的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及事件相关电位P300测定。结果研究组治疗后PANSS量表阴性症状因子分由(35.1±4.5)降至(25.5±4.1),治疗后较治疗前显著下降(t=2.92,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则无变化(P〉0.05),研究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F=21.6,P〈0.05);其它因子分及HAMD17治疗前、后均无变化。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在CZ点,研究组P300的P2、P3波幅升高(P均〈0.05);而对照组P300各项指标治疗前后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高频rTMS能有效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并改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14.
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脑灰质减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采用基于体素的形态学(VBM)分析方法对高分辨磁共振图像进行分析,研究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大脑灰质变化,探讨患者脑灰质改变与临床症状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符合CCMD-3诊断标准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以及健康志愿者各16例进行脑结构核磁共振扫描,并应用VBM进行脑灰质体积分析.所有患者均完成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估.结果 与健康对照相比,患者组灰质密度降低的脑区有右侧小脑(t=5.17,P<0.001)、右侧顶上回(t=5.01,P<0.001)、左侧颞上回至岛叶被盖(t=4.79,P<0.001)、左侧额中回(t=4.71,P< 0.001)、左侧额下回(t=4.70,P<0.001)、右侧舌回(t=4.62,P< 0.001)、左侧海马杏仁体(t=4.11,P<0.001).患者组左侧Heschl's回的灰质密度与PANSS量表总分(r=-0.509,P=0.044)以及PANSS阳性症状量表得分(r=-0.554,P=0.026)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脑灰质减少以左侧额、颞叶为主,其中左侧Heschl's回灰质变化与患者的精神病性症状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失匹配负波(MMN)及P300的影响。方法:应用美国脑电生理仪器,对7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在rTMS治疗前后进行P300和MMN检测,观察rTMS治疗前后P300和MMN的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精神分裂症组MMN潜伏期延迟,和波幅降低(P0.05或P0.01),P300中的靶波幅P3降低(P0.05)。患者组经过25次rTMS治疗后MMN波幅及P300靶波幅P3明显提高(P0.05或P0.01)。结论:rTMS治疗可以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事件相关电位的MMN及P3波幅。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老年人认知功能与MRI弥散张量成像(DTI)参数的相关性。方法:年龄〉60岁的老年人43例,按其认知功能量表评分[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MSE)、临床痴呆量表(CDR)、总体衰退量表(GDS)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分为认知功能正常组、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组和阿尔茨海默病3组,比较各组间头颅MRI部分各向异性(FA)和表观弥散系数(ADC)值是否具有差异,寻找与认知功能相关的颅内结构。结果:左侧颞叶、胼胝体膝部、压部的FA和ADC值,以及右侧额叶、双侧半卵圆中心的ADC值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A值随认知功能减退而降低;而ADC值随认知功能减退而增高。额叶、颞叶、半卵圆中心和胼胝体等部位的DTI参数与常用的MMSE、CDR、GDS、ADL评分显著相关(P〈0.05)。结论:MRIDTI参数与老年人认知功能水平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应用神经心理学方法 评估双相障碍躁狂发作认知损害特点,并探讨丙戊酸钠对双相躁狂认知损害的治疗作用.方法 64例双相躁狂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丙戊酸钠联合喹硫平治疗组33侧(联合治疗组),单用喹硫平治疗组31例(单药治疗组),两组于治疗前与治疗6周末均给予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 WCST)、言语记忆测验(HVILT-R)、持续操作测验(CPT)、扬氏躁狂评定量表(YMRS)、临床总体疗效量表(CGI- S)评定.对照组为30名健康人.结果 (1)两个患者组治疗前WCST操作的完成分类数、错误应答数、持续应答数、持续错误数以及HVILT-R、CPT的操作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个患者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周治疗后两个治疗组WCST和HVILT-R的操作分仍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PT的操作得分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联合治疗组WCST的完成分类数增加,错误应答数、持续错误数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一治疗组的完成分类数增加、错误应答数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个治疗组的HVLT—R操作分与治疗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PT操作分与治疗前比较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双相障碍躁狂发作时存在执行功能、学习和记忆能力、注意力等神经认知领域损害;病情稳定后,执行功能和言语记忆功能损害仍持续存在;6周的丙戊酸钠联合喹硫平或单一喹硫平治疗均能有效地改善双相躁狂患者的部分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联合应用脑功能磁共振成像(BOLD—fMRI)和弥散张量成像(DTI)两种磁共振技术,探索工作记忆功能激活部位与叶间白质纤维束的关系。方法:健康志愿者16名,以步进式视觉累加试验作为刺激模式,扫描获得fMRI激活图及各向异性(FA)图。将两者叠加,选取双侧额顶叶白质兴趣区测量其部分FA值。结果:①额顶叶皮质为工作记忆功能最主要的激活区;②脑的激活像素几乎均位于FA程度低的区域(P〈0.01);③左额顶间白质FA值较对侧高(P〈0.02)。结论:联合应用fMRI和DTI技术提示成人工作记忆功能与额顶叶白质纤维髓鞘化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