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重复经颅磁刺激对催乳素及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催乳素(PRL)水平及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影响。方法:将43例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rTMS组(21例)和对照组(22例)。rTMS组在稳定剂量的利培酮3~6 mg/d治疗的同时给予连续5 d的高频rTMS刺激,对照组采用假rTMS刺激。刺激前后对两组分别进行血清PRL测定、P300检查及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结果:刺激前两组PRL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rTMS组PRL水平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在CZ点,rTMS组P300的P2、P3波幅升高(P均<0.01)。而对照组P300各项指标治疗前后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rTMS组及对照组PANSS总分及各因子分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rTMS组治疗后HAMD评分下降(P<0.05)。结论:高频rTMS可使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P300的P2、P3波幅升高,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及抑郁情绪。但同时会使血清PRL水平增高。  相似文献   

2.
盐酸文拉法辛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盐酸文拉法辛对恢复期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将疗效已达显著进步以上的62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在给予盐酸文拉法辛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分别进行事件相关电位P埘检查及阳性症状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并进行分析。结果在治疗后,研究组P300靶刺激P3潜伏期缩短和波幅升高(P〈0.01),PANSS评定提示阴性、反应缺乏及抑郁因子分下降和激活因子分升高(P〈0.01~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0.05)。对照组治疗前后P300项目和PAN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盐酸文拉法辛对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障碍是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音乐节奏训练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及对社会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将9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研究组在原来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合并无错化学习模式的音乐节奏训练3个月。对照组在原来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合并普通工娱治疗3个月。在治疗前后用阳性和阴性综合征量表(PANSS)、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PSP)评估患者临床症状和社会功能变化。结果研究组PANSS总分、阴性症状、一般精神病理、反应缺乏因子、激活因子及抑郁因子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对照组仅PANSS阴性症状评分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后研究组PANSS总分、阴性症状、反应缺乏因子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PSP总分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研究组PSP总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音乐节奏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及社会功能的改善作用优于普通工娱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盐酸文拉法辛对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听觉P300的影响,为临床治疗阴性精神分裂症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60例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为对照组,服用抗精神病类药物进行治疗,60例以阴性症状为主的患者为研究组,使用抗精神病药物合并文拉法辛缓释片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5周末,对两组患者进行听觉P300检测以及阳性和阴性综合征量表(PANSS)评定。结果 研究组治疗后潜伏期P2、N2、P3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其中N2、P3亦低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治疗后波幅P3均高于对照组和同组治疗前(P〈0.01);对照组治疗后潜伏期P2低于治疗前,波幅P2高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治疗后PANSS总分及阴性因子、阳性因子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和同组治疗前(P〈0.01)。结论 盐酸文拉法辛可提高以阴性症状为主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改善其听觉P300各项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齐拉西酮合并艾司西酞普兰治疗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86例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齐拉西酮合并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和对照组(单用齐拉西酮治疗),各43例。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2、4、8、12周末采用阳性和阴性综合征量表(PANSS)和阴性症状量表(SANS)评定两组的疗效,治疗中需处理的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评定两组的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第2周末起研究组PANSS总分及阴性症状因子分较治疗前下降(P〈0.05),研究组治疗后第2周末起PANSS总分及阴性症状因子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第4周末研究组SANS总分、情感平淡、注意障碍因子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齐拉西酮合并艾司西酞普兰治疗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起效快、疗效好,且未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频率10 Hz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治疗精神分裂症强迫症状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伴强迫症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共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0例。在原抗精神病药基础上,研究组予以10 Hz rTMS联合舍曲林治疗,对照组口服舍曲林治疗,观察4周。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和耶鲁—布朗强迫量表(Yale-Brown obsessive compulsive scale,Y-BOCS)评估疗效,并对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记录。结果治疗前两组间PANSS和Y-BOC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研究组PANSS总分、PANSS阴性因子分较治疗前下降(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PANSS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PANSS阴性因子分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两组Y-BOCS评分较治疗前均下降(P0.05),其中研究组Y-BOCS评分更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期间,两组不良反应轻微,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rTMS联合舍曲林治疗精神分裂症强迫症状的疗效优于单用舍曲林治疗,rTMS治疗还可以改善精神分裂患者的阴性症状以及一般精神病理症状,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单纯药物与药物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幻听症状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0例具有幻听症状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研究组在药物(利培酮)基础上联合rTMS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药物(利培酮)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1,2,4周末应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临床疗效,通过不良反应评价其安全性。结果治疗4周末,两组患者PANSS总分及各因子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治疗4周末,研究组PANSS阳性症状因子显效率(30%)高于对照组(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PANSS总分和阳性症状因子分在第2周和4周末均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各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rTMS可以缩短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幻听症状的起效时间,并可提高药物的疗效,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氯氮平合并帕罗西汀治疗精神分裂症的阴性症状的疗效。方法以阴性症状为主、单用氯氮平的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58例,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加用帕罗西汀和安慰剂治疗,疗程12周,使用阳性症状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在治疗前和治疗4、8、12周末备评定一次。结果研究发现两组疗效相比较,两组疗效相仿(P〉0.05)。两组治疗前后PANSS总分、阴性因子分评分比较,显效时间均在用药8周后。12周末研究组PANSS总分、阴性因子分明显低于治疗前,而且两组间比较发现研究组阴性因子分比对照组明显降低,提示存在显著差异(P〈0.01)。结论帕罗西汀合并氯氮平能够显著改善精神分裂症的阴性症状。且少有副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文拉法辛缓释片合并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采用单纯随机化法,将107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研究组(文拉法辛缓释片+氯氮平)和对照组(氯氮平+安慰剂).于治疗前、治疗第2、4、8周末以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阴性症状量表(SANS)评定疗效,于治疗第2、4、8周末以药物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4、8周末,研究组PANSS总分和阴性因子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SANS总分和部分因子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2、4、8周末,研究组TES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文拉法辛缓释片治疗精神分裂症安全有效,协同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可增加疗效.  相似文献   

10.
雌激素对精神分裂症女性患者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雌激素对女性精神分裂症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影响。方法 将67例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32例)和对照组(35例)。研究组在利培酮(3.5—4.5mg/d)治疗的同时口服雌激素(妊马雌酮,0.625mg/d),疗程3个月。治疗前后对两组分别进行P300检查及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结果 (1)P300:治疗前两组各项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在Cz点,研究组靶刺激P2,P3,P4波潜伏期缩短,P3,P4波波幅升高;非靶刺激P2波波幅升高(均P〈0.05—0.01)。在Pz点,研究组靶刺激中潜伏期的5项指标(N1,P2,N2,P3,P4)均缩短,波幅的3项指标(P2,P3,P4)均升高;非靶刺激P2波潜伏期缩短,其波幅升高(均P〈0.05—0.01)。而对照组各项指标治疗前后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在Cz点,研究组靶刺激P2,N2,P3,P4波潜伏期短,P3,P4波波幅高;非靶刺激P2波潜伏期短,其波幅高(均P〈0.05—0.01)。在Pz点,研究组靶刺激中潜伏期的5项指标均短,3项指标的波幅均高;非靶刺激P:波潜伏期短,其波幅高(均P〈0.05—0.01)。(2)PANSS:治疗前,两组各因子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阴性症状、反应缺乏和抑郁因子分低于治疗前(均P〈0.01),亦低于对照组。对照组各因子治疗前后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雌激素治疗可使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P姗主要波幅升高,部分潜伏期缩短,精神症状部分改善。  相似文献   

11.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随机双盲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疗效。方法 3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被随机分为rTMS真刺激组(治疗组,15例)和rTMS伪刺激组(对照组,15例),采用θ短阵快速脉冲刺激(TBS)模式刺激左侧前额叶背外侧皮质(DLPFC),每周5次,共干预20次。于基线、治疗2周及治疗4周时应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的阴性因子分和阴性症状量表(SANS)进行疗效评定。结果共有27例患者完成研究,对照组有3例脱落。经rTMS干预4周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的PANSS阴性因子分减分值分别为(4.67±2.47)分和(2.33±1.87)分,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z=-2.41,P=0.016);SANS总分减分值分别为(11.87±8.04)分和(5.92±6.47)分,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z=2.08,P=0.038)。根据PANSS阴性因子分评定,治疗组的有效率达到46.7%,对照组的有效率为16.7%;根据SANS总分评定治疗组的有效率达到46.7%,而对照组的有效率为8.3%;阴性症状的组间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了轻微的一过性头痛和入睡困难,未见有其他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TBS模式可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氨磺必利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7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氨磺必利组(研究组)和利培酮组(对照组)各36例,观察8周。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疗效,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经8周治疗,两组PANSS总分均较治疗前低(P均0.01)。氨磺必利组与利培酮组有效率分别为88.9%和86.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氨磺必利组阴性症状评分减分与利培酮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时两组TE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磺必利对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的疗效与利培酮相当,而对精神分裂症的阴性症状的疗效优于利培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计算机游戏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和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8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组)和研究组(常规治疗+计算机游戏训练组),各40例,干预6个月。应用阳性与阴性症状评定量表(PANSS)、重复性神经心理状态测验(RBANs)、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社会功能缺陷评定量表(SDSS)在干预前后进行评估。结果干预后,研究组的PANSS总分、阴性量表分与对照组比较改善明显,研究组RBANs总分及各项因子分均较对照组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WCST各项因子分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SDSS量表总分及职业和工作、社会性退缩、家庭外的社会活动、对外界的兴趣和关心、责任心和计划性较对照组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计算机游戏训练能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认知功能和社会功能,但对执行功能改善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利培酮作用基础上联合改良电休克治疗(MECT)或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将7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MECT组与rTMS组,各36例,分别给予利培酮(起始剂量3 ml/d,最大剂量6 ml/d)联合MECT或rTMS,在治疗1、2、4及8周末,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临床疗效,并且在2周末采用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评估不良反应.结果 经过8周治疗后,MECT组与rTMS组的有效率之间(72.22%比63.8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017,P>0.05).两组在治疗前和治疗各阶段PANSS总分及各因子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治疗8周末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各项评分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2周末时评估,MECT组发生不良反应例数(25例)明显高于rTMS组(18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808,P<0.05).结论 利培酮联合MECT或rTMS对精神分裂症状的疗效相当,而rTMS治疗的不良反应更少.  相似文献   

15.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与血浆皮质醇水平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不同病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与血浆皮质醇水平的变化及两者的关系。方法以精神分裂症患者60例为研究组,于治疗前0周、治疗后2周末和4周末应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分别评定患者发病期和好转期的焦虑抑郁症状,并同步测定血浆皮质醇水平,观察其焦虑抑郁程度与血浆皮质醇水平变化及分析两者的关系,同时与30名健康者作对照。结果研究组的HAMA和HAMD总分在发病期(0周和2周末)和好转期(第4周末)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P〈0.01);研究组的血浆皮质醇水平在发病期显著升高(P〈0.01),随着病情的好转而恢复正常;研究组血浆皮质醇水平的变化(0周与2周末,2周末与4周末)与HAMA、HAMD总分的变化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在不同病期均可出现焦虑抑郁症状,发病期伴有血浆皮质醇水平升高,但焦虑抑郁症状与血浆皮质醇水平无明显关联。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急性期血浆S100B蛋白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用ELISA法检测血浆S100B蛋白含量。应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精神症状。结果精神分裂症60例急性期血浆S100B蛋白水平(0.063±0.054μg/1)显著高于对照组(0.019±0.009μg/1,P〈0.001);治疗6周后血浆S100B蛋白水平(0.079±0.093μg/L)与治疗前(0.063±0.054μg/L)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血浆S100B持续增高者PANSS阴性症状评分较高。结论S100B持续增高与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相关。S100B绝对浓度可作为阴性症状发生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棕榈酸帕利哌酮注射液及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急性期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84例精神分裂症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2例。研究组给予棕榈酸帕利哌酮注射液75~150 mg/次,分别于第1天、第8天、第(30±3)天肌内注射;对照组给予口服阿立哌唑10~30 mg/d。观察8周。于治疗前后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及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PANSS总分及各项评分在治疗后各周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t=2.17~6.16,P0.05或P0.01);两组间比较,研究组PANSS评分较对照组降分明显(t=2.03~4.14,P0.05或P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8,P0.05)。结论:棕榈酸帕利哌酮注射液和阿立哌唑对精神分裂症急性期患者均有效、安全,但前者起效更快。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住院男性及女性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特征、认知功能等指标的差异。方法选择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IV)诊断标准的首发精神分裂症住院病人90例,其中男性48例,女性42例。收集临床资料,并使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临床症状;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重复性神经心理测查系统(RBANS)检测认知功能。结果男性患者比女性患者首次出现精神症状年龄要早2.8岁,首次住院男性患者年龄比女性患者早3.0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吸烟在男性患者中比例显著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男性患者单身(未婚或离异)比例显著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BANS、WCST测查两性之间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精神症状方面,男性患者的夸大症状及情感交流障碍比女性更突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PANSS总分、各分量表分及HAMD评分在两者之间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男性发病年龄要早于女性;在精神症状方面男性于女性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认知功能两者之间无差异;男性患者单身比例显著高于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