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目的采用人工接种羊源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蚴感染法建立小鼠与兔包虫病动物模型。方法 6周龄昆明小鼠经皮穿刺腹腔内接种羊源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蚴悬液,新西兰大白兔于腹部手术后肝脏接种羊源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蚴悬液。接种原头蚴6个月后剖检动物,观察小鼠腹腔和新西兰大白兔肝脏内包虫囊生长情况。结果接种羊源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蚴6个月后,小鼠腹腔内包囊生成率为95%,新西兰大白兔肝内包囊生成率为50%。光镜观察见在小鼠腹腔和兔肝脏形成的囊泡具有与羊肝脏棘球蚴囊壁类似的类上皮细胞层和板层状结构。3种动物体内棘球蚴均有原头蚴。结论以羊源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蚴悬液接种昆明小鼠腹腔和新西兰大白兔肝脏,可以建立小鼠和兔包虫病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细粒棘球蚴病和多房棘球蚴病小鼠的动物实验模型。方法 4周龄昆明种小鼠60只,分为细粒棘球蚴病组和多房棘球蚴病组(每组20只),并各设空白对照组(10只),均雌雄各半。分别腹腔注射人源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蚴悬液或鼠源泡球蚴原头蚴混悬液0.2 mL(含庆大霉素250 IU.mL-1,原蚴头500个.mL-1),空白对照组腹腔注射0.2 mL,含庆大霉素250 IU.mL-1,PBS液。通过病检和腹外观察,了解小鼠包囊的生长情况、重量、数量、直径和不育囊率。结果两种包虫病的感染率均为100%。第350天剖杀细粒棘球蚴原头节感染的昆明小鼠,不育囊率为100%,所有细粒棘球蚴包囊内未见原头蚴,雌、雄小鼠体内包囊的直径和数量差别无统计学意义;而第90天剖杀的泡球蚴感染小鼠动物模型不育囊率平均为15%,85%的感染泡球蚴病灶内含原头蚴。雌、雄小鼠体内泡球蚴包囊的体积大小和重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雌鼠对多房棘球蚴感染比雄鼠更敏感,多房棘球蚴在小鼠体内生长快,适宜保种;雌鼠和雄鼠对细粒棘球蚴的敏感性无明显区别,细粒棘球蚴在小鼠体内生长慢,不宜保种。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细粒棘球蚴病和多房棘球蚴病小鼠的动物实验模型。方法4周龄昆明种小鼠60只,分为细粒棘球蚴病组和多房棘球蚴病组(每组20只),并各设空白对照组(10只),均雌雄各半。分别腹腔注射人源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蚴悬液或鼠源泡球蚴原头蚴混悬液0.2mL(含庆大霉素250IU·mL^-1,原蚴头500个·mL^-1),空白对照组腹腔注射0.2mL,含庆大霉素250IU·mL^-1,PBS液。通过病检和腹外观察,了解小鼠包囊的生长情况、重量、数量、直径和不育囊率。结果两种包虫病的感染率均为100%。第350天剖杀细粒棘球蚴原头节感染的昆明小鼠,不育囊率为100%,所有细粒棘球蚴包囊内未见原头蚴,雌、雄小鼠体内包囊的直径和数量差别无统计学意义;而第90天剖杀的泡球蚴感染小鼠动物模型不育囊率平均为15%,85%的感染泡球蚴病灶内含原头蚴。雌、雄小鼠体内泡球蚴包囊的体积大小和重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雌鼠对多房棘球蚴感染比雄鼠更敏感,多房棘球蚴在小鼠体内生长快,适宜保种;雌鼠和雄鼠对细粒棘球蚴的敏感性无明显区别,细粒棘球蚴在小鼠体内生长慢,不宜保种。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枸杞多糖(Lycium Barbarum Polysaccharides,LBPs)对细粒棘球蚴小鼠脾脏T细胞亚群的影响,初步探讨LBP对细粒棘球蚴感染后机体免疫功能变化的影响。方法枸杞多糖溶液皮下给药3次,每次间隔2周,于第3次给药后2周,用细粒棘球蚴原头蚴攻击感染BALB/c小鼠,使用流式细胞仪动态检测给药前后、感染前后不同时间点小鼠脾脏IFN-γ+CD3+T细胞、IL-4+CD3+T细胞占总T细胞的比例以及CD4+/CD8+T细胞的比值变化。结果与给药前比较,枸杞多糖给药后7周,小鼠脾脏分泌IFN-γ的T细胞比例增加,分泌IL-4的T细胞比例减少,CD4+/CD8+的比例明显增加;与感染对照组相比,枸杞多糖能使细粒棘球蚴感染小鼠脾脏分泌IFN-γ的T细胞比例增加(感染后2、15周);分泌IL-4的T细胞比例减少(感染后2、10周),CD4+/CD8+的比例先升高(2、10周),后降低(15、20周)。结论枸杞多糖有正向免疫调节作用,通过促进细粒棘球蚴感染小鼠脾脏T淋巴细胞向Th1的分化,抑制Th2的分化,发挥抗细粒棘球蚴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铁筷子多糖联合阿苯达唑抑制小鼠细粒棘球蚴生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中药铁筷子多糖单独及联合阿苯达唑用药对小鼠继发性感染细粒棘球蚴的抑制作用,探讨其作用的机制及寻找药物治疗细粒棘球蚴病的新途径。方法动物实验共分4组:阿苯达唑组;铁筷子多糖组;铁筷子多糖+阿苯达唑组;对照组。对小鼠继发性感染细粒棘球蚴病药物治疗90d后,检测各组小鼠棘球蚴囊湿重;并进行病理组织学和超微结构观察。结果铁筷子多糖、阿苯达唑及联合用药组均有抑制小鼠棘球蚴生长的作用(抑囊率分别为38.23%,64.86%和77.54%),其中联合用药组明显优于单独用药组(P<0.05)。病理组织及超微结构观察发现各治疗组中棘球蚴囊壁组织和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或破坏。结论铁筷子多糖对小鼠棘球蚴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与阿苯达唑联合治疗效果更佳,这可能与铁筷子多糖提高小鼠机体的免疫力有关。联合用药是提高阿苯达唑驱虫效果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6.
用5%骆驼蓬籽提取液和甲苯咪唑1g/kg饲料(相当50mg/kgbw/d)药食单独和联合用药,口服90d。显示骆驼蓬籽提取液对小鼠腹腔棘球蚴生长有抑制作用,并对角质层、生发层组织产生不同程度的损伤,囊重减轻率为67.8%。骆驼蓬籽提取液与甲苯咪唑联合用药对小鼠棘球蚴有明显的协同致死作用,与甲苯咪唑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1)。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Nrf2信号通路抑制剂DRB对体外培养的细粒棘球蚴原头节活力的影响。方法 从自然感染细粒棘球蚴病的羊肝中获取新鲜细粒棘球蚴原头节,并于RPMI 1640培养基体外培养。实验分为DMSO空白对照组,25 g/L、50 g/L、75 g/L DRB处理组。通过伊红染色,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原头节活力和形态变化,并绘制生长活力曲线。在扫描电镜下观察原头节超微结构变化。结果 对照组和25 g/L DRB处理组体外作用细粒棘球蚴原头节后,不同时间原头节活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空白对照组=0.542,P>0.05;F25 g/L DRB处理组=0.658,P>0.05)。50 g/L DRB处理组和75 g/L DRB处理组体外作用细粒棘球蚴原头节后,不同时间原头节活力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50 g/L DRB处理组=6.686,P<0.01;F75 g/L DRB处理组=10.756,P<0.01)。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和药物浓度的增加,DRB对原头节活力的抑制效果增强,且原头节超微结构发生改变。结论 高浓度的Nrf2抑制剂对体外培养的细粒棘球蚴原头节有抑制作用,并且有一定的浓度和时间依赖性。Nrf2信号通路是抗氧化应激反应的关键因子,对细粒棘球蚴Nrf2信号通路进行研究,可能为治疗细粒棘球蚴病提供一个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三维适形调强放疗(IMRT)对鼠骨细粒棘球蚴生发细胞生长及凋亡的影响,探讨三维适形调强放疗治疗骨棘球蚴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骨细粒棘球蚴病大鼠,将骨细粒棘球蚴内囊中的生发细胞进行分离,并进行体外培养,将体外培养成功的骨细粒棘球蚴的生发细胞分为IMRT放疗组及空白对照组。IMRT放疗组给予总剂量为40Gy的IMRT放疗,空白对照组只给予假照射作为阴性对照。于放疗结束24h后,采用MTT法检测IMRT对骨细粒棘球蚴生发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Hoechst 33258荧光染色观察IMRT对骨细粒棘球蚴生发细胞凋亡的影响,观察IMRT对鼠骨细粒棘球蚴病的治疗效果。结果 IMRT作用24h后,MTT法检测结果 可观察到,IMRT放疗组的骨细粒棘球蚴生发细胞吸光度(OD值=0.213±0.070),远低于空白对照组的(0.792±0.0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明显的增殖抑制现象;Hoechst 33258荧光染色可观察到IMRT治疗组的骨细粒棘球蚴生发细胞呈致密浓染的强蓝色荧光,存在明显的核固缩、染色质凝集等细胞凋亡现象,而空白对照组未出现。结论 IMRT对骨细粒棘球蚴生发细胞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可诱导生发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9.
吡喹酮治疗人体包虫病的结果表明,用药剂量偏小或疗程短难以取得满意疗效;为此,我们给小白鼠胸、腹腔接种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蚴,造成继发性包虫囊肿,然后应用较大剂量和较长疗程的吡喹酮进行治疗,同时对其形态上的改变作了动态观察。材料与方法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蚴取自经手术完整摘除的人肺包虫囊肿,经无菌生理盐水冲洗三次后备用。选取体重12~15克的健康雌性小白鼠50只,每鼠胸、腹腔各接种1000±300个原头蚴,于接种6个月后开始给药。给药方法:50只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服药组,各25只,服药组按300mg/kg/日,分二次灌胃给药,对照组给予等量溶媒(PEG400)灌胃,分别于治疗开始后4天、8天、16天、30天、60天  相似文献   

10.
作者报道了用含骆驼蓬(Peganum harmala L)籽提取液5%的药食喂养人工接种腹腔继发性棘球蝴和泡球蝴小鼠,疗程60~120d,实验结果发现对鼠体内的棘球蝴和泡球蚴均有抑制生长的作用。与对照组相比,对棘球蝴与泡球蚴囊的大小、数量及囊重进行了观察,囊重减轻率分别为59%~63%与54%(P<0.05)。光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可见用药组棘球蚴囊壁角质层与生发膜被损伤。  相似文献   

11.
双黄连治疗人巨细胞病毒小鼠肺炎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双黄连粉针剂对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的小鼠肺组织病理改变和病毒DNA载量的影响。方法取4周龄SPF级Balb/c小鼠60只随机分成6组,建立HCMV小鼠肺炎模型。然后分别进行双黄连及更昔洛韦腹腔注射治疗。用药10d后,处死小鼠,对小鼠肺组织进行电镜和光镜病理检查,同时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小鼠肺组织HCMV DNA载量。结果双黄连大、中剂量治疗组小鼠肺组织病理损害较感染模型组明显减轻,HCMV DNA载量分别为1628.80 copies/100mg和1869.37 copies/100mg,较感染模型组(468527.40 copies/100mg)有显著性降低(P<0.001),与更昔洛韦治疗组(1521.61 copies/100mg)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双黄连小剂量组小鼠肺组织病理损伤及DNA载量(462547.90 copies/100mg)与感染模型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正常对照组肺脏未见异常改变。结论双黄连能明显减轻HCMV急性原发小鼠肺部炎症损害并降低HCMV感染小鼠肺组织中病毒DNA载量。  相似文献   

12.
Rats and dogs experimentally infected with Clonorchias sinensis metacercariae were treated orally with albendazole. Necropsy done seven days after treatment revealed that the worm reduction rates were 83.6% and 96.8% respectively. Clinically, 131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3 different dosage regimens in 3 study groups. In patients receiving 5 mg/kg b.i.d. for 7 consecutive days, the stool egg negative conversion rates 1-month and 6-month post treatment were 90% and 92.6%, while in patients receiving 10 mg/kg b.i.d. for 7 consecutive days the rate were both 100%. In another group of patients receiving 10 mg/kg b.i.d. for 3 consecutive days, the 1-month and 3-month average stool egg conversion rates after treatment were only 40.0% and 28.3% respectively. The side reactions of albendazole were mild and transient. The liver and renal function tests, electrocardiography and blood and urine examinations showed no remarkable change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albendazole is comparable to praziquantel. It has the advantage of clearing various intestinal helminthic infections simultaneously, very low toxicity, excellent tolerance and relatively low cost, though its treatment course for clonorchiasis needs 7 days.
  相似文献   

13.
骆驼蓬总碱治疗小鼠腹腔细粒棘球蚴病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观察骆驼蓬总碱与丙硫咪唑及骆驼蓬总碱的主要成份之一哈尔明碱、单一或联合用药对小鼠膜腔成熟包虫囊的作用。方法:在不同的药物处理治疗下,以包虫囊肿发育的外观形态变化、囊重(抑制率)、包虫囊壁的病理改变、电镜下超微结构改变为评价指标。结果:联合用药组平均囊重明显少于单一用药组,电镜的结果病理损伤程度重于单一用药组,单一用药组与对照组相比,疗效差异显著,单一骆驼蓬总碱与丙硫咪唑相比,囊重、病理改变等无明显差异。结论:(1)骆驼蓬总碱与丙硫咪唑联合用药,对成熟包虫囊有抑制作用,优于单一用药。(2)骆驼蓬总碱、丙硫咪唑对成熟包虫囊的抑制作用相当。(3)哈尔明碱对成熟包虫囊有抑制作用,但差于骆驼蓬总碱。  相似文献   

14.
<正> 宫颈癌是我国妇科恶性肿瘤中最常见的一种肿瘤,但其病因至今仍不十分清楚。目前许多资料认为与性生活开展的早、频繁,以及配偶多有关,且多见于妓女而少见于尼姑。因此,提出了可能存在有通过性交传播的致癌因子。故有理由将阴部单纯疱疹病毒当着怀疑的对象。Naib 等早在1966年就报告在经细胞学检查发现过去或现在有阴部疱疹病毒感染的妇女中有15%的人有宫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对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感染小鼠肺部病毒滴度及其所致气道炎症的影响。方法6~8周龄雌性BALB/c小鼠,环磷酰胺100 mg/kg腹腔注射后,随机分为对照组、RSV感染组、白藜芦醇腹腔注射组、白藜芦醇雾化组,每...  相似文献   

16.
丁伟勇  陈小青 《浙江医学》2002,24(9):520-521,523
目的:观察龟肌肽注射液对甲型流感病毒感染鼠模型的疗效。方法:用甲型流感病毒PR-8株(H3N2)建立NIH小鼠呼吸道病毒感染模型,其中50只作病毒毒力试验,另70只随机分成5组,每组14只,前3组分别用浓度5mg/ml和2.5mg/ml的龟肌肽、三氮唑核苷作尾静脉注射,第4组为感染对照组,第5组为不感染病毒的空白对照组,观察各组14d内的每天死亡数。结果:高浓度龟肌肽组和低浓度龟肌肽组的存活率分别为64.3%和42.9%,三氮唑核苷对照组的存活率为85.7%,感染对照组小鼠7d内均死亡,而空白对照组小鼠均存活14d以上。高浓度龟肌肽存活率接近三氮唑核苷对照组(χ^2=1.71,P>0.05)。结论:龟肌肽具有体内抗甲型流感病毒感染的作用,高浓度的龟肌肽疗效较佳。  相似文献   

17.
幽门螺杆菌感染小鼠胃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①目的探索建立幽门螺杆菌感染昆明小鼠的胃感染模型的方法。②方法采用国际标准菌株NCTC11637灌喂昆明小鼠,所有动物灌喂前用酒精预处理一次,再隔天灌喂,共5次,每次0.4mL。实验组菌液灌喂,对照组生理盐水灌喂。所有动物灌喂前禁食、禁水12小时,灌喂后再禁食水4小时。在末次灌喂后2、4、6、8周分批以脊椎脱臼法处死实验组动物,分别用细菌学及组织学方法评价HP感染及其引起的胃组织炎症反应。③结果造模2、4、6、8周后,动物细菌培养阳性率分别是75%、100%、60%、30%;对照组是0%。胃黏膜快速尿素酶试验阳性率分别是50%、56%、90%、70%;对照组38%。HP感染4周后胃组织甲苯胺蓝染色胃黏膜表面及胃小凹内可见数量不等的HP,实验组与对照组的HP感染定植量的差异有显性;HE染色可见轻度的炎性反应,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性。④结论用灌喂HP的方法能建立早期的小鼠感染模型。  相似文献   

18.
继发性棘球蚴病小鼠体内细胞因子改变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曹得萍 《热带医学杂志》2004,4(4):385-386,389
目的通过利用钙拮抗剂维拉帕米和阿苯哒唑单独及联合用药治疗小鼠继发性棘球蚴病的疗效观察,探讨小鼠体内细胞因子的变化趋势。方法小鼠被随机分成7组(维拉帕米、阿苯哒唑的单用组、维拉帕米和阿苯哒唑的联合用药组、对照组)。给予药物治疗90d后,小鼠眼球取血,检测血清IL-2、IL-10和IgE的含量。结果治疗90d后,小鼠血清IL-2、IgE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IL-10的含量与对照组比无明显差异。结论IgE、IL-2和IL-10可以作为判断治疗棘球蚴病疗效的指标。  相似文献   

19.
腺病毒介导的小鼠Flt3配体抗肝癌基因治疗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Yang Q  Yang G  Wei L  Jia F  Wu M  Guo Y 《中华医学杂志》2002,82(11):775-779
目的 观察腺病毒载体介导的小鼠Flt3配体 (mFL)对小鼠肝癌的基因治疗效果。方法 腺病毒体外感染小鼠肝癌细胞株Hepa1 6 ,4 8h后 ,用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检测感染的效率 ,ELISA检测培养上清中mFL的表达量 ,每天细胞计数 (连续 14d)观察细胞的生长曲线。建立小鼠肝癌模型 ,肿瘤局部分别单次注射 1× 10 9表达形成单位的mFL重组腺病毒、空载体对照和PBS ,观察肿瘤大小和小鼠生存期。治疗 2 0d后 ,取肿瘤消退小鼠的脾细胞过继至正常小鼠 ,3d后接种Hepa1 6细胞 ,观察肿瘤大小 ;治疗 38d后 ,再接种Hepa1 6细胞或EL4细胞对照于肿瘤消退小鼠原接种部位的对侧 ,观察肿瘤大小并作统计学处理。结果 腺病毒体外能有效地感染靶细胞Hepa1 6 ,培养上清中mFL表达量为 80 .5ng·10 -6·2 4h-1± 7.3ng·10 -6·2 4h-1,感染后Hepa1 6的生长未受到明显抑制。瘤体内注射mFL重组腺病毒导致 90 %的小鼠肿瘤消退 ,并显著延长小鼠生存期 ;脾细胞过继能保护正常小鼠免于Hepa1 6细胞的攻击 ;再接种Hepa1 6细胞于肿瘤消退小鼠 ,未见肿瘤生长 ,而再接种的EL4细胞呈渐进性生长 ,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结论 腺病毒介导的小鼠Flt3配体的基因治疗导致肿瘤消退 ,并能激发可过继的、特异性免疫保护反应 ,可能成为有效的肝癌基因治疗的候  相似文献   

20.
静脉丙种球蛋白对病毒性心肌炎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探讨国产人静脉血丙种球蛋对病毒性心肌炎的保护及治疗作用,取BALB/c小鼠随机分为IVIG保护组与治疗组。保护组接种柯萨奇B3病毒后,立即使用剂分别为200mg.kg^-1.d^-1,500mg.kg^-1.d^-1、1g.kg^-1.d^-1的IVIG7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