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19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9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重庆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S-OIVs)与季节性甲型流感病毒(IVA)检出情况及临床特征。方法收集2009年6月至2011年5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呼吸科急性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鼻咽抽吸物(NPA),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S-OIVs和季节性IVA基因组RNA,分析流行特点和临床特征,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呼吸道感染进展为重症肺炎的危险因素。 结果共收集NPA标本1 074份,经PCR检测IVA阳性105份(9.8%),其中1.4%(15/1 074)为S-OIVs,8.4%(90/1 074)为季节性IVA。2种病毒阳性病例男女比例、年龄分布和平均住院天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①S-OIVs在2009年夏季高发(11/15,73.3%),季节性IVA在2009年夏季(26/95,27.4%)、2010年夏季(22/95,23.2%)和2011年春季(25/95,26.3%)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各季节。②2种病毒阳性患儿临床症状、外周血WBC计数、CRP水平相当,S-OIVs阳性患儿重症毛细支气管炎1例(6.7%),季节性IVA阳性患儿重症肺炎14例(15.6%)。③15份S-OIVs阳性标本中,单纯S-OIVs感染3份,合并其他病毒感染9份,痰培养阳性7份。90份季节性IVA阳性标本中,单纯季节性IVA感染21份,合并其他病毒感染42份,痰培养阳性10份。④心脏基础疾病(OR=13.60)、发生喘息(OR=6.82)和合并腺病毒感染(OR=6.21)为季节性IVA感染患儿进展为重症肺炎的危险因素。 结论重庆单中心急性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S-OIVs检出率低于季节性IVA。S-OIVs和季节性IVA感染患儿均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心脏基础疾病、喘息症状和合并腺病毒感染有可能是季节性IVA感染患儿进展为重症肺炎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3.
4.
目的探讨IL-12+重组卡介苗(recombinant balillus calmette-guerin secreting IL-12,rBCG)新生期接种对实验性哮喘小鼠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airway hyperresponsiveness,AHR)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新生Balb/c小鼠分4组:对照组(control组),卵白蛋白(OVA)组,rBCG干预(rBCG/OVA)组,rBCG/OVA/IFN-gamma中和抗体(rBCG/OVA/anti-IFN-gamma Ab)组。除对照组外,其余3组均给予OVA致敏和激发。最后一次激发后测24 h内AHR,观察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lavage fluid,BALF)中细胞总数及分类,评估肺部炎症变化程度,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ELISA)检测BALF中IFN-gamma、IL-10水平。结果 1)OVA组BALF中细胞总数、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绝对计数和炎症病理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rBCG/OVA组上述内容均显著低于OVA组。2)新生期rBCG接种能显著降低哮喘小鼠模型的气道高反应性。3)rBCG/OVA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IFN-gamma、IL-10水平明显高于OVA组。4)rBCG/OVA组与接种rBCG同时并使用anti-IFN-gamma Ab的哮喘小鼠相比气道炎症和AHR无显著差异。结论新生期rBCG接种能抑制哮喘小鼠气道炎症和AHR,促进IFN-gamma和IL-10的产生,其抗哮喘效应可能与其促进IL-10分泌有关。  相似文献   
5.
6.
目的: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主动上报的464例药品不良反应的特点及相应的药品发生超说明书用药情况,为预防药品不良反应和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描述性分析464例药品不良反应的特点,统计发生药品不良反应相应的药品超说明书构成比、超说明书类型。结果:发生不良反应情况以儿童组(2~11岁)患儿构成比最高,男女构成比为1.83︰1。发生不良反患儿主要疾病类型以呼吸道感染疾病多见,且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较常见。发生不良反应相应的药品按患儿例数及使用药品例数计超说明书用药发生率分别为49.1%、52.0%。超说明书类型以无儿童用药信息最常见(59.9%)。结论:我院药品不良反应中超说明书用药发生率较高;抗菌药物导致的不良反应可能更多的是剂量相关性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患儿2岁内因下呼吸道感染再入院临床特征及病原。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52例2岁内BPD患儿再入院临床资料。结果 52例BPD患儿2岁内共137次再入院治疗,临床表现主要为咳嗽、 气促、 喘息、 紫绀及肺部干湿性啰音,>1~2岁较≤1岁再入院喘息发生率有显著升高(χ2=10.715,P=0.001)。呼吸道病毒检出以呼吸道合胞病毒(RSV) 67.3%(33/49)、副流感病毒3型(PIV3) 22.4%(11/49)为主,细菌病原检出前3位为肺炎克雷伯杆菌28.2%(31/110)、肺炎链球菌15.5%(17/110)、 流感嗜血杆菌8.2%(9/110),其中≤1岁以肺炎克雷伯杆菌为主,>1~2岁以肺炎链球菌为主; 肺炎克雷伯杆菌药敏结果提示对头孢他啶、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美罗培南耐药率分别为64.5%、 54.8%、7.1%,肺炎链球菌药敏结果提示头孢噻肟、 阿莫西林耐药率分别为8.0%、 6.3%; 肺炎克雷伯杆菌在重症肺炎中检出率有显著升高。2岁内中位住院时间为8.0(7.0~12.0) d,77.4%(106/137)例次住院需吸氧治疗,其中21.7%(23/106)需使用呼吸机治疗,≤1岁与>1~2岁喘息患儿中静脉激素使用率分别为42.2%(27/64)、56.5%(13/23)。结论 BPD患儿2岁内因下呼吸道感染再入院中喘息发生率随时间推移有增加趋势,再入院病毒病原以RSV为主,细菌病原早期以肺炎克雷伯杆菌为主,肺炎链球菌随时间推移可能逐渐成为主要细菌病原,肺炎克雷伯杆菌所致肺炎其病情可能更重,其中产ESBL肺炎克雷伯杆菌占比例较高,临床可参考药敏试验选择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头孢他啶,必要时选用美罗培南; BPD患儿再入院病情偏重,用氧率高,但静脉激素的使用率并未随喘息发生率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8.
2009年4月在墨西哥和美国首先发现了在人群间传播的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Swine-origin influenza AH1N1 virus,S-OIVs),2009年6月11日WHO正式拉响了6级(最高级)流行性病毒的警报[1].与既往的流感病毒相比较,新型甲型H1N1具有高传染性,尤其是在青少年人群中.因此,监测和研究流感病毒的结构特点,有助于了解此次大流行的潜在原因.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SMPP)合并胸腔积液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46例合并胸腔积液和53例无胸腔积液的SMPP患儿临床资料,并进行比较。结果与SMPP无胸腔积液组相比,SMPP合并胸腔积液组的男性、合并肺不张、肺外系统损害以及全身糖皮质激素使用比例均升高,住院天数、发热天数、阿奇霉素起效时间以及出院后肺部病变吸收时间均延长,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D-二聚体、乳酸脱氢酶水平均升高,白蛋白水平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少、中量胸腔积液组相比,大量胸腔积液组患儿的年龄较大,发热天数和住院天数明显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胸水MP阳性患儿的年龄大于胸水MP阴性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MPP合并胸腔积液患儿内气道分泌状态评级4级组的D-二聚体和LDH水平高于评级≤4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MPP合并胸腔积液患儿热程更长、肺内外并发症发生率高、血清炎症指标和血生化指标均明显异常,单纯阿奇霉素起效时间和后期肺部病变吸收时间更长。急性期需尽早预测全身糖皮质激素应用的可能性,出院后需定期随访胸部影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原发性纤毛不动综合征法则(PICADAR)评分在儿童慢性湿性咳嗽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回顾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42例慢性湿性咳嗽患儿临床资料,其咳嗽病程达3个月,且均行纤毛透射电镜(TEM)检查。总结患儿的PICADAR评分、临床特征及诊疗情况。结果 PICADAR评分高分组(>5分) 6例(14.3%),低分组(≤5分) 36例(85.7%)。高分组确诊原发性纤毛不动综合征(PCD) 1例,而该例患儿纤毛超微结构正常;低分组无确诊PCD患儿。低分组降钙素原较高分组显著升高(P=0.044),高分组患儿住院天数较低分组明显延长(P=0.008)。纤毛超微结构异常患儿27例,其中10例(37.0%)均为继发性纤毛损害(SCD)。结论 当慢性湿性咳嗽患儿病程达3个月且治疗效果欠佳时,PICADAR评分比TEM纤毛超微结构检查更有助于预测PCD以及评估基因检查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