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9篇
皮肤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78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9年以来对173例乳痛症病人,采用我院自制“乳痛片”(TCM)治疗118例,局部强的松龙注射治疗16例,两者合用治疗39例。治愈141例(81.5%),好转26例(15%),有效率为96.5%。  相似文献   
2.
1956年到1983年底,我院普外科收治脾包虫病28例,共住院32例次,占同期腹腔包虫住院患者的2.4%。28例中25例曾行手术治疗,其中:男11例,女14例;平均年龄为26.2岁;21例来自农牧区,22例有犬羊密切接触史;4例脾包虫为单发,其余21例均累及多个脏器;卡松尼试验100%为强阳性;超声波和X线检查欠准确,超声波检查正确率为54.5%,X线检查亦不如肝包虫有典型表现。根据临床资料,本文对脾包虫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若延误治疗或虽经治疗,部分病人仍可遗留下肢疼痛、肿胀、浅静脉曲张、皮肤增厚、色素沉着、慢性溃疡形成等病症,称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目前尚无令人满意的治疗方法。我院从1981年起开始采用口服自制中药“静脉炎”片对这类病人进行治疗,经临床观察有较好的治疗效果,现将1981~1985年期间资料比较完整的33例病人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一、选材标准:35例广西猕猴颅、脑测量资料分析,选材以颅长(G-OP)81毫米以上,同时注意其眉间点至前囟点的弧长(G-B)值、眉间点至中央沟上端的距离(G-S.C.S),和APO平面与中央沟上端的关系.这是选材的四原则.比过去单以体重为选材标准,进了一步,更切合实际. 脑的形态发育与颅的形态发育密切相关,且有年龄、性别、种群、谱系的特征.雌、雄猴上、下颌ⅠⅡ切牙与尖牙长齐为青  相似文献   
5.
作者复习了303例肝包虫内囊摘除术资料,其中合并胆汁瘘120例,占40%。胆汁瘘不但影响残腔愈合,而且是产生包虫病并发症的主要原因。我院从1990年7月开始,对22例肝包虫病合并胆汁瘘的患者于手术中采用ZT胶进行粘堵,近期有效率达95%,初步临床观察效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6.
阿苯达唑脂质体治疗66例人体包虫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海涛  柯山  邵英梅  杨文光  温浩 《地方病通报》2004,19(1):16-19,F004
目的综合评价阿苯达唑脂质体(L-ABZ)治疗人体包虫病的疗效,并进行安全性考察,为该药在临床的应用提供客观依据.方法临床治疗了66例包虫病患者,其中囊型包虫病56例、泡型包虫病10例,口服阿苯达唑脂质体10mg*kg-1*d-1,一天两次,连续服用,疗程3~12个月,通过影像学指标观察,结合临床症状和体征及生化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动态随访3~24个月.按治愈率、有效率、部分有效率、无效率以及总有效率判断疗效,并对单囊型及与多子囊型以及原发、复发病人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共治愈20例(20/66),治愈率为30.3%;有效29例(29/66),有效率43.9%;部分有效10例(10/66),部分有效率15.1%;无效7例(7/66),无效率10.6%;总有效率为89.3%(59/66).其中,单囊型的治愈率明显高于多子囊型,但二者的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P<0.1);而原发、复发病人的治疗阿苯达唑脂质体的疗效无明显差异(P>0.1);泡型包虫病患者,约50%病例临床疗效明显.在安全性观察中,主观症状阳性率为13.6%(9/66),生化指标阳性率为12.1%(8/66).结论阿苯达唑脂质体口服液是目前有效的一种抗包虫病新药剂型,具有疗效较高,低毒、副作用小、安全性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男性乳房发育症也称男性乳房肥大症等,是指男性乳腺腺管与纤维基质增生而致一侧或两侧乳房良性肿大。这种病人在临床上并不少见,已发现有少数病人是由于患某些疾病或服用某些药物引起,但大多数病人的原因不明。对于原因不明的男性乳房发育症的治疗,我院过去都行手术切除。自1976年起我们学习了上海中医学院顾伯华老师治疗男性乳房发育症的临床经验后,至1980年已对40例男性乳房发育症病人采用了中西医结合治疗,通过随访复查,了解到治疗效果较为满意。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胃、十二指肠病反映在体表的敏感点国内外报导过的有三十个之多。最敏而确切的反应点在什么地方?为什么为出现痛点?它有什么意义?深入研究并阐明它的原理,对经络实质问题的探讨,将是很有价值的工作。在学习与实践前人经验过程中,我们发现胃、十二捐肠反映在臀部的压痛点较普遍。对  相似文献   
9.
急性胆道感染及胆石症是外科常见急腹症之一。自1973年至1978年8月,我们无选择性地对部分本病患者共74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收到了较为满意的近期疗效,现将临床资料总结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 1.性别:男性31例,女性43例。 2.族别:汉族51例,维吾尔族13例,哈萨克族3例,回族5例。 3.年龄:20岁以下5例(6.7%),21~30岁6例(8.2%),31~40岁23例(31%)41~50岁28例(38%),51~60岁9例(12%),60岁以上3例(4%)。  相似文献   
10.
68例广西尸体迷走神经食道下部和胃的外科解剖学研究结果,发现有四方面结构特点: 1.51%的迷走神经前干和39.7%的迷走神经后干属于Jackson的D型。因为常见有从膈上食道丛直接发出的肝支、腹腔支和诸胃支。 2.胃支有三个来源:主要来源于迷走神经前、后干,其次来源于食道丛,第三来源于肝支。直接起于膈上食道丛的胃支有前、后胃底支,肝支与胃小弯支,前胃体支,前、后胃小弯支,前、后胃体与胃窦支。 3.73.5%的胃前大神经沿胃小弯附近的胃前壁下行到胃窦。26.5%沿胃小弯旁的小网膜行走终止于胃窦。支配胃底、胃体近端与中部的迷走神经纤维,于食道胃底动脉深面行走于胃前壁。 4.胃左动脉及其分支——食道胃底动脉(横跨食道与胃连接处的前壁)与迷走神经前、后干的腹部诸支,有恒定、密切的毗邻关系。以此动脉为标志,易在膈下寻找到迷走神经前、后干及其重要属支——肝支与胃前、后大神经的起端。据我们的资料,对高度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的方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