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5篇
儿科学   34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9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3篇
综合类   68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4篇
肿瘤学   1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观察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裸鼠的致瘤性。方法:培养扩增人脐带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制备成细胞生理盐水混悬液注射裸鼠。观察8周裸鼠体内有无肿瘤生长。结果:裸鼠注射细胞后无明显不适,8周观察期内裸鼠体内未见肿瘤生长,病理组织学检测未见异常。结论: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导致肿瘤发生的可能性低。  相似文献   
3.
背景:尽管在临床上采取了一系列的治疗措施,肺纤维化的治疗仍然面临着挑战。在近年的研究中,间充质干细胞及其细胞外囊泡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策略引起了广泛关注,被认为可能是治疗肺纤维化的有希望的手段。目的:综述间充质干细胞及其细胞外囊泡在肺纤维化治疗方面的应用,以期全面了解其治疗机制、疗效评估和面临的问题,为未来进一步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和指导。方法:中文检索词为“间充质干细胞”“间充质干细胞细胞外囊泡”“肺纤维化”;英文检索词为“mesenchymalstemcells”“mesenchymal stem cell extracellular vesicles”“pulmonary fibrosis”,检索中国知网和Pub Med电子期刊数据库,通过人工阅读排除重复文献等,最终纳入112篇文献,重点对58篇中英文文献进行归纳总结。结果与结论:(1)间充质干细胞及其细胞外囊泡可以通过多种机制抑制纤维化过程,如调节炎症反应、抑制成纤维细胞增殖和促进受损组织修复,临床试验的初步结果也显示出一定的治疗效果,包括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和生活质量。(2)然而,间充质干细胞及其细胞外囊泡治疗肺纤维化仍面临一些...  相似文献   
4.
李映雪  何志旭 《贵州医药》2011,35(4):361-362
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AL)是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病死率高,治疗效果差,近年来,AL的治疗方法不断改进,患者生存期逐渐延长。但其预后仍不乐观,死亡率仍居高不下。本文回顾性分析了1996~2008年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及血液内科住院期间死亡的79例AL病例临床资料,对死亡原因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MSCs)移植治疗肺动脉高压(PAH)后肺组织超微结构的变化。方法: 取SD大鼠的骨髓,经贴壁筛选法体外培养并纯化MMSCs,用Hoechst 33342荧光染料标记。实验动物随机分为3组: MMSCs移植治疗组(M组)、肺动脉高压模型组 (H组)和正常对照组 (C组)。M组采用野百合碱(50 mg·kg-1) 注射复制PAH模型成功后3周经舌下静脉移植5×109 cells/L MMSCs细胞悬液1 mL;H组复制PAH模型后3周移植 1 mL L-DMEM细胞培养液,C组在同时间注射等量L-DMEM液。饲养4周,观察各组动物一般情况、生存率、右心室收缩压、右心指数及肺小动脉的微观结构和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 实验动物移植MMSCs后,生存状况明显改善,食欲及活动增加,毛色顺滑、光亮,动物存活率为100%;而模型组动物活动明显减少、食欲下降,消瘦,体重下降或不增,在1月内相继死亡,死亡率为100%。各项指标检测结果显示,MMSCs移植组(M组)大鼠较单纯肺动脉高压组 (H组)右心室收缩压明显降低[移植组为(32.20±2.32)mmHg,而模型组为(48.30±1.56)mmHg,两者相比差异显著,P<0.05],右心指数下降[移植组为(38.80±3.24)%,模型组为(45.10±3.43)%, 二者相比差异显著,P<0.05],肺小动脉的重建和超微结构的血气屏障、线粒体、板层小体等改变均有明显改善,其结果接近正常对照组。结论: MMSCs移植后可通过形成新生血管建立侧枝循环,有效减轻野百合碱诱导的肺动脉高压和肺组织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6.
背景:聚羟基丁酸/戊酸酯共聚物是近年来受到重视的聚羟基脂肪酸族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具有免疫排斥反应低、生物相容性好和降解产物无毒副作用的优点。目的:观察聚羟基丁酸/戊酸酯共聚物膜材料与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体外生物相容性。方法:将第3代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种植于聚羟基丁酸/戊酸酯共聚物膜上作为实验组,培养板单纯培养细胞作为对照组,计算1,2,4 h两组贴壁细胞的数量,得出细胞贴壁率。MTT比色法观察2,4,6,8 d两组细胞的增殖情况。采用Hoechst33258荧光法,检测3,6,9,12 d两组细胞内的DNA含量。将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接种聚羟基丁酸/戊酸酯共聚物膜材料上5d后,电镜扫描观察细胞在材料上的生长情况。结果与结论:共培养1h时,实验组的细胞贴壁率低于对照组;其他时间段两组之间细胞贴壁率差异无显著意义。两组各时点间的细胞增殖差异无显著意义。两组各时间点细胞内DNA含量差异无显著意义。扫描电镜观察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聚羟基丁酸/戊酸酯共聚物膜上生长良好,形态呈梭形,细胞间连接紧密,分泌较多细胞基质。证明聚羟基丁酸/戊酸酯共聚物膜材料与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临床因素对Ⅳ期NSCLC化疗同期原发肿瘤3DRT生存的影响。方法 对2008—2012年一项前瞻性临床研究再分析入组203例,可评价临床因素178例。化疗为含铂两药方案,中位周期数为4(2~6个周期),原发肿瘤3DRT中位剂量60.3 Gy (36.0~76.5 Gy)。Kaplan-Meier法计算OS并Logrank检验和单因素分析,Cox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 全组1、2、3年OS和中位生存期分别为56%、16%、10%和13个月(95% CI为11.500~14.500)。单因素分析显示PLT≤221×109/L、Neu≤5.2×109/L、WBC<7×109/L、疗后KPS改善的OS显著延长(P=0.000、0.022、0.003、0.029),单器官转移、Hb≥120 g/L有延长OS趋势(P=0.058、0.075)。多因素分析显示WBC<7×109/L、PLT≤221×109/L及疗后KPS改善对OS有益(P均<0.05)。结论 疗前WBC、PLT水平和疗后KPS是化疗同期3DRT Ⅳ期NSCLC的预后影响因素。临床试验注册 ClinicalTrials.gov,注册号:ChiCTRTNC10001026。  相似文献   
8.
目的:提高对儿童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合并分化综合征(DS)诊治的认识。方法报道1例白细胞增高的APL合并DS患儿的诊疗经过,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儿入院的临床表现及相关实验室检查符合APL诊断标准,予常规剂量全反式维甲酸(ATRA)及三氧化二砷(As2O3)治疗,出现DS表现,通过加用地塞米松(Dex)、柔红霉素(DNR)、阿糖胞苷(Ara-C)及减少As2O3剂量处理后好转,复查骨髓提示缓解。结论 APL合并白细胞增高者易发生DS。为降低DS风险,需选择含蒽环类药物的诱导治疗方案,可加用Ara-C、预防性使用Dex及适当减少ATRA与As2O3剂量。当有DS迹象时,应尽早加用Dex,可用至DS表现完全消失;当确诊为DS时,应及时加用Dex且停用ATRA及As2O3。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移植对缺血再灌注脑损伤的治疗效果及机制.方法 采用线栓法制备缺血再灌注脑损伤SD大鼠模型.96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模型组、MSC移植组、PBS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每组24只.取体外培养至第6代的骨髓MSC,经烟酸己可碱33342标记后,于造模24 h后经阴茎静脉进行移植,对照组注射等量PBS.分别于实验第2、3、4、8、15、22天对各组大鼠进行神经损伤严重程度(NSS)评分,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MSC在脑组织内的定植情况,并对脑组织进行2,3,5-氯化三苯四唑(TTC)染色及神经干细胞、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的特异性标志物[神经上皮干细胞蛋白(Nestin)、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MSC移植后2d在受损的脑组织局部便可见蓝色荧光分布,并于15 d时达到高峰.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与模型组和对照组相比,MSC移植组大鼠受损脑组织局部Nestin、NSE、GFAP阳性细胞的数量均明显增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MSC移植组自第8天受损部位脑梗死的范围即出现显著缩小,NSS评分也明显下降,且与模型组及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骨髓MSC移植可有效增加缺血再灌注脑损伤局部神经干细胞、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的数量,对神经损伤的修复起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胚胎干细胞诱导发育为树突状细胞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胚胎干细胞(ESC)诱导分化为树突状细胞(DC)的实验方法,实现体外大规模扩增高纯度DC用于临床免疫治疗。方法:E14小鼠胚胎干细胞系在GM-CSF与IL-3联合作用下经胚胎体(EB)诱导分化为DC。不成熟DC (im-DC)流式细胞仪检测CD11c、CD80、CD86、MHC II-DR表达。用磷酸脂多糖(LPS)促进DC的成熟,收获细胞后观察细胞形态及摄片并做扫描电镜检查,分析细胞表型并与不成熟DC细胞表型做对比,异体淋巴细胞增殖实验行功能检测。结果:ES细胞来源DC呈典型DC形态学表现。im-DC CD11c、CD80、CD86、MHC-II表达低,m-DC CD11c、CD80、CD86、MHC-II的表达均较前明显升高。功能检测发现,ES细胞来源的DC具有强烈的激发同种异体淋巴细胞增殖的作用,证实ES细胞来源的DC具备正常的免疫学功能。结论:使用GM-CSF联合IL-3能成功诱导E14胚胎干细胞发育为DC。故ES细胞可作为DC来源的一条新途径,对于体外大规模制备DC用于免疫过继治疗提供了一个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