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研究黄芪多糖(APS)对人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源性树突状细胞(DCs)的基因表达和其功能变化的影响,进一步
探讨黄芪多糖的抗AS的作用机制。方法以健康人外周血分离PBMC源性DCs和血清作为研究对象,培育5 d后,随机分为
APS组和对照组。其中APS组给予200 mg/L APS孵育过夜,对照组不给干预。通过基因芯片和RT-PCR技术,观察APS处理
PBMC源性DCs的免疫功能和其他基因表达的差异与AS发生发展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PS组CD36(0.97±0.23 vs
5.45±1.14)、IL-27(1.08±0.22 vs 2.97±0.61)基因表达相对量显著性上调;APS组IFI16(0.98±0.18 vs 0.46±0.11)基因表达相对量
显著性下调。结论适量的APS可以上调DCs膜表面与抗原递呈相关的CD36、IL-27的表达,下调IFI16的表达,对增加DCs的
免疫活性,促进DCs的成熟与分化有显著的影响。APS对AS的发生发展具有明显的积极地干预作用,有着重要的积极地临床
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黄芪多糖(astragalus polysaccharides,APS)代替细胞因子在体外对脐血单核细胞向树突状细胞分化的作用及细胞免疫学特征的变化。方法 无菌条件下采集脐血,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获得脐血单个核细胞。将获得的单核细胞分为3组,实验组:在含有黄芪多糖(浓度为100mg/L)的10%胎牛血清的RPMI-1640完全培养液中培养;阴性对照组:在未加黄芪多糖的RPMI-1640完全培养液中培养;阳性对照组:在含有细胞因子白介素4(IL-4)、粒单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RPMI-1640完全培养液中培养;培养过程中用倒置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形态;收集部分培养第12天的细胞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表面CD1a、CD80、CD83和CD86分子的表达。结果 在培养的第72h后实验组和阳性对照组细胞形态开始变化,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树突状结构更加明显,第12天细胞呈典型的树突状细胞形态;阴性对照组细胞生长缓慢,细胞无成簇生长,培养至第12天细胞呈梭形巨噬细胞形态。培养至10天的实验组细胞扫描电镜下可见细胞表面粗糙,胞体突起成不规则形态,突起的长短、粗细、薄厚不等。培养12天后实验组、阳性对照组细胞别高表达DCs特异性抗原CD1a、CD80、CD83和CD86,与对照组对应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实验组与阳性对照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黄芪多糖及细胞因子体外均可诱导脐血单核细胞(DCs前体细胞)定向分化为功能性(成熟)DCs。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当归多糖(APS)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诱导生成树突状细胞(DCs)的影响。方法 取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分别予粒-巨噬集落刺激因子(GM—CSF)/白介素-4(IL-4)培养或GM-CSF/IL-4联合各浓度APS(50,100,200mg/L)培养,普通光镜和电镜观察细胞形态,台盼蓝拒染法检测细胞成活率,流式细胞仪检测DCs的免疫表型(CD80,CD86,CD83),自体或异体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检测DCs刺激T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结果GM-GSF/TL-4或GM-CSF,IL-4/APS诱导培养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骨髓单个核细胞均表现出典型的树突状形态而且表达高水平的免疫表型。GM-CSF/IL-4/APS培养的DCs的细胞成活率和增殖能力显著提高,CD83,CD80,CD86表达显著升高,APS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诱导的树突状细胞(CML-DCs)刺激T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更强。结论 GM-CSF/IL-4/APS培养的DCs的CD83,CD80、CD86表达率明显高于GM-CSF/IL-4组。GM-CSF/IL-4/APS诱生的CML-DCs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强于GM-CSF/IL-4组。APS能促进IL-4和GM-CSF对CML-DCs的诱生与成熟。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体外从健康成人外周血单核细胞(Mo)诱导培养成熟的树突状细胞(DE)的方法。方法:采用连续贴壁法分离正常人外周血单核细胞,在GM-CSF和IL-4的完全培养基中培养。培养5天后收集细胞,重新铺板后继续在TNF-α的完全培养基中培养48小时后,收集细胞和上清液,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DC表型CD80、CD83、CD40的表达;用ELISA法检测上清液中细胞因子IL-12的浓度;用倒置显微镜动态观察DC形态变化。结果:采用连续贴壁法和用GM—CSF、IL-4和TNF—α联合培养可以从人外周血诱导培养出大量的树突状细胞,且高表达CD80、CD83、CD40,表达率分别为84.29%、90.73%、92.38%。DC分泌的细胞因子IL-12浓度为38.52±11.34pg/ml。结论:采用连续贴壁法和用GM.CSF、IL-4和TNF-α联合培养可以从人外周血诱导培养大量的树突状细胞,检测表型CD80、CD83、CD40的表达率和细胞因子IL-12浓度可以鉴定树突状细胞。  相似文献   

5.
结肠癌细胞总RNA电穿孔法体外转染成熟树突状细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结肠癌细胞总RNA电穿孔法转染成熟树突状细胞(mDCs)的转染效率及对树突状细胞(DCs)特征和功能的影响,为DCs核酸肿瘤疫苗的制备及其在临床应用奠定基础。方法: 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重组人白细胞介素4(rhIL-4)将人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诱导成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mDCs),肿瘤细胞坏死因子-α(TNF-α)作用24 h刺激其成熟。实验设为imDCs组和mDCs组。Trizol法提取特异表达癌胚抗原(CEA)的结肠癌细胞SW480总RNA,电穿孔法将总RNA转染mDCs,设为RNA转染DCs组。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表面分子标志变化和转染DCs组的CEA蛋白表达情况。ELISA法检测各组细胞IL-12分泌水平。结果:rhGM-CSF、rhIL-4、TNF-α能将PBMC诱导成具有典型毛刺样突起形态学特征的DCs。imDCs组DCs表面CD1a表达呈阳性,CD80弱阳性,CD83阴性。mDCs组DCs表面CD1a、CD83、CD80表达均呈阳性。RNA转染DCs组DCs表面CD1a、CD83、CD80表达均呈阳性。总RNA转染mDCs后4 h检测到CEA蛋白表达。mDCs组、RNA转染DCs组IL-12分泌量与imDCs组比较均显著升高(P<0.01), 而mDCs组与RNA转染DCs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结肠癌细胞总RNA可通过电穿孔法转染mDCs并表达CEA蛋白,电穿孔不改变mDCs的表面分子特征及功能。  相似文献   

6.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树突状细胞与CD4+Th细胞分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与CD4+Th细胞亚群分化的关系.方法 分离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以rhlL-4(50ng/mL)、rhGM-CSF(10ng/mL)和rhTNF-α(100μ/mL)诱导培养DC.以流式细胞仪检测DCs表面CD1a、CD83、CD80、CD和HLA-DR分子的表达情况.免疫磁珠分离外周血CD4+T细胞亚群,PMA+Ionomycin刺激后胞内荧光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Th细胞内特征性细胞因子IFN-γ/IL-4以判断Th1/Th2分化.ELISA法检测DCs或Th细胞培养上清中IL-6、IL-12、IFN-γ和IL-4的含量.结果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DCs表达CD1a、CD83、CD80、CD86和HLA-DR分子的水平明显低于正常人;培养至第7天.慢性乙型肝炎患者DCs分泌的IL-12水平低于正常人,而分泌的IL-6水平高于正常人.与正常人相比,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中Th1细胞占CD4+T细胞的百分比较低,Th细胞培养上清中IFN-γ的量也较低.患者DCs与同种异体的健康人Th细胞共培养,刺激Th1型细胞因子IFN-γ产生的能力低于正常人.结论 慢性乙肝患者体内DCs功能的异常可能导致了外周血Th1分化不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黄芪多糖诱导的树突状细胞疫苗对S180荷瘤小鼠的抗肿瘤作用及机制。方法小鼠骨髓来源的树突状细胞体外培养,以黄芪多糖诱导成熟,用S180肿瘤抗原致敏,获得树突状细胞肿瘤疫苗。S180荷瘤小鼠分成模型组(生理盐水0.2mL/只)、环磷酰胺组(50mg/kg/只)、黄芪多糖组(黄芪多糖诱导的树突状细胞2×105/只)、细胞因子组(TNF-α诱导的树突状细胞2×105/只),于荷瘤第5天和第10天给予相应治疗。荷瘤第12天,用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IL-12、TNF-α的水平;处死小鼠,剥瘤称瘤质量,计算抑瘤率。另外4组小鼠经相应治疗后观察生存时间。结果黄芪多糖组的抑瘤率与生命延长率均显著高于环磷酰胺组和模型组(P<0.05),与细胞因子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黄芪多糖组小鼠血清IL-12、TNF-α水平高于环磷酰胺组和模型组(P<0.05),与细胞因子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黄芪多糖诱导的树突状细胞肿瘤疫苗在荷瘤小鼠体内可有效发挥抑瘤作用,延长荷瘤小鼠生命,其机制可能与促进荷瘤小鼠产生抗肿瘤细胞因子IL-12、TNF-α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膀胱肿瘤患者外周血源性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的表型及免疫功能变化.方法 通过密度梯度离心法从膀胱肿瘤患者和正常人外周血分离单个核细胞,加rhGM-CSF和rhlL-4诱导培养树突状细胞,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2组DCs表达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CDla、HLA和CD83的变化,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检测其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和ELISA法检测分泌IL-10和IL-12的变化.结果 膀胱肿瘤患者外周血DCs表达PD-L1[(95.06±4.06)% vs (76.63±6.90)%]和分泌IL-10[(214.00±13.75) pg/mL vs(83.78±7.95) pg/mL]的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DCs表达CD83[(16.20±1.91)% vs (35.53±1.58)%]及刺激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均低于正常组水平(P<0.05).结论 膀胱肿瘤患者外周血源性树突状细胞高表达PD-L1、低表达CD83及过多分泌IL-10可能是膀胱肿瘤发生免疫逃逸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黄芪多糖对人外周血源性树突状细胞(DC)成熟的影响.方法 从健康人外周血中分离获得PBMC,体外采用多种细胞因子(TNFα、IL-4、GM-CSF)联合诱导,获得了分化与功能相对成熟的DC.并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技术,观察了不同浓度黄芪多糖(终浓度为50、100、200 mg/L)对DC表面分子表达以及DC与T细胞在体外混合培养体系中活细胞相互作用过程的干预作用.结果 LPS组、50mg/L组、100mg/L组的细胞呈悬浮生长,可见部分细胞聚集成簇,细胞表面可见数量不等、形态不一的树突样突起,扫描电镜下细胞呈不规则形,表面粗糙,胞体有形态不一的突起,α-萘酸酯酶非特异性酯酶染色呈阴性,200 mg/L组细胞大量凋亡崩解.培养6 d后实验组的DC表面CD86(TCD86*LPS=9.1302、TCD86*50 mg/L=6.4024、TCD86*100 mg/L=8.3165,P<0.001)、HLA-DR(THLA-DR*LPS=6.3118、THLA-DR*100mg/L=7.0752,P<0.001;THLA-DR*50 mg/L=3.5797,P<0.01)等表型表达上调,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LPS组和100mg/L组的CD14等表达下调,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CD14*LPS=8.5709、TCD14*100=8.6103,P<0.001),50mg/L组的CD14表达下调,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TCD14*50 mg/L=1.7918,P>0.05).结论 研究初步表明,适当剂量黄芪多糖可以上调DC膜表面与抗原递呈相关的HLA-DR、CD86等共刺激分子的高表达,对促进DC的分化与成熟,有着显著的影响,并增加DC的免疫活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糖基化终产物 (AGEs))对人单核细胞源树突状细胞(DCs)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用免疫磁珠分离人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经含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 100 μg/L和重组人白细胞介素-4(rhIL-4) 20 μg/L的RPMI1640培养,使其分化为DCs,加入糖基化人血清白蛋白(AGE-HSA) 200 μg/ml,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法,观察AGE-HSA对DCs VCAM-1 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同时检测培养液上清中IL-12和IL-18的浓度?结果:与空白对照相比,AGE-HSA可上调DCs VCAM-1 mRNA和蛋白的表达(P < 0.05),并且明显促进了DCs IL-12和IL-18的分泌(P < 0.05)?AGE-HSA干预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AGEs能够上调DCs VCAM-1的表达,并且促进DCs IL-12和IL-18的分泌,这可能是糖尿病通过DCs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
猪苓多糖经TLR4刺激小鼠骨髓来源的树突状细胞成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猪苓多糖(polyporus polysaccharides,PPS)诱导小鼠骨髓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DC)表型及功能成熟的分子机制。方法:从小鼠骨髓中分离单个核细胞(MNC),用rmGM-CSF、IL-4培养5 d后将其分为三组:实验组中加入50μg/mL PPS;阳性对照组中加1μg/mL LPS;加等量RPMI 1640培养基作为阴性对照组,继续培养48 h。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细胞形态;流式细胞仪(FACS)分析DC表面CD80、CD86及MHC II(I-A/I-E)表达情况;经20μg/mL Toll-like receptor(TLR)4、TLR2单抗作用1 h后,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中IL-12 p40含量;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检测DC对T淋巴细胞的刺激能力。结果:PPS处理的DC具有毛刺状突起,呈典型的DC形态;细胞表达MHC II、CD80及CD86增加;对T淋巴细胞刺激能力增强;分泌IL-12增加且可被抗TLR4单抗所阻断。结论:PPS通过TLR4促进体外培养的小鼠骨髓DC表型与功能成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人参多糖(Ginseng Polysaccharides,GPS)对脐血来源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体外诱导生成及增殖的影响。方法采集脐血抗凝,离心获得单个核细胞,用含胎牛血清(Fatal Calf Serum,FCS)的培养基贴壁培养3h,分别予含GPS和细胞因子(Cytokine,CK)的培养基进行培养,显微镜观察各组细胞形态,台盼蓝染色法计活细胞数,流式细胞术检测第12 d细胞免疫表型CD80、CD83、CD86的表达。结果脐血单个核细胞体外经GPS诱导培养后细胞数量显著增加,以浓度为100μg/ml第12 d时增殖最显著(P〈0.05),细胞形态典型,高表达免疫表型CD80、CD83、CD86(P〈0.01)。结论GPS可从脐血单个核细胞体外诱导出DC,并经形态学及表型鉴定得以证实。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Gamma射线照射是否影响体外培养的人树突状细胞的表型。方法:利用含有重组的人GM-CSF(800U/ml)和IL-4(500U/ml)的RPMI 1640培养基从人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诱生树突状细胞(DC)。在培养的第6d加入5mg/L的脂多糖(LPS)继续培养24h促使DC完全成熟,于第7d收获DC并分成2部分,一部分未经Gamma射线照射的DC用作对照组,另一部分的DC用30Gy剂量的Gamma射线照射。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DC的表面分子。结果:Gamma射线照射减少树突状细胞CD86,CD80和HLA-DR,尤其是CD86分子的表达(P=0.0072)。结论:Gamma射线照射影响DC的表型。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三氧化二砷(ATO)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体外培养树突状细胞分化成熟和功能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初步阐明DC是否为ATO治疗SLE的作用靶点。方法:分离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用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 macrophag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GM-CSF)、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细胞因子诱导DC成熟,加入不同浓度ATO培养。培养第9d收集DC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CD80、CD86和HLA-DR的表达。MTT法检测DC刺激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ELISA法检测混和淋巴细胞反应培养上清IL-10和IFN-γ水平。结果:1.ATO处理后的DC表达CD80、CD86和HLA-DR百分数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均〈0.05,且随ATO浓度的增加DC表达CD80、CD86和HLA-DR百分数降低;2.ATO处理后的DC与T细胞混合培养,其刺激T细胞增殖相应的OD值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且随浓度增加降低越明显。3.其混合培养的上清液中IL-10水平较无ATO处理的DC与T细胞的混合培养上清液明显降低,P〈0.05,而IFN-γ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ATO在体外可抑制SLE患者外周血DC的成熟,未成熟DC能抑制T细胞增殖及T细胞向Th2细胞转化,从而纠正SLE患者的部分免疫紊乱。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对人脐血树突状细胞(DC)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无菌条件下采集脐带血70 ml,经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得脐血单个核细胞,然后分3组进行培养。阴性对照组(N组):只加rhGM-CSF 50 ng/ml和rhIL-4 10 ng/ml培养10 d;阳性对照组(P组):在加入rhGM-CSF、rhIL-4培养的同时加入rhTNF-α50 ng/ml培养10 d诱导成熟树突状细胞;药物组(S组):加入rhGM-CSF、rhIL-4的同时加入舒芬太尼其浓度分别为(0.2、0.5、1.0)ng/ml(S_(0.2)、S_(0.5)、S_(1.0)培养10 d。培养过程中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长情况及形态学变化;以流式细胞仪分析各组细胞免疫表型CD80、CD86、CD83、HLA-DR分子的表达;ELISA法测定其分泌IL-12的水平;MTT法检测DCs刺激混合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结果与N组比较,S组和P组细胞具有典型的树突状细胞形态学特征,CD80、CD86、CD83和HLA-DR分子的表达增加(P<0.05),促进同种异体混合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较强(P<0.05),IL-12表达增加(P<0.05);与P组比较,S组细胞随舒芬太尼药物浓度增加树突状伪足逐渐不明显,CD80、CD86、CD83和HLA-DR分子表达以及促进混合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呈不典型的剂量依赖性下降趋势(P<0.05),IL-12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脐血来源的单个核细胞可在舒芬太尼的刺激下诱导为成熟的树突状细胞,但舒芬太尼对树突状细胞成熟和免疫功能的影响具有剂量依赖性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6.
黄光胜  吕永恒  陈琪  黎洪展 《重庆医学》2011,40(23):2313-2314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大鼠单核细胞源性树突状细胞(DCs)吞噬功能及表面共刺激分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大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经含重组鼠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mGM-CSF)100 ng/mL、重组鼠白介素-4(rmIL-4)20 ng/mL的完全RPMI 1640培养基培养,使其分化为DCs。以磷酸盐缓冲液(PBS)组作阴性对照,将DCs与50μg/mL 1,1′二(十八烷基)3,3′,3′,3′四甲基吲哚羰基花青高氯酸盐(DiI)染料标记的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共同孵育48 h(加或不加100μmol/L阿托伐他汀)作为实验组,流式细胞术检测DCs表面共刺激分子CD86、CD40的表达,同时镜下观察DCs吞噬ox-LDL的形态变化。结果 ox-LDL上调DCs表面共刺激分子CD86、CD40的表达,经阿托伐他汀处理的DCs可下调CD86、CD40的表达,对ox-LDL的吞噬作用受到抑制。结论阿托伐他汀可明显抑制DCs的吞噬功能及表面共刺激分子表达。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人HER2阳性乳腺癌细胞对树突状细胞表型及功能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来源的树突状细胞。培养的第5天,实验组HER2’MCF-7细胞的培养上清液孵育24小时,以不加上清液的树突状细胞作为对照组,流式细胞术检测树突状细胞表面标志CDS0、CD86、CD40、CD83和HLA—DR的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IL-12、TNF—α、IL-6和IL-10的分泌水平。用改良的MTT比色法检测上清液处理的树突状细胞刺激同种异体T细胞增殖的能力和ELISA法检测树突状细胞刺激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能力。结果树突状细胞与HER2’MCF-7细胞的上清液共培养后,树突状细胞表面分子CD80、CD83、CD86及CD40均表达升高,同时伴随着IL-12、TNF-α、IL-6的分泌增加。与对照组相比较,上清液处理的树突状细胞对激活同种异体T细胞增殖和分泌细胞因子的能力明显增强(P〈0.01)。结论HER2’MCF-7细胞能改善树突状细胞的抗原递呈功能和刺激T细胞活化增殖的能力,提示HER2’MCF-7细胞对树突状细胞是免疫刺激作用,对于HER2’的乳腺癌可采用基于树突状细胞疫苗的免疫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s,DCs)和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kil—let,CIK)联合化疗治疗晚期实体瘤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自体肿瘤免疫细胞治疗晚期实体瘤患者130例。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其中贴壁细胞用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肿瘤坏死因子及白细胞介素4等诱导产生DCs,并用自体肿瘤细胞或外源性肿瘤细胞抗原致敏,获得Ag.DCs;悬浮细胞经干扰素-γ,IL2和CD3单克隆抗体(CD3 monoclonal antibody,CD3mAb)等诱导产生CIK细胞,将DCs与CIK细胞共同培养;采用FCM法检测DCs及CIK细胞表型,一次回输患者。结果130例中晚期肿瘤自体肿瘤免疫细胞联合化疗治疗后,完全缓解(CR)5例,部分缓解(PR)19例,稳定(SD)87例,疾病进展(PD)13例,6例晚期肿瘤进展死亡,疾病控制率85.38%。结论DCs—CIK细胞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恶性实体瘤安全有效,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人外周血树突状细胞的诱导与鉴定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体外诱导、培养人外周血单核细胞获得不同成熟阶段的树突状细胞(DCs)。方法:用贴壁法从健康人外周血浓缩白细胞获取单核细胞,第一阶段在GM-CSF+IL-4存在的条件下培养7 d,获得未成熟DCs;第二阶段在GM-CSF+TNF-α联合诱导下培养至14 d,获得成熟的DCs。对DCs的形态进行显微镜下观察,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表型,用MTT的方法对DCs的功能进行检测。结果:获得的未成熟DCs中度表达CD1a、共刺激分子,高表达HLA-DR分子,在DCs的成熟期共刺激分子、HLA-DR及CD83、CD25分子均高度表达,刺激同种异型T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强。结论:成功地建立了诱导人外周血单核细胞获得不同发育阶段DCs的方法,并获得了大量纯度较高的DCs。  相似文献   

20.
目的从健康人外周血中分离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cell,PBMC),经体外诱导培养获取成熟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方法取健康人新鲜外周血,经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获得单个核细胞,在含10%胎牛血清的RPMI-1640培养基中培养.置37℃、5%CO2培养箱内静置培养2 h后除去悬浮细胞.培养液中加入rhGM-CSF和rhIL-4继续培养贴壁细胞5 d,然后加入TNF-α促进其分化成熟.倒置显微镜下观察DC形态,流式细胞仪(flowcytometer,FCM)对其进行表型鉴定.结果显微镜下观察DC细胞形态不规则,表面有大量的毛刺状突起;成熟DC细胞表面CD83、CD80分子表达明显增高.结论用rhGM-CSF、rhIL-4和TNF-α联合培养可以从健康人外周血诱导培养出成熟的树突状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