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人外周血树突状细胞的体外培养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在体外从人外周血中培养、鉴定树突状细胞。方法取正常健康人新鲜外周血,经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获得单个核细胞,取贴壁细胞加入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重组人白细胞介素-4,体外培养第7天,加入肿瘤坏死因子-α促进其分化成熟。用倒置显微镜观察其形态,用流式细胞仪进行表型测定。结果从正常人外周血分离获得的单个核细胞经rhGM-CSF,rhIL-4和TNF-α联合培养,获得大量树突状细胞。具有典型的树突状细胞形态和免疫表型,高表达HLA-DR,CD83,CD80,CD86、HLA-DR CD83 及CD80 CD86 。结论用rhGM-CSF,rhIL-4和TNF-α联合培养可以从人外周血诱导培养出大量的树突状细胞且高表达HLA-DR,CD80,CD83,CD86、HLA-DR CD83 及CD80 CD86 。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体外从健康成人外周血单核细胞(Mo)诱导培养成熟的树突状细胞(DE)的方法。方法:采用连续贴壁法分离正常人外周血单核细胞,在GM-CSF和IL-4的完全培养基中培养。培养5天后收集细胞,重新铺板后继续在TNF-α的完全培养基中培养48小时后,收集细胞和上清液,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DC表型CD80、CD83、CD40的表达;用ELISA法检测上清液中细胞因子IL-12的浓度;用倒置显微镜动态观察DC形态变化。结果:采用连续贴壁法和用GM—CSF、IL-4和TNF—α联合培养可以从人外周血诱导培养出大量的树突状细胞,且高表达CD80、CD83、CD40,表达率分别为84.29%、90.73%、92.38%。DC分泌的细胞因子IL-12浓度为38.52±11.34pg/ml。结论:采用连续贴壁法和用GM.CSF、IL-4和TNF-α联合培养可以从人外周血诱导培养大量的树突状细胞,检测表型CD80、CD83、CD40的表达率和细胞因子IL-12浓度可以鉴定树突状细胞。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膀胱癌患者外周血来源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诱导培养方法,观察其形态学特点及分子表型变化. 方法:从膀胱癌患者外周血中分离出单个核细胞,在GM-CSF、IL-4的诱导下培养扩增DC,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培养过程中的形态学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分子表型变化.结果:诱导培养7天即可获取大量成熟DC,细胞表面出现典型树枝状突起,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证实为CD1a ;流式细胞仪表型分析显示DC特异性标志CD1a的阳性表达率为57.4%,特异性成熟标志CD83的阳性表达率为72.1%,HLA-DR为94.6%.结论:膀胱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体外可定向诱导培养为成熟的DC,该研究结果为进一步膀胱癌临床生物学治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人外周血和脐血体外诱导扩增的树突状细胞在冻融抗原激活后的抗肿瘤作用.方法:分离正常人外周血或脐血单个核细胞,用重组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白介素4(IL-4)将其分别诱导为外周血树突状细胞(PbDC)及脐血树突状细胞(CbDC),2者分别于诱导前、诱导第7 d及抗原刺激3 d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DC表面共刺激分子的改变;分别将PbDC、CbDC与外周血T细胞共孵育,以K562为靶细胞,采用MTT比色法检测T细胞抗肿瘤活性的差异.结果:PbDC于诱导第7 d、CbDC于诱导第5 d呈现典型的DC形态.外周血和脐血单个核细胞经GM-CSF、IL-4诱导培养后,CD86、CD11c、CD54、MHC-I类分子表达均增高,脐血单个核细胞MHC-Ⅱ类分子表达增高,与培养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负载抗原后,MHC-I和CD54表达进一步增高,与负载抗原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以PbDC或CbDC诱导活化的T细胞为效应细胞,均可使肿瘤细胞的生长受到抑制,并最终导致其死亡,杀伤率与未负载抗原的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bDC组及CbDC组对肿瘤细胞均有杀伤活性,2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肿瘤抗原激活的外周血及脐血DC具有相似的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5.
人外周血单核细胞体外诱导树突状细胞及鉴定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目的:建立从人外周血单核细胞体外诱导培养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的方法。方法:分离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以细胞因子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白细胞介素-4(IL-4),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培养获得DC,电镜及共聚集显微镜观察其形态,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抗原,体外同种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检测DC刺激T细胞的增殖活性。结果:从正常外周血分离得到的单核细胞,体外经重且人GM-CSF,IL-4,TNF-α的共同诱导培养,得到大量成熟DC,形态学观察可见典型DC特征,荧光激少在细胞分离器(FACS)检测表明,诱导的DC高表达HLA-DR(96%),CD83(94.2%),CDla(94.2%)分子,同时也高表达CD40(97.7%),CD80(98.2%)分子,同种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显示,诱导的DC具有很强的激发同种T细胞增殖的能力。结论:人外周血单核细胞体外经细胞因子贯序诱导培养,可以生成大量功能成熟的DC,为进一步开展DC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从人外周血分离、纯化、培养树突状细胞的方法,研究细胞因子对树突状细胞体外增殖、分化成熟的影响。方法:取正常人外周血,经淋巴细胞分离液梯度分离,取中间白膜层细胞,通过贴壁处理,获得单个核细胞,加入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1μg/ml和重组人白细胞介素-4(rhIL-4)410ng/ml,体外培养7d后,加入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促进其分化成熟。第8天收获悬浮细胞,用相差显微镜和电镜观察其形态,经树突状细胞(DC)单克隆抗体染色后用流式细胞仪进行表型测定。结果:从正常人外周血分离获得的单个核细胞经rhGM-CSF、rhlL-4和TNF-α联合作用1周左右获得大量高纯度树突状细胞,树突状细胞特征:悬浮生长;具有树突状或裙褶状突起;高表达HLA-DR、CD1a、CD80、CD83、CD86和低表达CD14。结论:用rhGM-CSF、rhIL-4和TNF-α联合作用可以从人外周血诱导培养出大量的树突状细胞,经形态学观察及表型鉴定得以证实。该培养技术为进一步研究树突状细胞肿瘤疫苗的临床应用奠定了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树突状细胞(DC)体外培养的方法。方法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重组人白细胞介素4、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α等细胞因子自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诱导分离DC,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表面标志,四氮唑蓝法测定其刺激同种异体淋巴细胞增殖能力。结果体外培养第10天,大量细胞出现典型的树突状形态;流式细胞仪检测高表达CD80、CD86、CD83、CD40、CD1a、人白细胞DR抗原;在体外能强烈刺激同种异体混合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结论该方法可获得较高纯度典型的DC,为DC的临床免疫治疗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8.
人外周血树突状细胞的诱导、培养及其表面标记的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云飞  范清宇 《医学争鸣》2005,26(24):2300-2300
0引言 树突状细胞(dendritie cells,DC)的特点及功能是目前肿瘤免疫研究的热点,本研究将在DC的培养及其表面标记等方面做进一步的探讨,为DC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体外培养的方法.方法:从正常人外周血分离获得单核细胞,加入rhGM-CSF1000U/ml、rhIL-4500U/ml体外培养.取培养7天的细胞,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和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表型,并对其进行鉴定.结果: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显示,90%以上培养7天的细胞表达DCs特异性标志CD1a,而单核细胞特异性标志CD14表达小于5%;FACS分析显示,培养7天的细胞高表达HLA-A、B、C,HLA-DR和协同刺激分子CD40、B7-1.表明加入细胞因子体外培养后,由单核细胞生成了DCs.结论:通过该方法对人外周血单核细胞进行体外扩增,能够得到成熟的DC.  相似文献   

10.
人外周血中树突状细胞的诱导及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从健康人外周血诱导高纯度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方法:用贴壁法从健康人外周血获取单核细胞,对传统的诱导方法加以改进,经GM-CSF(100ng/ml)和IL-4(500U/ml)持续诱导7天,在此期间不再补充新的细胞因子,新鲜培养基和促成熟因子,以获取高纯度DC,结果:经上述方法处理后,从健康人外周血中诱导出了大量高纯度DC,其能高表达HLA-I,Ⅱ类分子,共刺激分子和粘附分子,显示出成熟DC的特征,这些DC能强烈诱导同种体淋巴细胞的增殖,其内吞能力在第3天达最高,之后明显下降,结论:本研究所建立的从外周血获取大量成熟DC的方法经济,简便,为DC的深入研究和临床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体外诱导DCl、DC2的条件。方法:体外用细胞因子GM-CSF IL-4/ TNF-α及IL-3 G-CSF/ TNF-α来分别诱导DC。结果:用GM-CSF IL-4/ TNF-α诱导出CDl23^ DC2和CDl23^-DCl细胞,而采用G-CSF IL-3/ TNF-α未能诱导出CDl23^ 的DC2细胞。结论:用人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体外用细胞因子组合GM-CSF IL-4/ TNF-α可以诱导出CDl23^ DC2和CDl23^-DCl细胞。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处于乙肝病毒临床清除状态的肝移植受体术后外周血来源树突状细胞提呈乙肝病毒表面抗原的能力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18例术后肝移植受体为病例组,6例健康成人为对照组,以细胞因子诱导法从外周血获得树突状细胞,经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处理后进行混合淋巴细胞培养,检测并比较两组树突状细胞刺激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并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肝移植受体术后外周血来源的树突状细胞刺激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弱于健康对照组(cpm值4310.8±1820.3 vs 19002.5±3357.8,P<0.001),提呈乙肝病毒表面抗原的能力弱于健康对照组(cpm值4974.9±2414.7 vs 39258.4±5554.9,P<0.001).结论 肝移植受体术后外周血来源树突状细胞提呈乙肝表面抗原的能力低下,此种功能缺陷可能是导致受体针对乙肝病毒的主动免疫反应性低的重要原因,并且其提呈作用受术前乙肝病毒复制状态、术后时间、术后预防方案及术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乙肝病毒含量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制备人脐带血来源的树突状细胞 (DC )疫苗 ,并观察其在体外对人肝癌细胞的杀伤活性。方法 :rhGM CSF10 0 μg/mL、rhTNF α 5 0u/mL诱导人脐带血CD3 4+ 干细胞向DC分化 ,用超声破碎的人肝癌细胞BEL 740 2裂解物冲击DC ,制备DC疫苗。活细胞计数和中性红比色法检测DC疫苗致敏的脐带血或外周血淋巴细胞在体外对BEL 740 2的杀伤活性。结果 :脐带血CD3 4+ 细胞在细胞因子诱导下 ,细胞体积增大 ,变为不规则形 ,细胞数量增多 ,形成细胞集落。在培养后期集落周围的细胞伸出长的树枝状突起并不断从集落脱落下来。活细胞计数和中性红比色法显示负载肿瘤抗原的DC致敏的淋巴细胞在体外对BEL 740 2的杀伤活性明显强于未致敏的淋巴细胞 (P <0 0 1) ,DC致敏的脐带血来源淋巴细胞和DC致敏的外周血来源淋巴细胞的杀伤活性分别为 44 0 9%和 47 92 % (P >0 0 5 )。结论 :人脐带血干细胞在细胞因子的诱导下扩增并分化为DC。经肝癌细胞裂解抗原致敏、人脐带血来源的DC疫苗 ,能增强淋巴细胞对相应人肝癌细胞的体外杀伤效应 ,而且DC疫苗对脐带血来源的初始型淋巴细胞和外周血来源的淋巴细胞有同样的激活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体外诱生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 CML)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 PBMNCs)为树突细胞( DCs)。方法 :CML患者 PBMNCs在含 GM- CSF、IL- 4、TNF- α的培养液中培养 1 4d,倒置显微镜、电镜下观察细胞形态 ,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表面标志 ,免疫磁珠 ( MACS)富集所诱生的 DCs,用D- FISH、RT- PCR方法检测 DCs的白血病源性。利用 MTT法检测所诱生 DCs刺激 T细胞增殖能力。结果 :所诱生的细胞高表达 CD80 、CD86、CD1a、HLA- DR,电镜下细胞表面有丰富突起 ,细胞浆内有丰富线粒体 ,D- FISH、RT- PCR检测所诱生的 DCs具有 bcr/abl融合基因。CML DCs具有刺激 T细胞增殖能力。结论 :体外利用 CML患者 PBMNCs成功诱导生成了来源于 CML细胞的 DCs( CML DCs)。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渗出性恶性胸腔积液(exudativemalignantpleuraleffusions,EMPE)来源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的分离培养方法,观察DCs的形态学及对其进行表型鉴定。方法:用密度梯度离心的方法,从非小细胞肺癌EMPE中分离获得胸腔积液中的单个核细胞,用白细胞介素-4(IL-4)、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 macrophag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GM-CSF)、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培养,应用倒置显微镜、光镜观察细胞形态;用流式细胞仪对DCs进行表型鉴定。结果:建立了PEDCs的分离培养方法。培养9d的DCs高表达人类白细胞抗原-DR(human leucocyte antigen,HLA-DR)、CD83、CD86、CD80。结论:从EMPE中分离的PEDCs体外培养后不仅在形态上成熟,而且高表达特异性表面分子。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兔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EPCs)的分离、培养方法,并鉴定其功能。方法从兔耳中央动脉采集兔外周血30ml,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单个核细胞,接种于人纤维连接蛋白包被的培养板上,分别予含20%胎牛血清低糖的DMEM培养基诱导培养,培养2周后通过免疫荧光、免疫组化、体外血管成形实验鉴定内皮祖细胞。结果兔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体外培养可成功获得内皮祖细胞,稳定表达内皮祖细胞相关抗原,并能在matrigel凝胶上形成稳定的血管腔样结构。结论兔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采用密度梯度离心及一定的培养条件能成功诱导、分化为内皮祖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