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张寅彪 《现代实用医学》2006,18(7):487-487,525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性肺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措施。方法肾移植术后间质性肺炎患者19例,均给予更昔洛韦5mg/kg静滴每日2次,减少FK506、骁悉及环孢素A(CSA)1/3~1/2的用量,严重者停用免疫抑制剂,待肺炎好转后重新应用。同时使用甲基强的松龙160~320mg/d、免疫球蛋白及营养等对症治疗,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者给予无创或有创呼吸支持。结果治愈9例,好转5例,自动出院3例,死亡2例。结论抗巨细胞病毒治疗,调整免疫抑制剂用量及支持治疗是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性肺炎治疗的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性肺炎合并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6例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性肺炎合并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均给予更昔洛韦静脉滴注,疗程2周。减少他克莫司或环孢素A的用量,停用霉酚酸酯和强的松,使用面罩吸氧、其中4例使用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2例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结果 6例患者中4例痊愈,2例死亡。结论 持续的低氧血症、胸部X、肺灌洗、CT检查是早期诊断的关键。更昔洛韦抗病毒、调节免疫抑制剂用量、使用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是治疗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性肺炎合并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胸腺肽a1对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CMV)肺炎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肾移植术后CMV肺炎患者46例分为两组,组Ⅰ单独使用抗病毒药更昔洛韦,组Ⅱ联合应用胸腺肽a1和抗病毒药。结果46例患者总存活率56.52%(26/46),组Ⅱ存活率72.73%(16/22)明显高于组Ⅰ患者的41.67%(10/24)(P<0.05),两组各有1例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结论胸腺肽a1联合抗病毒药可提高CMV肺炎的治愈率,是安全有效的抗CMV病毒肺炎的疗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CMV)肺炎的治疗措施。方法:对8例肾移植术后发生巨细胞病毒肺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本组6例患者均于发热后1-2天入院,并给予以更昔洛韦为主的综合治疗,全部治愈出院。另外2例于入院前已发热10-15天,并已作常规抗炎治疗无效而入院,入院后迅速发展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最后死于呼吸衰竭。结论:对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肺炎应尽早诊断、尽早用药,以更昔洛韦或膦甲酸钠为主的综合治疗(包括调整免疫抑制剂,纠正低蛋白血症支持等治疗)为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肾移植术后发生卡氏肺孢子虫肺炎(PCP)的病因、特点及诊疗方案.方法 对在我院诊治的29例肾移植术后卡氏肺孢子虫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9例肾移植术后PCP患者,其中14例发展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28例痊愈,1例患者合并巨细胞病毒感染,并发心衰而死亡.结论 PCP多发生在移植术后3~6月,病情进展快,凶险,应以预防为主,个体化合理使用免疫抑制剂是关键;一旦发生,尽早诊断,合理治疗:尽早、足量给予复方磺胺甲恶唑、减少免疫抑制剂,支持治疗,必要时果断使用呼吸机支持是救治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肾移植术后肺炎具有较高的病死率,可达40%~50%[1].卡氏肺孢子虫肺炎(PCP)是肾移植术后较常见的感染并发症,临床起病隐匿,进展迅速,若不及时进行有效治疗,将会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病死率较高.我院对收治的肾移植术后PCP患者,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及早采用BiPAP呼吸机行无创通气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陈桂莲 《中外医疗》2011,30(13):166-166
目的探讨重症胰腺炎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护理措施。方法对我院重症胰腺炎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采取精心治疗及护理。结果所有患者呼吸窘迫症状得到改善。42例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予呼吸机辅助通气,42例治疗7~40d痊愈出院,18例经抢救无效死亡,死亡原因为全身严重感染和多脏器功能不全,死亡率为30%。结论重症胰腺炎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病情变化快,病程凶险,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及早期精心护理是降低其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监测CD4+T淋巴细胞对防治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cytomcgalovims,CMV)肺炎的临床意义.方法 2005年1月至2008年3月.监测133例肾移植术后受者外周血CD4'细胞计数的动态变化,根据其变化调整免疫抑制剂(Cs~Fl(506+MMF+Pred)的用量,观察调整用药对CMV肺炎发病的影响.结果 共有36例受者CD4'细胞明显下降,发生在术后45~72(61.5~9.31 d.均给予减少或停用免疫抑制剂处理.133例受者有12例出现CMV肺炎,发病在术后5耻118(76.2~11.61d.其中7例伴有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CD4+T细胞下降受者CMV肺炎的发病率(27.8%,10/36)明显高于CD4+细胞稳定受者(2.1%,2/97)(p,0.01),在调整用药期『日J有2例发生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增加(P>0.05).12例CMV肺炎病人8例(66.7%,8/12)治愈.4例(33.3%,4/12)死亡.24例未发病受者在调整用药后CD4'细胞迅速上升,在14 d恢复到术前水平;8例CMV肺炎治愈者上升较缓慢,在21 d恢复;而4例死亡病人持续保持在低水平.结论 肾移植术后CD4'细胞的变化与CMV肺炎发病有密切相关性,依据其变化在CMV肺炎发病之前减少或停用免疫抑制剂是安全的,为预防和救治CMV肺炎提供一条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29例肾移植受者肺炎临床特点研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肾移植受者肺炎的特点,总结诊断和治疗方案的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2006年7月期间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病历资料完整的29例肾移植受者肺炎病例.结果 肺炎29例,其中,院内获得性肺炎1例(3.4%,1/29),社区获得性肺炎28例(96.6%,28/29).巨细胞病毒肺炎19例,细菌性肺炎10例,真菌性肺炎3例,卡氏肺孢子菌肺炎1例,病原体不明肺炎5例.24例查明病原体的肺炎受者中,9例(37.5%,9/24)为多重病原体感染.29例受者中,重症肺炎27例(93.1%,27/29),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15例(51.7%,15/29).住院治疗的24例患者中,死亡4例(16.7%),治愈20例(83.3%).肾移植术后第2~6个月,尤其在第2~3个月,是肺炎发生的危险时期.结论 肾移植受者肺炎以多重感染的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为主,巨细胞病毒肺炎及细菌性肺炎是主要类型和死亡原因,真菌性肺炎和细菌性肺炎病死率高.适当的诊治策略有助于提高治愈率和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和研究呼吸机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9月至2014年5月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88例,按投币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行呼吸机治疗;观察组采用捆绑式方法行呼吸机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呼吸机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呼吸机使用时间、ICU病房治疗时间等相关指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治疗24 h后血气指标检测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临床死亡率、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呼吸机使用时间、ICU病房治疗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捆绑式呼吸机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可有效降低呼吸机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患者ICU病房治疗时间及呼吸机使用时间,对减轻患者痛苦及节省医疗资源均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在治疗肾移植术后卡氏肺孢菌肺炎(PCP)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中的价值.方法:9例肾移植术后PCP合并ARDS患者,在早期抗卡氏肺孢子虫治疗、调整免疫抑制方案等综合治疗措施的基础上,全部给予机械通气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9例患者中7例有效,有效率为77.78%,2例死亡,死亡率为22.22%.9例患者治疗后2,12,24,48及72 h的动脉血氧分压、氧合指数及呼吸频率较治疗前均有改善(均为P<0.05).结论:机械通气可在短时间内纠正缺氧保证氧合,为治疗原发病赢得时间,在治疗肾移植术后PCP合并ARDS患者的治疗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同种异体肾移植术后肝损害诊断与治疗 (附9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提高同种异体肾移植术后肝功能损害的诊断与治疗水平。方法 通过对91例(105例次)肾移植术后出现肝功能异常的严重程度进行分类,分别给予不同方法进行综合治疗。针对不同程度、不同病因肝损害,87例次减少CsA(环孢素A等)免疫抑制用量,19例次调整更换为肝功能损害小的免疫抑制剂,所有病例均加用适当的保肝降酶药物。结果 1例因急性肝衰死亡,69例肝功能恢复正常,11例肝功能改善,10例摘除移植肾。结论 由于肝炎病毒感染或药物副作用,肾移植受者易致肝功能损害,对于此类患者,应调整用药方案并加强保肝治疗。  相似文献   

13.
林艳荣 《中国热带医学》2012,12(11):1358-1360
目的 探讨艾滋病(AIDS)合并巨细胞病毒性肺炎(CMP)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临床特点、治疗与转归.方法 对ICU收治的12例艾滋病合并巨细胞病毒性肺炎伴ARDS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血清学指标、T淋巴细胞亚群、治疗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12例患者均表现为发热、咳嗽、气促症状,呼吸困难进行性加重,肺部听诊可闻及少量湿性罗音,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减少,血清白蛋白16~31g/L,CD4+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9~42/μl,乳酸脱氢酶、血乳酸增高,CMV抗体检测阴性,血气分析表现为严重进行性加重的低氧血症,X线胸片检查为两下肺弥漫分布的网状或小结节斑片状淡薄阴影,病灶迅速发展为大片状致密影,经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低氧血症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但抗巨细胞病毒治疗不能有效阻止病情的进展,病灶很快波及全肺,死亡率高.结论 艾滋病合并巨细胞病毒性肺炎出现ARDS预后差,建议对于CD4+T淋巴细胞计数<50/μl的艾滋病患者应常规预防性使用更昔洛韦口服,防治CMP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肾移植患者术后并发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感染性肺炎临床疗效.方法 对我院16例肾移植术后并发CMV感染性肺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 本组经治疗后,14例治愈,2例死亡,其中7例经普通鼻导管吸氧缺氧症状改善,4例经用无创呼吸机加压吸氧才明显改善缺氧症状,3例需气管插管呼吸机通气症状改善.结论 CMV感染性肺炎起病急病情重,早诊断、尽早采用综合治疗措施,是成功治疗CMV感染性肺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张康羿  柳飞  杨立川  于笑笑 《西部医学》2013,(2):188-189,191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重症肺部感染患者免疫抑制方案调整前后SCys C的变化,以期为临床提供一个简便、准确、敏感地反映移植肾功能的指标。方法纳入我院收治的17例肾移植术后重症肺部感染患者,胶乳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Modular P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德国Roche公司)测定免疫抑制方案调整前后血清胱抑素C(Serum CystatinC,SCys C)浓度。结果 17例重症肺部感染患者治疗过程中,7例停用免疫抑制剂,仅使用甲强龙40mg静滴,免疫抑制剂停用时间为7~20天;8例免疫抑制剂用量减少。免疫抑制剂减量或停用期间,无患者发生排斥反应。调整免疫抑制剂前后肾移植术后重症肺炎患者SCys C水平分别为(2.02±0.99)mg/L、(2.21±1.12)mg/L(P=0.053)。结论调整免疫抑制方案前后肾移植术后重症肺炎患者SCys C水平变化无统计学意义,提示重症感染发生时,及时调整免疫抑制剂用量为有效且安全的治疗措施。SCys C可作为评估肾移植术后感染患者移植肾功能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重症肺部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我院近年肾移植术后14例重症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14例重症肺部感染患者均发生于术后1~6个月内,痊愈9例,死亡5例。查出细菌感染3例,细菌合并真菌感染7例,巨细胞病毒感染3例,卡氏肺囊虫1例。【结论】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患者应早期重视,积极进行病原学检测,早期诊断、综合治疗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霉酚酸酯(MMF)与环孢素A(CsA)和泼尼松(Pred)联用对肾移植患者免疫抑制作用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随机将120例肾移植受者分为3组,分别给予MMF2.0g/d(A组)、1.5g/a(B组)及硫唑嘌呤(Aza)100mg/d(C组)。3组患者均同时接受相似剂量的CsA和Pred。观察肾移植术后6个月内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移植肾功能和药物的副作用。结果A,B,C组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8.7%,5.6%和36.8%;A,B组消化道的副作用多见,C组的白细胞减少现象多见,其他副作用3个组的差异无显著性。术后6个月A,B组患者的血清肌酐值明显低于C组。结论不同剂量的MMF与CsA和Pred联合应用,可有效预防术后早期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MMF除胃肠道的副作用较多外,其他副作用未见增多。  相似文献   

18.
舒莱预防肾脏移植物急性排斥反应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2受体单克隆抗体——舒莱(Simulect)对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的预防作用以及用药的安全性与药物的毒副作用。方法:将我器官移植移植中心1999年3月~2002年10月共46例肾移植受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舒莱组(23例)和对照组(23例),两组肾移植术后均接受以Neoral为基础的三联免疫抑制剂。舒莱组术前2h和术后4d各给予舒莱20mg静脉滴注。观察急性排斥反应、Neoral、皮质激素和硫唑嘌呤用量及药物的毒副作用。实验室检测血CsA浓度和肝肾功能。结果:研究结果表明,舒莱组无1例发生急性排斥反应,对照组术后8周内发生3例4次急性排斥反应。两组均未发生明显的毒副作用。两组间Neoral用量及血CsA浓度无明显差异。对照组因发生急性排斥反应,8周内皮质激素用药量总量大于舒莱组。结论:舒莱对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具有明显的预防作用,且用药方法简便,疗程短,无明显的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9.
马文霞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11):145-147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途径在急性肾功能衰竭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安阳市第三人民医院2010年6月~2010年12月所收治的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84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2例。观察组采用预先设置的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医嘱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健康教育效果、透析间隔时间、住院时间及医疗费用、治疗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健康教育总掌握率[88.1%(37/42)]显著高于对照组[50.0%(21/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26,P〈0.01)。观察组透析间隔时间[(3.88±0.68)d]显著长于对照组[(3.03±0.7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44,P〈0.01);观察组住院时间[(18.63±4.56)d]短于对照组[(35.34±5.03)d],医疗费用[(8119.12±3047.31)元]显著低于对照组[(12 546.47±3246.11)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5.95、5.36,均P〈0.01)。观察组患者治疗满意度[90.5%(38/42)]显著高于对照组[73.8%(31/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8,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可以改善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肾移植后股骨头缺血坏死危险因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肾移植后发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危险因素,提高移植后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早期诊断率。方法对24例肾移植后股骨头缺血坏死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随访25~100个月,平均49.5个月。股骨头坏死组病人的术后激素用量、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术后1a的体重增加、血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的变化相对对照组差异明显。结论激素的应用是移植后股骨头坏死的重要原因,术后早期血脂和体重的变化对移植后股骨头坏死有一定的预示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