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3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鼠胚成纤维细胞的培养条件及滋养层制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背景:鼠胚成纤维细胞经丝裂霉素C处理或Y射线照射阻断其有丝分裂后,铺层的细胞可保持活力但不增殖,并能够在生长过程中产生促进胚胎十细胞生长的因子和抑制胚胎干细胞分化的因子,但其生命期有限.目的:探讨分离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的最适胚龄与培养条件,以及用其制备细胞饲养层的效果.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体外观察,于2005-11/2006-07在广东省计划生育专科医院实验室完成.材料:清洁级昆明系孕7.5,10.5,13.5,16.5,19.5 d雌鼠各5只.方法:无菌取上述各孕龄小鼠胚胎分离鼠胚成纤维细胞,调整细胞浓度为1×107L-1、1×109L-1 1×1011 L-1,胰酶消化传代.当胚胎成纤维细胞生长并相互接触时,加入丝裂霉素C作用2-4 h,用无钙无镁PBS配制的胰蛋白酶液消化2~5 min,终止后用吸管吹打皿底,使细胞充分分离,以含10%胎牛血清的DMEM液调整细胞浓度为5×108 L-1,将该悬液移入明胶处理的培养皿内常规培养,制备鼠胚成纤维细胞饲养层.主要观察指标:胎龄、细胞浓度、传代次数对鼠胚成纤维细胞生长增殖的影响.不同胎龄鼠胚成纤维细胞饲养层制备效果.结果:7.5~19.5 d鼠胚均可分离出成纤维细胞,但7.5 d.10.5 d鼠胚分离所得成纤维细胞数最少,寿命短,且混有大量杂细胞:13.5d鼠胚分离所得成纤维细胞数量多,增殖快,所含杂细胞少:16.5~19.5 d鼠胚分离所得成纤维细胞生长状态不良,增殖缓慢,杂细胞较多.同等条件下与1x107 L-1、1×1011 L-1浓度比较,1×109 L-1浓度的鼠胚成纤维细胞生长状况良好,铺层时间适中,细胞寿命最长(P<0.05).以13.5 d鼠胚成纤维细胞经初代培养后传4代,成功建立了成纤维细胞株,相同条件下1~代细胞形态,体积、生长状况无明显差别.7.5~19.5 d鼠胚成纤维细胞制备的饲养层,铺层时间基本相似(P<0.05),细胞寿命均可维持一二周.结论:分离小鼠胚胎原代成纤维细胞的最适胎龄及细胞浓度分别为13.5d与1×109 L-1,4代以内传代次数不影响鼠胚成纤维细胞的生长增殖,且不同胎龄所制备的饲养层细胞寿命无差别.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霉酚酸酯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IR)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9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 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肾缺血再灌注损伤 (IR)+霉酚酸酯(MMF)组、每组30只.获取三组小鼠的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后24h/48h/72h/7d的肾脏标本,通过TUNEL法分别进行计算肾小管细胞凋亡指数. 观察各组大鼠术24h/48h/72h/7d时的Cr,BUN 水平及肾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大鼠肾缺血再灌注后各时间点的血清肌酐值水平均高于 对照组(P?0.05),与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比较,IR+MMF组各时间点HIF-1α蛋白的表达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 <0.01).结论 霉酚酸酯 可诱导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早期HIF-1a的蛋白表达量的增加,这可能是减轻肾缺血再灌注损伤重要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47岁,因四肢多发性红色丘疹、斑疹、溃疡并水肿形成5个月余,加重2周余,于2014年3月4日入院。患者5个月前四肢、躯干部出现散在分布的类圆形红斑、丘疹伴四肢水肿,部分丘疹表面出现坏死,形成大小不等的溃疡,伴疼痛,无明显瘙痒不适,曾在当地医院就治,排除结核及艾滋病,皮损病理检查提示: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给予抗感染、定期清理溃疡面、对症处理,症状缓解不明显。入院前2周,四肢水肿加重,皮损出现渗出增多,伴低热,遂来我院就治。患者既往于2006年7月因终末期肾病在我院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术,术后长期服用他克莫司、吗替麦考酚酯、泼尼松等抗排斥治疗,血肌酐波动于100~130μmol/L,Hb 为106~110 g/L 左右。无糖尿病、高血压病史;无外伤史;无结核、梅毒、艾滋病等传染病史;无麻风病接触史,家族中无类似患者。无药物过敏史。体格检查:发育正常,营养较差,慢性病容,面色苍白,神志清楚,精神差,胸背部、四肢皮肤可见散在红色丘疹、斑疹,以双下肢为明显,双下肢的胫前、胫后,后踝部有多处溃疡面,溃疡边缘色苍白,溃疡底部平整,有的溃疡底边缘沿皮下潜行,长达5 cm,底部有暗红色组织,沿皮下隧道处轻轻有力挤压,有大量黄白色脓性分泌物溢出;右膝下胫前处溃疡皮下隧道与膝关节相通,右膝关节肿胀压痛明显。皮肤冷热觉及触觉未见明显异常,浅表神经未触及粗大,局部浅表淋巴结无明显增大,皮肤感觉存在。  相似文献   
4.
周结学  梁月有  郑伏甫 《广东医学》2005,26(10):1331-1331
患者,男,44岁,警察,已婚,生有2 个女儿,因双侧隐睾、右侧腹股沟斜疝, 在某医院住院,在行右腹股沟斜疝手术中发现疝内容物为两睾丸,两睾丸相连部之后有一肿物相连,因肿物与两睾丸粘连紧密不易分离,且其来源及性质不清,故未强行分离而是将其与两睾丸一同置入右侧阴囊内,但手术后不久便出现右侧睾丸鞘膜积液,为求进一步诊疗,患者于2004年6月14日来我院就治,入院体查:男性外貌,身高173 cm, 两指距间的距离176cm,有喉结及胡须,有体毛和腋毛,两侧胸廓对称,乳房无发育,阴毛呈男性分布、量中,右侧腹股沟部有一长约5cm的斜形手术瘢痕,并可触及明显增粗的索状肿块,质中、无触压痛,由右腹股沟向右阴囊内突出,平卧用手向上推送不能回纳。阴  相似文献   
5.
精原干细胞位于雄性哺乳动物曲细精管生精上皮基膜内,是一群具有高度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它同时能向下一代传递遗传信息。然而生精上皮的复杂性使得从分子水平研究精原干细胞的行为非常困难,生精小管内存在多种类别的细胞加大了纯化精原干  相似文献   
6.
周结学  谢平 《江西医学院学报》2003,43(2):136-138,F002
膀胱肿瘤是泌尿系统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 ,具有高复发、多发特点。研究表明膀胱肿瘤初发时70 %是表浅性肿瘤 ,其中 2 / 3的表浅性肿瘤会复发。其复发率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随着研究的深入 ,人们注意到其复发与多种生长调控因子异常表达密切相关。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了 (VEGF)是一种多肽类生长因子 ,在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及复发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其在膀胱肿瘤中的作用正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肿瘤组织的微血管密度 (MVD)能定量地反应出肿瘤血管的生长情况 ,进而可预示肿瘤生长、转移及复发的趋势。现就高复性膀胱肿瘤中VEGF、…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亲属活体肾脏移植供受者外科手术的经验。 方法 近2年施行的30例亲属活体移植,术前均行供体16层螺旋CT供肾血管造影及三维重建。第1例采用手助腹腔镜切取供肾,29例采取开放手术切取供肾。右肾供肾手术20例,左肾供肾10例,包括腹腔镜1例。经腹腔20例,经腰12肋切口腹膜后10例。28例右侧髂窝肾移植,2例左侧髂窝肾移植,移植肾动脉-受者髂内动脉间断端端缝合吻合28例,其中3例供肾双支动脉分别与髂内动脉2分支吻合,受者髂内静脉、髂外静脉盆腔分支完全结扎松解髂外静脉后行移植肾静脉-髂外静脉端侧连续缝合吻合。26例输尿管-膀胱粘膜下隧道式吻合,2例输尿管端侧吻合,2例输尿管端端吻合,内置支架管2周或以上,无输尿管并发症。结果 30例供者手术顺利,仅1例供者发生术侧气胸,闭式引流2天恢复,术后1周痊愈出院。受者移植肾功能良好,2到3周痊愈出院,无移植肾外科手术并发症。结论 术前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及三维重建是准确了解供者供肾血管情况的有效方法,开放手术和腹腔镜取肾都是安全的取肾方式,腹腔镜手术费用过高开展受限,肾移植手术动脉吻合以受者髂内动脉-移植肾动脉吻合为首选,有利于弥补供肾动脉过短过细带来的吻合困难及多支动脉处理,结扎髂内静脉及髂外静脉盆腔分支有利于增加髂外静脉活动度,利于移植肾平顺安放在髂窝。各术式输尿管吻合在保留内支架管2周以上时是安全可靠的。 关键词 肾移植 活体供者 手术  相似文献   
8.
背景:缺血再灌注损伤是临床导致急性肾衰竭等其他疾病的重要原因,其机制为多因素、多途径的复杂的病理过程。目的:观察肾脏进行预处理后激活热休克蛋白、促红细胞生成素和血红素加氧酶1对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雄性C57BL/6小鼠90只随机分成3组。缺血再灌注组为右肾切除,左肾缺血25min再灌注24h;预适应组为双侧肾脏缺血20min再灌注8d后再进行缺血再灌注。假手术组开腹游离肾蒂。结果与结论:血清肌酐和尿素氮检测预适应组和假手术组明显低于缺血再灌注组(P<0.01);MPO染色发现缺血再灌注组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P<0.01);PAS染色发现预适应组肾组织病理情况轻于缺血再灌注组(P<0.05);TUNEL染色分析结果表明预适应组和假手术组细胞凋亡数明显少于缺血再灌注组(P<0.01);预适应组热休克蛋白27mRNA表达明显高于缺血再灌注和假手术组(P<0.05),热休克蛋白27mRNA于第8天时最强,促红细胞生成素、血红素加氧酶1mRNA在24~48h达到峰值A,然后逐渐下降,第8天后达到峰值B,B>A,并且高于假手术组(P<0.01)。提示远期缺血预适应激活热休克蛋白27、促红细胞生成素、血红素加氧酶1,能减少炎症因子浸润、促进肾小管细胞修复和抑制细胞凋亡从而参与肾脏内源性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黄葵胶囊联合氯沙坦治疗肾移植术后蛋白尿的临床疗效。方法接受尸体肾移植、术后时间达半年以上、24 h尿蛋白定量≥300 mg的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成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给予黄葵胶囊5粒,每日3次,口服;同时服用氯沙坦80 mg,每日1次,口服。对照组给予氯沙坦80 mg,每日1次,口服。连续用药8周,在用药前及用药8周后分别测定24 h尿蛋白定量、血白蛋白、肾功能,并比较组间差异和组内差异,同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连续用药8周后,治疗组尿白蛋白、血清白蛋白测定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组内不同时间所有测定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黄葵胶囊联合氯沙坦治疗肾移植术后蛋白尿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背景:相关实验表明调节性T细胞在移植物免疫耐受中起重要作用.目的:观察外周血CD4+CD25high调节性T细胞比例变化与肾移植受者移植后免疫变化的相关性.设计、时间及地点:回顾性病例分析,于2007-09/2008-07在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器官移植中心及其实验室完成.参试者:52例病情稳定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治疗.方法:肾移植后患者均服用三联免疫抑制剂.所有患者移植后发生急性移植肾排斥反应以及感染均按照相应指南诊断及治疗.分别于移植前和移植后1,2,4,8,12周以及发生排斥反应和感染时抽血检测外周血CD4+CD25high调节性T细胞.按其免疫力恢复情况分为正常组26例,排斥反应组17例,感染组9例.主要观察指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4+CD25high调节性T细胞的比例,所得结果进行相关分析.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排斥反应组CD4+CD25highFoxP3/CD4+的比值降低(P<0.05),而感染组显著增高(P<0.01).与感染组比较:排斥反应组CD4+CD25highFoxP3/CD4+的比值显著降低(P<0.01).结论:肾移植后受者外周血CD4+CD25high调节性T细胞比例与受者免疫状态密切相关.CD4+CD25high调节性T细胞比例的变化可以反应机体的免疫状态的变化,其升高或降低可以作为预测肾移植受者移植后发生感染或排斥反应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