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冯波  魏社鹏  冯华 《四川医学》2007,28(12):1378-1379
目的 探讨应用内镜辅助下锁孔入路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小脑囊性血管网状细胞瘤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采用内镜辅助下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的小脑囊性血管网状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2例小脑囊性血管网状细胞瘤患者的瘤结节均被全切除,手术并发症少,术后患者恢复良好。结论 内镜辅助下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小脑囊性血管网状细胞瘤疗效满意,为微创性手术,患者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手术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2.
李庆  熊献尧 《四川医学》2005,26(11):1289-1290
目的报告16例小脑血管网状细胞瘤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对16例小脑血管网状细胞瘤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资料、手术入路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16例小脑血管网状细胞瘤全部手术治疗,9例手术后放疗,取得满意疗效。结论小脑血管网状细胞瘤手术应全切肿瘤结节,术后应放疗。  相似文献   

3.
延髓血管网织细胞瘤的诊断及显微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跃康  段劼 《四川医学》2007,28(12):1365-1366
目的 探讨延髓血管网状细胞瘤的诊断及显微外科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经外科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延髓血管网织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患者均在术中全切肿瘤。术后随访,患者神经功能障碍明显改善者5例,加重者2例,1例患者因严重的术后并发症于术后1个月后死亡。结论 头部MRI对延髓血管网织细胞瘤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延髓血管网织细胞瘤多为实质性,巨大型实质性血管网织细胞瘤仍然是处理难题。术前有效的供血动脉栓塞,术中良好的脑干神经监测、娴熟的显微外科技术和术后精心的并发症防治等综合措施可提高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家族性嗜铬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一家族三代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3例行肿瘤切除术,病理证实,术后症状消失,随访6月至28年无复发。2例临床拟诊,其中,一例发作时院外死亡,另一例症状轻微,未经治疗。结论:家族性嗜铬细胞瘤的典型症状是:头痛、心悸、出汗、血压升高等,也可出现特殊症状,如:心律失常、晕厥等。B超对该病的诊断有实用价值,手术切除是目前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丘脑神经节胶质细胞瘤(ganglioglioma,GG)的临床特点、治疗和预后。方法对6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丘脑神经节胶质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文献。结果丘脑神经节胶质细胞瘤主要临床表现为颅内压增高和偏身运动感觉障碍,患者平均发病年龄12.5岁。6例肿瘤镜下全切除2例,近全切除3例,大部切除1例。术后3例出现对侧肢体偏身运动感觉障碍加重。6例患者平均随访29个月,2例恢复正常工作,3例生活可自理,1例间变性神经节胶质细胞瘤患者复发后死亡。结论丘脑神经节胶质细胞瘤由于缺乏特异的临床症状和神经影像学表现,术前诊断困难,明确诊断需要组织病理学检查。手术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方法,间变性神经节胶质细胞瘤预后差,术后应长期严密随访。  相似文献   

6.
血管网状细胞瘤为颅内真性血管性肿瘤,根据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分类,血管网状细胞瘤为良性肿瘤,但起源不能确定,研究认为是由于常染色体3p上的基因突变所致。本病的治疗方法主要是外科手术,近年来随诊治水平提高,囊性血管网状细胞瘤死亡率已降至2%~5%。国内周良辅报道43例囊性血管网状细胞瘤无手术死  相似文献   

7.
颅内血管网状细胞瘤8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颅内血管网状细胞瘤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对82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手术疗效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肿瘤实体或瘤结节完全切除后痊愈65例,好转15例,死亡2例。结论:颅内血管网状母细胞瘤的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有助于正确诊断和治疗,手术切除肿瘤或瘤结节是否完全是治愈与否的关键,完全切除复发肿瘤亦可达到治愈的标准。术后肿瘤残余可行放疗、X-刀或γ-刀治疗。  相似文献   

8.
血管网状细胞瘤是小脑半球最常见的良性肿瘤。我科最近收住 1例家族性髓内多发血管网状细胞瘤的病例 ,现将其护理经过报道如下。1 病例介绍患者 ,女 ,32岁。 3a前有“左小脑血管网状细胞瘤”切除史 ,术后恢复情况良好。现因“四肢乏力、麻木不适七个月”入院。查体 :神志清 ,肌力左上肢 级 ,右上肢、双下肢 - 级 ,右侧肢体痛觉减退 ,病理征 (- )。家族史中其爷爷、父亲、姑母、叔叔、姐姐均有“血管网状细胞瘤”及手术史。MRI示 :C3~ T2 髓内多发肿瘤 ,伴中央管积水 ,提示血管网状细胞瘤可能性大。经术前充分准备 ,在全麻俯卧位下行 …  相似文献   

9.
刘思江  唐晓平  赵龙  李峥  肖尧  段宗锟   《四川医学》2023,44(10):1031-1034
目的 探讨颅内孤立性纤维性肿瘤/血管外皮细胞瘤(SFT/HPC)的临床特点以及诊疗方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颅内SFT/HPC患者的临床资料。7例均行手术切除,术后辅以放疗。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结果 6例肿瘤全切除,1例次全切除。术后门诊或电话随访7例患者,随访时间为6~80个月,平均22个月,均未见肿瘤复发。结论 颅内SFT/HPC是一种罕见的中枢系统肿瘤,具有侵袭性、高复发率、颅外转移等特点,治疗以手术为主,术后辅以化疗,且需要对患者进行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10.
熊力  陈俊  陈兢  夏勇  王晓宇  谢跃兵 《西部医学》2013,25(6):815-817
目的探讨家族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母细胞瘤(hemangioblastoma,HB)的临床特点及Von Hippel-Lin-dau(VHL)基因突变情况。方法对一个家族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母细胞瘤所有成员进行临床资料收集及分析,绘制系谱图;并对家系成员进行VHL基因测序。结果该家系有5例患病,其中3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2例患者因该病死亡。VHL基因检测未发现VHL基因突变。结论早期发现及治疗能降低HB的危害,发现家族性HB应对家系成员进行普查,并行VHL基因检测,确诊为VHL病的患者需终生随访,以便及时处理复发或新发病灶。  相似文献   

11.
脑膜血管外皮细胞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闵强  陈坚  雷霆  薛德麟 《广东医学》2003,24(10):1078-1079
目的 探讨脑膜血管外皮细胞瘤的起源、临床特点及治疗措施。方法 对15例脑膜血管外皮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5例患者中,ll例全切,4例次全切。12例术后好转,3例恶化。7例患者接受了术后放疗。ll例进行随访,其中5例出现复发,2例出现转移,2例死亡。结论 手术切除仍是最根本治疗方法,术后放疗有助于预防复发,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2.
脊髓髓内肿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脊髓髓内肿瘤的切除技巧,提高疗效,减小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回顾分析17例经过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的脊髓髓内肿瘤病例,其中室管膜瘤9例、星形细胞瘤6例、血管母细胞瘤2例。结果:肿瘤全切:室管膜瘤9例,星形细胞瘤2例,血管母细胞瘤2例。部分切除:星形细胞瘤3例。仅行活检:星形细胞瘤1例。术后3个月随访.症状改善9例,无变化4例,加重4例。结论:显微外科手术是治疗脊髓髓内肿瘤的有效手段,对于不能切除的恶性脊髓内肿瘤,手术不仅可以明确病理,也可以通过减压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脊髓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伽玛刀治疗对脑膜血管外膜细胞瘤的临床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4年12月至2007年12月行伽玛刀治疗并随访的24例术后复发的患者;60个瘤灶,平均体积5.3cm3,平均周边剂量14.0Gy,平均中心剂量28.1Gy.结果 平均随访期26.5个月.24例中,颅内转移7例,颅外转移3例,死亡5例;60个瘤灶中,影像随访证实27个基本消失,13个明显萎缩,14个体积变化不明显,6个体积增大,肿瘤总控制率90%.结论 伽玛刀治疗是对脑膜血管外膜细胞瘤综合治疗的重要补充,更多的临床资料证实,伽玛刀治疗被认为是治疗脑膜血管外膜细胞瘤术后复发或残留的主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脑膜血管外皮细胞瘤的诊断与治疗要点以及与脑膜瘤鉴别,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总结2004年1月-2010年7月期间我科收治的8例术后证实为脑膜血管外皮细胞瘤患者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及治疗方法。结果完全切除的患者术后随访3年有1例复发,大部分切除1例患者于术后2年内复发。结论脑膜血管外皮细胞瘤较脑膜瘤血运更丰富,生长速度更快,更易复发,手术完整切除并辅助术后放疗能降低术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5.
邓忠勇  姜洪  梁斗  吴先良 《广西医学》2009,31(5):708-709
目的探讨提高第四脑室肿瘤手术治疗效果的方法。方法16例第四脑室肿瘤患者均采用显微手术治疗。结果肿瘤全切除11例,次全切除4例,大部切除1例。术后病理证实髓母细胞瘤7例,室管膜瘤4例,星形细胞瘤3例,血管网状细胞瘤2例。术后并发脑积水5例,颅内感染1例,小脑缄默综合征1例。随访3个月至5年,13例恢复正常生活,1年内复发4例,3例再次手术切徐,另1例复发6个月后死亡。结论经小脑延髓裂入路切除第四脑室肿瘤损伤小、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家族性延髓血管母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分析一个家系3例延髓血管母细胞瘤的临床资料和手术疗效,结合文献讨论.结果 本家系确诊VHL病[Von Hippel-Lindau Syndrome(VHL ),"希佩尔-林道综合征"].3例肿瘤全部切除,随访6~48个月,3例KPS(karnofsky评分)均>90分.结论 延髓血管母细胞瘤诊断主要依靠CT、MRI,基因检测对VHL病诊断有重要价值.显微手术技巧可显著提高本病的疗效.围术期控制"正常灌注压突破综合征".及时发现和处理相关并发症对本病的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枢神经系统血管外膜细胞瘤的临床特点及其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中枢神经系统血管外膜细胞瘤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方法 总结111例中枢神经系统血管外膜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及病理特点以及手术切除和预后情况.结果 111例均行手术治疗,其中全切除85例,近全切除18例,大部切除8例.术后死亡2例,1例死于消化道出血,另1例死于脑于功能衰竭.术后均行放射治疗.术后77例随访0.5~10年,平均5.5年,51例恢复良好,14例存有神经功能障碍,21例肿瘤复发,12例死亡.结论 中枢神经系统血管外膜细胞瘤生长活跃,复发率高,预后较差.手术辅以放射治疗是主要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颅内血管网状细胞瘤的临床特点,方法对我院1975年~1996年收治并经病理证实的血管网状细胞瘤38例作一回顾性研究,结果:发病年龄多数为20~50岁,男性多于女性,绝大多数发生于小脑,26例行CT检查,肿瘤为囊性者23例,其中4例又作MRI检查,肿瘤为囊性者3例。瘤结节及实性肿瘤全切除36例,部分切除加放射治疗2例,结论:MRI检查对囊性血管网状细胞瘤的诊断有特异性,手术切除程度和病变呈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睾丸支持细胞瘤的临床表现、病理特点及诊断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3例成人睾丸支持细胞瘤的诊治并复习国内外文献资料.结果 经手术及术后病理诊断均确诊为睾丸支持细胞瘤.均手术予以切除.均定期随访,随访时间分别为8年7个月、3年4个月及6个月,均未见复发及转移.结论 睾丸支持细胞瘤是一种少见的睾丸肿瘤.诊断主要依靠B超、CT,确诊需要病理学检查,手术是其主要的治疗方法,多数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在对颅内血管网状细胞瘤诊断的帮助及手术方式的选择、术前、术中注意事项中的作用。方法:选择15例血管网状细胞瘤(全部位于幕下)患者,术前常规行CT血管造影,通过血管成像,明确供瘤动脉及引流静脉情况,以利于术中针对性切断供瘤动脉,减少术中大出血风险,以及帮助了解结节大小及方向,更助于完整切除结节,必要时术前行供血动脉栓塞。结果:3例供血丰富的血管网状细胞瘤行术前栓塞后再次行开颅切除。15例患者均完整切除血管网状细胞瘤,且未出现术中大出血情况,无一例有严重并发症。结论:术前CT血管成像有助于完整切除血管网状细胞瘤结节,同时减少术中大出血几率,降低手术风险,如必要时可行术前栓塞供血动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