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9篇
神经病学   27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21篇
预防医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神经外科术后患者静脉输注替考拉宁时脑脊液药物浓度,探讨神经外科手术破坏血脑屏障后是否可增加脑脊液药物浓度,以及药物持续泵入对脑脊液药物浓度的影响。方法选择神经外科术后留置术区/脑室引流管的患者,分为常规给药组(替考拉宁400 mg,30 min泵入,1次/12 h重复给药)和持续给药组(替考拉宁400 mg,30 min泵入,再以200 mg,1次/6 h持续泵入),于给药后相应时间点采集脑脊液标本检测替考拉宁浓度。结果常规给药组脑脊液替考拉宁浓度泵入后即刻浓度为(0.004±0.0123)mg/L,泵入后1 h达峰值(0.712±1.028)mg/L,后逐渐下降,泵入后12、18、24 h分别为(0.254±0.222)、(0.173±0.152)、(0.355±0.207)mg/L。持续给药组脑脊液替考拉宁泵入后即刻浓度为(0.017±0.020)mg/L,4 h后达峰值(0.587±0.255)mg/L,泵入后6、12、18、24 h分别为(0.429±0.416)、(0.325±0.254)、(0.476±0.686)、(0.318±0.464)mg/L,6 h后药物浓度相对稳定,介于(0.318±0.464)~(0.476±0.686)mg/L。常规给药组、持续给药组的AUC0—24 h分别为5.590 mg/L·h、9.082 mg/L·h。两组患者仅峰值附近区域替考拉宁浓度达到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MIC50,但其浓度高于CNS MIC50的时间占整个给药时间的比例远小于50%;两组患者脑脊液替考拉宁浓度均未能达到金黄色葡萄球菌MIC50。结论持续输注替考拉宁后,患者脑脊液药物浓度较常规给药组有所增加,但仍未能达所要求的MIC;结合血药浓度的实验,血液浓度增高有利于脑脊液药物浓度增加,可考虑适当增加剂量以达到临床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术中超声造影在颅脑恶性胶质瘤显微手术中的应用及其价值.方法 40例颅脑恶性胶质瘤患者行术中超声造影,确定肿瘤方位,了解肿瘤强化情况,辨别切除程度.结果 所有病变均呈强回声,有其特征性的声像图表现.术中超声造影使肿瘤边界显示清晰,肿瘤呈不同程度强化,准确评价了手术切除程度.结论 术中超声造影有助于术中确认肿瘤方位及边界,判断肿瘤切除程度,有效提高肿瘤切除准确率和全切除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岩骨乙状窦前入路在岩斜区肿瘤显微外科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岩骨乙状窦前入路显微手术治疗的岩斜区肿瘤患者10例,对其临床和影像学特征、手术入路及术后常见并发症进行研究。 结果 肿瘤全切10例,开颅过程中无横窦和乙状窦破裂大出血;术后骨瓣解剖复位,无颅骨缺损;术区颞叶水肿致暂时性语言障碍、肢体肌力下降2例,出院时均恢复;皮下积液2例,皮下积液抽除后加压包扎,配合抗炎治疗治愈;未出现脑脊液漏、听力下降、颅内感染、严重的颅神经损伤及癫痫等并发症。结论经岩骨乙状窦前入路操作简便、快捷,易于掌握;术中避免静脉窦损伤,术区显露充分;颅骨解剖复位,术后并发症少,是岩斜区肿瘤的较佳手术入路,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颅脑手术后头痛的综合治疗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观察疼痛科协助下综合治疗颅脑手术后头痛的效果.方法 将30例颅脑手术后颅内情况稳定但出现严重头痛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15,疼痛科协助下行神经阻滞为主的综合治疗)和对照组(n=15,继续神经外科药物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的视觉模拟评分(VAS)、手术后至出院的住院天数以及医疗费用进行比较.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VAS评分明显降低(P<0.01),手术后至出院的平均住院天数明显减少(P<0.01).检查费和药费明显降低(P<0.01),床位费亦降低(P<0.05).结论 疼痛科协助下对颅脑手术后头痛患者行神经阻滞为主的综合治疗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不同病理分级脑胶质瘤超声造影参数与微血管密度之间的关系,探讨术中超声造影在评价不同病理分级脑胶质瘤血管生成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38例脑胶质瘤患者行术中超声造影检查,切除的瘤体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CD34的表达,并记录其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Density,MVD),定量分析不同病理分级脑胶质瘤造影参数与微血管密度的相关性.结果 高级别胶质瘤( High-Grade Glioma,HGG)的MVD为(57.23±14.99)条/HP,低级别胶质瘤(Low-Grade Glioma,LGG)的MVD为(28.88±12.36)条/HP,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瘤体组织绝对峰值强度( Absolute Peak Intensity,API)与MVD间呈正相关(r=0.886,P<0.05),达峰时间( Time To Peak,TTP)与MVD间呈负相关(r=-0.715,P<0.05).结论 超声造影参数API和TTP与MVD有良好的相关性,术中超声造影可以间接反映瘤体的血管生成情况,有助于肿瘤切除前初步判断其病理分级及指导术后治疗.  相似文献   
6.
颅内脑动脉瘤可引发致命性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脑血管疾病。脑动脉瘤发生的病理原因至今尚未完全清楚。最新文献报道,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ngiotensinConvertingEnzyme,ACE)基因插入/缺失(inser-tion/deletion,I/D)多态性与脑动脉瘤的病理发生关系密切。ACE基因位于第17号常染色体长臂上,有三种基因多态性基因型。动脉瘤病人的ACE缺失纯合子D/D基因型明显低于正常人(P<0.05),可以推断ACE基因可能是脑动脉瘤形成和发展的一个微效基因,是颅内动脉瘤发生、发展的遗传背景之一。  相似文献   
7.
中枢神经细胞瘤1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结合文献探讨并总结中枢神经细胞瘤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1月~2000年10月我院收治的17例神经细胞瘤,并复习文献.结果 17例肿瘤14例全切除,3例近全切除,死亡1例.术后均行放射治疗.11例获随访,无一例复发.结论中枢神经细胞瘤手术结合放疗为最佳治疗方法,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8.
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由于可继发致命性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和远期下肢深静脉功能障碍,已公认为一种严重的外科手术并发症。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是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检塞两种类别的一组疾病。据文献资料显示,神经外科患者手术后DVT的发病率为19%~50%,PE的发病率为1.5%~5%。然而令人担忧的是,因为认识和重视不够,深静脉血栓栓塞症在临床上漏诊与误诊情况十分严重,从而导致诊  相似文献   
9.
神经外科手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性治疗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估神经外科患者在围手术期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预防深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实验组100例,术前12h至术后7d,每日皮下连续注射低分子肝素03ml.对照组100例,未行任何预防性抗凝措施.两组患者于术前和术后每隔7d分别行双下肢深静脉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观察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无深静脉血栓发生,术后血小板计数和凝血功能检查与手术前检查无显著性差异,无术后颅内出血者;对照组发生深静脉血栓10例(10%),1例发生症状性肺栓塞并死亡.结论神经外科患者在围手术期使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额叶对高级认知功能极其重要,老年额叶肿瘤常导致严重的认知功能障碍。年龄是影响认知功能的重要指标。额叶肿瘤更易有空间视觉、短长期记忆的损害。额叶肿瘤、更大的肿瘤体积、左/优势半球肿瘤与执行功能及口语流利度关系密切。理想的老年额叶肿瘤切除术没有加剧认知功能障碍,且对语言功能和决策力有一定的改善。肿瘤切除术后复健训练可提高患者记忆力和语言能力。现对近年来关于老年额叶肿瘤切除术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