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研究肝细胞线粒体与内质网的空间结构关系。 方法:通过连续超薄切片重建线粒体与其周围内质网的三维模型,结果:连续超薄切片和三维模型显示:除极少量的线粒体与脂滴直接接触外,几乎每个线粒体都被内质网所包裹,大多数线粒体周围既有RER又有小囊泡状SER,少数线粒体则仅有小的SER。这些内质网与线粒体紧贴如同线粒体外壳,二者的间隙小于30nm,其间无任何其它细胞器。结论:肝细胞线粒体通常在内质网包绕下执行生理功能,二者形成的结构和功能紧系的整体。  相似文献   

2.
肝脏是冷冻割断法较难制做的器官之一。本文显示肌细胞、枯氏细胞内膜结构的立体构象,结构完整清晰,立体感强。肝细胞内膜结构极为丰富致密,主要以线粒体,粗、滑面内质网构成。线粒体为小卵圆形,外表光滑。其内线粒体嵴丰富,为圆柱形;粗面内质网,如透射电镜下所见,浅层紧密排列,未见明显囊腔;滑面内质网呈短分枝管状与粗面内质网连续,构成胞内膜结构的大部。肝细胞脂滴为圆球形,表面光滑,无包膜,直接与周围膜结构相接触。枯氏细胞内线粒体为长圆杆状;吞噬体表现为膜分隔的无定形结构,内含部分残质。本结果揭示了肝细胞、枯氏细胞内透射电镜下难以全面观察的膜结构的全貌。  相似文献   

3.
对慢性活动性肝炎及慢性迁延性肝炎的肝穿刺标本各选择5例作了电镜观察。发现慢活肝大部分肝细胞呈现变性坏死,如细胞质疏松水肿;线粒体凝聚变性;糖原颗粒减少;肝细胞核空泡变性;胞质内有散在髓样小体;偶见肝细胞坏死。慢迁肝之肝细胞仅出现变性,如线粒体肿大;粗面内质网及滑面内质网扩张,数量增多;脂滴增多扩大;多量髓样小体;糖原颗粒减少;肝细胞嗜酸性变等。肝细胞于光镜下的气球样变主要是由肝细胞质疏松水肿及线粒体肿胀所致,与内质网扩张关系不大。慢活肝突出变化为线粒体变性,降低了能源供给,导致肝细胞变质。慢迁肝由内质网变性,导致脂滴沉积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小鼠结肠组织Cajal间质细胞超微结构及其与肠神经系统的关系。方法:用透射电镜观察健康成年雄性ICR小鼠结肠组织Cajal间质细胞的超微结构、分布及其与肠神经系统的关系。结果:小鼠结肠组织Cajal间质细胞主要结构特点:细胞呈纺锤形,有巨大的卵圆形核及向外伸展的长突起,胞质内有丰富的线粒体、大量光面内质网和粗面内质网;环肌层和纵肌层内Cajal间质细胞与肠神经元之间形成突触样连接,Cajal间质细胞突起包绕神经纤维。结论:Cajal间质细胞具有独特的超微结构.其与肠神经系统解剖与结构上的特殊关系可能是Cajal间质细胞调节多种胃肠功能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不同正加速度(positive Gz,+Gz)重复持续性暴露后对大鼠肝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24只,按空白对照、+6Gz、+9Gz、+12Gz随机分组,每组6只,峰值作用时间3分钟,加速度增长率0.5G/s,间隔30分钟,重复间断连续5次。采用透射电镜观察大鼠肝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空白对照组肝细胞的细胞核规则、胞质染色均匀、线粒体和内质网膜结构完整、清晰;与对空白照组相比,+6Gz组肝细胞显微结构轻度损伤,仅表现为细胞核轻度肿大,胞质染色轻度深染,核膜出现皱缩,核仁、线粒体和内质网结构未见明显改变;+9Gz组肝细胞出现中度损伤,肝细胞整体结构出现细胞膜缺损,肝细胞核肿大,核染色质聚集形成团块状,染色质边集,核膜皱缩,有少量凋亡小体形成;线粒体出现肿胀,嵴排列紊乱,间隙增大,但结构未发现断裂;内质网轻度膨松、扩张;+12Gz组肝细胞超微结构显示重度损伤,主要表现为肝细胞核肿大严重,核仁小而少,染色质聚集形成团块状,染色质边集增多,核膜皱缩,形成大量凋亡小体;胞质基质染色加深,同时胞质膨出,线粒体、内质网、溶酶体分散紊乱;线粒体肿胀,线粒体膜破裂,线粒体基质电子密度降低,线粒体嵴减少、断裂及消失,趋向崩解或自溶;内质网扩张严重,伴有松解或消失,出现中等电子密度絮状物,小管裂解为小泡或扩大为大泡状。结论超高+Gz暴露可造成大鼠肝细胞超微结构严重损伤,从肝细胞亚细胞器的变化可知肝细胞受到明显的损伤。这要求在超高+Gz飞行环境下,对飞行员的肝脏保护需要更多的关注和研究。  相似文献   

6.
抑肽酶对实验性急性肝损伤模型小鼠肝组织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观察抑肽酶对实验性急性肝损伤小鼠肝组织超微结构改变的影响,探讨其对肝组织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小鼠急性四氯化碳(CCl4)肝损伤模型,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甘利欣注射液组及抑肽酶小、中、大剂量组。各组小鼠取肝组织做超薄切片,醋酸双氧铀-柠檬酸铅双重染色,透射电镜下观察其肝组织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 模型组肝细胞呈肿胀状,肝细胞核呈固缩状,胞质内粗面内质网减少、线粒体固缩、基质空化。抑肽酶小剂量组个别细胞呈固缩状,肝细胞胞质内可见少量粗面内质网和溶酶体,胆小管腔内微绒毛消失。抑肽酶中剂量组肝细胞体积稍大,肝细胞核仁明显,胞质内粗面内质网和线粒体,可见大量糖原聚集,胆小管腔内微绒毛较多。抑肽酶大剂量组肝细胞结构接近正常对照组,细胞体积较大,细胞界限清楚,肝细胞核呈圆形,胞质内粗面内质网和线粒体丰富,可见糖原颗粒。甘利欣注射液组肝组织超微结构改变与抑肽酶中剂量组相似。结论: 腹腔注射抑肽酶对实验性小鼠急性肝损伤的肝组织超微结构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随着抑肽酶剂量的增大肝组织超微结构改变明显减轻。  相似文献   

7.
目的:从形态学的角度观察家兔双后肢缺血预处理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在光镜和电镜下观察双后肢缺血预处理(IPC)及肝脏缺血预处理(IPC)组家兔肝脏细胞及细胞器形态学的变化,并与正常组及单纯肝脏缺血再灌注(I/R)组进行比较,结果:双后肢IPC及肝脏IPC组肝细胞在光镜下形态结构未见明显变化,电镜观察见细胞及各种细胞器的膜结构完好,线粒体嵴稍模糊,而I/R组光镜下可见肝细胞膜部分破坏,线粒体内膜破裂,线粒体嵴大量减少,有的线粒体髓样变性,有的内膜模糊不清,粗面内质网脱颗粒,结论:双后肢IPC与肝脏IPC具有同样的对抗I/R损伤,保护肝脏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为深入研究大鼠肝细胞线粒体形态特征,本研究以钻石刀连续超薄切片,通过电子显微观察大鼠肝细胞线粒体的三维结构,对特殊形态的线粒体进行三维结构重组。结果表明:球形,椭球形,盘状及杆状等小型线粒体约占线粒体总数的53.8%,而分枝形及各种不规则形的线粒体约占41.6%。  相似文献   

9.
第 1期 大鼠肝细胞线粒体周围内质网的三维重建穆长征 王晓梅 席焕久 (1)……………………………………………………丹参对缺血再灌注心肌脂质过氧化及其TXA2 /PGI2 平衡关系的影响康艳萍 李淑云 (4)…………………………………高校更年期妇女保健与需求状况分析柳晓琳 王 琴 潘 峰 (7)…………………………………………………………黄芪对老人血清羟脯氨酸含量影响的研究庄晓燕 赵 艳 王建华等 (10 )…………………………………………………大鼠肝细胞线粒体周围内质网的体视学分析刘 霞 穆长征 王晓梅等 (12 )…………  相似文献   

10.
10例小鼠胎肝组织电镜观察,发现约半数的红母细胞被肝细胞所包绕,肝细胞胞浆呈星形,二者膜间仅为狭小间隙,并可见散在的密切接触点,此外,部分见肝细胞胞浆内质网高度扩张,似与肝红母间隙连通,这提示肝细胞有孵育红母细胞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用细胞成形质的三维研究方法(AODO)扫描电镜(SEM)观察研究鼠切牙造牙本质细胞的超微结构(OBs)。结果:(1)年轻OBs的特征为有同心层状粗面内质网(RER)以及许多长的线粒体;(2)RER转变成与成熟及年老OBs分泌活动有关的管状网.年老OBs尤其在细胞的远中末端含有许多小的圆形线粒体;(3)在年轻及年老的OBs中都可以观察到管泡状成分;(4)在年轻及年老OBs中,均发现与Golgi复合体及平滑内质网(SER)有关的胞浆内小体;(5)同时发现在基质沉积期,小泡内吐入髓周的前期牙本质中。目前的形态学研究证明存在着与OBs牙本质形成有关的三维结构。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与分析斑马鱼肝脏的显微和超微结构。方法光镜和透射电镜观察组织切片。结果斑马鱼肝脏没有典型的门管区,静脉和胆管随机地分布在肝实质中,很难观察到动脉。肝板由两层并列的肝细胞排列成双层板状结构,以中央静脉为中心呈放射状分布,在肝板(肝细胞索)之间是血窦,肝细胞索呈弯曲、分支和吻合状态,肝细胞核大而圆,核仁分区明显,核孔数目多,且密度大,呈现细胞代谢活跃旺盛的形态。胞质中粗面内质网(RER)既有管状结构也有扁平囊状结构,扁平囊状结构的RER呈区域化的层层排列,可达二十余层。线粒体成群分布,并且与RER紧密接触,为RER合成蛋白质提供能量。电镜观察发现当细胞质富含线粒体、RER、核糖体时,核孔的数目多,细胞质内出现一定量的溶酶体,糖原在细胞质内有少量的聚集。当细胞质内有大量的糖原分布时,则核孔的数目较少,且细胞嚣也较少。胆管系统在肝脏内呈树枝状分布,胆小管包括细胞内胆小管和细胞间胆小管,细胞内胆小管腔内的微绒毛明显多于细胞间胆小管。本文也对内皮细胞、贮脂细胞、红细胞和淋巴细胞进行了描述。并对斑马鱼肝脏的结构与其他硬骨鱼类进行了比较。结论斑马鱼肝细胞排列方式与其他硬骨鱼类有一定差异,也与前人的报道并不完全相同,这种差异和不同与动物种类和研究方法有一定关系。肝细胞的超微结构特征,在形态学角度证明了其活跃的合成和代谢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汽油添加剂甲基叔丁基醚(MTBE)对SD大鼠的亚慢性毒性。方法40只雄性SD大鼠,体重180至200g,被随机分为4组。灌胃染毒,染毒剂量分别为1000、600、200和0mgkg体重。每天1次,每周5d,共13周。染毒结束后对肝、肾、肺及睾丸等主要器官进行病理学观察,检测血清酶和蛋白水平及肝细胞色素P450的含量。结果各组动物未见体重减轻和异常行为改变,除600及1000mgkg剂量组动物肝、肾脏器系数明显增加外,未见MTBE对肝肾功能和其他血清酶有明显影响,光镜检查主要脏器也未发现明显病理改变。电镜检查发现,MTBE可引起肝细胞核浓缩,脂滴和溶酶体增多,滑面内质网断裂等。MTBE也可明显诱导大鼠肝细胞色素P450的明显升高。结论MTBE对SD大鼠具有一定的毒作用,肝细胞色素P450在MTBE的代谢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金海燕  周龙书 《海南医学》2011,22(13):23-25
目的对正常和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位内膜的超微结构进行对比研究,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方法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位内膜6例以及正常育龄妇女的子宫内膜3例进行超微结构对比研究。结果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位内膜与正常子宫内膜的超微结构存在差异,具体表现在:前者分泌细胞的微绒毛和纤毛细胞的纤毛异常增多、变长;上皮细胞胞浆内线粒体明显增多;粗面内质网明显增多、扩张;脂滴及电子致密颗粒常见;基底膜弯曲。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在位内膜与正常内膜有异,其随经血倒流入腹腔后,更易于在异位种植生长。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枳椇子提取物对四氯化碳(CCl4)诱导的实验性肝纤维化的保护作用。方法:用CCl4制备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分别取组织于光镜电镜下观察。结果:模型组肝细胞大量坏死,汇管区炎性细胞浸润,假小叶形成,线粒体肿胀,膜不清晰,嵴消失,内质网扩张明显,溶酶体减少。预防组能减轻纤维化、肝细胞的变性坏死及炎性细胞浸润,使线粒体膜及嵴恢复,减少内质网扩张,促进细胞再生,阻滞纤维化的发生发展。结论:枳椇子具有明确抗纤维化作用,其机理可能与减轻有毒物质对肝细胞的损伤,拮抗细胞脂质过氧化,稳定细胞膜有关。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兔与大鼠的周期性黄体应用冷冰复型法进行了透射电镜观察。发现两相邻黄体细胞间可有彼此交插的突起及缝管连接,偶见含有微绒毛的细胞间小管。黄体细胞的核膜上有散在核孔,平均每μm~2有10.81个;其胞质内含有大量滑面内质网及由其形成的轮状结构;线粒体多呈圆形,嵴为管泡状;此外还有很多均质或含有板层结构的圆泡;偶见高尔基体及多泡体;未见粗面内质网。在黄体细胞周围间质中有神经末梢,分泌粒及胶原原纤维。  相似文献   

17.
晚期糖化终产物对离体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探讨晚期糖化终产物对离体新生牛胸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影响及机制。方法:观察VSMC受AGEs刺激后其生长,超微结构和血小板源生长因子-A(PDGF-A)的变化以及维生素E对上述变化的影响。结果:AGEs促进VSMC生长,细胞内AGEs和PDGF-A的免疫反应呈阳性,线粒体和粗面内质网增多。  相似文献   

18.
本实验观察了心脉灵液对内毒素休克大白鼠肝脏的组织学及超微结构变化,并对肝细胞线粒体进行了定量分析。光镜下可见内毒素休克组大白鼠肝血窦及中央静脉扩张瘀血,伴有白细胞增多、聚集,肝细胞肿胀、胞浆嗜酸性变,空泡变性;透射电镜可见肝细胞严重损伤,包括核固缩,线粒体肿胀、嵴消失、部分基质浓缩,内质网扩张,糖原含量减少。线粒体图象分析表明,内毒素休克组肝细胞线粒体数密度,面密度及表面积分体积之比明显降低,平均表面积及平均体积增大,与正常对照组相比P<0.01,心脉灵治疗组以上指标明显改善,与内毒素休克组相比P<0.01。  相似文献   

19.
对5例慢性迁延性肝炎的肝穿刺标本作了电镜观察,发现肝细胞之微绒毛减少、变短,狄氏间隙纤维组织增生,肝细胞内线粒体,粗面内质网及滑面内质网变性,因而影响了营养物质的摄取,加重了肝细胞的变性及导致慢性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