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2 毫秒
1.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干预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内质网分子伴侣GRP78(endoplasmic reticulummolecular chaperon)和GADD153(growth arrest and DNA damage-inducible gene 153)表达变化的影响,探讨阿托伐他汀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抗凋亡的内质网应激机制。方法将54只SD大鼠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干预组24只、模型对照组24只和假手术组6只,制作大鼠心肌再灌注损伤模型。阿托伐他汀干预组和模型对照组再灌注2 h6、h、24 h、48 h分别分为4个亚组,每个亚组动物6只。通过TUNEL检测心肌细胞凋亡,免疫组织化学检测GRP78和GADD153表达变化。结果假手术组大鼠偶可见凋亡细胞,对照组和干预组大鼠缺血再灌注2 h缺血周围区可见少量凋亡细胞,再灌注6 h凋亡细胞有所增多,再灌注24 h凋亡细胞数量达高峰,再灌注48 h凋亡细胞有所减少(P<0.05或0.01)。相同各时间点比较,干预组大鼠心肌细胞凋亡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或0.01)。假手术组大鼠心尖部相应区域心肌细胞未见明显GRP78及GADD153阳性表达。对照组和干预组大鼠再灌注2 h后心尖部GRP78表达开始增加,6 h达高峰,24 h时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1)。在相应时间点,干预组的GRP78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和干预组大鼠缺血周围区GADD153从再灌注6 h开始在神经细胞内明显表达,并逐渐增强,于再灌注24~48 h达高峰(P<0.01)。在相应时间点,干预组的GADD153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干预心肌缺血再灌注后心肌细胞内质网伴侣GRP78和GADD153的表达可能是阿托伐他汀抑制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抗凋亡的内质网应激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阿托伐他汀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短期应用阿托伐他汀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 方法 将48只SD大鼠随机等分为假手术组(0.9%氯化钠溶液2 ml/d)、缺血再灌注组(0.9%氯化钠溶液2 ml/d)、阿托伐他汀组(阿托伐他汀20 mg·kg-1·d-1)、阿托伐他汀+L-硝基精氨酸甲酯组(阿托伐他汀20 mg·kg-1·d-1、L-硝基精氨酸甲酯15 mg/kg).灌喂3 d后制作大鼠在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L-硝基精氨酸甲酯于缺血前15 min尾静脉注射.再灌注后测定血清一氧化氮(NO)水平、心肌组织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力及丙二醛(MDA)水平;Hoechst荧光染色观察凋亡细胞形态学变化;检测凋亡蛋白Fas表达及心肌细胞凋亡指数(AI). 结果 阿托伐他汀组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NO水平、TSOD活性、MDA水平、Fas蛋白阳性表达率及AI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阿托伐他汀+L-硝基精氨酸甲酯组与阿托伐他汀组比较,NO水平、TSOD活性、MDA水平、Fas蛋白阳性表达率及AI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NO、MDA水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阿托伐他汀能够减轻缺血再灌注造成的心肌细胞损伤,短期应用阿托伐他汀可清除氧自由基,干预Fas蛋白表达,从而减少心肌细胞凋亡;一氧化氮合酶(NOS)-NO途径可能是阿托伐他汀抑制细胞凋亡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蛋白激酶R样内质网激酶(PERK)/eIFR2a通路及Caspase-3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机制及阿托伐他汀对其的影响。方法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塞法制作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随机分为缺血再灌注组、假手术组、阿托伐他汀组、阿托伐他汀+Salubrinal抑制剂组,大体标本采用TTC染色,釆用Western-blot法检测PERK、Caspase-3蛋白表达及eIF2a蛋白磷酸化。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大鼠缺血再灌注后PERK蛋白表达及eIF2a 的磷酸化增加, Caspase-3表达的活性增强(P<0.01);阿托伐他汀干预可以减轻PERK蛋白表达及eIF2a蛋白磷酸化(P<0.05)。给予特异性eIF2a磷酸化抑制剂Salubrinal后可抑制eIF2a的磷酸化及Caspase-3表达的活性(P<0.05),对PERK蛋白表达无影响。形态学上从TTC染色提示:在缺血再灌注组TTC染色可见大片脑梗死组织。Salubrinal抑制剂及阿托伐他汀干预后脑梗死体积明显缩小(P<0.05)。结论内质网应激通过PERK/eIF2a/Caspase-3途径促进细胞凋亡,阿托伐他汀干预可以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普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对急性损伤大鼠心肌细胞Bcl-2和Bax表达的影响,分析其对心肌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选取140只雌性普通级SD大鼠分为6组:0.9%氯化钠溶液灌胃组(ISO组),阿托伐他汀高剂量组(L30组),阿托伐他汀低剂量组(L10组),普伐他汀高剂量组(P120组),普伐他汀低剂量组(P40组),对照组。对前5组大鼠皮下注射异丙肾上腺素,对照组大鼠皮下注射0.9%氯化钠溶液,分别于注射后6 h及72h每组随机取8只大鼠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同时检测其Bcl-2和Bax的表达。结果在注射异丙肾上腺素6 h和72 h时,对照组大鼠体质量较其他5组大鼠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72 h时,ISO组、P120组和P40组左室质量、左室质量指数较对照组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在注射异丙肾上腺素6 h时,其他5组大鼠心率加快,主动脉平均压及左室内压变化速率均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在注射异丙肾上腺素72 h时,其他5组Bcl-2表达增高;在注射异丙肾上腺素6 h及72 h时,其他5组Bax表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72 h时,L10、P120及P40组Bax/Bcl-2较对照组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异丙肾上腺素损伤大鼠采用阿托伐他汀预先干预,对心肌在左室重塑指标方面有显著改善,其可能通过促进Bax/Bcl-2趋于平衡而对心肌细胞凋亡产生影响,早期应用阿托伐他汀可能有益于损伤心肌。  相似文献   

5.
缺氧复氧诱导大鼠心肌细胞内质网应激反应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观察大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时内质网应激蛋白表达的改变及其意义,以探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与内质网应激的关系.方法:原代培养乳鼠心肌细胞,缺氧5.5 h后复氧2~24 h制备缺氧复氧损伤模型,用Western blot和RT-PCR方法测定内质网应激蛋白GRP78表达水平.2-脱氧葡萄糖作为本实验的阳性对照,2-脱氧葡萄糖孵育心肌细胞10 h,用Western blot和RT-PCR检测GRP78表达水平.结果:缺氧复氧处理的心肌细胞活力减低,胞内乳酸脱氢酶漏出.与对照组比较,缺氧复氧组心肌细胞内质网应激蛋白GRP78在蛋白及mRNA水平表达均于复氧后2 h开始增加,4 h达峰值,蛋白水平为对照组的142%,mRNA水平为对照组的200%,表达的增加可持续到复氧24 h.结论:缺氧复氧可以诱导心肌细胞内质网应激.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内质网应激是否在高脂血症大鼠诱导心肌细胞凋亡中起作用。方法 通过建立高脂血症大鼠模型,全自动化生化仪检测血清甘油三酯(TG)及胆固醇(TC)水平;HE染色观察心肌组织的病理学变化;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法及RT-PCR技术检测心肌细胞内质网应激信号通路分子GRP78的表达变化。结果 研究显示在喂养12 W时模型组大鼠血清TC、TG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大鼠模型组较正常组心肌组织排列紊乱、边界不清、心肌纤维断裂、部分细胞核溶解消失;模型组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大鼠心肌GRP78mRNA及蛋白的表达量,模型组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 内质网应激途径可能在高脂血症诱导心肌细胞凋亡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大鼠缺血心肌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表达的影响,以及与心肌细胞凋亡和凋亡相关基因Bax、Bcl-2的关系,探讨TRAIL因子在心血管疾病中所起的作用。方法:采用左冠状动脉结扎的方法建立大鼠心肌梗死模型。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假手术组、心梗组、阿托伐他汀(10 mg.kg-1.d-1)组。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脂水平;病理组织学测定心肌梗死面积;免疫组化及实时定量RT-PCR测定心肌TRAIL、Bax、Bcl-2的表达;TUNEL法测定心肌细胞凋亡。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心梗组凋亡细胞数显著增加;与心梗组相比,阿托伐他汀组心肌细胞凋亡数显著减少(P<0.01)。与假手术组相比,心梗组Bcl-2/Bax下降;与心梗组相比,阿托伐他汀组Bcl-2/Bax明显上调(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心梗组TRAIL在蛋白及基因水平表达明显下降;与心梗组相比,阿托伐他汀组心肌TRAIL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促使大鼠缺血心肌TRAIL基因表达上调,TRAIL基因可能参与了阿托伐他汀抗心肌细胞的凋亡过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2,ACE2)在压力负荷心肌肥厚大鼠中的表达以及阿托伐他汀干预对其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正常对照加阿托伐他汀组(B组)、假手术组(C组),其余2组通过不完全结扎大鼠腹主动脉构建心肌肥厚模型,并分为阿托伐他汀干预组(D组)[术前l周起灌胃给予5 mg/(kg·d )阿托伐他汀,直至术后4周]和非药物手术组(E组).术后4周检测大鼠左心室质量指数,组织切片染色后光镜检查,并测心肌细胞平均直径及胶原容积百分比,分别用实时RT-PCR法和Western免疫印迹法测定心肌组织中ACE2 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E组左心室质量指数、心肌细胞平均直径及胶原容积百分比较A组、B组及C组均显著增加(P<0.01),并且ACE2 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01).D组上述指标较E组显著下降(P<0.01).结论:心肌肥厚大鼠ACE2 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增加;阿托伐他汀能够有效地延缓压力负荷诱导的心肌肥厚,并能下调ACE2 mRNA和蛋白表达.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后无复流的影响,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 5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1)假手术组,左前降支冠脉(LAD)穿线不结扎180 min;(2)缺血再灌注组,结扎LAD 60 min后再灌注120min;(3)阿托伐他汀组,结扎LAD前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kg·d)灌胃3 d;(4)阿托伐他汀+L-硝基精氨酸(L-NNA)组,L-NNA 15mg/kg结扎LAD前15min尾静脉注入,阿托伐他汀处理同上,后两组缺血再灌注处理同缺血再灌注组.实验结束后测血清CK-MB及心肌一氧化氮(NO)水平;心肌染色法区分缺血区、无复流区及梗死区;免疫组化法检测心肌及血管中eNOS、iNOS含量;电镜下观察微血管及心肌线粒体等超微结构改变.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再灌注组心肌及血管iNOS表达增加,eNOS表达无变化,心肌NO水平下降,微血管及心肌线粒体损伤明显;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阿托伐他汀能抑制iNOS表达,诱导eNOS表达,增加NO水平,减轻微血管及心肌线粒体损伤,减少心肌梗死及无复流.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L-NNA可阻断阿托伐他汀上述作用.结论 阿托伐他汀通过eNOS/iNOS-NO途径,激活线粒体ATP敏感钾通道和减轻微血管损伤,减少心肌梗死及无复流.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脑出血大鼠血肿周围脑组织GRP78及GADD153动态表达及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方法50只 SD 大鼠被随机分为2组,A 组右侧苍白球注入自体非肝素抗凝动脉血制成脑出血模型,B 组进行同样的手术,但是定位进针后不注射自体不凝血,造模成功后,两组在术后24h、48h、72h、5d、7d 通过 Garcia 评分法评估大鼠神经功能缺损,然后处死大鼠,用 Western blot 测定各时间点血肿周围 GRP78和 GADD153表达情况。结果①脑出血后出现神经功能缺损,48h 症状达高峰,随后逐渐恢复,第7天基本恢复正常,与假手术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 ﹥0.05)。②脑出血后GRP78和GADD153表达增加,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72小时达高峰,组间各时间点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GRP78与GADD153在血肿周围脑组织中表达活跃,推测内质网应激可能通过介导细胞凋亡参与并加重了脑出血后神经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牛磺酸对离心运动大鼠骨骼肌中SOD、MAD、GRP78、GADD153的影响,以期解释牛磺酸通过减少内质网氧化应激保护骨骼肌损伤的机制。 方法 选取成年SD大鼠36只,分为空白对照1组(A组)、空白对照2组(B组)、1 d离心运动组(C组)、2 d离心运动组(D组)、1 d离心运动+牛磺酸组(E组)、2 d离心运动+牛磺酸组(F组)。培养后分别收集6组大鼠骨骼肌,采用黄嘌呤氧化酶法和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SOD、MAD含量,采用Western 印迹方法测定GRP78、GADD153表达,比较6组大鼠SOD、MAD、GRP78、GADD153的差异。 结果 A组、B组大鼠SOD含量高于C组、D组、E组、F组大鼠,与C组、D组大鼠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与E组、F组大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E组、F组大鼠SOD含量高于C组、D组大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C组、D组大鼠MDA含量高于A组、B组、E组、F组大鼠(均P<0.05)。A组、B组、E组、F组大鼠SOD/MDA值均高于C组、D组大鼠(均P<0.05),E组、F组SOD/MDA值低于A组、B组(均P<0.05)。C组、D组大鼠GRP78、GADD153表达量高于A组、B组(均P<0.05),但低于E组、F组大鼠(均P<0.05);E组、F组大鼠GRP78、GADD153表达量高于A组、B组(均P<0.05)。 结论 牛磺酸可能是通过提高内质网的抗氧化应激能力,从而维持骨骼肌抗氧化能力,加快骨骼肌中氧自由基的清除,减少剧烈运动后机体骨骼肌的氧化应激损伤,有利于骨骼肌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2.
徐敏慧  李光乾 《浙江医学》2010,32(8):1163-1166
目的观察尼莫地平对惊厥持续状态(statusconvulsion,SC)幼年大鼠海马葡萄糖调节蛋白78/免疫球蛋白重链结合蛋白Bip(GRP78/Bip)、前凋亡因子(CHOP/GADD153)表达及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雄性幼年SD大鼠117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惊厥持续状态组(SC组)、尼莫地平预处理组(NM组)三大组;分别予生理盐水、氯化锂-匹罗卡品、尼莫地平和氯化锂-匹罗卡品进行处理,各组又均随机分为3个亚组,分别于4、24、48h处死。采用氯化锂-匹罗卡品法制作SC模型;RT—PCR技术检测海马GRP78/Bip和CHOP/GADD153mRNA表达的动态变化。原位末端标记(TUNEL)检测海马CA1区中神经细胞的凋亡。结果SC组各时间点海马CA1区TUNEL阳性细胞表达均明显高于NC组(均P〈005或001oNM组各时间点TUNEL阳性细胞较SC组低,但高于NC组(P〈0.05或0.01)。与NC组相比,SC组各时间点海马GRP78/BipmRNA和CHoP/GADD153mRNA表达均升高。NM组GRP78/BipmRNA、CHOP/GADD153mRNA表达情况与SC组表达规律类似,但表达水平有差别。结论NM预处理可以影响CHOP/GADD153和GRP78/Bip的表达,缓解内质网应激,减轻惊厥后海马神经元细胞凋亡程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谷氨酰胺(GLN)通过内质网应激(ERS)途径对高氧诱导新生大鼠肺损伤的保护作用,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足月新生Wistar大鼠9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吸入氧浓度为21%)、高氧组(吸入氧浓度>85%)和高氧+GLN组(吸入氧浓度>85%且腹腔内注射GLN,剂量为0.75g·kg-1·d-1),每组30只。实验开始第3、7和14天测定大鼠体质量和肺组织含水量,采用HE染色法检测大鼠肺组织形态表现,氯化硝基四氮唑蓝(NBT)法测定肺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硫代巴比妥酸(TBA)法测定大鼠肺组织中丙二醛(MDA)水平,蛋白免疫印记(Western blotting)法测定大鼠肺组织中半胱氨酸蛋白酶12(Caspase-12)、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生长抑制DNA损害基因153(GADD153)、B细胞淋巴瘤-2(Bcl-2)和Bcl-2相关X蛋白(Bax)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实验第3、7和14天,与同时间对照组比较,高氧组大鼠体质量明显降低(P<0.05),肺组织含水量明显升高(P<0.05),肺组织中SOD活性明显降低(P<0.05),MDA水平明显升高(P<0.05),肺组织中Caspase-12、GRP78、GADD153和Bax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Bcl-2蛋白表达水平和Bcl-2/Bax比值明显降低(P<0.05);与同时间高氧组比较,高氧+GLN组大鼠体质量明显升高(P<0.05),肺组织含水量明显降低(P<0.05),肺组织中SOD活性明显升高(P<0.05),MDA水平明显降低(P<0.05),肺组织中Caspase-12、GRP78、GADD153和Bax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Bcl-2蛋白表达水平和Bcl-2/Bax比值明显升高(P<0.05)。对照组大鼠肺组织结构规则,未见肺泡水肿,肺泡大小及肺泡间隔基本一致,无炎性细胞浸润;高氧组大鼠肺组织中支气管及肺泡上皮细胞肿胀,肺泡管腔增大,间质细胞水肿,可见炎性细胞浸润及纤维渗出;高氧+GLN组大鼠肺组织中肺泡损伤程度、炎性渗出和纤维组织增生程度均减轻,介于高氧组与对照组之间。结论:GLN可减轻高氧诱导新生大鼠肺组织水肿及炎症反应,其机制之一是通过ERS途径,降低GADD153、GRP78、Caspase-12和Bax蛋白表达水平,上调Bcl-2蛋白表达水平而发挥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吸入高浓度氢气(H2)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IRI)内质网应激(ERS)相关蛋白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半胱氨酸蛋白酶12 (Caspase-12)及脑皮质神经细胞凋亡和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取72只健康成年SPF级雄性SD大鼠,将其分为对照组(Ⅰ组:不作任何处理)、假手术组(Ⅱ组)、脑IRI组(Ⅲ组)、氢气治疗组(Ⅳ组),每组18只.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IRI模型.于再灌注24 h后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采用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观察大鼠脑缺血梗死程度并计算脑梗死面积,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技术检测各组大鼠脑皮质神经细胞凋亡并计算凋亡指数(AI),Western blot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脑皮质GRP78、Caspase-12、Bcl-2及Bax蛋白表达.结果 与Ⅰ、Ⅱ组比较,Ⅲ、Ⅳ组大鼠脑IRI后NDS、脑梗死面积、AI均明显增加,GRP78、Caspase-12、Bax蛋白表达明显升高,Bcl-2蛋白表达明显下降(P<0.05);与Ⅲ组比较,Ⅳ组大鼠NDS、脑梗死面积、AI及Caspase-12、Bax蛋白表达明显减少,GRP78、Bcl-2表达明显增加(P<0.05).结论 再灌注同时吸入高浓度H2可通过增加脑IRI后内质网GRP78蛋白表达,并抑制Caspase-12的激活进而抑制ERS并促进内质网功能修复,对大鼠脑IRI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脑心通对大鼠脑缺血损伤的保护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脑心通对大鼠缺血脑组织(纹状体)葡萄糖调控蛋白78(glucose-regulated protein 78,GRP78)、GRP94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损伤可能的保护机制.方法: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损伤组(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以及脑心通治疗组(缺血损伤前予脑心通治疗,n=30).应用组织学观察、免疫组织化学及半定量RT-PCR检测缺血不同时段(6、12、24 h)各组大鼠纹状体GRP78、GRP94表达的变化.结果:成功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组织学观察表明脑心通治疗组大鼠脑缺血损伤程度较缺血损伤组明显减轻.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和RT-PCR检测均发现各时间点假手术组大鼠纹状体GRP78、GRP94表达高于缺血损伤组(P<0.01);缺血后6、12、24 h缺血损伤组、脑心通治疗组GRP78、GRP94表达呈现先升高后降低趋势, 缺血后12 h的表达最高;各时间点缺血损伤组GRP78、 GRP94表达低于脑心通治疗组(P<0.05或P<0.01).结论:大鼠纹状体缺血损伤后12 h内出现GRP78、 GRP94表达升高;脑心通能够提高脑缺血损伤组织GRP78、GRP94表达;脑心通可能是通过促进GRP78、GRP94表达来发挥保护内质网功能,减轻脑缺血损伤.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肾炎康复片对糖尿病肾病大鼠内质网应激的影响。方法: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n=10);糖尿病肾病组(n=10);肾炎康复片组(n=10)。16周后检测大鼠24 h尿蛋白及血肝肾功水平。光镜观察大鼠肾组织病理改变。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大鼠肾脏葡萄糖调节蛋白78(glucose regulated protein 78,GRP78)、p-JNK的表达。TUNEL检测肾组织凋亡细胞。RT-PCR检测肾组织GRP78 mRNA、CHOP mRNA的表达。结果:18周时,糖尿病肾病组、肾炎康复片组24 h尿蛋白水平、血清尿素及肌酐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血白蛋白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肾炎康复片组血清尿素及肌酐水平较糖尿病肾病组明显降低。糖尿病肾病组、肾炎康复片组GRP78、JNK、生长阻滞和DNA诱导基因153(growth arrest and DNA damage-inducible gene 153,CHOP)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肾炎康复片组较糖尿病肾病组表达明显降低(P<0.05)。结论:内质网应激参与了糖尿病肾病的发生,肾炎康复片可以通过抑制肾脏的内质网应激反应而起肾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内质网应激是否参与糖尿病大鼠胃黏膜损伤以及大黄素对其调节。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糖尿病组与大黄素组,成模10周后,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胃黏膜细胞GRP78,Caspase12蛋白表达情况。结果:①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组与大黄素组大鼠于造模后均出现多尿、多饮、多食症状,成模10周时,体重减轻(P〈0.05);血糖浓度显著增高(P〈0.05)。②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组大鼠胃黏膜GRP78、Caspase12蛋白阳性表达细胞显著增多(P〈0.05);与糖尿病组相比,大黄素组GRP78、Caspase12蛋白阳性表达的胃黏膜细胞显著减少(P〈0.05)。结论:内质网应激途径可能介导了糖尿病大鼠胃黏膜损伤,大黄素可降低糖尿病大鼠胃黏膜细胞的内质网应激反应,从而实现对胃黏膜的修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电针及电针结合脑内注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对脑缺血后再灌注损伤大鼠caspase12、caspasse3、 葡萄糖调节蛋白-78 (GRP78)的影响,探讨电针结合脑内VEGF对脑缺血后再灌注损伤的修复机制。方法 将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电针+VEGF组,每组15只。后3组采用线栓法进行大脑中动脉缺血(MCAO)法制作脑缺血后再灌注损伤模型。电针组及电针+VEGF组造模后1 d开始电针干预(穴位:百会、曲池、足三里),1次/d,每次30 min,共14 d。电针+VEGF组大鼠于造模成功后24 h行第一次电针干预后,向侧脑室内一次性注入10 μL VEGF165 (0.025 μg/μL)。每组于0 d(造模后1 d,开始电针干预前)、7 d、14 d时,各取5只大鼠进行神经功能评分(mNSS)后处死取材,尼氏染色观察脑梗死区组织形态,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缺血脑组织GRP78活性,real-time PCR法检测大鼠缺血脑组织caspase12、caspase3、GRP78 mRNA表达量。结果 0 d、7 d、14 d时,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mNSS评分升高( P<0.05),镜下可见脑梗死征象(尼氏小体数量明显减少且排列混乱,结构不清晰),GRP78免疫阳性细胞数量增多,GRP78 mRNA表达升高( P<0.05),caspase12及caspase3 mRNA表达升高( P<0.05)。7 d和14 d时,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以及电针+VEGF组大鼠的mNSS评分降低( P<0.05),镜下脑梗死征象减轻,GRP78免疫阳性细胞数量增多,GRP78 mRNA表达增多( P<0.05),caspase12、caspase3 mRNA表达降低( P<0.05),电针+VEGF组上述指标变化均较电针组明显( P<0.05)。假手术组各时点间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其余3组mNSS评分( P<0.05)、脑梗死征象、caspase12、caspase3 mRNA表达随治疗时间降低( P<0.05),GRP78免疫阳性细胞数量随治疗时间增多,GRP78 mRNA表达随治疗时间升高( P<0.05)。结论 电针结合脑内注射VEGF可促进脑缺血损伤组织修复,其机制可能与下调caspase12、caspase3基因,上调GRP78基因的表达有关,且其效果比单纯使用电针法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七氟烷(Sevo)预处理对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IR)所致肺损伤的影响。方法 健康成年清洁级Sprague-Dawley (SD)大鼠45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15):假手术组(Sham组)大鼠只分离股静脉和股动脉,但不夹闭;肢体缺血/再灌注(IR)组大鼠夹闭股动脉缺血3h,再灌注3h;Sevo预处理+IR组(SIR组)吸入2.5%七氟烷30min,15min后制备肢体IR模型。实验结束后留取左肺,测定肺组织湿干/重比(W/D)和总肺水含量(TLW),光镜下观察肺组织病理学改变并测定肺组织损伤定量评估(IQA),电镜下观察肺组织超微结构改变,反转录-PCR (RT-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肺组织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和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C/EBP)同源蛋白(CHOP)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Sham组比较,IR组大鼠肺组织W/D、TLW和IQA均升高(P<0.05)。SIR组大鼠肺组织W/D、TLW和IQA均较IR组降低(P<0.05)。IR组大鼠肺组织形态学结构和超微结构发生明显损伤,而SIR组大鼠肺组织形态学结构和超微结构损伤均明显减轻。与Sham组比较,IR组大鼠肺组织GRP78和CHOP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P<0.05)。而SIR组大鼠肺组织GRP78和CHOP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较IR组降低(P<0.05)。结论 七氟烷预处理对肢体IR所致肺损伤发生的大鼠肺脏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肺组织中过度的未折叠蛋白反应(UPR)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