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12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3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改良PAS整块染色法显示肝糖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PAS整块染色过程中固定与氧化同时处理与顺序处理对肝糖原显示效果的影响.方法:取成年家兔肝脏两小块,一块作固定与氧化顺序处理,另一块作固定与氧化同时处理,Schiff氏试剂染色,两组织块行石蜡切片,观察肝细胞内PAS反应阳性物质的深浅与分布特征.结果:两种方法均能显示肝细胞内糖原,PAS反应均为阳性,其中固定与氧化顺序处理法中PAS阳性强,阳性物质分布均匀,结构清晰.固定与氧化同时处理法中PAS阳性反应较弱,阳性物质分布不均.结论:PAS整块染色过程中固定与氧化顺序处理法优于固定与氧化同时处理法.  相似文献   
2.
赵宏贤  路伟  郭勇  陈霞 《中国临床康复》2011,(36):6657-6660
背景:DNA去甲基化是一种重要的表观遗传修饰,对肿瘤细胞的端粒酶具有重要调节作用,而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端粒酶活性有何影响尚不清楚。目的:观察DNA去甲基化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及端粒酶反转录酶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全骨髓贴壁培养法分离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按照下列分组加入5-杂氮胞苷,使各组5-杂氮胞苷终浓度分别为0,3,6,12,24μmol/L。加入5-杂氮胞苷后第1,2,3,5,7天进行指标检测。结果与结论:与对照组相比,5-杂氮胞苷干预24h,各浓度组均显著促进细胞增殖活性(P〈0.05);干预48h,6,12,24μmol/L组显著促进细胞增殖活性(P〈0.05);干预72h,12,24μmol/L组显著抑制细胞增殖活性(P〈0.05);干预120,168h,对照组与各浓度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5-杂氮胞苷干预48h,6,12,24μmol/L组端粒酶反转录酶蛋白IA值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提示在一定浓度范围及一定作用时间内,5-杂氮胞苷可以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与端粒酶反转录酶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3.
背景:DNA去甲基化是一种重要的表观遗传修饰,对肿瘤细胞的端粒酶具有重要调节作用,而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端粒酶活性有何影响尚不清楚。 目的:观察DNA去甲基化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及端粒酶反转录酶蛋白表达的影响。 方法:全骨髓贴壁培养法分离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按照下列分组加入5-杂氮胞苷,使各组5-杂氮胞苷终浓度分别为0,3,6,12,24 μmol/L。加入5-杂氮胞苷后第1,2,3,5,7天进行指标检测。 结果与结论:与对照组相比,5-杂氮胞苷干预24 h,各浓度组均显著促进细胞增殖活性(P < 0.05);干预48 h,6,12,24 μmol/L组显著促进细胞增殖活性(P < 0.05);干预72 h,12,24 μmol/L组显著抑制细胞增殖活性(P < 0.05);干预120,168 h,对照组与各浓度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 0.05)。5-杂氮胞苷干预48 h,6,12,24 μmol/L组端粒酶反转录酶蛋白IA值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 < 0.05)。提示在一定浓度范围及一定作用时间内,5-杂氮胞苷可以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与端粒酶反转录酶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4.
背景:DNA去甲基化是一种重要的表观遗传修饰,对肿瘤细胞的端粒酶具有重要调节作用,而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端粒酶活性有何影响尚不清楚.目的:观察DNA去甲基化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及端粒酶反转录酶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全骨髓贴壁培养法分离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按照下列分组加入5-杂氮胞苷,使各组5-杂氮胞苷终浓度分别为0,3,6,12,24 μmol/L.加入5-杂氮胞苷后第1,2,3,5,7天进行指标检测.结果与结论:与对照组相比,5-杂氮胞苷干预24 h,各浓度组均显著促进细胞增殖活性(P < 0.05);干预48 h,6,12,24 μmol/L组显著促进细胞增殖活性(P < 0.05);干预72 h,12,24 μmol/L组显著抑制细胞增殖活性(P < 0.05);干预120,168 h,对照组与各浓度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 0.05).5-杂氮胞苷干预48 h,6,12,24 μmol/L组端粒酶反转录酶蛋白IA值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 < 0.05).提示在一定浓度范围及一定作用时间内,5-杂氮胞苷可以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与端粒酶反转录酶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PBL联合多媒体技术教学模式在消化内科临床实习教学的应用价值。方法:我院消化内科实习24名学生,分为PBL联合多媒体教学组及传统教学组。比较两组实习生教学质量、教学效果的影响及对教学的满意度评价。结果:与传统教学组比较,PBL联合多媒体教学模式可以明显提高消化内科实习医师的教学质量,学生的满意度提高。结论:PBL联合多媒体技术教学模式有助于消化内科实习医师学生临床思维的培养,明显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6.
组织学与胚胎学双语教学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由于国际性医学交流合作的广泛性发展,社会对懂外语、掌握电脑技术同时又具备医学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需求激增,解决方法之一就是医学双语教学的开展。医学双语教学是我国高校改革的热点,是医学高等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是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一项重要指标,也是21世纪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组织学与胚胎学的双语教学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怎样才能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许多同仁都在进行不懈的探索,本对组织学与胚胎学双语教学谈一些个人体会,为寻求更加适合我国国情的组织学与胚胎学双语教学方法而努力。  相似文献   
7.
体外分离培养人皮下脂肪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证实脂肪组织提取物中存在脂肪源性干细胞,并表现出向多谱系细胞分化的特点.对来源于人皮下脂肪组织的脂肪干细胞进行体外培养,观察其形态特点、生物学特性及间充质来源细胞表面相关标志的表达.方法:实验于2005-11/2007-02在泸州医学院医学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完成.①对象:行切疤植皮术的正常体质量患者8例,年龄16~45岁,均无传染性疾病,来源于泸州医学院烧伤整形科,实验前征得患者同意.②实验方法:人脂肪干细胞的分离、培养与传代:无菌条件下取患者新鲜的皮下脂肪,Ⅰ型胶原酶消化 贴壁法获取原代脂肪干细胞,生长至70%融合时传代,观察细胞的形态学变化.当原代细胞的胞质中出现较多透亮液滴后,行油红O染色.将第3代脂肪干细胞冻存,1个月后复苏,观察细胞的生长情况.选择生长状态良好的第3代脂肪干细胞,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细胞形态,SABC法检测间充质来源细胞特异性标志波形蛋白的表达,SP法检测间充质干细胞表面相关抗原CD44的表达.取处于对数生长期的细胞,绘制细胞生长曲线,计算细胞倍增时间.结果:①原代和传代过程中人脂肪干细胞的形态学变化:原代和传代培养的细胞均为长梭形贴壁生长.当原代细胞达到50%融合后,部分细胞由梭形逐渐变为多角形或椭圆形,胞质内出现油红O染色阳性的脂滴.传代细胞中此现象逐渐消失,且经冻存后复苏的活细胞率达80%以上,细胞生长、增殖能力未受影响.②间充质来源细胞表面标志的鉴定:第3代人脂肪干细胞的胞质丰富,HE染色弱嗜碱性,呈淡蓝色;波形蛋白阳性率为(97.1±2.3)%,CD44阳性率为(85.4±3.22)%.③人脂肪干细胞的生长曲线及倍增时间:传代培养的脂肪干细胞生长曲线呈"S"形,群体倍增时间为62.38h.结论:从人皮下脂肪组织分离培养出的脂肪干细胞,在体外扩增和冷冻保存后生物学特性稳定,且具有良好的增殖能力,表达间充质来源细胞表面标志波形蛋白和表面抗原CD44.  相似文献   
8.
2006年基础医学院组织学与胚胎学、病理解剖学、生物学实验室进行重组,建立了形态学实验中心,创建了4间先进的显微数码互动实验室.  相似文献   
9.
陈霞  赵宏贤  张巍  石蕾  邓明明 《四川医学》2013,34(3):456-457
目的探讨消化性溃疡伴活动性出血患者的睡眠质量和社会支持度。方法采用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调查25例消化性溃疡伴活动性出血患者及与25例匹配的正常对照组的睡眠质量指数及社会支持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消化性溃疡伴出血患者的PSQI总分降低,存在入睡时间长,睡眠障碍(P<0.05)。消化性溃疡伴出血患者的社会支持总分、客观支持分、主观支持分及对支持的利用度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消化性溃疡伴出血患者存在睡眠障碍及社会支持缺陷。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内质网应激是否参与糖尿病大鼠胃黏膜损伤以及大黄素对其调节。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糖尿病组与大黄素组,成模10周后,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胃黏膜细胞GRP78,Caspase12蛋白表达情况。结果:①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组与大黄素组大鼠于造模后均出现多尿、多饮、多食症状,成模10周时,体重减轻(P〈0.05);血糖浓度显著增高(P〈0.05)。②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组大鼠胃黏膜GRP78、Caspase12蛋白阳性表达细胞显著增多(P〈0.05);与糖尿病组相比,大黄素组GRP78、Caspase12蛋白阳性表达的胃黏膜细胞显著减少(P〈0.05)。结论:内质网应激途径可能介导了糖尿病大鼠胃黏膜损伤,大黄素可降低糖尿病大鼠胃黏膜细胞的内质网应激反应,从而实现对胃黏膜的修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