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扩大额下硬膜外入路切除巨型斜坡脊索瘤(附13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巨型斜坡中线区脊索瘤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采用经扩大额下硬膜外入路切除 13例巨型斜坡脊索瘤 (直径大于 4cm)。介绍入路方法、肿瘤切除程度和疗效随访 ,探讨肿瘤残留的原因和处理 ,并与其它入路比较适用范围。结果 本组巨型斜坡脊索瘤全切除 3例 ,次全或大部切除 7例 ,部分切除 3例 ,无手术死亡 ,无严重并发症。随访2~ 7年 ,3例肿瘤全切除者未见复发 ,其余 10例中 2例死亡 ,1例失访 ,3例病情稳定 ,另 4例因斜坡中线区以外肿瘤复发经其它入路再次手术 ,生存至今。结论 采用扩大额下硬膜外入路 ,切除主要沿颅底中线方向生长的巨型斜坡脊索瘤 ,疗效满意。对偏离中线方向生长的较大肿瘤 ,须采用联合入路手术。  相似文献   

2.
14例桥脑小脑角及岩斜坡区肿瘤经乙状窦前岩骨入路手术切除。肿瘤全切除8例、次全切除5例、部分切除1例。无手术死亡。作者认为肿瘤直径3cm以上且不同程度向脑干腹侧生长,跨越岩骨尖达中颅窝时采用该入路,与传统乙状窦后枕下入路相比具有优越性。  相似文献   

3.
扩大经口入路切除颅底硬膜外肿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扩大经口入路手术的适应证、方法及术中注意点.方法采用扩大经口入路切除5例颅底硬膜外肿瘤.结果肿瘤全切除1例,大部分切除3例,部分切除1例.术后患者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病理学检查示脊索瘤4例,颅咽管瘤1例.结论该手术入路扩大了经口咽入路的显露范围,适用于斜坡硬膜外肿瘤,向上发展累及蝶窦,且已侵及咽后壁和咽顶粘膜下者.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应用改良Kawase入路显微外科切除岩斜坡区肿瘤的疗效和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采用改良Kawase入路显微外科切除的中上岩斜坡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结果本组病例包括脑膜瘤8例,三叉神经鞘瘤2例,表皮样囊肿4例,海绵状血管瘤2例,脑干胶质瘤2例。肿瘤全切15例,次全切除3例,均未发生术后死亡,未出现迟发性颅内出血、脑脊液漏、感染等并发症。结论改良Kawase入路适合应用于切除中上岩斜坡区肿瘤。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应用改良Kawase入路显微外科切除岩斜坡区肿瘤的疗效和手术方法 .方法 回顾总结20例采用改良Kawase入路显微外科切除的岩斜坡区肿瘤的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 .结果 本组病例包括脑膜瘤12例、许旺细胞瘤5例、脊索瘤1例、脑桥胶质瘤1例、岩尖表皮样囊肿1例.肿瘤全切除14例,次全切除6例.本组无手术死亡,术后新增神经功能障碍主要是脑神经障碍.结论 改良Kawase入路对位于内听道前方的上岩斜坡区肿瘤暴露充分,具有能早期切断岩斜坡区脑膜瘤血运、观察脑干腹侧面和对侧视角更佳、静脉损伤少的优点,可使肿瘤的切除更加安全和彻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斜坡区巨大脑膜瘤的手术治疗。方法 分析9 例斜坡区巨大脑膜瘤的临床表现和神经放射学特点、手术入路及手术结果。结果 4 例肿瘤完全切除,5 例次全切除。术后1 例死亡,2 例颅神经功能有所改善,2 例颅神经功能无变化,2 例出现颅神经损害加重,2 例出现新的颅神经损害症状。结论 斜坡上部肿瘤最好用幕上下联合经乙状窦前入路,下部用枕下乙状窦后和枕下极外侧经髁联合入路,术后对包绕于血管和粘附在脑干的残留肿瘤切勿勉强切除,以免加重症状甚至危及生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扩大双侧额下联合经蝶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巨大型垂体腺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扩大双侧额下入路并联合硬膜外经蝶窦显微手术切除13例巨大型垂体腺瘤,对侵入蝶窦内及中上斜坡区的肿瘤,由硬膜外剥离暴露并磨除蝶骨平台切除肿瘤。结果13例巨大型垂体腺瘤全切除6例,近全切除5例,大部分切除2例,无重残及死亡病例。结论经该入路行显微手术能有效地提高巨大型垂体腺瘤的全切除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枕骨大孔区肿瘤显微外科手术的方法和入路分析。方法自2005年2月至2008年3月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切除枕骨大孔区肿瘤20例,其中脑膜瘤13例,皮样囊肿3例,神经鞘瘤2例,脊索瘤1例,脉络丛乳突状瘤1例。影像学检查17例肿瘤位于硬膜内,3例位于硬膜外,其中肿瘤位于枕骨大孔前方、前外侧12例,后、侧方8例,5例肿瘤骑跨于枕骨大孔。结果本组20例中,采用后正中入路7例,枕下外侧入路12例,经口咽入路1例。肿瘤全切除17例,次全切除2例,大部分切除1例,术后出现后组颅神经轻度麻痹2例,无手术死亡。结论枕骨大孔区肿瘤手术显微程度要求高,脑干、后组颅神经和血管保护尤为重要。手术入路应根据肿瘤位置及与脑干的关系来选择,枕下外侧入路对于处理前、外侧肿瘤是一项好的选择,而脑干被压于侧方的,即使肿瘤位于前腹侧也可选择后方入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枕大孔腹外侧区肿瘤手术技巧,以合理的入路、最小的创伤获得最大的显露、更高的切除率。方法选择斜坡和枕大孔区腹外侧肿瘤12例,其中神经鞘瘤5例,胆脂瘤3例,脑膜瘤2例,室管膜瘤1例,脊索瘤1例。运用远外侧入路及其改良法显微镜下切除该区位于低位脑干和上颈髓腹外侧不同性质的肿瘤。结果手术全切除8例,次全切及大部分切除4例。均恢复良好。结论远外侧入路是切除枕大孔腹外侧区病变的一种良好的入路。  相似文献   

10.
枕下极外侧入路的显微解剖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枕下极外侧入路相关的显微解剖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采用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头颅标本12例和28例成人干性颅骨标本进行模拟枕下极外侧入路的显微解剖学研究和相关参数的测量。并临床应用切除斜坡下段和枕骨大孔区肿瘤21例。结果乙状窦、枕髁和椎动脉是该入路重要的解剖标志。乳突尖到枕髁外缘中点为29.56±3.24mm;枕髁后缘距舌下神经管内口为12.23±3.13mm。临床应用该入路切除斜坡下段和枕骨大孔区肿瘤21例,肿瘤全切8例,次全切除9例,大部切除4例,无手术死亡。结论采用枕下极外侧入路可以增加术野空间,减少对脑干和重要血管神经的牵拉,是较为理想的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11.
本报告了1990年5月以来脑干区大型、复杂占位病变15例。其中,位于脑干内3例,脚间窝2例,岩尖部4例,全岩骨区1例,全斜坡区2例,第四脑室内3例,本组采用以扩大了的岩骨入路为主的联合入路,行肿瘤全切除8例,次全切除5例,2例仅作了活检加减压术。除1例死亡外,均恢复良好。本结合献,对脑干区手术入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告了1990年5月以来脑干区大型、复杂占位病变15例.其中,位于脑干内3例,脚间窝2例,岩尖部4例,全岩骨区1例,全斜坡区2例,第四脑室内3例.本组采用以扩大了的岩骨入路为主的联合入路,行肿瘤全切除8例,次全切除5例.2例仅作了活检加减压术.除1例死亡外,均恢复良好.本文结合文献,对脑干区手术入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并分析经额中回皮质入路切除侧脑室前部肿瘤的显微外科手术技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经额中回皮质入路手术切除侧脑室前部肿瘤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肿瘤全切除l5例,次全切除3例,部分切除2例。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随访6个月~3年,平均1年;术后6个月GOS评分:5分14例,4分2例,3分1例(术后2年死于其他疾病),失访3例。结论额中回皮质入路具有手术损伤小、术野暴露清楚等优点,是切除侧脑室前部肿瘤的首选入路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颞下经天幕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岩斜区肿瘤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岩斜区肿瘤的病例资料,均采用颞下经天幕入路切除肿瘤,术中实时电生理监测保护脑神经与脑干功能。结果肿瘤全切除9例,次全切除2例,大部分切除2例。术后发生近期记忆障碍1例,肢体轻度偏瘫1例,感觉性失语1例,治疗随访3个月后均痊愈;动眼神经麻痹1例,随访6个月后未愈。随访时间3个月~2年,全部病例未见肿瘤复发,无死亡病例。结论颞下经天幕入路是切除上斜坡肿瘤的较佳入路,该入路创伤小,解剖简单,路径直接且短,对小脑牵拉轻且显露范围广,术后并发症少,可作为此区域肿瘤切除的理想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介绍并探讨一种切除第三脑室前部病变的显微手术入路。方法经额中回-侧脑室-脉络裂入路手术切除第三脑室前部肿瘤10例。结果显微镜下全切除8例,近全切除2例;死亡1例。结论该入路利用脑室的自然裂隙到达第三脑室,几乎不损伤正常脑组织和血管结构,具有手术损伤小,术野暴露清楚等优点,是切除第三脑室前部肿瘤的优选入路之一。  相似文献   

16.
扩大额下硬膜外入路切除巨大侵袭性垂体瘤   总被引:31,自引:2,他引:29  
目的:报道20例经扩大额下硬膜外入路切除巨大侵袭性垂体瘤。方法:侵及蝶窦、筛窦和斜坡部位的肿瘤可在直视下完全切除,对于鞍上和鞍旁有巨大瘤体者,加用额下硬膜内入路和颞下硬膜内入路可提高切除率。本文重点介绍该入路的手术方法,注意事项等。结果:本组巨型垂体瘤全切除和次全切除率为90%,无手术死亡,无严重并发症。结论:采用扩大额下硬膜外入路切除巨大侵袭性垂体瘤,尤其向颅底方向生长者,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总结本病的放射学特点、手术入路和治疗效果,以探讨岩斜坡脑膜瘤的手术策略和如何改善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岩斜坡脑膜瘤,采用3种手术入路显微外科治疗,包括(1)经岩骨-天幕入路3例;(2)乳突后枕下入路15例;(3)远外侧枕下入路3例。结果术后恢复良好者19例(90.5%),经术后CT或MR证实肿瘤全切除者13例(62%),无手术死亡。术后新增颅神经损害10例(47%),其中永久性损害3例(14%)。肿瘤巨大、肿瘤血管化或纤维化、脑干与肿瘤之间的蛛网膜界面消失、基底动脉供血等因素增加手术困难,影响术后效果。结论采用合适的手术入路和精良的显微外科技术可以提高岩斜坡脑膜瘤的全切除率,降低残死率。但保证病人术后生存质量是最重要的手术目的,当肿瘤巨大或蛛网膜界面消失时,全切除肿瘤会十分困难,应考虑次全切除肿瘤,术后用γ-刀处理残余肿瘤。  相似文献   

18.
岩斜坡区脑膜瘤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岩斜坡区脑膜瘤的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生存期及生存质量。方法回顾总结1998年3月至2010年5月的32例岩斜坡区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0例采用颞下经小脑幕入路,9例采用经岩骨乙状窦前入路,13例采用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结果肿瘤全切除21例,次全切除11例,围手术期死亡l例。结论针对肿瘤不同的生长位置采用合适的入路可提高手术切除的治愈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其中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具有副损伤小、且能够显露整个斜坡区的优点,可以广泛应用于岩斜坡区脑膜瘤的切除中。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改良Dandy手术入路切除脑干腹外侧肿瘤的手术方法及其优缺点。方法对25例脑干腹外侧肿瘤采用改良Dandy手术入路进行显微外科手术切除。结果显微镜下肿瘤全切除20例,次全切除5例,面神经解剖保留者24例,保留有效听力者14例,术后并发皮下积液1例,出现短暂Ⅸ-Ⅺ颅神经刺激症状2例,无菌性脑膜炎1例,死亡1例。结论改良Dandy手术入路切除脑干腹外侧肿瘤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海绵窦区肿瘤切除的手术入路,以提高手术全切率,降低残障率.方法对14例海绵窦内肿瘤行硬膜下入路切除5例,行硬膜外入路切除9例,比较两种入路的方法及疗效.结果行硬膜下入路者中全切除2例,大部切除3例;术后出现新的神经功能障碍4例.行硬膜外入路者中全切除5例,次全切除3例,大部切除1例;术后出现新的脑神经功能障碍3例,其中1例完全恢复.结论针对不同类型的肿瘤及生长特性,选择适当的手术入路和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可有效提高全切率,降低残障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