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施光其  陈国会  刘春燕  尹智炜 《中医杂志》2011,52(13):1138-1140
目的观察祛风方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3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激素组、中药组,每组8只。大鼠右后足趾皮内注射福氏完全佐剂0.05ml致炎;激素组造模后予强的松片每次0.25mg灌胃,每日2次;中药组造模后予祛风方每次3ml灌胃,每日2次。21天后检测各组大鼠膝关节滑膜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正常组、激素组、中药组大鼠膝关节滑膜组织IL-1β、IL-6 mRNA的表达均低于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中药组与激素组3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佐剂性关节炎大鼠滑膜细胞IL-1β、IL-6 mRNA表达水平是上调的,激素和祛风方有抑制其转录和表达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肠乐一号灌肠液对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模型大鼠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的影响。方法:将60只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模型对照组、中药组和阳性对照组,每组各15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大鼠采用三硝基苯磺酸法造模。造模后中药组给予肠乐一号灌肠液灌肠给药,每日1次;阳性对照组给予美沙拉嗪溶液灌肠,每次2 mL,每日1次;模型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灌肠。观察大鼠造模前、给药后一般情况、体质量及结肠黏膜组织病理变化,检测各组大鼠血清及结肠组织中IL-1β含量。结果:中药组结肠黏膜损伤程度评分低于模型对照组与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结肠黏膜损伤程度评分低于阳性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血清及结肠组织中IL-1β含量均低于模型对照组与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及结肠组织中IL-1β含量与阳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乐一号灌肠液能改善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结肠黏膜组织的损伤程度,降低血清中IL-1β的含量,下调结肠组织中IL-1β表达,从而修复溃疡。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中药熏蒸对佐剂性关节炎(AA)模型大鼠血液及关节中白细胞介素-1β(IL-1 β)的影响,探讨中药熏蒸疗法抗炎作用机理.方法 将5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水熏组、中药低熏组、中药高熏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于大鼠右足跖皮下注射弗氏完全佐剂0.1 mL造成从模型,将水熏组、中药低熏组,中药高熏组进行熏蒸治疗10 d.造模后第21日,取大鼠血清及关节滑膜,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血液中IL-1β的含量,免疫组化检测关节中IL-1β的表达水平.结果 中药熏蒸对大鼠血液中IL-1β含量较模型组均有显著降低(P<0.05),对大鼠关节中IL-1β的强阳性表达与模型组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中药熏蒸可以下调从模型大鼠血液中异常升高的致炎因子IL-1β的水平,抑制关节滑膜中IL-1β的表达.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麝香、冰片对大鼠脑组织白细胞介素-1βmRNA(IL-1β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Pulsinelli的4vo法建立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运用RT-PCR技术观察不同药物对脑组织IL-1βmRNA表达的影响,并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模型组和尼莫通组IL-1βmRNA表达显著高于假手术组,中药(麝香、冰片)组IL-1βmRNA显著低于模型组和尼莫通组而接近于假手术组。结论:麝香、冰片抗缺血性脑损伤可能与有效抑制了白细胞介素-1β的产生及表达,减少白细胞向缺血脑组织的浸润从而抑制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复方隔山消颗粒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大鼠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选用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复方隔山消颗粒低、中、高剂量组(剂量分别为1.25,2.5,5 g/kg)。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采用热盐水灌胃方法制作CAG动物模型。于造模后第13周开始给药治疗,至第24周末结束。观察各组大鼠的胃黏膜病理组织学改变,检测大鼠血清IL-1β和TNF-α含量。结果经过热盐水灌胃造模后,大鼠胃黏膜腺体萎缩。以复方隔山消颗粒治疗后,大鼠胃黏膜腺体萎缩明显减轻,血清IL-1β和TNF-α含量明显降低(P<0.05或0.01)。结论复方隔山消颗粒治疗CAG的机制可能与其抑制IL-1β、TNF-α等细胞因子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电针上巨虚对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大鼠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4(IL-4)的影响,探讨电针上巨虚治疗UC的部分作用机制。方法4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上巨虚组、非穴组4组,每组10只。以三硝基苯磺酸灌肠诱导建立UC大鼠模型,观察电针上巨虚后UC模型大鼠IL-1β及IL-4含量的变化。结果电针上巨虚能使UC模型大鼠结肠组织IL-1β含量明显降低,IL-4含量明显增高,与模型组及非穴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结论电针上巨虚对UC模型大鼠的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促炎细胞因子IL-1β水平和提高抗炎细胞因子IL-4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铺灸对佐剂型关节炎(AA)大鼠血清中的白细胞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影响,初步探讨其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药物组、铺灸组,每组12只。除空白组外,于右后足跖皮下注射弗氏完全佐剂形成从大鼠模型,造模3d后,药物组给予旭痹颗粒治疗,铺灸组给予铺灸治疗。观察大鼠造模前后及治疗后足趾肿胀度(趾围)的变化。治疗结束后股静脉采血,以放射免疫方法检测血清IL-1、TNF-α及IL-10含量。结果铺灸可减轻从大鼠足趾肿胀程度,效果优于旭痹颗粒组(P〈0.05);显著提高从大鼠血清IL-10水平(P〈0.05),降低血清IL-1、TNF—α水平(P〈0.05)。结论铺灸对从大鼠具有一定疗效,抑制IL-1、TNF-α的产生,提高IL-10水平可能是其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白细胞介素-1β在脑出血患者血清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脑出血患者用辛伐他汀治疗效果及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变化情况。方法:随机选择住院脑出血患者60例作为脑出血组;以6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于24 h,7,14,21 d应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血清IL-1β。结果:脑出血组24 h血清IL-1β含量最高,7 d下降,仍高于对照组(P<0.05),14,21 d与对照组基本一致。结论:血清IL-1β参与了脑出血急性期的炎性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9.
目的从免疫调控角度研究电针经穴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咱(IL-6)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再灌注损伤模型,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非经穴组和电针经穴组,各组随机分为1d、3d、7d三个时间点,运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方法检测大鼠血清中IL-1β、IL-6含量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各指标的测定结果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在1d、3d时间点,与模型组、电针非经穴组比较,电针经穴组能明显降低模型大鼠血清IL—1β含量(P〈0.05,P〈0.01):与模型组、电针非经穴组比较,电针经穴组能明显升高模型大鼠血清IL-6含量(P〈0.05,P〈O.01)。结论电针经穴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血清IL-1B、IL-6的调节具有相对特异性,电针经穴通过调节免疫细胞因子IL-1D、IL-6的含量变化可能是发挥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保护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中药活性成分姜酚对类风湿关节炎(RA)模型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IL)-17、IL-23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姜酚组和雷公藤组。采用胶原诱导制备RA模型,于造模第7日开始,姜酚组给予姜酚灌胃,雷公藤组给予雷公藤多苷灌胃,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治疗4周后采血并处死大鼠,镜下观察大鼠关节滑膜病理,ELISA检测大鼠血清IL-17、IL-23的表达。结果病理观察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姜酚组关节滑膜组织血管新生及滑膜增生减轻,炎细胞浸润、水肿改善。模型组IL-17、IL-23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与模型组比较,姜酚组和雷公藤组均能下调IL-17、IL-23表达(P0.05,P0.01),姜酚组优于雷公藤组(P0.05)。结论姜酚通过下调RA大鼠血清IL-17、IL-23的表达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密蒙花颗粒剂对干眼患者泪液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18(Interleukin-18,IL-18)表达的影响。方法:将70位干眼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2组,对照组以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密蒙花颗粒剂。治疗4周后,随访4个月,观察两组患者干眼症状评分、泪膜破裂时间(break up time,BUT)、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 I test,SIT)、角膜荧光素钠染色评分(fluorescent,FL)的情况,ELISA法检测患者泪液中IL-1β、IL-18的表达。结果:治疗组治疗后2周、4周干眼症状评分和FL较治疗前降低(P0.05),SIT和BUT较治疗前升高(P0.05);对照组治疗后2周、4周干眼症状评分和FL较治疗前降低(P0.05),SIT和BUT较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组治疗后4周干眼症状评分和FL较治疗后2周降低(P0.05),SIT和BUT较治疗后2周升高(P0.05);对照组治疗后4周干眼症状评分和FL较治疗后2周降低(P0.05),SIT和BUT较治疗后2周升高(P0.05)。治疗后2周、4周两组干眼症状评分、SIT、BUT及FL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2周、4周泪液IL-1β和IL-18表达较治疗前降低(P0.05);对照组治疗后2周、4周泪液IL-1β和IL-18表达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后4周泪液IL-1β和IL-18表达较治疗后2周降低(P0.05);对照组治疗后4周泪液IL-1β和IL-18表达较治疗后2周降低(P0.05)。治疗后2周、4周两组泪液IL-1β和IL-18表达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密蒙花颗粒剂对干眼患者泪液中IL-1β、IL-18的表达具有抑制作用,这可能是密蒙花颗粒剂治疗干眼的分子生物学机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归脾汤对抑郁模型大鼠行为学、学习记忆能力及海马CA3区神经元数量的影响.方法:采用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抑郁模型,将大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盐水组、中药组,观察各组大鼠行为学和学习记忆能力变化及海马CA3区神经元数量的变化.结果:模型组和盐水组大鼠行为学得分、学习记忆能力及海马CA3区神经元数量较对照组均显著下降,中药组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结论:归脾汤可能通过保护海马CA3区神经元不受损伤而发挥抗抑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观察中药清肠愈疡汤对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一般生理状态、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产生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大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正常组、模型组、清肠组、香连组、5-ASA组,分组饲养12d后,进行DAI评分,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中IL-1β、IL-6的含量。结果:清肠组治疗后DAI评分第4天、第8天、第12天分别为1.75±0.59,0.83±0.31,0.59±0.30,为逐渐降低趋势;大鼠血清中IL-1β与IL-6水平显著下降,分别达到(12.51±0.63)ng/L,(53.72±4.46)ng/L,清肠组与5-ASA组、香连组、模型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清肠愈疡汤可以显著改善清肠组大鼠症状,能够下调大鼠血清中IL-1β、IL-6的水平,减轻大鼠结肠组织的炎症反应,而起到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王帅  翟军鹏  周滔  王丽华  陈誩 《北京中医药》2010,29(12):950-952
目的 探讨三黄汤灌肠对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诱导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结肠组织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影响.方法 采用TNBS(0.1 g·kg-1TNBS加50%乙醇0.25 mL)诱导制备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36只,随机分为模型组、对照组及中药组各12只,并选正常大鼠12只作为正常组.模型组和正常组予0.9%氯化钠注射液,对照组予柳氮磺吡啶(SASP)灌肠液按成人日用药量的6倍给药,即0.05 g·mL-1;中药组予三黄汤浓煎剂按成人日用药量的6倍给药,即6 g·mL-1.从造模后第3日开始,各组均按10 mL·kg-1每日灌肠给药1次,连续7日.第11日采集结肠标本,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结肠中IL-1β表达,放射免疫法测定结肠中IL-1β含量,并观察各组大鼠结肠黏膜病理组织学情况.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结肠中IL-1β含量明显降低(P<0.01),结肠黏膜病理损伤明显改善(P<0.05).结论 三黄汤灌肠对TNBS诱导的大鼠溃疡性结肠炎疗效确切,可能是通过抑制IL-1β在结肠中的表达,从而改善结肠黏膜的充血水肿、溃疡、糜烂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清热活血消肿Ⅰ、Ⅱ合剂对软组织损伤白细胞介素-1β和白细胞介素-6的影响.方法:将88例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3例).治疗组:口服"清热活血消肿Ⅰ合剂",同时外熏洗及热敷"清热活血消肿Ⅱ合剂";对照组仅用"清热活血消肿Ⅱ合剂"熏洗.两组均以10d为一疗程,一般2个疗程.两组病人均与疗前、疗中、疗后检测血清IL-1β、IL-6水平并比较结果.结果:两组病人血清IL-1β、IL-6水平变化比较:治疗组疗后IL-1β和IL-6水平均较疗前非常显著降低(P<0.01),较疗中和同时间点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此外,治疗组疗中IL-1β和IL-6水平亦较疗前显著降低(P<0.05).对照组疗后IL-1β水平较疗前显著降低(P<0.05),IL-6水平较疗前和疗中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清热活血消肿Ⅰ、Ⅱ合剂共治疗骨折并软组织损伤,对白细胞介素-1β和白细胞介素-6的抑制和消除作用要明显优于单独用药的对照组,提示中药"清热活血消肿Ⅰ、Ⅱ合剂"内服及外熏洗治疗软组织损伤疗效确切,较单纯熏洗及口服疗法优越.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大鼠实验性结肠炎白细胞介素-1β和白细胞介素-10的表达及银杏天宝(EGB)对其影响。方法利用三硝基苯磺酸灌肠制备大鼠实验性结肠炎模型。实验设正常对照组,三硝基苯磺酸模型组,5-氨基水杨酸组(5-ASA,100mg/kg),EGB组(200mg/kg)。4周后,评价结肠组织大体形态和组织学评分,检测MPO和SOD活性,免疫组化和ELISA检测肠组织IL-1β和IL-10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三硝基苯磺酸模型组大鼠结肠组织大体形态和组织学评分显著增加,MPO活性、肠组织IL-1β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SOD活性、肠组织IL-10产生明显减少。EGB能改善三硝基苯磺酸模型组大鼠结肠组织大体形态和组织学损害,使MPO活性显著下降,同时下调IL-1β蛋白表达水平,升高SOD活性,增加IL-10的产生。结论EGB通过下调肠组织IL-1β表达,上调IL-10的产生发挥抗炎的作用,从而减轻大鼠实验性结肠炎的炎症损伤。  相似文献   

17.
川芎嗪的抗痫作用及其与白细胞介素-1受体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川芎嗪对癫痫的作用及其与白细胞介素-1受体(IL-1R)的关系。方法用腹腔注射戊四氮制作大鼠癫痫模型,致痫前后分组分别给予川芎嗪,观察大鼠出现癫痫发作的潜伏期及持续时间,并用脑电图仪和免疫细胞化学方法研究川芎嗪对癫痫大鼠脑电图和皮层及海马区IL-1R免疫反应阳性细胞的影响。结果对照组无癫痫发作。致痫前给予川芎嗪组大鼠较癫痫组大鼠癫痫发作潜伏期延长,持续时间缩短,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脑电图高电位痫样波发放减少,大脑皮层和海马IL-1R免疫反应阳性细胞数减少,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致痫后给予川芎嗪组,上述指标与癫痫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川芎嗪能抑制癫痫发作,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通过白细胞介素-1对免疫-神经的调节有关。  相似文献   

18.
王帅  翟军鹏  周滔  王丽华  陈誩 《北京中医》2010,(12):950-952
目的探讨三黄汤灌肠对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诱导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结肠组织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影响。方法采用TNBS(0.1 g·kg^-1TNBS加50%乙醇0.25 mL)诱导制备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36只,随机分为模型组、对照组及中药组各12只,并选正常大鼠12只作为正常组。模型组和正常组予0.9%氯化钠注射液,对照组予柳氮磺吡啶(SASP)灌肠液按成人日用药量的6倍给药,即0.05 g·mL^-1;中药组予三黄汤浓煎剂按成人日用药量的6倍给药,即6 g·mL^-1。从造模后第3日开始,各组均按10 mL·kg^-1每日灌肠给药1次,连续7日。第11日采集结肠标本,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结肠中IL-1β表达,放射免疫法测定结肠中IL-1β含量,并观察各组大鼠结肠黏膜病理组织学情况。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结肠中IL-1β含量明显降低(P〈0.01),结肠黏膜病理损伤明显改善(P〈0.05)。结论三黄汤灌肠对TNBS诱导的大鼠溃疡性结肠炎疗效确切,可能是通过抑制IL-1β在结肠中的表达,从而改善结肠黏膜的充血水肿、溃疡、糜烂等。  相似文献   

19.
归脾汤对抑郁模型大鼠血清T3 T4和海马神经元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季颖  孙大宇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26(12):2603-2604
目的:观察归脾汤对抑郁模型大鼠血清T3(三碘甲腺原氨酸)、T4(四碘甲腺原氨酸)和海马形态学影响,初步探讨其防治抑郁症的可能机制。方法:40只W istar雌性大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盐水组、中药组。应用慢性不可预见性中等强度刺激复制抑郁症动物模型。Open-field法检测大鼠行为学得分,放免法测定血清中T3和T4含量,电镜观察海马形态学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和盐水组大鼠的体重、行为学得分、血清T3和T4含量均有显著性差异,海马损伤明显,而中药组上述指标均无明显差异。结论:归脾汤的抗抑郁机制与其维持正常的T3、T4分泌及海马形态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艾灸预处理对应激性胃黏膜损伤大鼠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影响,探讨艾灸预处理抗胃黏膜炎症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艾灸穴位组、艾灸非穴点对照组.束缚冷应激法制作应激性胃黏膜损伤模型,按Guth法计算胃黏膜损伤指数(UI),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IL-1β、TNF-α和IL-10的含量.结果 与模型组和艾灸非穴点对照组比较,艾灸足三里、中脘等穴可使应激性胃黏膜损伤UI明显下降、血清IL-1β含量降低、TNF-α含量降低、IL-10含量升高.结论 艾灸足三里、中脘等穴预处理可促进大鼠胃黏膜损伤的修复、减轻急性炎症反应,可能是通过抑制细胞炎症反应的免疫促炎因子IL-1β、TNF-α和促进抗炎因子IL-10而达到其抗胃黏膜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