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神经导航系统在神经外科显微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系统在神经外科显微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我科在2004年10月至2005年6月应用美国Stryker神经导航系统辅助进行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颅内病变104例。结果在85例病灶切除术中,病灶全切除71例(83.53%),次全切除13例(15.29%),部分切除1例(1.18$);侧脑室-腹腔分流术16例,成功15例,1例改常规手术完成;3例脑脓肿穿刺成功率100%。本组术后死亡1例,其余术后恢复良好。104例平均注册误差(1.3±0.7)mm。结论神经导航系统在神经外科手术中提供术中动态跟踪、实时导航,准确、直观,有助于提高手术疗效,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神经导航辅助锁孔手术治疗功能区小病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辅助锁孔显微手术切除脑功能区小病灶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神经导航辅助锁孔显微手术切除18例脑功能区小病灶。术前将影像学资料输入神经导航系统进行三维重建,制定手术计划。术中实时导航指导手术切除范围,分析治疗结果。结果导航平均注册误差(2.05---0.62)mm,平均骨窗直径3.0cm。所有病例术中均准确定位病灶,其病灶全切17例,次全切除1例。术后16例病人恢复良好,原有症状均获得不同程度改善,1例原有神经症状加重,1例出现新的神经功能损害。结论神经导航辅助锁孔显微手术能准确切除脑功能区病灶,减少手术创伤,提高手术效果,降低死亡率、病残率,在显微神经外科手术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在显微神经外科手术中的作用.方法:运用国产(ASA-601V)神经导航设备,对29例颅内病变患者进行导航引导下的显微手术,其中肿瘤26例,炎性病变3例,病变体积为0.13cm3~150.25cm3,平均36.65cm3.结果:病变全切20例(68.97%),次全切除3例(10.34%),大部切除4例(13.79%),部分切除2例(6.90%),无手术死亡.导航引导的注册精度误差平均为3.7mm.结论:在显微手术中运用导航技术可以更精确地寻找和切除脑内深部及微小的病变,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减少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神经导航在颅脑手术中的应用(附7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目的 探讨StealthStation神经导航系统在颅脑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观察 70例颅脑手术中应用StealthStation神经导航系统的情况 ,包括测量注册准确性 ,参考头架的不同使用方法对导航准确性的影响 ,检测术中准确性及不同部位病灶的术中脑移位 ,并对导航在不同肿瘤手术中的作用进行分析。结果 平均注册误差和 10cm预期准确性分别为 ( 2 5 6± 1 0 0 )mm和 ( 2 45± 0 78)mm。有 5例因平均注册误差 >4mm加用表面注册 ,结果误差减至 ( 1 0 9± 0 2 4)mm。除了微血管减压术 1例和活检 3例 (术后均症状改善或不变 )外 ,其余 66例病人共 67个病灶 ,全切除 5 5个 ( 82 9% )、次全切除 6个( 9 0 % )、大部切除 6例 ( 9 0 % )。术中持续准确性SA1、SA2和SA3分别为 ( 2 3 8± 1 2 7)mm ,( 1 2 1± 0 98)mm和 ( 1 3 5±1 13 )mm。症状改善或不变 5 8例 ( 87 9% )、加重 6例 ( 9 1% )、死亡 2例 ( 3 0 % )。结论 StealthStation神经导航系统在颅脑手术中提供术中动态跟踪、实时导航 ,准确可靠 ,有助于病灶全切除及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神经导航辅助显微手术在神经外科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技术在神经外科领域的应用前景和总结应用神经导航辅助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切除位于脑重要功能区和深部小病灶的经验和体会。方法:我院2000年11月至2001年3月采用StealthStation神经导航系统辅助显微手术切除的颅内病灶18例,额叶6例(其中3例为于运动区),顶叶4例,枕叶2例,颞叶1例,桥小脑角2例,小脑半球3例,脑膜瘤6例,胶质瘤4例,炎性肉芽肿2例,血管网织细胞瘤3例,脂肪瘤,三叉神经纤维瘤和寄生虫感染各1例,结果:神经导航总体误差1.8-5.7mm,平均2.8mm,病灶全切除14例,次全切4例,位于运动区的3例小病灶,手术全切除后无任何神经功能障碍,结论:Stealth Station神经导航系统定位准确,尤其是对位于脑深部和重要功能区的小病灶,辅助显微手术效果显。  相似文献   

6.
神经导航下经鼻蝶入路垂体腺瘤显微神经外科手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下经鼻蝶入路垂体腺瘤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方法运用美国stealthstation手术导航系统对30例垂体腺瘤行经鼻蝶入路显微神经外科手术。结果全切除16例(53.3%),次全切除9例(30%),大部切除5例(16.7%),导航误差平均1.9mm。结论在显微手术中运用导航技术具有定位准确、损伤小的优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和研究神经影像导航技术在神经外科领域的应用前景,尤其是位于重要功能区的颅内小病灶应用无框架立体定向影象导航技术,结合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切除的经验和体会.方法:采用Stealth Station神经影象导航系统进行影象导航和显微手术切除的颅内病灶18例,男性11例,女性7例,年龄17~58岁.额叶6例(其中6例为于运动区),顶叶4例,枕叶2例,颞叶1例,桥小脑角2例,小脑半球3例.所有病例均常规应用影象导航下显微切除肿瘤或炎性肉芽肿.结果:影象导航总体误差1.8~3.7mm,平均2.68mm.手术病灶全切除14例,次全切4例,尤其位于运动区3例小病灶,手术全切除后无任何并发症.结论:影象导航系统定位准确,对病灶手术全切除、减少术后并发症具有重要价值,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8.
神经导航下显微手术切除脑深部病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脑深部病变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在BrainLabVV2神经外科导航系统指导下显微手术切除脑深部直径为8~25 mm大小病变46例。其中脑脓肿4例,脑囊虫病2例,脑膜瘤2例,侧脑室内室管膜瘤1例,胶质瘤22例,海绵状血管瘤7例,血管畸形4例和炎性肉芽肿4例。除脑膜瘤外,其余病灶平均距脑皮质约30 mm。分别利用神经导航系统定出手术切口、骨窗大小,指示手术入路。结果 40例病变全切(87%),6例次全切(13%)。骨窗平均30 mm×40 mm大小;平均导航误差小于1.2m。术后39例患者临床症状改善,7例无变化,无手术并发症。结论在神经外科导航系统指导下手术切除脑深部直径为8~25mm大小病变定位准确可靠,切口和骨窗大小适当,术中合理采用导航与手术分离的方法 ,利用自然沟裂,加之熟练的显微手术操作,可最大限度切除病变,减少副损伤和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联合神经导航多模态系统在侵袭性垂体腺瘤切除术中的应用,及其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2014年1月—2018年1月,手术治疗的104例侵袭性垂体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70例患者在神经导航多模态系统的辅助下行肿瘤切除术(神经导航组),34例患者在没有术中影像引导下行传统手术(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侵袭性垂体腺瘤手术切除的程度、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和复发率。结果对照组中20例患者(58. 8%)的肿瘤完全切除,神经导航组中有59例患者(84. 3%)完全切除;两组肿瘤全切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神经导航组中有10例患者(14. 3%)出现并发症,其中尿崩症4例、脑脊液鼻漏4例、视力下降2例。对照组中18例患者(52. 9%)出现并发症,其中术后出血1例、尿崩症6例、视力下降5例、脑脊液鼻漏6例。对照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神经导航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对照组中5例次全切除或部分切除的患者在术后12个月内肿瘤复发。结论神经导航多模态系统可以在手术过程中,实时呈现病变及其与邻近神经血管之间的空间关系,能显著提高侵袭性垂体腺瘤的全切率,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和肿瘤复发率。神经导航多模态系统和神经内镜的结合成为侵袭性垂体腺瘤术中引导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辅助显微手术切除大脑功能区胶质瘤的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显微手术切除的大脑功能区胶质瘤9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神经导航组46例及非神经导航组53例。神经导航组行神经导航辅助显微手术,非神经导航组行常规显微手术。采用MRI检查、卡氏(Karnofsky Performance Scale,KPS)评分和症状改善率,对肿瘤切除程度及功能状态进行分析。结果与非神经导航组全切率73.6%(39/53)相比,神经导航组肿瘤全切率达91.3%(42/46)(Z=-2.343,P0.05);神经导航组和非神经导航组术后症状缓解和术后KPS评分提高,与术前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1例非神经导航组出现术后一侧肌力下降外,其余患者术后未出现症状体征加重或新的并发症。按肿瘤大小,肿瘤最大径≥3 cm患者,神经导航组与非神经导航组全切率分别为89.5%(34/38)和72.5%(37/51)(Z=-2.040,P0.05)。结论神经导航辅助显微手术切除大脑功能区胶质瘤,可提高全切率,改善患者生存质量,不增加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神经导航下手术切除幕上脑内海绵状血管畸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在幕上脑内海绵状血管畸形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切除26例幕上脑内海绵状血管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应用StealthStation神经导航系统制定手术计划。术中导航探针指引显微镜下切除病变。结果导航显示病灶的定位误差均在2 mm以内。26例海绵状血管畸形均获全切除,术后所有患者恢复良好,均未出现新的神经功能障碍。结论应用神经导航系统辅助手术可对病变准确定位,手术侵袭性小,可减少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听神经鞘瘤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肿瘤切除术中体位与术后并发症的相关性。方法对2004年至2007年收治的90例听神经鞘瘤病人,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在显微镜下行枕下乙状窦后入路肿瘤切除术,术中病人体位取坐位58例,侧卧位32例,回顾性分析术后一系列并发症的发生与术中体位的关系。结果术后出现颅内血肿5例,其中术中采取坐位者4例(6.90%),侧卧位者1例(3.12%);术后出现颅内积气47例,其中坐位者38例(65.52%),侧卧位者9例(28.12%),经统计学分析,采取两种不同体位手术的病人颅内积气发生率差异显著(P〈0.05)。结论侧卧位下较坐位下行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听神经鞘瘤切除术能更有效降低听神经鞘瘤术后颅内积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神经导航系统在脑内病变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在神经导航指导下,脑深部病变及周围结构的定位和外科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应用StealthStation神经导航系统,显微手术切除43例脑内占位病变,总结治疗效果及定位的准确性。结果43例脑内占位病变,全切除39例(90.7%)、次全切除4例(9.3%)。无症状加重及死亡。结论使用神经导航系统,在术前可制定脑肿瘤手术计划,术中提供瘤体的动态跟踪和实时导航.手术定位准确、可靠,有助于肿瘤全切除及降低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OBJECTIVES: 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 (SSEPs) and brainstem 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s (BAEPs) have been increasingly utilised during surgery for intracranial aneurysms to identify cerebral ischaemia. Between July 1994 and April 1996, we surgically treated 70 aneurysms in 49 consecutive patients (58 operations) with the aid of intraoperative evoked potential monitoring. This study sought to evaluate the usefulness of SSEP and BAEP monitoring during intracranial aneurysm surgery. METHODS: Mean patient age was 51.9 (range 18-79) years. The sizes of the aneurysms were 3-4 mm (15), 5-9 mm (26), 10-14 mm (11), 15-19 mm (seven), 20-24 mm (six), and >25 mm (five). SSEPs were monitored in 58 procedures (100%) and BAEPs in 15 (26%). The neurological status of the patients was evaluated before and after surgery. RESULTS: Thirteen of the 58 procedures (22%) monitored with SSEPs had SSEP changes (12 transient, one persistent); 45 (78%) had no SSEP changes. Three of 15 patients (20%) monitored with BAEPs had changes (two transient, one persistent); 12 (80%) had no BAEP changes. Of the 14 patients with transient SSEP or BAEP changes, these changes resolved with adjustment or removal of aneurysm clips (nine), elevating MAP (four), or retractor adjustment (one). Mean time from precipitating event to electrophysiological change was 8.9 minutes (range 3-32), and the mean time for recovery of potentials in patients with transient changes was 20.2 minutes (range 3-60). Clinical outcome was excellent in 39 patients, good in five, and poor in three (two patients died), and was largely related to pretreatment grade. CONCLUSIONS: SSEPs and BAEPs are useful in preventing clinical neurological injury during surgery for intracranial aneurysms and in predicting which patients will have unfavourable outcomes.  相似文献   

15.
立体定向显微外科技术处理颅内病变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 探讨立体定向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颅内病变的手术疗效。方法 本组病例732例,其中颅内实质性肿瘤269例,囊性肿瘤172例,微小病变171例,透明隔囊肿89例,异物31例。全部病例均采用驹井式CT脑立体定向仪或Brain LAB神经导航系统作为立体定向装置,引导显微外科手术。结果 本组病变全切除643例(87.8%),次全切除46例(6.4%),大部分切除43例(5.8%),无手术死亡。本组133例症状性癫痫起病的患,102例(76.7%)病灶清除后症状消失,31例(23.3%)发作次数明显减少,效果良好。结论 立体定向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切除颅内病变是一种安全和有效的微创手术方法,其中框架式立体定向手术精确、经济、实用,而神经导航显微外科手术则具有直观、提供信息多等独特的优势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覆膜支架治疗颅内动脉瘤的适应证和临床疗效。方法经脑血管造影检查明确诊断的9例颅内动脉瘤患者(4例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宽颈动脉瘤未破裂、5例椎动脉颅内段梭形或夹层动脉瘤破裂致蛛网膜下隙出血),动脉瘤直径4~16mm,均接受Jostent覆膜支架治疗。结果共计植入9枚Jostent覆膜支架,均获技术成功,支架顺利到达病变部位且释放后动脉瘤颈即刻覆盖完全,动脉瘤不显影,载瘤动脉血流通畅,达到即刻影像学满意效果。随访9~24个月,5例患者(2例颈内动脉、3例椎动脉)脑血管造影检查颈内动脉支架段血流通畅、无狭窄(2例),椎动脉支架段血管呈无症状性闭塞(2例)或支架内轻度狭窄(1例),动脉瘤均未显影;其余4例未行脑血管造影患者门诊随访。9例患者手术后均恢复正常生活与工作,无一例死亡或永久性病残。结论覆膜支架治疗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宽颈大动脉瘤、椎动脉颅内段梭形或夹层动脉瘤疗效较好,值得在有手术适应证的患者中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术中超声联合神经导航在颅内肿瘤切除手术中的作用和价值。方法选择16例颅内肿瘤患者,利用MRI介导的神经导航系统引导开颅,采取合适的皮层入路,应用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切除颅内肿瘤,利用术中超声判断病变切除的程度和范围,随访患者术后情况。结果所有病灶均在神经导航引导下开颅,神经导航术前对病变定位准确率为100%,骨窗暴露满意;术中超声能纠正术前神经导航定位的漂移;在其引导下14例获得全切除,2例获得次全切除;术后1例有对侧肢体肌力下降,1例轻度运动性失语,无颅内感染及死亡病例。结论术中超声联合神经导航辅助显微神经外科手术能提高颅内肿瘤定位的准确性,减少手术副损伤,提高肿瘤全切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相似文献   

18.
16层螺旋CT脑血管造影在脑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16层螺旋CT脑血管造影对脑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74例怀疑颅内动脉瘤患者行头颅16层螺旋CT脑血管造影检查,应用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显示(VR)及仿真内窥镜(VE)等后处理技术,并对照DSA及手术结果,评估诊断准确性.结果 16层螺旋CT脑血管造影发现动脉瘤65例共77个动脉瘤.其中单发动脉瘤55例,9例为2个动脉瘤,1例为4个动脉瘤:瘤体最小约2.0mm,最大约49mm;瘤颈最小约1.5 mm,最大约8.5 mm.与手术结果对比符合率为94.74%,同DSA对比灵敏度、诊断符合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6层螺旋CT脑血管造影能清晰显示颅内动脉瘤瘤体的部位及走向.瘤颈、载瘤动脉以及动脉瘤与周围结构的空间关系,诊断脑动脉瘤有较高的准确性,可作为急诊颅内动脉瘤患者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脑积水对听神经瘤显微手术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2019年乙状窦后入路手术治疗的41例听神经瘤的临床资料,其中9例合并脑积水。根据肿瘤最大径平均值分为大型听神经瘤(≥34 mm,20例)和小型听神经瘤(<34 mm,21例)。结果 肿瘤全切除30例;次全切除11例。术后继发颅内出血12例、皮下积液4例、脑干或颅神经损伤7例,脑积水加重9例。出院时,预后良好(GOS评分4~5分)36例。术前合并脑积水病人术后继发出血发生率(77.7%,7/9)明显高于术前无脑积水病人(15.6%,5/32;P<0.05),而两者预后良好率无统计学差异(88.9% vs. 87.5%;P>0.05)。大型听神经瘤术后继发出血发生率(60.0%,12/20)明显高于小型听神经瘤(0%;P<0.05)。大型听神经瘤20例中,术前合并脑积水病人术后继发出血发生率(100.0%,7/7)明显高于无脑积水病人(38.5%,5/13;P<0.05)。结论 脑积水不是听神经瘤预后的决定性影响因素,但脑积水与术后出血有关,因此,术中应制定相应的策略以减少术后出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Pipeline血流导向装置(PED)治疗颅内动脉瘤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至2020年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介入科收治的采用PED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103例(108个动脉瘤)。其中颈内动脉颅内段小型动脉瘤65例,Willis环远端动脉瘤23例,椎-基底动脉动脉瘤15例;囊状动脉瘤83例,夹层和梭形动脉瘤20例;破裂动脉瘤9例,未破裂动脉瘤94例。术后采用O′Kelly Marotta(OKM)分级标准判断动脉瘤的闭塞程度,采用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评估临床预后。结果103例患者(108个动脉瘤)共置入109枚支架,支架置入成功率为100%。术后即刻动脉瘤闭塞OKM分级A级45例(43.7%)、B级42例(40.8%)、C级6例(5.8%)、D级10例(9.7%)。103例患者中,围手术期9例(8.7%)发生并发症,其中出血性事件1例(1.0%),缺血性事件8例(7.8%),死亡1例(1.0%)。术后12个月,102例患者中,mRS评分≤2分者99例(97.1%),3~5分3例(2.9%);79例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其中OKM分级B级和C级各7例(各占8.9%),D级65例(82.2%),无一例患者的动脉瘤复发。结论采用PED治疗颈内动脉颅内段小型动脉瘤、椎-基底动脉动脉瘤及Willis环远端动脉瘤,围手术期并发症少,手术效果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