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2篇
神经病学   32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椎管内副神经节癌的特点.方法:回顾性总结华山神经外科集团医院1999至2008年经病理学证实的椎管内副神经节瘤瘸例特点并进行了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复习.结果:椎管内副神经节瘤大多位于腰骶部,大多为良性肿瘤,牦床症状和影像学特点和椎管内常见良性肿瘤(如神经鞘瘤)相比没有特殊性,治疗依靠手术切除.结论:副神经节瘤的诊断依靠病理学检查,绝大多数可以手术全切,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2.
传统神经导航技术能提高手术疗效,但对涉及大脑功能区的肿瘤效果并不理想.如何在手术时对功能区肿瘤进行精确定位,有效识别肿瘤附近的功能皮质及传导束,在最大程度切除肿瘤的同时尽可能保全病人的神经功能显得尤其重要.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IOM)一直被视为定位功能区皮质及其传导纤维的金标准,而功能磁共振(fMRI)、弥散张量成像(DTI)及纤维示踪技术(FT)能无创显示大脑功能皮质及传导束的功能状态,近年来也备受关注.在涉及功能区肿瘤切除手术中,传统导航结合IOM、fMRI及DTI,并运用术中磁共振(iMRI)纠正术中脑移位成为近年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母细胞瘤312例临床分析及长期随访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目的 探讨医学发展对本病诊治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总结分析上海华山神经外科集团医院 1974年 5月至 2003年 12月收治的 312例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母细胞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分3个时期比较其诊断与治疗进展情况,说明近年来医学发展对本病诊治的影响。结果 本组 312例中,男 188例,女 124例,男 女=1 52 1;年龄 14~72岁,平均 39岁;多发性肿瘤 20例,共 331个肿瘤,最常见于小脑半球或蚓部,其次是脊髓,亦可偶见于幕上;有明确家族史者 19例 ( 6. 1% ),确诊VHL病 20例(6. 4% )。在前期(1974年 5月至 1989年 7月 )CT和气脑、脑室造影是主要诊断方法,术前确诊率 42%;中期(1989年 8月至 1996年 12月 )和后期 ( 1997年 1月至 2003年 12月 )CT和MRI是主要诊断手段,术前确诊率分别为 58%、92%;后期还开展术前栓塞治疗。肿瘤全切率三个时期分别为 83%、80. 5%、97 .9%,术后死亡率分别为 8%、7. 8%、3 .1%。长期随访KPS>80分者三组分别为 88. 5%、92.1%、79 .7%,死亡率分别为 8 .2%、0、3. 1%。结论 本病诊断主要依靠MRI,对可疑病人应做DSA检查,但早期诊断仍存在问题;手术治疗可靠有效,肿瘤全部切除可治愈本病;但实质性、家族性、多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母细胞瘤 (HB)特别是位于脑干、脊髓时治疗仍较困难;家族性HB(VHL病)  相似文献   
4.
白质纤维束的弥散张量成像在脑胶质瘤外科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MRI弥散张量成像(DTI)显示脑白质纤维束在脑胶质瘤外科的意义。方法:2003年9月至2004年12月,30例脑内肿瘤患者接受术前常规头颅MRI序列检查的同时,进行DTI序列扫描,经后处理得到各向异性分数(FA)图显示脑白质纤维束结构,并进行FA值、图像信号强度及对比度的分析研究。结果:所有病例均成功实现包括DTI序列扫描以及FA图像生成。脑白质纤维束显示为显著的高信号结构;灰质显示为等信号;脑脊液显示为低信号;脑内肿瘤呈类圆形等、低信号灶;肿瘤周围间质水肿区白质纤维束仍能在DTI的FA图上显像。DTI的FA图像对于脑白质纤维束显影的信号对比度明显优于常规的T1W图像。结论:DTI影像可以清晰显示脑白质纤维束的形态结构。结合其他序列的MRI应用于脑胶质瘤的术前诊断,可以准确判别肿瘤和周围脑白质纤维束的毗邻关系,对脑胶质瘤手术方案设计以及术后神经功能障碍的预测与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18岁。以头晕3年,加重并行走不稳1个月,于2004年4月29日住院。查体:体表皮肤无咖啡斑,双眼底见视乳头水肿,有小脑性共济失调,Romberg征阳性,余无其他神经系统阳性体征。CT平扫见小脑蚓部一大的类圆形低密度占位。MRI见肿瘤位于第四脑室,类圆形、边界清楚、似有包膜。T1W1呈低信号,T2W1呈高信号,增强后呈混合密度,第三脑室、侧脑室扩大。术前诊断:髓母细胞瘤并脑积水。行枕下正中入路开颅肿瘤切除术,暴露小脑半球和扰大池并打开扰大池蛛网膜即见肿瘤,有包膜,血供少,部分呈囊性,完整切除。术中见肿瘤与硬脑膜、周围小脑、脑干、颅神经均无关。病理结果:Schwann细胞瘤。镜下见梭形瘤细胞呈束状排列,形成AntoniA,网状细胞稀疏分布形成Antoni B.  相似文献   
6.
神经导航在胶质瘤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对于胶质瘤手术切除是最基本的治疗手段。但由于胶质瘤呈浸润性生长 ,仅凭手术医生的经验决定切除范围 ,不但难以全切病灶 ,肿瘤复发率较高 ;且易损伤正常脑组织 ,造成手术并发症。由于在MRI图像上 ,胶质瘤与周边脑组织存在界限。这种特点为神经导航辅助胶质瘤手术提供了可能。一、资料与方法1.病例资料 :1997年 9月~ 2 0 0 1年9月 ,我们通过神经导航行胶质瘤手术80例 ,男性 48例 ,女性 32例 ;平均年龄40岁。病灶位于大脑半球 70例 ,深部(丘脑、基底节、侧脑室、胼胝体 ) 9例 ,脑干 1例 ;低级别 (WHOⅠ、Ⅱ级 ) 6 2例 ,高级别 (WHOⅢ、…  相似文献   
7.
神经导航在颅内肿瘤手术中的应用(附106例报告)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2  
目的报告使用StealthStation神经导航系统在颅脑手术中应用的经验.方法应用StealthStation神经导航系统指导106例颅内肿瘤手术进行回顾性分析.术中对导航准确性进行监测并对46例不同部位病灶进行术中脑移位检测.结果首次平均坐标误差和10厘米预期准确性分别为3.60±1.60mm和3.12±1.77mm,经去除或重新注册"不准确”的皮肤坐标后两者分别降为2.34±0.91mm和2.79±0.93mm.有5例因平均坐标误差>4mm加用表面注册,其结果为1.09±0.24mm.106例病人共108个病灶,除了活检1例(0.9%)外,全切除92个(85.2%)、次全切除8个(7.4%)、大部切除7例(6.5%).术中准确性分别为1.22±0.90mm和1.29±1.30mm.术后症状改善或不变98例(92.5%)、加重6例(5.7%)、死亡2例(1.9%).结论StealthStation神经导航系统在颅脑手术中提供术中动态跟踪、实时导航,准确可靠,有助于病灶全切除及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Management of hemangiopericytomas in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血管外皮细胞瘤是少见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 ,由于其易复发和转移而预后不良。本文介绍 2 6例血管外皮细胞瘤的处理经验并结合文献复习其诊治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93年 1月至 1999年 6月华山医院收治的 2 6例血管外皮细胞瘤 ,其中 5例为复发肿瘤 ,1例为术后残留。结果  2 6例中 2 4例病灶全切除 ,2例次全切除。术后 2 1例症状好转或不变 ,4例加重 ,1例手术后死于并发症。18例术后放疗。 18例获随访 ,随访期 1- 5 8个月 ,其中 15例恢复良好 ,2例发现转移肿瘤 ,1例复发再次手术后死亡。结论 手术全切是主要治疗方法 ,术后放疗可延缓肿瘤复发。  相似文献   
9.
神经导航辅助下甲介型蝶窦垂体微腺瘤的经蝶入路手术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介绍神经导航辅助下甲介型蝶窦垂体微腺瘤经蝶手术。方法:应用StealthStation神经导航系统指导经碟手术入路,使用高速磨钻靡除蝶窦内骨质。结果:10例甲介型蝶窦垂体微腺瘤达到全切除,无手术并发症。10例平均坐标误差1.14-3.91mm(平均2.30mm),术前准备时间为9-15min(平均10.3min),手术时间为90-140min(平均120min),结论:神经导航提供实时三维定位,指导甲介型蝶窦垂体微腺瘤的经蝶手术,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0.
我们将神经导航系统结合脑内窥镜应用于1例多发性颅内海绵状血管瘤手术中,现报道如下。1 病例介绍 40岁男性,左侧半身麻木、无力两月入院。查体:左侧肢体肌力Ⅳ级,左半身浅感觉下降。MRI平扫示右额深部(病灶A,直径1.5cm,深度2.92cm)及右侧丘脑(病灶B,直径3.3mm,深度4.35cm)多发占位性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