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或DSA证实的颅内动脉瘤40例,所有患者均行64层螺旋CT头颈部血管成像,分析颅内动脉瘤的图像资料,评价动脉瘤自身情况及合并的颅内病理状态,比较CTA与手术或DSA的符合情况。结果 40例患者44个颅内动脉瘤,CTA准确诊断44个动脉瘤,误判1个,诊断符合率与手术及DSA分别为100%和96.2%。CTA准确评价动脉瘤的位置、大小、瘤颈、瘤顶指向、载瘤动脉及其与邻近血管和骨性组织间的解剖关系及合并的颅内病理状态。结论 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颅内动脉瘤有较高的准确性,可作为手术或介入治疗动脉瘤的术前常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2.
颅内动脉瘤DSA诊断与显微手术治疗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分析报告30例颅内动脉瘤的DSA诊断与手术治疗特点,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对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病例均予以全脑血管DSA造影并对载瘤血管加照"手术位"造影片,诊断明确后显微手术治疗.结果发现动脉瘤30例,28例成功夹闭瘤颈,脑血管造影满意,2例行动脉瘤包裹.结论全脑血管DSA造影、"手术位"造影的应用及显微手术治疗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CTA)在颅内镜像动脉瘤(IMIA)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析经显微外科手术和介入栓塞证实的20例IMIA患者的临床资料。20例IMIA术前均经64排螺旋CTA检查确诊,CTA扫描层厚0.625mm,后处理技术包括多层面重建(MPR)、表面遮盖三维重建(3-SSD)、容积显示重建(VR)、最大密度投影重建(MIP),并对照手术及介入栓塞治疗评估其诊断价值。结果 20例IM-IA患者64排螺旋CTA共发现42个动脉瘤,其中2个动脉瘤19例,4个动脉瘤1例。两侧动脉瘤的位置、大小、形态完全对称(Ⅰ型)7例,不完全对称(Ⅱ型)13例。64排螺旋CTA能清晰显示IMIA的位置、瘤体大小、瘤颈宽度、瘤顶指向、载瘤动脉及动脉瘤与临近血管和骨性组织间的空间关系。结论 64排螺旋CTA诊断颅内镜像动脉瘤具有较高准确性,可作为IMIA诊断的首选无创伤检查方法。将IMIA分为Ⅰ型和Ⅱ型有助于判断出血的责任动脉瘤。  相似文献   

4.
约85%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是因颅内动脉瘤破裂所致~([1]).目前普遍采用DSA做为诊断动脉瘤的"金标准".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作为无创的血管检查方法,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特别是近年来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CT,MSCT)在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倍受关注,它甚至能发现一些DSA所未能显示的微小动脉瘤~([2]).本文拟初步探讨320排CT的血管造影及其动态影像、全脑灌注成像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治价值.  相似文献   

5.
颅内动脉瘤3D-CTA诊断效能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9,自引:8,他引:31  
目的 评价三维CT血管成像(3D—CTA)在外科治疗颅内动脉瘤中的诊断效能。方法 24例可疑动脉瘤患者行脑血管造影、3D—CTA、MRA和DSA检查。结果 本组共发现28个动脉瘤。21例病人有一个,2例有两个,1例有三个动脉瘤。3D—CTA发现瘤体呈球形为20个、椭圆形5个、分叶形3个。手术暴露的24个动脉瘤,其瘤体形态与3D—CTA发现完全吻合。动脉瘤颈平均直径为5.9mm,最小为1.6mm,最大为13.7mm。根据3D—CTA计算的动脉瘤颈结果与手术发现非常接近。3D—CTA对载瘤动脉和分枝动脉的形态描述明显优于脑血管造影、MRA和DSA。结论 3D—CTA在了解动脉瘤的三维结构和制定手术治疗方案有重要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静脉注入造影剂的CTA与3D-DSA对于诊断颅内动脉瘤准确性的对比评价。方法 13例通过血管造影偶然发现的15个颅内囊性动脉瘤。对于每个患者,我们均进行静脉注射造影剂的CT血管造影和传统的血管造影包括三维旋转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在后处理过程中,应用多平面重建技术对于每个动脉瘤的最大直径、瘤颈直径、动脉瘤高度、最大宽度、凸起高度、载瘤动脉直径和载瘤动脉与动脉瘤顶端之间的夹角进行仔细测量。结果 3D-DSA和静脉注射造影剂的CT血管造影都能提供高质量的图像而没有运动伪像。所有参数的测量表明二者对颅内动脉瘤形态的诊断具有极高的相似性(P≤0.001)。结论 CTA是一种可行的、可视的、无创性的诊断囊状脑动脉瘤的手段并且通过评估动脉瘤的大小和几何形态可以提供与传统三维旋转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相媲美的可靠的诊断信息。此初步结果提示CTA可能成为脑动脉瘤介入治疗前取代DSA的一个有前途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比分析三维螺旋CT血管造影(3D - CTA)和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 -DSA)在颅内动脉瘤影像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期间因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SAH)入院临床拟诊颅内动脉瘤的46例患者同时进行头颅3D -CTA和3D - DSA检查.研究并比较动脉瘤的检出情况、瘤颈显示情况、瘤体与载瘤动脉的关系等影像特点.结果 46例患者,阴性3例,余43例患者共检出52个动脉瘤.将3D -CTA和3D - DSA检查的准确性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3D -CTA可作为sSAH病因诊断的首选检查方法,但结合3D - DSA可以获得更多的信息,进而为治疗动脉瘤制定出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CTA)对颅内动脉瘤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 方法 选取疑似颅内动脉瘤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42例,在病情允许条件下首先进行64排螺旋CTA检查,随后进行DSA检查,采用自身配对四格表卡方检验,分析CTA与DSA检查结果的差异性. 结果 39例患者经CTA检查证实为颅内动脉瘤(瘤体直径2~26mm),1例患者CTA检查疑似动脉瘤,1例患者CTA检查阴性.41例患者经DSA检查发现动脉瘤,1例患者DSA检查阴性.CTA与DSA动脉瘤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63,P=0.608). 结论 CTA对于直径不小于2 mm动脉瘤的早期诊断较准确.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CTA)对颅内动脉瘤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 方法 选取疑似颅内动脉瘤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42例,在病情允许条件下首先进行64排螺旋CTA检查,随后进行DSA检查,采用自身配对四格表卡方检验,分析CTA与DSA检查结果的差异性. 结果 39例患者经CTA检查证实为颅内动脉瘤(瘤体直径2~26mm),1例患者CTA检查疑似动脉瘤,1例患者CTA检查阴性.41例患者经DSA检查发现动脉瘤,1例患者DSA检查阴性.CTA与DSA动脉瘤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63,P=0.608). 结论 CTA对于直径不小于2 mm动脉瘤的早期诊断较准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CTA)对颅内动脉瘤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 方法 选取疑似颅内动脉瘤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42例,在病情允许条件下首先进行64排螺旋CTA检查,随后进行DSA检查,采用自身配对四格表卡方检验,分析CTA与DSA检查结果的差异性. 结果 39例患者经CTA检查证实为颅内动脉瘤(瘤体直径2~26mm),1例患者CTA检查疑似动脉瘤,1例患者CTA检查阴性.41例患者经DSA检查发现动脉瘤,1例患者DSA检查阴性.CTA与DSA动脉瘤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63,P=0.608). 结论 CTA对于直径不小于2 mm动脉瘤的早期诊断较准确.  相似文献   

11.
64排螺旋CTA早期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CTA)对颅内动脉瘤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 方法 选取疑似颅内动脉瘤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42例,在病情允许条件下首先进行64排螺旋CTA检查,随后进行DSA检查,采用自身配对四格表卡方检验,分析CTA与DSA检查结果的差异性. 结果 39例患者经CTA检查证实为颅内动脉瘤(瘤体直径2~26mm),1例患者CTA检查疑似动脉瘤,1例患者CTA检查阴性.41例患者经DSA检查发现动脉瘤,1例患者DSA检查阴性.CTA与DSA动脉瘤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63,P=0.608). 结论 CTA对于直径不小于2 mm动脉瘤的早期诊断较准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CTA)对颅内动脉瘤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 方法 选取疑似颅内动脉瘤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42例,在病情允许条件下首先进行64排螺旋CTA检查,随后进行DSA检查,采用自身配对四格表卡方检验,分析CTA与DSA检查结果的差异性. 结果 39例患者经CTA检查证实为颅内动脉瘤(瘤体直径2~26mm),1例患者CTA检查疑似动脉瘤,1例患者CTA检查阴性.41例患者经DSA检查发现动脉瘤,1例患者DSA检查阴性.CTA与DSA动脉瘤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63,P=0.608). 结论 CTA对于直径不小于2 mm动脉瘤的早期诊断较准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CTA)对颅内动脉瘤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 方法 选取疑似颅内动脉瘤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42例,在病情允许条件下首先进行64排螺旋CTA检查,随后进行DSA检查,采用自身配对四格表卡方检验,分析CTA与DSA检查结果的差异性. 结果 39例患者经CTA检查证实为颅内动脉瘤(瘤体直径2~26mm),1例患者CTA检查疑似动脉瘤,1例患者CTA检查阴性.41例患者经DSA检查发现动脉瘤,1例患者DSA检查阴性.CTA与DSA动脉瘤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63,P=0.608). 结论 CTA对于直径不小于2 mm动脉瘤的早期诊断较准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CTA)对颅内动脉瘤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 方法 选取疑似颅内动脉瘤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42例,在病情允许条件下首先进行64排螺旋CTA检查,随后进行DSA检查,采用自身配对四格表卡方检验,分析CTA与DSA检查结果的差异性. 结果 39例患者经CTA检查证实为颅内动脉瘤(瘤体直径2~26mm),1例患者CTA检查疑似动脉瘤,1例患者CTA检查阴性.41例患者经DSA检查发现动脉瘤,1例患者DSA检查阴性.CTA与DSA动脉瘤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63,P=0.608). 结论 CTA对于直径不小于2 mm动脉瘤的早期诊断较准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CTA)对颅内动脉瘤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 方法 选取疑似颅内动脉瘤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42例,在病情允许条件下首先进行64排螺旋CTA检查,随后进行DSA检查,采用自身配对四格表卡方检验,分析CTA与DSA检查结果的差异性. 结果 39例患者经CTA检查证实为颅内动脉瘤(瘤体直径2~26mm),1例患者CTA检查疑似动脉瘤,1例患者CTA检查阴性.41例患者经DSA检查发现动脉瘤,1例患者DSA检查阴性.CTA与DSA动脉瘤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63,P=0.608). 结论 CTA对于直径不小于2 mm动脉瘤的早期诊断较准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CTA)对颅内动脉瘤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 方法 选取疑似颅内动脉瘤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42例,在病情允许条件下首先进行64排螺旋CTA检查,随后进行DSA检查,采用自身配对四格表卡方检验,分析CTA与DSA检查结果的差异性. 结果 39例患者经CTA检查证实为颅内动脉瘤(瘤体直径2~26mm),1例患者CTA检查疑似动脉瘤,1例患者CTA检查阴性.41例患者经DSA检查发现动脉瘤,1例患者DSA检查阴性.CTA与DSA动脉瘤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63,P=0.608). 结论 CTA对于直径不小于2 mm动脉瘤的早期诊断较准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