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不同退变程度颈椎病患者椎间盘髓核(nucleus pulposus,NP)的病理改变及磷酸化p38MAPK(phosphorylated p38mitogen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p-p38MAPK)的表达差异,探讨颈椎椎间盘退变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收集2008年10月至2009年5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35例颈椎病患者的NP组织,获取术前相应颈椎MRI(T2像正中矢状位)资料。其中男性25例,女性10例,年龄27~82岁,5例来自单间隙,18例来自两间隙,12例来自三间隙;4例为C3/4、12例为C4/5、14例为C5/6、5例为C6/7。19例NP组织用于普通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16例用于蛋白质印迹分析。采用颈椎椎间盘MRI退变分级系统评定术前NP组织标本相应MRI退变程度。观察不同退变程度时NP组织的病理改变及p-p38MAPK在NP组织中的定位;分析退变椎间盘中p-p38MAPK含量与其MRI退变程度间的关系。结果随着颈椎椎间盘退变程度加重,NP内胶原纤维逐渐增多、增粗、变性,甚至聚合成团,NP逐渐纤维化;p-p38MAPK定位于NP细胞胞核;NP细胞p-p38...  相似文献   

2.
[目的]利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兔腰椎间盘退变动物模型和正常腰椎间盘纤维环组织中p38 MAPK的表达,探讨p38 MAPK在腰椎间盘退变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取清洁级新西兰大白兔20只,随机分为造模组和对照组,采用“异常应力负荷及椎间失稳法”造模;2个月后MRI检查论证造模是否成功;造模成功后取两组动物腰4、5纤维环检测p38 MAPK表达.[结果]造模组纤维环中p38 MAPK表达明显升高,和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兔退行性变椎间盘纤维环中p38 MAPK表达异常升高,表明p38 MAPK参与并促进了椎间盘组织纤维环的退变,如早期进行干预,有可能抑制椎间盘的退变.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低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和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cosetransporter-1,GLUT-1)在人体退变腰椎间盘髓核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对照组为取自青壮年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的正常椎间盘髓核组织;实验组取自临床患者退变椎间盘髓核组织,依据术前MRI影像表现分为2组。术中所取标本分别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RT-PCR检测,比较3组椎间盘髓核组织中HIF-1α和GLUT-1的表达,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在正常人类腰椎间盘组织中HIF-1α和GLUT-1的表达呈弱阳性,中度退变组中HIF-1α和GLUT-1的表达为阳性,重度退变组中HIF-1α和GLUT-1的表达为强阳性,且随着腰椎间盘组织退变的程度加重其表达也进行性加强(P〈0.01)。 RT-PCR结果显示,HIF-1α和GLUT-1基因存在于人体椎间盘髓核组织中,3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HIF-1α和GLUT-1均可能参与了人类腰椎间盘组织的退变过程,二者在人体退变腰椎间盘组织中有相同的增高趋势。可以考虑通过检测HIF-1α和GLUT-1在椎间盘组织中表达来检测腰椎间盘组织退变情况,从而为预防和治疗腰椎间盘退变的提供新思路和切入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FasL-844T/C基因多态性、腰椎MRI和退变的腰椎间盘髓核组织中FasL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集10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静脉血和髓核组织;利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附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分析对FasL-844T/C基因多态性进行了检测;采用S-P法染色检测FasL在髓核组织中的表达.结果MRI研究发现,与CC基因型携带者相比,携带TT基因型的个体腰椎间盘退变的积分显著增高(P=0.003);与CC基因型携带者相比,TT基因型携带者髓核细胞表达FasL的积分有统计学差异(P=0.048),但CT基因型携带者与CC基因型携带者之间髓核细胞表达FasL的积分无统计学差异(P=0.264);腰椎间盘退变积分和椎间盘髓核组织FasL表达无相关性.结论 FasL-844T/C基因多态性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椎间盘髓核组织FasL表达存在相关性;腰椎间盘退变积分和椎间盘髓核组织FasL表达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腰搬间盘髓核T2信号强度与患者年龄、性别及与髓核退变程度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422例腰椎间盘退行性变患者的MRI资料,征正中矢状位上测量髓核T2WI信号强度值.对不同级别的信号值进行非参数相关分析和t检验;对午龄与椎间盘信号值砭退变级别采用卡方检验和相关分析;对不同椎间盘水平的信号值进行t检验;对不同椎间盘水平间信号值进行非参数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不同性别在同一级别和同一椎间盘水平的信号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年龄越大髓核信号值越低,髓核退变程度越高。T2WI信号强度可以代表椎间盘髓核退变程度。在所有腰椎间盘中第4~5腰椎间盘退变发生率最高结论腰椎间盘髓核T2信号强度与髓核退变程度及患者年龄具有相关性。T1信号强度有可能戍为一种评价髓核退变简便、易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18 (IL 18)在腰椎间盘真空征患者体内的表达及作用。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腰椎间盘退变患者137例为研究对象,根据CT观察是否发生真空变形分为观察组(椎间盘真空症状,n=66)和对照组(非真空症状,n=71)。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两组患者血清样本中IL 18的含量,及两组髓核样本中蛋白多糖的含量。体外培养人退变椎间盘髓核细胞,使用浓度分别为0、50、100、200ng/mL的IL-18处理细胞,RT PCR法检测细胞内基质金属蛋白酶3 (MMP 3) mRNA转录水平;阿利新蓝法检测培养液中蛋白多糖含量;Western-blot检测p65、磷酸化p65 (p-p65)、基质金属蛋白酶MMP-3及细胞因子IL-1β和TNF α等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观察组血清中IL 18含量高于对照组,髓核组织中蛋白多糖含量低于对照组(均P<0.05)。不同浓度IL-18处理细胞后,MMP-3 mRNA转录水平和蛋白表达水平呈现IL-18浓度依赖性升高(P< 0.05)。蛋白多糖总量呈现IL-18浓度依赖性降低。细胞内p65的表达随IL 18浓度增加而降低,磷酸化p65 (p-p65) 的表达随IL-18浓度增加而增高。培养液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 3蛋白及细胞因子IL-1β和TNF α的分泌随IL-18浓度增加而增高。结论 IL-18在腰椎间盘真空征患者体内呈高表达,通过激活NF κ-B信号通路促进人退变椎间盘细胞分泌炎性因子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3,降低蛋白多糖合成,从而参与腰椎间盘真空变性的病理进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测定程序化死亡基因5(PDCD5)在退变椎间盘髓核中的表达,研究PDCD5表达与腰椎间盘退变的相关性。方法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2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及10例腰椎骨折患者髓核标本中PD-CD5的表达,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椎间盘突出组髓核中PDCD5表达阳性率达73.1%,与对照组(3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DCD5表达的高低与椎间盘退变程度有一定相关性(r=0.365)。结论 PDCD5在不同椎间盘髓核中均有表达,提示PDCD5参与了椎间盘退变过程,在椎间盘退变过程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测定程序化死亡基因5(PDCD5)在退变椎间盘髓核中的表达,研究PDCD5表达与腰椎间盘退变的相关性.方法 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2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及10例腰椎骨折患者髓核标本中PDCD5的表达,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椎间盘突出组髓核中PDCD5表达阳性率达73.1%,与对照组(3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DCD5表达的高低与椎间盘退变程度有一定相关性(r=0.365).结论 PDCD5在不同椎间盘髓核中均有表达,提示PDCD5参与了椎间盘退变过程,在椎间盘退变过程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无症状成人腰椎间盘髓核的磁化传递率(magnetization transfer ratio, MTR)与椎间盘退变分级的相关性。方法 对290例无症状志愿者进行腰椎间盘MRI矢状位常规序列及SPGR磁化传递(magnetization transfer, MT)脉冲序列扫描,通过Pfirrmann分级评价椎间盘退变情况,测量不同Pfirrmann分级、椎间盘节段及各年龄分组的髓核MTR值。分析髓核MTR值与Pfirrmann分级、年龄、BMI、椎间盘节段的相关性及髓核MTR值的性别差异。结果 髓核MTR值与Pfirrmann分级呈中度正相关(r=0.503,P=0.000);生理性退变的椎间盘(Pfirrmann Ⅰ~Ⅱ级)和退变椎间盘(Pfirrmann Ⅲ~Ⅴ级)的髓核MTR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20,髓核MTR的界值为26.75%,其评价退变椎间盘的敏感度为0.786,特异性为0.724。腰椎间盘髓核MTR值具有性别差异(P=0.000),男性、女性的髓核MTR值均与年龄呈正相关(r=0.366,P=0.000;r=0.416,P=0.000)。髓核MTR值与BMI、椎间盘节段之间均呈正相关(r=0.206,P=0.000;r=0.233,P=0.000),下位腰椎间盘节段(L4/5、L5/S1)的髓核MTR值高于上位椎间盘节段(L1/2、L2/3)(P=0.000)。结论 腰椎间盘髓核的MTR值随着腰椎间盘退变加重而增加,下位腰椎间盘的髓核MTR值高于上位腰椎间盘。腰椎间盘髓核的MTR值随着年龄增长、BMI升高而增加,并且存在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终板软骨细胞退变后磷酸化p38MAPK和ANK的表达变化。方法:取大鼠腰椎终板软骨细胞,酶消化法及自然传代法分离培养大鼠终板细胞,建立终板软骨细胞体外自然退变模型。采取甲苯胺蓝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对该模型进行鉴定。以western-blot检测原代及第四代磷酸化p38MAPK及ANK的表达;RT-PCR检测原代及第四代Ank基因mRNA表达。结果:与原代相比第四代终板软骨细胞磷酸化p38MAPK表达量明显增加(P<0.01);ANK表达量明显下调(P<0.05)。结论:终板软骨细胞的退变伴随p38MAPK表达增强和ANK蛋白的表达减弱,两者与终板软骨细胞的退变存在明显关联,提示通过调控p38MAPK和ANK的表达可能影响终板软骨细胞的退变,可能有助于阻止终板软骨的退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在人类退变腰椎间盘髓核组织中的表达变化情况.方法 对照组为取自青壮年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的正常椎间盘髓核组织;实验组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退变椎间盘髓核组织,依据术前MRI影像表现分为3组.分别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比较4组椎间盘组织中HIF-1α、MMP-2表达.结果 HIF-1α在对照组、轻度退变组、中度退变组、重度退变组椎间盘髓核组织中的表达分别为(8.92±3.411%、(46.81±3.63)%、(66.88±4.60)%、(89.63±2.27)%;MMP-2在对照组、轻度退变组、中度退变组、重度退变组椎间盘髓核组织中的表达分别为(9.61±3.03)%、(47.31±4.4)%、(69.54±5.96)%、(90.05±3.16)%.HIF-1α、MMP-2在实验组退变的椎间盘中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且不同退变程度的表达也不同(P<0.05),统计学分析均有显著差异,HIF-1α和MMP-2在退变的椎间盘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关系.结论 HIF-1α、MMP-2均可能参与了人类腰椎间盘组织的退变过程,且HIF-1α、MMP-2在人类退变腰椎间盘组织中有相同的增高趋势,HIF-1α可能作为MMP-2的一个重要调节因素,与MMP-2相互协调、共同促进椎间盘退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不同退变程度的人颈椎间盘髓核(nucleus pulposus,NP)组织中性别决定基因组9(SOX9)、Ⅱ型胶原α1(COL2A1)的表达差异,并探讨此差异在人颈椎间盘退变(cervical 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CIDD)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 收集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36例颈椎病或颈椎外伤患者的NP组织及术前颈椎MRI(T2加权像正中矢状位)资料,采用Miyazaki分级系统评估退变程度.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SOX9、COL2A1在NP组织中的表达定位,用荧光定量(FQ) RT-PCR、蛋白质印迹分析法检测SOX9、COL2A1在mRNA及蛋白水平上的表达量,分析其表达水平与CIDD程度间的关系,初步探究SOX9和COL2A1间的相互作用.结果 SOX9在NP细胞胞核中表达,COL2A1在细胞外基质中表达;随着CIDD退变程度的加重,两者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逐渐降低;且以SOX9表达量为自变量(X) 、COL2A1表达量为应变量(Y)的直线回归方程为Y=0.923X-0.059(P<0.001).结论 随着CIDD程度加重,SOX9与COL 2A1基因表达水平逐渐降低,两者下降趋势相近,SOX9正向调控COL2A1的表达,提示SOX9与COL2A1基因功能改变可能是CIDD的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
陈德胜  李燕  张焱  黄凌燕  金群华 《宁夏医学杂志》2010,32(9):776-778,I0001
目的观察白藜芦醇对大鼠退变腰椎间盘髓核组织影响的病理改变及超微结构变化。方法将大鼠36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椎间盘退变组和白藜芦醇药物干预组各12只,应用HE染色光镜观察各组腰椎间盘髓核组织的病理改变,在电镜下对其进行超微结构的观察。结果光镜下可见正常对照组较多的脊索细胞和类软骨细胞增殖活跃,椎间盘退变组髓核的细胞减少,白藜芦醇药物干预组髓核细胞减少较椎间盘退变组程度轻;电镜下正常对照组的椎间盘髓核组织超微结构的病理改变不显著,而椎间盘退变组表现为髓核细胞减少,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变、坏死,白藜芦醇药物干预组中退变程度明显减轻。结论通过光镜、电镜下观察白藜芦醇对大鼠退变腰椎间盘髓核组织有延缓或抑制作用,可为白藜芦醇预防和治疗椎间盘退变提供相关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4.
陈刚  杨杰山  张广源 《当代医学》2011,17(16):46-47
目的测定MMP-1及TIMP-1在人退变椎间盘髓核中的表达,探讨其在人椎间盘退变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09~2010年青海大学附属医院骨科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切除髓核标本25例及外伤致胸腰椎骨折切除髓核15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退变椎间盘髓核细胞中MMP-1及TIMP-1表达。结果在椎间盘髓核细胞中MMP-1的表达病例组的阳性率高于对照组(P〈0.01);椎间盘髓核细胞中TIMP-1的表达病例组阳性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退变椎间盘髓核细胞中MMP-1及TIMP-1表达升高,退变椎间盘髓核细胞中MMP-1/TIMP-1失调,在椎间盘突出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人退变椎间盘细胞培养及细胞凋亡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①目的通过对退变椎间盘细胞进行培养及细胞凋亡的研究,进一步了解椎间盘退变的细胞因素。②方法将1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术中切取的髓核组织分别进行培养,并对不同培养时期的髓核细胞进行细胞凋亡的研究。③结果退变椎间盘细胞可在体外进行培养并传代,随着年龄增长,细胞的生长周期延长,活力降低,细胞凋亡加快。④结论随年龄增长,椎间盘细胞退变逐渐加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Hartley豚鼠腰椎间盘自然老化及退变过程中脊索性髓核向纤维软骨髓核转化的规律及其血液生化指标与腰椎间盘退变的关系.方法 Hartley雌性豚鼠40只,分别为1、1、5、2、2、5、3月龄,每组各8只.通过HE观察豚鼠椎间盘髓核退变情况,测定其血清中蛋白多糖水平.结果 2月组椎问盘形态即有退变.血清蛋白多糖含最随年龄的增长而下降,各组间差异显著.结论 随着年龄的增长,椎间盘退变的同时,出现血清蛋白多糖含量的降低.随着椎间盘的不断老化,终板的软骨细胞向髓核迁移,脊索性髓核向心性皱缩并最终完全被纤维软骨性髓核取代.在Hartley雌性豚鼠椎间盘退变的过程中,这一转化完成得更快、更早.  相似文献   

17.
目的应用经皮微创穿刺方法制造兔腰椎间盘退变模型。方法在C型臂X光机监控下,定位18只兔子的L3/4、L4/5、L5/6椎间盘,应用经皮穿刺方法穿刺纤维环,每组行MRI检查后予以处死,取L3/4、L4/5、L5/6椎间盘髓核组织行HE染色观察髓核细胞,用免疫组化染色法观察Ⅱ型胶原蛋白染色情况,取L2/3及L6/7正常间盘组织作为对照。结果造模前后椎间盘髓核的MRI信号强度有随造模手术后的时间延长而逐渐降低的趋势(L3/4、L4/5及L5/6,P<0.05)。病理HE染色观察发现,对照组正常的髓核组织中有大量的髓核细胞,随着通过微创法制作兔腰椎间盘退变动物模型后时间的延长纤维环细胞、髓核细胞数量逐渐减少,到第12周时,髓核组织中只有很少量的髓核细胞,却有很多纤维软骨组织。对照组及术后4、8、12周组Ⅱ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的灰度值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F=41.82,P<0.05,组间比较LSD-t检验结果显示除术后4周与8周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组间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成功建立了新的微创兔腰椎间盘退变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测定PDCD5在椎间盘髓核和纤维环中的表达,深入研究腰椎间盘退变的发生机制,为临床进一步预防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通过免疫组织化学以及RT-PCR方法检测2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及10例腰椎骨折患者髓核和纤维环标本中PDCD5的表达,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椎间盘突出组髓核和纤维环中PDCD5表达阳性率分别达73.1%、80.8%与对照组(30%、4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DCD5 mRNA在椎间盘突出组髓核和纤维环中的表达分别为0.5609±0.0495和0.5740±0.0447,与对照组(0.4895±0.0259和0.5065±0.012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CD5在不同椎间盘髓核和纤维环中均有表达,椎间盘突出组髓核和纤维环中PDCD5表达高于对照组,提示PDCD5参与了椎间盘退变过程,在椎间盘退变的过程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非线性三维有限元法分析腰椎间盘退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椎间盘退变对腰椎活动节段生物力学的影响.方法 采用新型的基于CT图像的CAD建模方法精确建立L4-L5运动节段的三维非线性有限元模型,并通过改变椎间盘材料特性和椎间盘高度等参数,建立正常椎间盘模型和轻、中、重度椎间盘退变模型,分别对4种有限元模型进行生物力学测试,比较4种模型之间刚度、髓核内压、后部结构力、纤维环基质最大应力的差异,并比较椎体、终板的应力分布变化.结果 各种载荷条件下,退变椎间盘模型刚度均与正常椎间盘模型不同,其中轻度退变模型刚度小于正常模型,而中度退变模型和重度退变模型刚度大于正常模型,且重度退变模型刚度大于中度退变模型;与正常模型比较,轻度退变模型的后部结构力略有增大,而中度退变和重度退变模型的后部结构力逐渐减小;随着椎间盘退变程度的增加,髓核内压逐渐减小,纤维环基质最大von Mises应力渐行性增大,各指标在5种载荷下表现一致;随着椎间盘退变的加重,椎间盘承载向纤维环分散,椎体、终板外缘出现应力集中现象.结论 椎间盘退变可导致腰椎活动节段刚度改变,轻度椎间盘退变引起腰椎刚度下降,而中、重度椎间盘退变时腰椎刚度增加;椎间盘退变时腰椎间盘承载与腰椎后部结构力呈现负相关变化;退变椎间盘的承载模式发生改变,椎间盘、椎体、终板应力分布存在向外周扩散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刺激退变人椎间盘髓核细胞前后,核因子kappB(NF-κB)与炎症因子表达及相互关系.方法 体外培养退变的人椎间盘髓核细胞,设立对照组、LPS (500 μg/mL)刺激组、NF-κB抑制剂(BAY11-7082)+LPS(500 μg/mL)刺激组.ELISA方法检测各组细胞培养液中炎症因子TNF-α及IL-1β的含量,免疫荧光法检测各组髓核细胞内p65的表达及定位,Western blot检测TNF-α、IL-1β、NF-κB结合蛋白p65以及磷酸化p-p65的表达,Real-time PCR检测TNF-α及IL-1β的表达.结果 LPS刺激髓核细胞后,p65入核增多,p-p65表达明显增加,ELISA实验结果表明LPS刺激组细胞培养液中炎症因子TNF-α及IL-1β表达水平升高(P<0.05),Western blot及Real-time PCR检测结果也表明其髓核细胞内炎症因子TNF-α及IL-1β表达水平明显上升(P<0.05);而与LPS刺激组相比,NF-κB抑制剂+LPS刺激组p65入核减少,p-p65表达明显降低,细胞培养液中炎症因子TNF-α及IL-1β表达水平降低(P<0.05),Western blot及Real-time PCR检测结果也表明其髓核细胞内炎症因子TNF-α及IL-1β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5).结论 LPS能够通过激活人退变髓核细胞NF-κB信号通路,促进炎性因子TNF-α及IL-1β表达增多,抑制NF-κB信号通路后可明显减轻炎性因子的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