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上海地区2型糖尿病一级亲SUR1基因多态性的研究,探讨SUR1基因对脂代谢的影响。方法上海地区2型糖尿病一级亲共114人。选定SUR1基因16号外显子多态性位点,运用PCR-RFLP方法对每位入选者均进行基因型分析并经测序证实。测定空腹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等临床指标。结果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c/t基因型高于t/t基因型,差异存在显著性。结论SUR1基因16号外显子-3c→t多态性多态性与胆固醇代谢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磺脲类受体1(SUR1)基因外显子16—3c/t、33T/G(S1369A)的多态性对格列齐特降糖作用的影响。方法:选择病程〈5年、近2个月降糖药治疗时间累计〈1周、最近1周无降糖药治疗史的天津汉族2型糖尿病患者160例,服用格列齐特8周后观察其疗效。治疗前后分别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及服糖2h后静脉m糖(FPG、P2PG)、基础胰岛素等指标。用Taqman荧光定量PCR法测定基因多态性,根据不同基因型分组进行药效比较。结果:135例患者完成全部试验。格列齐特治疗后HbAIc、FPG、P2PG、早期胰岛素分泌功能指数(△I30/△G30)、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均显著改善(P〈0.05)。外显子16—3c/t、33T/G(S1369A)各基因型间FPG、P2PG、HbAlc、HOMA—IR下降率及△I30/△G30。HOMA—B上升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格列齐特对所有基因型患者有效,但外显子16-3c/t、33T/G(S1369A)不同基因型与格列奇特降糖疗效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中国甘肃东乡族钙蛋白酶10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43)(G/A)位点多态性,探讨其与胰岛素抵抗、2型糖尿病发病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对随机选取的东乡族2型糖尿病患者38例和同期体检的85名东乡族对照组钙蛋白酶10基因SNP43(G/A)位点进行多态性分析。采用氧化酶法或放免法测定血糖、胰岛素及血脂水平。结果 2型糖尿病组和对照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的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2型糖尿病组钙蛋白酶10基因SNP43的G/G型与G/A型及A/A型携带者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空腹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在2型糖尿病组和对照组3种基因型携带者间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钙蛋白酶10 SNP43(G/A)在中国甘肃东乡族人群中存在基因多态性,该基因多态性与甘肃地区东乡族人群胰岛素抵抗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磺脲类受体1(sulphonylurea receptor 1, SUR1)基因上的常见单核苷酸多态性(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SNP)16-3c/t和S1369A对格列齐特降糖作用的影响.方法:就诊于本院门诊的北方汉族2型糖尿病患者115名,服用格列齐特治疗8周(初始剂量40 mg bid,根据第15天和第29天空腹血糖值调整剂量,每次增加40 mg,最大剂量为120 mg bid).治疗前后分别检测空腹血浆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 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基础胰岛素、肝肾功等指标,计算HOMA-B和HOMA-IR指数,治疗期间定期进行随诊.用荧光水解探针技术检测患者SUR1 基因16-3c/t及S1369A多态性,比较不同基因型患者格列齐特疗效的差异.结果:(1)共有101例患者完成全部试验,其中16-3c/t多态性中c等位基因频率为0.56,t等位基因频率为0.44;S1369A多态性中S等位基因频率0.58,A等位基因频率为0.42;(2)各基因型患者经过治疗FPG、HbA1c、HOMA-B指数均明显改善(P<0.05),HOMA-IR指数没有明显变化(P>0.05);(3)16-3t/t患者HbA1c及HOMA-B指数的改善程度明显高于16-c/c及16-3c/t患者(P<0.05),S1369A多态性的各基因型患者比较上述指标改善程度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SUR1基因多态性会对格列齐特的降糖疗效起修饰作用,这种作用可能与SNP的位置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趋化因子CXCL 5基因启动子-156位点G/C多态性分布,探讨该基因多态性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采用多聚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检测210例2型糖尿病患者及171例非糖尿病对照者趋化因子CXCL5基因启动子-156位点G/C多态性。测量身高、体重、并计算体重指数(BMI)、检测血脂、放射免疫分析法测空腹胰岛素,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 2型糖尿病组空腹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HOMA-IR高于对照组(P<0.001),2型糖尿病组高密度脂蛋白低于对照组(P<0.05)。2型糖尿病组中携带C基因型(G/C+C/C)的患者与携带G/G基因型的患者年龄、性别、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携带C基因型(G/C+C/C)的患者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HOMA-IR、BMI均高于携带G/G基因型的患者(P<0.05)。结论CXCL5基因启动子-156位点G/C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发病无关,2型糖尿病患者CXCL5变异基因携带者有较高的HOMA-IR与BMI,表明CXCL5基因突变可能与胰岛素抵抗有关。  相似文献   

6.
为寻找2型糖尿病遗传的分子标志,本课题以2型糖尿病家系为研究对象,运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瘦素、膜糖蛋白PC-1、维生素D结合球蛋白(DBP)等几个与胰岛素抵抗和/或胰岛分泌功能相关的基因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进行研究. 结果发现:(1)中国人存在瘦素基因启动子-2549C→A多态性,A等位基因频率(31.7%)明显低于国外报道.瘦素基因C-2549A基因型与空腹血浆瘦素水平相关,A等位基因携带者空腹血浆瘦素水平低于CC基因型携带者.(2)在2型糖尿病家系成员中瘦素基因该多态性分布不同于正常人群,A等位基因频率明显较高(34.94%,29.26%和25.29%).不同基因型表现不同的代谢表型,该多态性有可能作为2型糖尿病的分子标志之一.(3)2例糖尿病家系成员膜糖蛋白PC-1编码区K121Q多态性分布与正常对照没有明显差异.PC-1基因K121Q基因型与家族性2型糖尿病家系成员的胰岛素抵抗表型相关,携带Q等位基因的个体有更明显的胰岛素抵抗表现.  相似文献   

7.
磺脲类药物受体基因多态性与磺脲类药物疗效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中国糖尿病患者磺脲类药物受体基因16外显子-3t→c多态性与磺脲类药物失效的关系。方法:应用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对相互间无一级亲属关系的155例2型糖尿病患者及正常人群132人中磺脲类药物受体基因第16外显子-3t→c多态性的相关性进行遗传学研究。结果:2型糖尿病组16外显子-3t→c为“C”的等位基因及“CC”纯合子基因型的  相似文献   

8.
黄融  刘伟  刘珉  范吴强 《上海医学》2006,29(10):699-701
目的探讨类固醇生成因子-1(SF-1)基因G146A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及其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方法,对151例2型糖尿病患者(病例组)与141名非糖尿病患者(对照组)G146A位点进行分析。结果对照组SF-1 G146A中G/A A/A基因频率为46.8%,显著低于病例组的58.3%(P=0.04)。病例组A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病例组中,G/A A/A基因型携带者的空腹胰岛素水平、稳态模型评估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稳态模型评估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HOMA-β)均显著高于G/G型携带者(P值均<0.05)。结论SF-1基因G146A多态性可能是发生2型糖尿病的易感因素,且与胰岛素抵抗作用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磺酰脲类受体1(SUR1)基因rs1799854和rs1799859位点及内向整流型钾离子通道亚家族J(KCNJ11)基因E23K多态性与妊娠糖尿病(GDM)的关系.方法 分别从53例GDM孕妇和50例正常健康孕妇外周血有核细胞中提取基因组DNA,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对SUR1的rs1799854、rs1799859和KCNJ11的rs5219多态性位点进行基因分型,分析这些位点与GDM的相关性.结果 (1)rs1799859的G/A基因型频率在妊娠糖尿病组显著高于正常孕妇组(32.1%,8.0%,P=0.002),A基因频率在妊娠糖尿病组也显著高于正常孕妇组(16%,4%,P=0.004).(2)rs5219的EK和KK基因型频率在妊娠糖尿病组也显著高于正常孕妇组(71.1%,60.0%;20.8%,14.0%,P=0.038).(3)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SUR1 rs1799859A→G变异和KCNJ11rs5219A→G变异与GDM的发生有统计学意义,其OR值及95%CI分别为6.82(1.90~24.54)和3.90(1.02~15.00).(4)未发现SUR1rs1799854C→T变异与GDM之间的联系.结论 SUR1基因第31外显子rs1799859和KCNJ11基因rs5219的多态性可能与GDM的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10.
2型糖尿病家系脂联素基因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脂联素(adiponectin)APM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与2型糖尿病的关联性.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选择3个APM1基因SPNs位点:-11377C>G、 45T>G和 276G>T,对75个2型糖尿病家系(337例)进行基因分型,并以Genehunter软件分析单个SNP在家系中传递不平衡(transmission-disequilibrium,TDT)情况和多个SNPs所构成的单倍型传递情况,同时进行人体测量学、血糖、血脂等临床参数的检测.结果:(1)经TDT分析,未发现APM1基因SNPs单个位点在2型糖尿病患病子代中优势传递;(2)所检测的3个SNPs所构成的单倍型在患病子代中未见优势传递;(3)对-11377C>G位点不同基因型生理、生化指标分析:在糖代谢异常组,GG基因型体质量指数(BMI)、腰围(WC)明显高于CC基因型(P=0.032,P=0.030);G等位基因携带者HDL-C水平低于CC基因型(P=0.006),而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高于CC基因型(P=0.011);在家系正常对照组,G等位基因携带者FINS水平明显低于CC基因型(P=0.021);(4)对 45T>G多态性的分析:在糖代谢异常组,GG基因型BMI明显高于TT基因型(P=0.036),而FINS水平明显低于TT基因型(P=0.014);(5)对 276G>T多态性的研究:在家系正常组,T等位基因携带者的BMI明显低于GG基因型(P=0.043).结论:未发现APM1基因3个多态性位点与2型糖尿病存在相关性.但APM1基因对胰岛B细胞功能、肥胖可能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1.
任伟  张素华  吴静  倪银星 《重庆医学》2004,33(9):1341-1343
目的探讨非高血压、非糖尿病的正常人leptin基因型与空腹血浆瘦素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非高血压、非糖尿病的正常人105例,应用PCR-RFLP方法检测其瘦素基因型,同时用放免法测定空腹血浆瘦素水平,并测定相应的空腹血糖、血脂谱、胰岛素等.结果 (1)105例受试对象中AA、AC、CC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95%、54.29%、44.76%.A、C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28.1%和71.9%.(2)在高瘦素水平人群A等位基因携带者空腹血清瘦素水平更高,而在低瘦素水平人群A等位基因携带者空腹血清瘦素水平较低.结论 (1)在非糖尿病非高血压正常人存在瘦素基因A-2549C多态性.(2)瘦素基因该多态性与个体空腹血浆瘦素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磺酰脲类受体1(SUR1)基因rs1799854和rs1799859位点及内向整流型钾离子通道亚家族J(KCNJ11)基因E23K多态性与妊娠糖尿病(GDM)的关系。方法 分别从53名GDM孕妇和50名正常健康孕妇外周血有核细胞中提取基因组DNA,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对SUR1的rs1799854,rs1799859和KCNJ11的rs5219多态性位点进行基因分型,分析这些位点与GDM的相关性。结果(1)rs1799859的G/A基因型频率在妊娠糖尿病组显著高于正常孕妇组(32.1%,8.0%,P=0.002),A基因频率在妊娠糖尿病组也显著高于正常孕妇组(16%,4%,P =0.004)。(2)rs5219的EK和KK基因型频率在妊娠糖尿病组也显著高于正常孕妇组(71.1%,14.0%;20.8%,14.0%,P =0.038)。(3)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SUR1 rs1799859 A→G变异和KCNJ11 rs5219A→G变异与GDM的发生有统计学联系,其OR值及95% CI分别为6.82(1.90~24.54)和3.90(1.02~15.00)。(4)未发现SUR1 rs1799854 C→T变异与GDM之间的联系。结论 SUR1基因第31外显子rs1799859和KCNJ11基因rs5219的多态性可能与GDM的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13.
IL-6基因-597G/A与-572C/G多态性在湖北汉族人群中的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白细胞介素 6 (IL 6 )基因 5 97G/A与 5 72C/G多态性在湖北地区汉族人群中的分布及其与研究人群一般临床和生化特征的关系。方法 :检测 2 0 3例湖北地区汉族健康人群的IL 6基因 5 97G/A、 5 72C/G多态性和一般临床、生化指标。结果 :在湖北地区汉族人群中IL 6基因 5 97位点仅发现有GG基因型 ,未见GA和AA基因型 ; 5 72位点存在CC、CG、GG3种基因型 ,C和G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 0 .81,0 .19,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均无性别差异。 5 72C/G基因型间年龄、性别、体重指数、血压、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白细胞计数等水平均无差异 (P均 >0 .0 5 ) ,但G等位基因携带者血小板计数显著高于CC基因型人群 (188.2 3± 5 2 .5 6 )vs(181.30± 5 0 .10 ,P <0 .0 5 ;单位 :× 10 9·L-1)。湖北地区汉族人群IL 6基因 5 97G/A与 5 72C/G多态性分布与日本人群较为接近 (P >0 .0 5 ) ,但明显不同于欧美白种人 (P <0 .0 1)。结论 :IL 6基因 5 97G/A与 5 72C/G多态性分布存在种族差异 ,中国湖北地区汉族人群中可能不存在IL 6基因 5 97G/A多态性 , 5 72位点存在多态性 ,G等位基因为少见基因 ; 5 72G等位基因携带者外周血血小板计数较高 ,这在血栓性疾病的一级预防中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1B(interleukin-1B,IL-1B)基因启动子-31T/C和外显子5+3953C/T多态性与成都汉族地区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的方法,检测成都汉族地区100例CHD患者(CHD组)和144名健康人(对照组)的JL-1B基因启动子-31T/C和外显子5+3953C/T的基因型.结果 在成都汉族地区JL-1B基因外显子5+3953位点发现了CC和CT两种基因型.同时在JL-IB基因启动子-31位点发现了CC、TC、TT 3种基因型.IL-1B基因外显子5+3953位点C/T多态性在冠心病组和对照组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IL-1B基因启动子-31位点T/C多态性在两组人群中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等位基因频率的相对风险分析发现,T等位基因携带者患CHD的风险是C等位基因的Z.12倍(相对比值比(OR)=2.12,95%可信区间(CI);1.45~3.09].结论 IL-1B基因启动子-31位点T/C多态性可能是成都汉族地区CHD发病的遗传危险因索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广东人群CYP2C9基因第3外显子374G〉A位点多态性。方法应用创造酶切位点PCR扩增跨越374G〉A位点的DNA片断,用MluI酶切PCR产物,通过PAGE-银染判断基因型。结果在受检的532例广东人中,未检出A374突变等位基因即CYP2C9。14等位基因,所有个体的基因型均为野生型纯合子G374/G374。结论CYP2C9女14等位基因为广东人群的稀有等位基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国苏皖地区汉族人群c反应蛋白(c-reaction protein,crp)基因c+1444t多态性与不稳定性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uap)的相关性?方法:以142例uap 患者和307例非冠心病者(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cr-rflp)方法检测crp基因c+1444t多态性?结果:cc?ct和tt基因型频率在uap组和对照组的分布无统计学差异(p值分别为0.117?0.061和0.131)?C等位基因频率在uap组和对照组分别为90.5%和92.86%,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221)?结论:在中国苏皖地区汉族人群中,crp基因+1444c/t多态性与uap的发病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E-选择素基因多态性与中国人群冠心病发病的关系.方法93例年龄≤60岁的冠心病患者和97例年龄性别匹配的非冠心病对照者,运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和直接测序技术对E-选择素基因全部外显子及其两翼的部分内含子进行筛查.结果发现3个E-选择素基因多态性:2号外显子5'非翻译区存在G98→T所致的G98T多态性(G/T等位基因);4号外显子EGF结构域中存在A561→C所致的Ser128Arg多态性(A/C等位基因);11号外显子膜结构域中存在一个新的A1856→G所致的A1856G多态性(A/G等位基因).在冠心病组中,T和C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P=0.03).结论T和C等位基因可能是中国人群中年龄≤60岁冠心病患者的遗传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甘肃汉族人群溶质载体家族30成员8(SLC30A8)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法,随机选取甘肃116例2型糖尿病患者(2型糖尿病组)及80例体检者(对照组)进行SLC30A8基因rs13266634C/T单核苷酸多态性检测,比较两组间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及相关性;以稳态模型胰岛B细胞分泌功能指数评估胰岛B细胞功能,胰岛素抵抗指数评估胰岛素抵抗。结果 2型糖尿病组CC基因型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TT基因型频率低于对照组。2型糖尿病组CC基因型频率与TT基因型频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C风险等位基因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是T等位基因者的2.40倍,有显著性差异(P<0.01);CC基因型的胰岛B细胞分泌功能指数、空腹胰岛素显著低于TT基因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C、CT、TT3种基因型的胰岛素抵抗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甘肃汉族人群存在SLC30A8基因rs13266634多态性,rs13266634多态性与甘肃汉族2型糖尿病的发生相关;SLC30A8基因rs13266634的C等位基因可能是2型糖尿病的风险等位基因。SLC30A8基因增加2型糖尿病的易感性可能与胰岛B细胞功能下降有关,与胰岛素抵抗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原(AGT)基因启动子区A-20C和A-6G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病(EH)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对200例汉族高血压患者和192例汉族正常血压者的AGT基因-20A/C和-6A/G多态性进行检测,测定空腹血糖、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等生物化学指标,分析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结果 -20A/C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在高血压组及对照组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χ2=2.226,P =0.136;χ2=1.78,P =0.182);-6A/G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在高血压组及对照组间差别亦无统计学意义(χ2=0.012,P =0.911;χ2=0.052,P =0.82).结论 AGT基因-20A/C和-6A/G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发病无关.  相似文献   

20.
Wang F  Jia JP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9):614-618
目的探讨胆固醇24S-羟化酶(CW46)基因第二内含子A→G多态性位点和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子A1(ABCA1)基因第六外显子G→A(R219K)多态性位点与散发性阿尔茨海默病(SAD)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利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VLV)技术对168例SAD患者和215名正常对照的CYP46和ABCA1基因多态性进行检测,比较不同基因型与阿尔茨海默病(AD)发病风险之间的关系。结果CYP46基因第二内含子A→G多态性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分布在SAD组和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BCA1基因第六外显子G→A多态性的基因型分布在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230,P=0.016),AD组携带A等位基因(G/A+A/A基因型)的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61.3%vs73.5%,x^2=6.444,P=0.011)。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携带A等位基因者(G/A+A/A基因型)比携带GG基因型者AD发病风险低43%(校正后OR=0.57,95%CI=0.36~0.91,P=0.019),而从纯合子比携带GG基因型者AD发病风险低60%(校正后OR=O.40,95%CI=0.21~0.77,P=0.006)。结论CYP46第二内含子A→G多态性可能与AD发病无关;而ABCA1基因第六外显子G→A多态性与SAD相关,携带A等位基因或从基因型对SAD发病可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