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AF钉在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分别对33例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的患者进行脊髓减压、神经松解及AF钉复位内固定。结果对手术33例患者随访3月~3年,发现骨折椎体恢复原有高度,Cobbs角恢复正常,神经功能获得Frankel分级1~3级以上改善。结论AF钉是目前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的一种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2.
胸腰段脊柱骨折内固定术后畸形32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胸腰段脊柱的解剖特点,其骨折常因自高处跌落所致。骨折类型常见的为胸腰段椎体压缩性骨折,其骨折易并发脱位、后凸畸形及脊髓损伤等。早期手术治疗主要是减压、复位、植骨及内固定等。然而部分患者术后由于各种因素导致胸腰段脊柱后凸畸形,再次给病人带来痛苦。我...  相似文献   

3.
脊柱胸腰段骨折诊断和手术治疗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脊柱胸腰段骨折发病率日益增多。本文综述了胸腰段骨折的诊断、手术治疗的近期进展。  相似文献   

4.
前路手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   总被引:34,自引:13,他引:21  
目的 :探讨胸腰段脊柱骨折的前路手术方法和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1993年 3月~ 2 0 0 2年 12月 ,对 15 8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行前路手术内固定治疗。结果 :术后随访 1~ 10年 ,平均 6.5年 ,15 8例病人中 12 6例神经功能有不同程度恢复 ,术前、后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0 .0 0 1) ,后凸畸形矫正满意 ,脊柱高度恢复 ,无松动、断钉等并发症。结论 :胸腰段脊柱骨折采用前路手术治疗安全可靠 ,对脊髓减压充分彻底 ,可矫正畸形 ,重建脊柱的稳定性 ,恢复脊柱生理曲线。  相似文献   

5.
胸腰段脊柱脊髓损伤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胸腰段脊柱活动度最大,最易发生骨折,而爆裂型骨折极易致脊髓损伤,目前对手术方法及内固定物的选择争议较多[1,2].本文对本院自1997年至2002年手术治疗的急性胸腰段脊柱脊髓损伤患者并获得随访的56例,进行分析比较.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后路内固定治疗胸腰段爆裂型骨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86~2002年我院采用后路脊柱内固定器材治疗了胸腰段爆裂型骨折71例,经过半年~15年的随诊,结果显示脊椎形态、椎管狭窄程度及脊椎神经受损功能的恢复状况等指标,均获得了较为满意的改善。由于脊椎后路内固定治疗胸腰段爆裂型骨折创伤小、并发症少、手术操作简单、复位固定良好,是一种治疗胸腰段爆裂型骨折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后路手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2月~2013年10月我院接收的80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实施后路手术治疗,观察患者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结果80例患者经后路手术治疗后,显效51例(63.75%),有效23例(28.75%),总有效率为92.50%;治疗后患者手术后嗅觉评分为(74.8±14.8),运动评分为(72.1±24.8),均明显高于手术前,手术前后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实施后路手术治疗可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临床疗效显著,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胸腰段脊柱脊髓损伤多发生于高处坠跌、交通事故、施工压砸伤,常并发于脊柱骨折脱位,是一种致残率极高的严重创伤,长期以来,人们在治疗上不断的寻求探索,希望能找到一种有效的治疗,以提高治愈率,减少病残率。近年来由于CT、MRI的应用及大量的实验研究,已清楚了解到脊柱骨折脱位的病理解剖特点,骨折移位的方向,脊髓损伤程度范围与周围组织关系等,为早期诊断带来了方便,更为治疗方法、手术的选择提供了重要的价值。作者复习了自1992年以来46例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并脊髓损伤的手术病例,初步探讨胸腰段脊髓损伤早期治疗方法和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四种前路内固定器械治疗胸腰段脊柱爆裂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42例脊柱胸腰段爆裂性骨折患者 ,在进行前路减压取髂骨植骨融合后 ,分别应用肘钉、VSAplate万向脊柱前路固定系统、Kaneda、Z plate钢板等 4种不同器械进行固定 ,并作 5个月~ 5年 (平均 3 2年 )的随访 ,比较手术情况 ,神经恢复情况及随访时角度丢失情况。结果 肘钉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及随访时角度丢失均高于其他三组 ,Z plate钢板组的出血量及手术时间明显少于VSAplate万向脊柱前路固定系统组及Kaneda组 ,随访时角度丢失情况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当前方是主要压迫物时 ,脊柱胸腰段爆裂性骨折应行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Z plate钢板相对其他内固定系统手术操作简单 ,术中出血少 ,手术时间短 ,手术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讨论有限切口腹膜外入路下胸段腰段脊柱前路手术的疗效。方法46例患者,年龄为17~70岁,平均41.5岁,行有限切口腹膜外入路下胸段腰段脊柱前路手术。其中爆裂性骨折.29例,结核10例,不稳定滑脱2例,坏死2例,肿瘤3例。结果有限切口腹膜外入路下胸段腰段脊柱前路手术具有良好的手术视野,组织损伤小,骨折骨碎片及病灶组织清除彻底,椎管减压充分,植骨愈合好,无血管损伤等并发症。结论有限切口腹膜外入路下胸段腰段脊柱前路手术具有损伤性小、安全性高、疗效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11.
钛钢螺纹椎体融合器(TFC)在脊柱疾病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报告钛钢螺纹椎体融合器(threadedfusioncageTFC)在41例脊柱疾病中的应用情况。随访10~36个月,平均24个月,症状无复发,融合器无移位,无植骨吸收和假关节形成,取得满意效果。分析了这种固定融合的生物力学特性,并与椎弓根钢板结构、单纯植骨融合的脊柱生物力学特性进行比较,优于后两者。此种固定融合技术的特点是:椎体界面间固定,能增大和维持椎间隙和椎间孔高度,有利于植骨融合,利于患者早期下床活动。提出在脊柱疾病中的应用范围,如颈椎不稳定、腰椎不稳定、退行性椎间盘病变、腰神经根管狭窄、颈椎病、腰椎滑移、腰椎间盘术后复发等疾病。认为TFC融合技术是一种较好的椎间固定融合技术,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2.
颈、胸、腰椎共存退行性病变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颈、胸、腰椎共存退行性病变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手术治疗颈、胸、腰椎共存退行性病变患者79例,男51例,女28例;年龄30~80岁,平均58.1岁.79例患者均有颈、胸、腰椎同时受压的表现,如四肢麻木、无力,胸腹束带感,明显感觉减退平面,下肢痛,上、下肢病理征阳性等.其中41例以颈部症状为重,5例以胸椎症状为重,12例以腰椎症状为重.根据病变的严重程度,采用单纯颈椎手术41例,胸椎手术5例,腰椎手术12例;接受两部位手术21例.按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评价术后疗效,并计算改善率.结果 采用不同手术方式,术后JOA评分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单纯颈椎手术的改善率为66.06%±14.33%,单纯胸椎手术的改善率为56.19%±9.85%,单纯腰椎手术的改善率为63.49%±9.78%.21例行两部位手术,其中14例一期行两部位手术,改善率为76.78%±3.94%,7例分期行两部位手术,改善率为71.79%±8.74%.结论 颈、胸、腰椎共存退行性病变主要由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后纵韧带及黄韧带肥厚或骨化等引起,为脊柱多部位发现,表现复杂,治疗时应根据患者症状及影像学表现等进行多方面综合判断,选择最佳的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最佳治疗方案,提出最佳手术时机,手术指标和手术方法,方法:对68例胸椎裂性骨折的患者进行手术治疗,行后路减压56例,经后入路椎弓根侧前方减压12例,采用“锤入法”或“潜挖法”切除从前方压迫脊髓或马尾神经的椎体碎块,采用Dicks椎弓根钉内固定15例,双哈氏棒固定42例,哈-鲁氏棒固定8例,鲁氏棒固定3例,并行椎间关节突植骨15例,结果:随访4个月至4年4个月,平均2年,术后内固定稳定,骨折复位佳,椎管有效径恢复,术后神经功能较术前有较大恢复。结论:胸腰椎爆裂性骨折,骨折块占据椎管容积1/3以上,椎管矢径小于10mm应积极进行手术椎管减压,后路复位固定,纠正后弓角,注意术中复位达到到以下三项标准:a. 压缩椎体张开80%以上,b。后弓角<10度;c椎体间脱位完全复位。  相似文献   

14.
胸腰段椎体多节段骨折的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卢巧华  吴国正  龙超 《中国骨伤》2006,19(6):370-370
胸腰椎多节段骨折是指多于一个节段,并且骨折节段被正常节段分隔.随着CR、CT、MR等设备的普及和诊断技术的提高,该骨折诊出率明显增加,该骨折若处理不当极易导致继发性的脊髓损伤.自2002年2月-2004年1月共收治多节段胸、腰椎骨折46例,其中手术治疗38例,灵活掌握手术时机及内固定方法,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5.
C7~T2椎病变经前路显露,按通常用的手术切口,显露是有困难和有限制的,尤其是行前 路植骨更是如此。作者改良了Sundaresan的手术方法,从左侧作“L”形联合切口。切除左锁骨内侧 1/3、同侧胸骨柄的一部分,本组共做12例,显露良好、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沙袋垫枕配合功能锻炼治疗胸腰段单纯性压缩骨折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沈虹 《中国骨伤》2006,19(3):185-185
自1997年6月-2004年12月,采用沙袋垫枕配合功能锻炼,治疗胸腰段椎体单纯性压缩骨折86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86例患者中男52例,女34例;年龄26~71岁,平均为41岁。高处坠落损伤15例,摔倒损伤54例,重物砸伤13例,其他原因致伤4例。86例均为住院患者,住院时间11~  相似文献   

17.
胸腰椎爆裂型骨折椎管内骨折块产生的组织结构基础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谢宝钢  吴梅英 《中华骨科杂志》1998,18(3):153-156,I001
揭示胸腰椎爆裂型骨折的发生机制及造成脊损伤的骨折块来源部位及产生机理。方法:本研究从造成脊柱损伤的实际过程出发,利用BIM-I型立式自由落体生物撞击机,在准静态加载下对尸体脊柱标本复制爆裂骨折模型及应用体视显微镜观测正常及单2击后终板软骨、小当人骨形态和损伤情况。  相似文献   

18.
颈胸椎连接段骨折脱位的治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前路手术在颈胸椎连接段骨折脱位的应用价值。方法自1997年以来共收治21例颈胸椎连接段骨折脱位的患者,受伤至手术时间24小时内4例、2~7天9例、8~14天3例、4周以内5例,均为骨折脱位,其中C6、7 7例,C7 9例,T1 5例。均有不同程度脊髓损伤,按Frankel分级,A级3例、B级6例、C级9例、D级3例。手术行前方入路,骨折椎体大部分切除彻底减压,自体髂骨块植骨融合,并使用前路颈椎带锁钢板内固定。结果全组21例,除因合并肺部感染死亡1例外,20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8个月~3年,平均21个月,植骨全部融合,术后脊髓神经功能有不同程度恢复,其中A级2例、C级1例、D级9例、E级8例,脊柱序列正常,无内固定失败。结论前路手术操作简便,并发症少,骨折脱位复位满意,节段稳定性好,是治疗颈胸椎连接段骨折脱位的一种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初期治疗失当的胸腰椎骨折在伤后3~8周内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1998年10月~2005年10月共收治治疗失当的胸腰椎骨折患者28例,在伤后3~8周内行手术治疗,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和治疗效果,其中12例为有手术指征(5例爆裂性骨折,7例屈曲压缩性骨折)而未及时手术者,16例已行后路复位术但椎体压缩复位不满意或脱位、后凸畸形未纠正。结果13例伤后3~6周者均行经后路椎弓根复位固定术,术后压缩椎体高度恢复80%以上;15例伤后6周以上者,行经前路椎体切除植骨融合术,术后后凸畸形明显改善,骨折愈合良好。结论对于手术处理不当和有手术指征而未及时手术的胸腰椎骨折病例,在伤后3~8周内根据具体的情况采用合适的手术方式依然能够使骨折复位,纠正脱位及后凸畸形。  相似文献   

20.
胸腰椎AF内固定失效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了解AF内固定失败后断钉与时间的关系,以及年龄、性别、植骨及截瘫等因素对断钉的影响,指导临床在较为准确的时间取出内固定。方法 对33例行AF钉内固定的患进行随访,用Cox回归对断钉的失效进行分析。结果 大部分断钉发生在术后400-500d内,而且本研究中断钉率较国内其它相关报道高,可能与植骨率较低有关。结论 AF钉内固定后,大多数在术后400—500d开始疲劳断裂,因此,AF钉在术后一年取钉较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