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7篇
  免费   183篇
  国内免费   56篇
耳鼻咽喉   31篇
儿科学   18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81篇
口腔科学   8篇
临床医学   195篇
内科学   136篇
皮肤病学   51篇
神经病学   36篇
特种医学   66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141篇
综合类   445篇
预防医学   161篇
眼科学   45篇
药学   194篇
  2篇
中国医学   219篇
肿瘤学   60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51篇
  2022年   64篇
  2021年   55篇
  2020年   65篇
  2019年   59篇
  2018年   74篇
  2017年   45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89篇
  2013年   68篇
  2012年   60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63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60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53篇
  1995年   55篇
  1994年   49篇
  1993年   53篇
  1992年   38篇
  1991年   36篇
  1990年   35篇
  1989年   38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19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17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3篇
  1963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者女,28岁,腹部及背部疝囊样丘疹、斑块8年,加重3年余。皮肤科情况:皮损为大小不一卵圆形斑块,质软,中央可见凹陷,伴风团样斑块,触之有疝囊感。皮损组织病理示:角化过度,表皮萎缩,真皮浅层胶原轻度增粗红染,血管周围及胶原间少量淋巴组织细胞为主的浸润。弹力纤维染色可见真皮乳头层弹性纤维正常,真皮中层弹性组织消失。诊断:Jadassohn-Pellizari型皮肤松弛症。患者未予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PITPNA-AS1在卵巢癌中的作用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荧光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PCR)技术检测卵巢癌组织和对应的癌旁组织、卵巢癌细胞系和正常卵巢上皮细胞系中PITPNA-AS1的表达水平。将PITPNA-AS1表达最少的细胞系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转染阴性对照质粒或PITPNA-AS1质粒。细胞计数实验(CCK-8)法和Transwell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活性和侵袭能力。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和双荧光素酶活性报告基因实验验证PITPNA-AS1作用的分子机制。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PITPNA-AS1相互作用的基因表达。结果 PITPNA-AS1在卵巢癌组织中表达低于癌旁组织(P<0.01)。PITPNA-AS1在卵巢癌细胞系中的表达水平均低于正常卵巢上皮细胞(P<0.05),OVCAR-3细胞表达最少(P<0.01)。与对照组比较,过表达PITPNA-AS1能抑制OVCAR-3细胞的增殖活力(P<0.05)和侵袭能力(P<0.01)。PITPNA-AS1与miR-92a-3p存在靶向关系(P<...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2014年山西省肿瘤登记地区恶性肿瘤发病与死亡情况。方法收集2014年全省12个肿瘤登记地区的数据资料,分析不同地区、不同年龄和性别的恶性肿瘤发病率与死亡率特点,同时与全国数据进行比较。结果2014年山西省肿瘤登记地区新发恶性肿瘤11703例(男性6559例,女性5144例),发病率为221.21/10万,中国人口标化发病率为163.91/10万,世界人口标化发病率为163.25/10万;城市地区发病率、中国人口标化发病率分别为247.02/10万、171.35/10万,农村地区分别为205.98/10万、159.03/10万。男性常见恶性肿瘤发病以胃癌、肺癌、食管癌、肝癌、结直肠癌为主,女性以乳腺癌、子宫颈癌、肺癌、食管癌、胃癌为主。恶性肿瘤死亡病例7283例(男性4548例,女性2735例),恶性肿瘤死亡率为137.66/10万,中国人口标化死亡率为99.67/10万,世界人口标化死亡率为100.11/10万;城市地区死亡率、中国人口标化死亡率分别为141.03/10万、92.84/10万,农村地区分别为135.68/10万、103.69/10万。男性常见恶性肿瘤死亡以肺癌、胃癌、肝癌、食管癌、结直肠癌为主,女性以肺癌、胃癌、肝癌、食管癌、子宫颈癌为主。结论山西省肿瘤登记地区恶性肿瘤发病与死亡均以肺癌、上消化道恶性肿瘤和女性子宫颈癌为主,胃癌、子宫颈癌的发病率较高。  相似文献   
5.
通过查阅历代本草、医籍、方书等古代资料,结合近现代文献,对经典名方中所用木通及通草药材的名称、基原、产地、品质、采收加工及炮制等不同方面进行了本草考证,厘清古今关系,为涉及该类药材的经典名方开发与利用提供参考与依据。唐代之前历代本草中仅有"通草"之名,唐代出现"木通"别名,其药材基原均为木通科木通Akebia quinata(Thunb.)Decne.。宋代木通、通草名实发生混淆,民间多以五加科通脱木Tetrapanax papyrifer(Hook.)K. Koch.作通草用,而将前代本草中的通草唤作"木通",来源为木通科、毛茛科等植物。元代正式将木通与通草分称。明代木通药材主流来源为木通科植物,通草来源则为五加科通脱木,陈嘉谟、李时珍等曾试图对两者名实进行纠正。清代本草中木通、通草分类逐渐清晰,木通基原多为毛茛科植物,木通科木通的使用逐渐减少。近代出现关木通、川木通、小通草等药材,而关木通自马兜铃事件后被禁用。自200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起收载木通、川木通2类,而通草亦分成通草与小通草2类。据记载,木通药材古代以江淮为道地产区,现代以江西、湖北资丘产者为最,农历正月、二月采枝、阴干,切粗片或剉细用,品质以色黄白而细者为佳。通草产地记载多为江南地区,秋季采茎,取出髓部,切片。  相似文献   
6.
升麻为临床常用药材,然历代所用品种复杂、屡有变迁,有必要通过对其进行系统深入的考证,正本清源,为含有升麻药材的不同历史时期经典名方开发提供参考。以历代本草、医籍方书为基础,结合现代文献资料及著作,对经典名方中所用升麻类药材的名称、基原、道地产地、品质、药用部位、采收加工及炮制的变迁进行系统梳理,考证结果表明古代药用升麻的来源主要为升麻Cimicifuga foetida L.,次为兴安升麻C.dahurica(Turcz.) Maxim.、大三叶升麻C.heracleifolia Kom.及其他非正品植物,建议在开发升麻类药材经典名方时优先采用升麻Cimicifuga foetida L.为主要药用基原。然目前升麻野生资源较少,尚未实现人工栽培,需尽快开展升麻的人工驯化。采收加工炮制方法可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彩色超声引导下针刀治疗肩胛上神经卡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治疗的肩胛上神经卡压综合征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小针刀松解治疗,观察组在彩色超声引导下给予小针刀松解治疗。结果:观察组有效率96.7%,对照组有效率86.7%,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后、1个月后随访,两组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后、1个月后随访,两组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超引导下针刀局部松解治疗肩胛上神经卡压综合征,可减轻患者的疼痛,缩短肩关节活动功能恢复的时间。  相似文献   
8.
通过查找历代本草、医籍、方书等文献资料,并结合现代文献对天冬的名称、基原、药用部位及采收加工炮制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系统本草考证,为经典名方中天冬的应用提供依据。考证结果表明,天冬历代的主流基原清晰,即为《中国植物志》收载的百合科植物天门冬Asparagus cochinchinensis(Lour.) Merr.。历代产地记载较多,从最早记载的山东泰山一带逐步扩展到长江流域。近代则推崇西南地区所产,呈现由东向西南迁移的趋势。古代天冬药材产地加工时多强调去心,原因可能为食用方便,近代以来已不再去心。因此,建议经典名方开发时天冬药材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相关要求进行操作。  相似文献   
9.
10.
马元吉  杜凌遥  唐红 《四川医学》2019,40(3):302-305
<正>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属嗜肝DNA病毒,通过逆转录机制复制。HBV基因组转录生成3. 5kb HBV m RNA(前基因组RNA)是病毒复制过程中最关键的步骤[1]。多种细胞转录因子通过激活HBV核心启动子,促进病毒前基因组RNA的转录生成和病毒的逆转录复制[2-3]。在这些细胞转录因子中,肝富集转录因子最受关注,是调节前基因组RNA转录的<正>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属嗜肝DNA病毒,通过逆转录机制复制。HBV基因组转录生成3. 5kb HBV m RNA(前基因组RNA)是病毒复制过程中最关键的步骤[1]。多种细胞转录因子通过激活HBV核心启动子,促进病毒前基因组RNA的转录生成和病毒的逆转录复制[2-3]。在这些细胞转录因子中,肝富集转录因子最受关注,是调节前基因组RNA转录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