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8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一种更适合胫骨骨折的内固定方法。方法:对27例胫骨骨折使用不扩髓型交锁髓内钉内固定,24例获得随访3 ̄26个月。结果:术后半年以患者全部骨性愈合,近期手术的患者骨痂生长良好,膝踝关节功能良好,无骨折不愈合患者。结论:不扩髓型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胫骨骨折优于钢板或普通髓内钉。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前路和后路矫形融合术治疗胸腰段和腰段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4年1月至2008年8月手术治疗胸腰段和腰段AIS患者42例,均为女性.前路组22例,年龄12~18岁,平均14.5岁;采用侧前方入路,单棒或双棒系统矫正固定融合.后路组20例,年龄11~19岁,平均14.8岁;采用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融合技术.对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冠状面和矢状面校正率、融合节段以及SRS-24评分进行比较,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术后随访12~63个月,平均28.3个月.前路组与后路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334±36)和(292±17)min,术中平均出血量分别为(940±207)和(596±227)ml,平均融合椎体数分别为(5.2±0.8)和(6.7±1.2)个;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路组与后路组冠状面腰弯.胸腰弯矫正率分别为(93±5)%和(88±5)%,平均SRS-24评分分别为98和94;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后路矫形融合术手术时间较短、出血量较少,能够达到与前路手术相同的矫正率,但融合节段较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加任何内固定手术治疗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的可行性,评估复位率、融合率以及疗效,以帮助无能力支付内固定物费用的患者.方法选择Meyerding法Ⅱ°以内的峡部裂腰椎滑脱症36例,经前路腹膜外减压、复位,21例自体髂骨块2块,15例深低温异体骨圈复合自体松质骨,做椎体间嵌植融合,术后离床活动,支具外固定3~6个月.结果35例随访1~10年,复位率Ⅱ°者>50%,Ⅰ°者超过85%.除1例骨块向前移位吸收需二期手术外,余34例获得骨性融合,融合率97.1%,优良率94.3%,每例节省费用2~3万元.结论无内固定前路手术可以安全、可靠治疗Ⅰ~Ⅱ°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经皮骶髂关节空心螺钉置入联合骨盆外固定架治疗C型骨盆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1-01/2008-12广东省人民医院骨科收治采用经皮骶髂螺钉固定技术治疗的不稳定型(Tile C型)骨盆骨折患者48例作为实验组.收集同期广东省人民医院科骨科收治行开放前路和/或后路手术治疗的不稳定型(Tile C型)骨盆骨折患者39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术后Malta评分和Majeed功能评分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全部患者均获得随访,实验组随访8-49个月,平均27个月;对照组随访6-30个月,平均22个月.实验组48例患者共置入空心钉157枚,置入后进行了骨盆C下检查,发现143枚空心钉位置准确,占91.11%;14枚螺钉位置欠佳,但未引起临床症状:3例置入后X射线平片及CT片上提示固定欠牢固,加用下肢皮牵引,所有骨折均I期愈合,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对照组39例患者切口I期愈合35例,IⅡ期愈合4例,其中,例术后3d发现深静脉血栓形成,经溶栓、抗凝、祛聚等对症治疗后痊愈.28例骨盆骨折3个月达骨性愈合,8例4个月达骨性愈合,3例6个月达骨性愈合;3例患者在气候变化或劳累后臀部遗留轻度不适,偶需服止痛剂,1例残留足部麻木.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的Matta评分和Majeed功能评分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X射线透视引导下经皮骶髂关节空心螺钉联合骨盆外固定架治疗C型骨盆骨折创伤小、操作简单、固定可靠、手术时间短、术后患者可立即恢复活动、手术感染率低.  相似文献   
5.
后路半椎体切除器械矫正内固定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凸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探讨后路半椎体切除、器械矫正内固定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凸的临床疗效.[方法]2002年7月~2006年12月,后路半椎体切除、器械矫正内固定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凸39例,男22例,女17例;平均年龄8.3岁(3~15岁).完全分节性半椎体30例,部分分节性半椎体9例.内固定器械包括ISOLA 16例、CD-Horizon 10例、MOSS-Miami 10例、TSRH 3例.术前后摄站立位全脊柱正侧位片,观察手术前后侧凸的矫正率及躯干平衡情况.[结果]术后随访1~4.5年,平均2.8年,术前冠状面Cobb's角平均48°,术后13°,末次随访平均13.2°,平均矫正率70.2%.矢状面Cobb's角术前平均39°,术后12.1°,末次随访12.7°,平均矫正率68.7%.所有患儿植骨融合牢固,躯干平衡良好.无神经系统并发症,无植入物折断及松动、无感染等并发症,1例出现曲轴现象.[结论]后路半椎体切除、器械矫正内固定对先天性脊柱侧凸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矫治方法.先天性脊柱侧凸应提倡早期手术矫治.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的围手术期治疗方法及其效果. 方法 27例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12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15例.所有患者重视围手术期治疗,包括术前全面评估患者全身情况;术中严密监护、缩短手术时间;术后加强合并疾病的治疗等. 结果 术后出现各种并发症16例,发生率59.3%.其中1例麻醉后发生心肌梗死致死亡,1例术后心律失常,4例患侧下肢深静脉血栓,4例尿路感染,3例肺部感染,2例合并尿路感染和肺部感染,1例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和肺部感染.经加强围手术期治疗,26例全部治愈出院,髋关节活动功能良好. 结论 重视高龄股骨颈骨折髋关节置换术的围手术期治疗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CT三维重建在脊柱半椎体畸形矫正手术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评价螺旋CT三维重建在先天性脊柱畸形矫正手术中的作用和价值。  方法 21例先天性半椎体脊柱畸形患者,术前采用螺旋CT扫描及三维重建,设计手术节段及切除范围,采用后路椎板、半椎体切除,全椎体切除,截骨及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或单纯前路骨骺阻滞,分析手术前后Cobb's角度数,评价术后临床疗效。  结果 平均手术时间为(151.43±22.20)min,平均术中出血量为(709.52± 359.03)ml。术前侧凸角度(81.81±25.06)°,术后侧凸角度(27.05±16.56)°,矫正率(69.85±13.33)%;术前后凸角度(77.29±28.10)°,术后后凸角度(29.38±19.55)°,矫正率(66.15±18.85)%。  结论 术前螺旋CT三维重建可以帮助设计手术方案,对手术操作有指导意义,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提高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8.
腰椎棘突间稳定器(Wallis)早期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棘突间动力稳定器(Wallis)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即时(出院前)和短期效果,探讨其适应证选择和手术技巧。方法2008年7月~2009年7月,36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共植入Wallis38套(L2/31套,L3/44套,L4/533套)。其中腰椎间盘脱出症(中央型)8例,腰椎盘脱出伴突出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伴黄韧带增厚1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伴侧隐窝狭窄8例,单节退变性椎管狭窄症4例,Topping off4例。采用北美脊柱学会(North American Spine Society,NASS)问卷评价出院前患者及随访患者对手术的满意度,同时测量手术前后椎间盘终板间高度。结果手术时间30~90min,平均60min;术中出血量10~100ml,平均50ml。出院前NASS问卷显示,32例患者(88.9%)认为腰部坚实有力,术前酸乏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术前终板间高度降低的37个椎间盘中有31个(84%)获得1~3mm的改善。36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12个月,平均7个月。随访期间NASS问卷总满意度为92.5%,未出现Wallis引起的并发症。结论Wallis的即时和近期疗效满意,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Wallis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2010年7月本院骨科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共70例,其中40例行髓核摘除+Wallis棘突间固定(Wallis 组),30例行单纯髓核摘除(单纯组).观察两组患者病变节段术前术后椎间盘平均高度(disc height,DH)及活动范围(range of motion,ROM)的变化、术前术后的疼痛视觉模糊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下腰痛疾患疗效评分(Japanese Orthopedics Association,JOA)、Oswestry功能残障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术后随访9~34个月,平均(18.24±5.15)个月.[结果]Wallis组术后1周DH值较术前显著增高,且术后末次随访时(平均18.2个月)较术前无显著变化;而单纯组术后1周DH值较术前无显著变化,术后末次随访时较术前减小.Wallis组术后ROM值比术前显著减小(P<0.05),而单纯组则与术前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1周两组间的VAS评分、JOA评分及ODI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末次随访时Wallis组优于单纯组(P<0.05).[结论]Wallis 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与单纯髓核摘除术相比,具有满意的近期影像学及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腰椎骨盆内固定术霞建骶骨肿瘤切除术后稳定性的可行性及近期临床疗效.方法 15例骶骨肿瘤患者行后路或前、后路联合切口肿瘤切除,分别采用TSRH-3D、CDH-M8或ISOLA行腰椎骨盆内固定,根据术后X线片观察稳定性,评价该手术方法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术后X线片显示内固定稳定、可靠,临床疗效满意.结论 腰椎骨盆内固定术是骶骨肿瘤切除术后重建腰骶稳定性的一种固定牢周、可靠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