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评价大豆多糖辅助淫羊藿总黄酮提取液喷雾干燥的特性。于淫羊藿总黄酮提取液中分别加入一定比例的大豆多糖进行喷雾干燥,观察大豆多糖对解决喷雾干燥粘壁效果的作用,同时考察淫羊藿总黄酮共喷雾干燥粉体的粉体学性质和有效成分的体外溶出行为。与淫羊藿总黄酮喷雾干燥粉体相比较,大豆多糖-淫羊藿总黄酮喷雾干燥粉体抗粘壁效果显著,粒径无明显变化,但粒子表面光滑,流动性提高,吸湿性改善,体外溶出度显著提高。大豆多糖在中药喷雾干燥粉体中的应用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2.
炙淫羊藿炮制过程中5种黄酮类成分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研究炙淫羊藿炮制过程中5种黄酮类成分的变化规律.方法:测定炙淫羊藿炮制前后朝藿定A,朝藿定B,朝藿定C,淫羊藿苷,宝藿苷Ⅰ的含量.结果:炙淫羊藿炮制过程中朝藿定A,朝藿定B,朝藿定C,淫羊藿苷,宝藿苷Ⅰ的含量发生了变化,不同品种、不同批次的炙淫羊藿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结论:炙淫羊藿的炮制工艺条件和黄酮类成分的比例关系决定了炙淫羊藿炮制过程中黄酮类成分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掌握湖北省淫羊藿属植物资源种质分布,进而系统评价其药材质量,以期扩大药源,达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方法:通过查阅文献、标本、专著及花期深入野外调查,对湖北省淫羊藿属植物种类进行整理。并对调查到的物种进行花期居群采样,基于朝藿定A,B,C及淫羊藿苷进行质量评价。结果:各类文献和标本记载湖北省共分布淫羊藿属植物24种1变种,但由于该属类群处理更新较为频繁,且狭域分布种极易受生境影响,野外调查仅采集到11种。基于4种活性成分的质量分析表明,箭叶淫羊藿质量最好;直距淫羊藿、长蕊淫羊藿和巫山淫羊藿质量较佳;四川淫羊藿4种成分含量均甚微;黔岭淫羊藿、木鱼坪淫羊藿、竹山淫羊藿、紫距淫羊藿、保靖淫羊藿和短茎淫羊藿则4种成分均未检测到。且箭叶淫羊藿和长蕊淫羊藿不同居群间含量差异较大。结论:由于分类学处理和植物生境的变化,淫羊藿属植物资源信息亟待更新。湖北省淫羊藿属植物种类丰富,尽管大部分非《中国药典》收录种的指标成分含量均较低,但其中直距淫羊藿和长蕊淫羊藿质量较好,其优异居群可作为资源利用的候选种质。  相似文献   

4.
淫羊藿为常用补肝益肾中药材,近年来,其基原问题较为复杂,鉴别研究多重视药典品种或同属相关基原品种,而对其伪品的关注很少.该文在实地调查基础上,依据基原准确的淫羊藿药材和栓皮栎标本,并通过性状、显微及薄层色谱方法比较,报道了一种淫羊藿的伪品——壳斗科植物栓皮栎Quercus variabilis的干燥叶.研究发现,两者在叶脉、叶缘齿尖等性状特征,以及中脉维管束、非腺毛、表皮细胞垂周壁和草酸钙结晶等显微特征均具有明显区别;且薄层色谱斑点存在差异.研究可为淫羊藿的真伪鉴别和监督检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The genus Epimedium: an ethnopharmacological and phytochemical review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a H  He X  Yang Y  Li M  Hao D  Jia Z 《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2011,134(3):519-541
Epimedium (Berberidaceae), is a genus of about 52 species in the family Berberidaceae, which also known as Rowdy Lamb Herb, Xianlinpi, Barrenwort, Bishop's Hat, Fairy Wings, Horny Goat Weed, and Yangheye or Yin Yang Huo (Chinese: ). Many plants have been proven to possess efficacy on sexual dysfunction and osteoporosis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The paper reviews the ethnopharmacology, the biological activities and the correlated chemical compounds of Epimedium species. More than 260 compounds have been isolated; among them prenyl-flavonoids are the major constituents and also important chemotaxonomic markers. Modern pharmacology studies and clinical practice demonstrated that Epimedium and its active compounds possess wide pharmacological actions, especially in strengthening yang, hormone regulation, anti-osteoporosis, immunological function modulation, anti-oxidation and anti-tumor, anti-aging, anti-atherosclerosis and anti-depressant activities. Currently, effective monomeric compounds or active parts have been screened for pharmacological activity from Epimedium in vivo and in vitro.  相似文献   

6.
基于黄酮成分吸收代谢的炙淫羊藿炮制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淫羊藿为传统补益类中药,经羊脂油炙后可增强温肾助阳的作用。以往文献对淫羊藿的炮制研究主要集中在化学成分变化和药理药效变化2个方面,本课题组创新性从黄酮成分吸收代谢角度,并基于活性成分转化-肠吸收屏障网络耦联作用研究炙淫羊藿的炮制机制。炙淫羊藿炮制作用分为炮制过程“热”和炮制辅料“羊脂油”的作用2个关键环节,课题组通过连续承担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从ADME角度着重阐明了炙淫羊藿炮制过程中“热”的作用与科学内涵,并首次提出基于“自组装胶束”体内形成机制阐述炮制辅料“羊脂油”的作用与增效机制。该文就课题组多年来对炙淫羊藿炮制机制的研究思路和成果进行总结,并对后续的研究方向和内容进行展望,以期为现代中药炮制机制研究提供新思路与新方法。  相似文献   

7.
应用辅料炮制中药,是我国传统制药技术的一大特色。如何采用现代科学技术揭示辅料炮制的科学内涵,是中药炮制研究的核心。淫羊藿为传统补益类中药,经羊脂油制后可增强温肾助阳的作用。然而目前文献研究从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2个方面尚不能全面解释辅料羊脂油的炮制机制。该文结合羊脂油所含脂肪酸类成分具有脂肪长链和表面活性的特点,并基于自组装药物传递系统的理论基础,以及淫羊藿黄酮自组装胶束模拟形成和促吸收的实验基础,创新性提出基于“自组装胶束”体内形成机制研究羊脂油炙淫羊藿的作用机制假说,同时详细阐述了自组装胶束对淫羊藿黄酮促吸收作用和增效机制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对揭示中药“油炙”的科学内涵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淫羊藿的化学成分及质量控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航  曹树萍  陈抒云  过立农  郑健  林瑞超 《中草药》2014,45(24):3630-3640
淫羊藿在我国具有悠久的药用历史,亦是苗族习用药材,淫羊藿属植物中含有黄酮、木脂素、苯酚苷、生物碱、多糖等多种化学成分,在广泛的文献检索基础上,以国内7种药用淫羊藿为对象,对淫羊藿中所含化学成分进行了较全面的分类汇总,并对其品种鉴别和质量控制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淫羊藿药材进一步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研究心叶淫羊藿、箭叶淫羊藿、朝鲜淫羊藿、巫山淫羊藿和川西淫羊藿对软骨生长和软骨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方法:以鸡胚股骨组织为研究对象,采用配对试验设计,把同一鸡胚的两个股骨组织分别分入对照组或实验组,每组共10个股骨组织。对照组股骨组织在不含中药的培养液中培养,实验组股骨组织在含3%淫羊藿提取物的培养液中培养。以软骨长度、软骨重量、软骨细胞增殖(MTT法)为指标观察5个品种淫羊藿的软骨生物活性。结果:心叶淫羊藿和箭叶淫羊藿实验组的股骨长度、股骨湿重、股骨干重及细胞增殖量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1),而朝鲜淫羊藿、巫山淫羊藿和川西淫羊藿实验组的股骨长度、股骨湿重、股骨干重及细胞增殖指标与对照组结果相近,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心叶淫羊藿和箭叶淫羊藿具有明确的促进体外软骨生长和软骨细胞增殖的作用,而朝鲜淫羊藿、巫山淫羊藿和川西淫羊藿品种没有表现出这种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10.
5种淫羊藿的不同部位的黄酮类成分分析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4  
利用RP-HPLC法对中国药典5种淫羊藿的根茎及根、茎、叶等部位的9种黄酮类成分的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9种成分的总含量基本是根茎及根>叶>茎,从主要成分的构成和相对含量来看,叶与茎相似,而地下部分却极不相同,这一差异可能会体现在药效上,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1.
观察淫羊藿总黄酮(total flavones of Epimedium,TFE)对大鼠心肌急性缺血再灌注损伤氧化应激干预作用及其机制。40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地尔硫卓组(阳性对照药)以及淫羊藿总黄酮高、低剂量组,每组8只。淫羊藿总黄酮分别以200,100 mg·kg~(-1)的剂量连续灌胃给药4 d后,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40 min再灌注4 h建立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采用N-BT染色法测定心肌梗死范围,比色法检测心肌组织中SOD和T-AOC活性及MDA含量,ELISA法测定血清Tn I水平,同时光镜下观察心肌组织结构的变化,分别应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法观察心肌组织中SIRT1与Nrf2表达的变化。结果发现,与模型组比较,淫羊藿总黄酮高、低剂量组以及地尔硫卓组能明显减少心肌梗死范围,降低血清Tn I水平,提高心肌组织中SOD和T-AOC活性并降低MDA含量(P0.05或P0.01),改善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心肌的组织结构,同时淫羊藿总黄酮高、低剂量组中心肌组织SIRT1和Nrf2表达明显增加(P0.05或P0.01)。由此可见,淫羊藿总黄酮能够通过提高机体SIRT1与Nrf2内源性抗氧化信号传导通路,增加心肌组织的抗过氧化能力,从而抑制心肌急性缺血再灌注过程中氧化应激反应导致的心肌细胞不可逆性伤害,维护心肌组织的正常功能。  相似文献   

12.
药用淫羊藿开花结实及种子休眠特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药用淫羊藿开花结实与种子休眠特性等问题,从开花结实特性、时空与环境因素等对开花结实的影响、种子休眠特性及解除技术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从药用淫羊藿开花结实影响因素调查研究、种子丰产栽培技术研究、快速高效打破种子休眠技术研究、良种选育等方面,提出了提高药用淫羊藿植物结实率与种子发芽率的方法,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世界范围内枸杞属植物有80余个生物种,我国有7个生物种、3个变种。宁夏枸杞是主产于我国西北地区大宗药食同源资源性植物。甜菜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规定的枸杞子药材质量控制成分之一,在宁夏枸杞的果实、根、茎、叶中均有分布。甜菜碱类物质是从食物中获取的一类重要的人体营养素,在日常生活及生产中应用广泛,作为枸杞属中的重要资源性物质,其在枸杞属植物中的资源价值尚未被充分挖掘。通过系统梳理甜菜碱类物质在自然界及枸杞属植物中的分布及功能价值,结合国内外专利分析,探讨了甜菜碱类资源性物质在枸杞产业化发展中的应用价值,以期为深入挖掘枸杞产业潜在资源价值和有效延伸枸杞资源产业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杨阳  杨黎彬  赵长琦 《中草药》2015,46(11):1692-1703
鸢尾属的许多植物都具有悠久的药用历史,用于治疗癌症、炎症、细菌和病毒感染等多种疾病。该属植物中含有丰富的次生代谢产物,其中以黄酮类成分的数量最多且最为重要。现对近5年来从19种鸢尾属植物中分离得到的118种黄酮类化合物,包括18个全新化合物进行了归纳整理,并详尽阐述了它们的来源、结构特点、生物活性及其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5.
该文基于课题组多年来对炙淫羊藿炮制机制的研究实践,集成多学科的理论和技术,初步构建了基于化学成分转化-肠吸收屏障网络耦联作用的中药炮制机制研究体系,形成了“化学成分变化-生物转化-体内外代谢-肠吸收转运-药动学结合药效学-药效机制”的创新研究模式,并结合淫羊藿以及其他中药炮制机制研究的具体实例,对该研究体系的学术思想、研究方法与关键技术进行详细探讨,将有利于系统、深入地挖掘中药炮制的现代科学内涵,丰富中药炮制理论。  相似文献   

16.
柴胡属药用植物资源研究进展   总被引:18,自引:6,他引:12  
黄涵签  王潇晗  付航  王妍  杨世海 《中草药》2017,48(14):2989-2996
柴胡作为传统大宗药材,使用量巨大,现有野生资源量不足以提供市场需求。为保护柴胡野生资源,扩大药材来源,目前对柴胡及同属植物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等多方面的研究已广泛开展。从柴胡属药用植物的生境分布及种类、药用部位化学成分、资源保护与利用等方面综述了我国柴胡属药用植物资源研究概况,为柴胡资源开发提供新线索。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4个通用植物DNA条形码序列(trnH-psbA、matK、rbcL和ITS2)及其组合对黄精属药用植物的物种鉴定分辨率,挖掘适用于黄精属种间鉴定的高分辨率分子标记。方法 以《中国药典》2020年版中收录的黄精属药用植物黄精Polygonatum sibiricum、滇黄精P. kingianum、多花黄精P. cyrtonema、玉竹P. odorati及其地方常见同属替代品、混伪品共12种79个野生个体为对象,将4个通用DNA条形码序列独立、联合分析,评估其种间、种内变异情况,并分别基于建树法(tree-based method)和PWG距离法(PWG-distance method)评估不同条形码及其组合的物种鉴定分辨率。结果 ITS2序列扩增成功率低,trnH-psbA、matK、rbcL序列的引物在黄精属植物中通用性较好;3组叶绿体序列的种间变异依次为matK>trnH-psbA>rbcL,种内变异差异不显著,种间、种内遗传距离无明显的Barcoding gap;各条形码独立及联合分析的物种鉴定分辨率普遍偏低,其中,组合条形码trnH-psbA+matK+rbcL在建树法分析中的分辨率最高,为25%,trnH-psbA+rbcL在距离法分析中的分辨率最高,为50%。结论 4个通用DNA条形码序列及其组合都并非黄精属药用植物不同种间有效区分鉴定的理想分子标记,但多序列联合分析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物种鉴定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通过查阅中国知网1962—2021年相关文献资料,归纳总结收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以下简称《中国药典》)2020年版中爬行纲药用动物的地理分布、生活习性和养殖方法。《中国药典》2020年版中收载了8种爬行纲药用动物,其中龟1种、鳖1种、壁虎1种、蛇5种(乌梢蛇、银环蛇、黑眉锦蛇、锦蛇和五步蛇,不包括蛇胆)。8种爬行纲药用动物均已实现人工养殖,主要有全人工养殖和半人工养殖2种方式,大都分布在我国南方。养殖成熟度评估除蛤蚧外均为成熟,蛤蚧养殖成熟度评估为扩养。  相似文献   

19.
吴淇  尹馨雪  兰梦  吴楠  张辉 《中国现代中药》2022,24(9):1633-1638
统计《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以下简称《中国药典》)2020年版动物药的中成药品种,汇总唇足纲和蛛形纲药用动物在中成药中的占比,对其生活习性,养殖方式,繁殖要点,饲养管理,病、敌害防治措施等进行系统的综述。对唇足纲药用动物蜈蚣和蛛形纲药用动物蝎的收载情况进行归纳总结,重点对其养殖现状进行分析。《中国药典》2020年版收载的中成药品种中,含有动物药的品种共504种,占比为31.36%;含有唇足纲药用动物的有20种,占比为1.24%;含有蛛形纲药用动物的有34种,占比为2.12%。根据养殖规模不同,总结了蜈蚣的6种养殖方式和蝎的10种养殖方式,对养殖技术的关键点进行了分析。《中国药典》2020年版中唇足纲药用动物蜈蚣和蛛形纲药用动物蝎目前在我国养殖产业中均处于扩养阶段,大力发展人工养殖、加强药用动物野生资源的保护对今后养殖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倪梁红  赵志礼  陆佳妮 《中草药》2016,47(13):2328-2332
目的采用核基因组核糖体DNA ITS区、叶绿体基因组9个DNA片段和线粒体基因组2个DNA片段构建国产枸杞属药用植物DNA条形码。方法采集枸杞属黑果枸杞Lycium ruthenicum、黄果枸杞L.barbarum var.auranticarpum、宁夏枸杞L.barbarum、枸杞L.chinense和新疆枸杞L.dasystemum 5个分类群标本及实验样品,测定各样品的核糖体ITS区,叶绿体mat K、rbc L、rpo C1、trn L(UAA)intron、psb A-trn H、atp B-rbc L、trn S(GCU)-trn G(UCC)、rpl20-rps12、trn L(UAA)-trn F(GAA)和线粒体nad1第2内含子、nad5第4内含子序列;以全萼秦艽Gentiana lhassica为外类群,进行系统学分析。结果共获得108条序列,ITS区变异位点最为丰富;筛选出6个叶绿体DNA片段;2个线粒体DNA片段可作为该属3个物种的条形码推荐序列;构建各物种多基因组多片段组合DNA条形码。结论 ITS区及筛选的6个叶绿体DNA片段均具有物种鉴别意义;2个线粒体DNA片段具有一定鉴别意义;为枸杞类物种鉴定及遗传背景分析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