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对髋关节置换术和置换修复术进行合理的ICD-9-CM-3分类。方法分析临床对髋关节置换术中具体置换方法,与ICD-9-CM-3对该手术的分类进行对比。结果髋关节置换术、髋关节表面置换术、髋关节置换修复术分类在不同的章节、亚目,各术式又根据不同的置换或修复成分分类在不同的细目。结论对髋关节置换术及置换修复术进行ICD-9-CM-3编码时要注意髋关节置换的具体成分及其假体的材质,仔细翻阅病例和手术记录,做到准确编码。  相似文献   

2.
80岁以上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人的人工关节置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80岁以上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人采用人工关节置换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80岁以上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人21例,骨折按Evans分类,Ⅲ型6例,Ⅳ型14例,Ⅴ型1例,行人工关节置换手术,术后进行早期功能锻炼.结果术后17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34个月,平均20个月.人工关节置换优良率为89.4%,随访期间未发现置换关节松动和感染.结论 80岁以上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人行人工关节置换治疗,操作可行,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提高基层医院一般洁净手术间的空气洁净等级,积极预防人工关节置换手术造成的感染,保障手术成功。方法设置人工关节置换手术间,采用改良空气消毒模式,同时做好每例关节置换手术术前、术中、术后的手术间空气细菌监测。结果通过前期的资料收集、分析,获得较可靠的实验数据,人工关节置换手术间在应用改良空气消毒模式后沉降菌数量明显少于改良前。结论改良空气消毒模式可达到关节置换手术对手术间空气洁净等级的初步要求,减少沉降菌,有利于基层医院开展此类手术。  相似文献   

4.
人工关节置换是治疗关节疾患终末期的有效手段,但术后假体感染是其灾难性的并发症,由于客观条件等原因,外科操作期间手术部位受到不可避免的病菌污染,在围手术期应用抗菌药物对预防手术部位感染是合理、有效的[1],我院从1993年4月~2011年4月共收治实施髋关节置换手术病人1026例,均按本科室制定的关节置换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人工关节置换术的手术指征及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方法。方法:通过对我院近50年来人工关节技术的演变、假体改进、临床资料的回顾性分析,总结人工关节置换手术的指征及关键技术的运用技巧。结果:随着假体材料的不断改进、手术技巧的提高以及规范化的操作与管理,关节置换手术已成为治疗严重髋、膝疾患的临床常用手术。结论:我院骨科在国内率先开展人工关节置换手术,至今愈1100例患者接受了人工关节置换手术,关节外科技术在我院骨科得到不断发展及改进。  相似文献   

6.
【】 目的 探讨人工关节置换和自体髂骨翼取骨修复掌指关节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 于2006年9月至2012年8月回顾性分析由同一组高年资医生施行使用人工关节置换和自体髂骨翼取骨修复掌指关节患者的临床资料各15例。所有患者均为单侧单指置换,其中第二掌指关节13例,第三掌指关节8例,第四掌指关节9例,所有患者为掌骨关节面侧缺损,术后参照关节活动度TAM/TAF评定标准测评。结果 所有30例关节置换均全部成活,未发现骨坏死,切口感染等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为3-15周,术后随访16-28周。术后参照关节活动度TAM/TAF评定标准:人工关节置换和自体髂骨翼取骨修复掌指关节在屈伸度、肌力、感觉、遗留程度、工作情况等方面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形、经济费用、手术时间方面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人工关节组优6例,良好5例,可3例,差2例,优良率66.7%。自体髂骨组:优7例,良好3例,可2例,差3例,优良率73.3%。结论 人工关节置换和自体髂骨翼取骨修复掌指关节均可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患者基本达到正常的工作和生活需求,而自体髂骨翼取骨术后恢复令人满意,具有排异少,费用低廉,操作便利等一系列的优点。  相似文献   

7.
《陕西医学杂志》2016,(10):1338-1339
目的:探讨人工关节置换和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分析28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人工关节置换组140例和PFNA内固定组140例。结果:PFNA内固定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关节周围疼痛例数均低于人工关节置换组,PFNA内固定组患者下地行走时间长于人工关节置换组(P<0.05)。PFNA内固定组优良率高人工关节置换组(P<0.05)。结论:PFNA内固定较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8.
索成明 《基层医学论坛》2016,(31):4397-4398
目的:比较人工关节置换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我院采取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的55例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置换组,同时选取在我院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的40例患者作为固定组,比较2组患者髋关节功能优良率、关节功能评分、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差异。结果置换组患者髋关节功能优良率、关节功能评分、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固定组(P<0.05)。结论对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取人工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治疗效果较好,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人工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股骨颈骨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1月至2015年11月在我院采取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的56例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置换组,同时选取在我院采取切复内固定术治疗的40例患者作为固定组,并比较两组患者髋关节功能优良率、关节功能评分、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结果置换组患者髋关节功能优良率、关节功能评分、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明显优于固定组(P0.05)。结论对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采取人工关节置换术发现其临床治疗效果较好,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少,该方法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分析锁定钢板和人工关节置换术两种方法治疗老年人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08年3月至2013年6月期间收治的68例老年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锁定钢板组46例和关节置换组22例,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的各项指标、Neer评价结果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两组患者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锁定钢板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等指标均显著高于关节置换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锁定钢板组患者的术后功能恢复情况和肩部活动程度度评分高于关节置换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7.4%和18.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关节置换和锁定钢板是两种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有效方法,但在治疗效果相似的基础上,人工关节置换对患者的伤害更小,因此对于老年患者,人工关节置换是比较理想的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方式。  相似文献   

11.
高屈曲度假体与旋转平台假体早期临床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比高屈曲度假体(PFC-RPF)与传统旋转平台假体(PFC-RP)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早期临床效果的差异。方法选取2007年10月至2008年10月期间97例(142膝)行PFC-RPF和PFC-RP接受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的膝关节炎患者,根据手术部位以及假体使用情况随机分为4组。对手术后HSS评分、髌骨评分、膝前痛评分、髌骨功能评分及胫股角进行比较。结果患者术后随访的HSS评分、髌骨评分、膝前痛评分、髌骨功能评分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行单膝置换胫股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行双膝置换胫股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两种关节假体均能达到效果,但是单膝置换采用PFC-RPF者屈曲度优于PFC-RP,双膝同时置换屈曲度差别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部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07-2006—06收治的7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病例,通过对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关节穿刺液培养、术中病灶组织涂片及培养综合分析,明确诊断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部感染。治疗包括:保留假体的感染灶清除术1例;工期翻修4例,均用抗生素骨水泥固定;11期翻修2例,取出假体彻底清创后,1例安置自制抗生素骨水泥团,另1例未放置间隔器,给予置管抗生素液冲洗引流,感染控制后安放翻修假体,抗生素骨水泥固定。结果术后全部患者得到随访,随访时间7-72个月,平均18.6个月,感染均无复发。Harris评分平均为85.3(58—96)。结论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部感染诊断和治疗都是困难的,保留假体感染灶清除术的选择要慎重,Ⅰ、Ⅱ期翻修术是治疗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陈歌  张忠杰  张喜海 《四川医学》2010,31(2):188-189
目的探讨人工全肘关节置换治疗老年复杂肱骨髁间骨折的疗效。方法2006年至今我院对4例老年复杂肱骨髁间骨折患者实施人工全肘关节置换术。结果4例患者均获满意随访,随访时间5—14个月。随访期间未见假体松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根据Mayo评分标准:优1例91分,良3例(78分,84分,85分)。结论对老年骨质疏松、严重粉碎的复杂肱骨髁间骨折,采用人工全肘关节置换治疗可获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总结人工肩关节置换治疗肩关节病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人工肩关节置换治疗肩关节病损15例,其中类风湿关节炎1例行全关节置换术,骨折14例行半关节置换术.术后随访6~68个月,平均23个月.采用美国肩肘关节医师协会肩关节功能评估表评估术后肩关节功能.定期摄肩关节正侧位X线片,观察假体的稳定性和有无松动.结果 术后肩关节无痛12例,活动后疼痛3例,经休息后疼痛消失,无静息痛.平均疼痛评分4.3分.平均前屈90°,外展86°,外旋35°,内旋至L3水平.肩关节周围各组肌力评分4~5分.12例能较好地完成梳头和穿衣动作,1例较困难,2例不能完成.无1例出现假体松动征象,无脱位或半脱位.结论 人工肩关节置换治疗肩关节病损能较好地恢复肩关节功能,缩短疗程.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初步探讨Zweymueller型髋臼假体治疗成人先天性髋臼发育不良继发髋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有效性。方法:应用Zweymueller型人工全髋关节假体,对27例30个成人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髋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THR)。术前Harris评分最高56分,最低24分,平均42.6分。结果:所有患者髋关节疼痛完全消失,关节活动度增加,髋臼假体稳定。Harris评分最高98分,最低78分,平均90分。X线评价无松动征像,髋臼假体位置良好。结论:特殊设计的Zweymueller型人工全髋关节假体髋臼重建初期稳定,手术不需大块植骨和骨水泥,初期随访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术后翻修的原因及治疗要点。方法从1999年3月-2004年12月共翻修人工髋关节16例,术后随访随访4~70个月,平均24.3个月。对其翻修原因、假体类型、骨缺损修补方法等进行回顾分析。结果除1例因心血管疾病于术后3年死亡外,术后无明显并发症,植骨愈合良好,Harris评分优良率81.25%。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翻修的主要原因是假体的无菌性松动,在翻修过程中骨缺损的修补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初步基础实验研究,探讨股骨后髁偏心距与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关节最大屈曲度的关系。方法对6具尸体膝关节(6膝)进行全膝关节置换术,应用股骨前参照测量导板系统,保持前髁截骨平面不变,调整导板钻头导向刻度决定股骨后髁截骨平面,依股骨后髁截骨量变化数值再调整胫骨侧截骨平面,保持膝关节屈曲间隙和胫骨平台后倾角恒定,依此安装相应型号股骨侧试模假体,最大屈曲膝关节纯侧位1∶1摄X线片,测量并记录股骨后髁偏心距、膝关节最大屈曲角度,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Pearson相关系数和Spearman相关系数检验,同一标本不同股骨髁偏心距与术后膝关节最大屈曲度并无相关性(P>0.05)。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应用后稳定型假体股骨后髁偏心距大小与术后膝关节最大屈曲度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牟健雄  沈彬  裴福兴 《四川医学》2006,27(3):236-240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好发于青少年男性的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常见症状为腰骶僵硬和疼痛,晚期可发生脊柱强直和四肢大关节改变。自20世纪70年代采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髋关节病变以来,现已逐渐成为其主要治疗方式。由于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髋关节局部及全身多系统病变的特殊性。其手术指征、手术方式、假体选择及对手术远期效果与手术并发症的预测仍存在争议。本文时国内外各项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新型无柄人工髋关节生物固定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检验新型无柄人工髋关节的早期骨长入情况,以评价金钟罩的生物固定效果。方法:以枯铬钼合金材料制成山羊用股骨金钟罩形无柄人工髋关节假体及固定螺丝钉,以高分子聚乙烯制成山羊用人工股骨头假体。选取12只山羊、体质量38 ̄48kg,雌雄各半,随机分成3组行人工髓关节置换术。切除股骨头近段2/3,套上金钟罩,拧入固定螺丝钉,经假体窗口钻孔植骨。于手术后1,2,3个月宰杀山羊,取股骨近端标本,常规处理,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