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血府逐瘀汤对食管癌皮下移植瘤放射增敏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建立人食管癌ECA-109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将其随机分为模型组、单纯照射组、血府逐瘀汤组、联合组,每组6只。干预结束后剥除移植瘤并称量其质量,计算各组抑瘤率;然后用免疫组化法(IHC)检测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蛋白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移植瘤中人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HIF-1α、VEGF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蛋白表达;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移植瘤中mTOR、HIF-1α、VEGFA mRNA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单纯照射组、血府逐瘀汤组瘤质量明显下降(P<0.05),联合组瘤质量显著下降(P<0.01);与单纯照射组比较,联合组瘤体质量明显下降(P<0.05),该组抑瘤率达到57.37%;与模型组比较,单纯照射组、血府逐瘀汤组、联合组VEGFR2、p-mTOR、HIF-1α、VEGFA蛋白水平明显降低(P<0.05,P<0.01),单纯照射组、血府逐瘀汤组、联合组mTOR、HIF-1α,VEGFA mRNA水平明显降低(P<0.05,P<0.01);与单纯照射组比较,联合组VEGFR2、p-mTOR、HIF-1α、VEGFA蛋白表达明显下降(P<0.05,P<0.01),联合组mTOR、HIF-1α、VEGFA mRNA表达明显下降(P<0.05,P<0.01)。结论 血府逐瘀汤可以抑制食管癌ECA109裸鼠移植瘤的生长,与放疗联用具有明显的放射增敏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mTOR/HIF-1α/VEGFA乏氧信号通路的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组克隆性造血干细胞疾病,本研究旨在探讨MDS患者骨髓细胞中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表达情况,及其与MDS临床特征、含砷中药复方治疗疗效和生存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根据纳入排除标准,收集2022年1月至2022年9月期间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血液科治疗予含砷中药复方的27例MDS患者,行骨髓穿刺术采集骨髓样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骨髓细胞中HIF-1α表达水平,分析其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以Logistic、Cox模型回归分析影响MDS患者疗效及预后生存的危险因素。结果 MDS患者骨髓细胞相比正常人中HIF-1α mRNA水平表达较低;HIF-1α与骨髓增生程度(r=0.384,P<0.05)、骨髓粒细胞系统%(G%)(r=0.560,P<0.01)呈正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IF-1α在随访疗效中是危险因素(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HIF-1α是影响MDS患者生存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OR)=398.968,95%置信区间(CI)(1.281,116 858.743),P<0.05]。结论 MDS患者骨髓细胞中的HIF-1α表达水平与临床骨髓增生程度和G%密切相关,HIF-1α是MDS疗效和生存预后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鳖甲煎丸通过调控巨噬细胞极化防治肝纤维化的作用和机制。方法 运用血清药理学方法,体外培养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通过氯化钴(CoCl2)刺激RAW264.7细胞建立体外缺氧模型,将细胞随机分为空白组、CoCl2模型组(200 mmol·L-1)、鳖甲煎丸低(0.55 g·kg-1)、中(1.1 g·kg-1)、高(2.2 g·kg-1)和扶正祛瘀胶囊组(0.56 g·kg-1扶正祛瘀胶囊)。采用细胞增殖与活性检测(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巨噬细胞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 mRNA表达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巨噬细胞极化相关蛋白与HIF-1α/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细胞免疫荧光检测NF-κ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HIF-1α的分布及表达。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CoCl2刺激24 h后,RAW264.7细胞增殖受抑制明显(P<0.05);与模型组比较,用相应含药血清处理24 h后,各用药组能促进RAW264.7细胞增殖(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HIF-1α、IL-1β、IL-6 mRNA表达均有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鳖甲煎丸与扶正祛瘀胶囊处理后能不同程度的降低巨噬细胞中HIF-1α、IL-1β、IL-6 mRNA的表达水平(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HIF-1α及M1巨噬细胞表型蛋白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明显升高(P<0.05),M2巨噬细胞表型蛋白IL-10表达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鳖甲煎丸与扶正祛瘀胶囊组HIF-1α、IL-6、TNF-α蛋白表达降低(P<0.05),CD163、IL-10蛋白表达升高(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NF-κB p65、磷酸化(p)-NF-κB p65、磷酸化NF-κB抑制蛋白激酶α/β(p-IKKα/β)、磷酸化NF-κB抑制蛋白α(p-IκBα)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鳖甲煎丸与扶正祛瘀胶囊组NF-κB p65、p-NF-κB p65、p-IKKα/β、p-IκBα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促进HIF-1α和NF-κB p65的入核表达;与模型组比较,鳖甲煎丸和扶正祛瘀胶囊组能抑制HIF-1α和NF-κB p65的入核表达。结论 鳖甲煎丸可调控巨噬细胞极化,减轻缺氧环境下巨噬细胞相关炎症反应损伤,从而延缓肝纤维化进展,其机制可能与其调控HIF-1α/NF-κB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桂枝茯苓丸抑制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血管生成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自体移植法建立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分为模型对照组(阴性对照)、桂枝茯苓丸低、高剂量组(4.13,8.26 g·kg-1)、孕三烯酮组(阳性对照,0.23 g·kg-1)。另设假手术对照组。连续给药28 d后处死大鼠,免疫组化法检测异位内膜中的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CD31)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腹腔液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水平,RT-qPCR检测异位内膜中VEGF和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表达。结果:桂枝茯苓丸显著抑制异位内膜中PCNA,CD31的表达,降低腹腔液中VEGF的水平(P<0.05)以及异位病灶中VEGF、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mRNA表达水平(P<0.01)。结论:桂枝茯苓丸显著抑制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血管生成作用,其作用机制与抑制VEGF和HIF-1α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扶正透邪方及其不同功效在不同时点对耐药铜绿假单胞菌肺部感染大鼠免疫稳态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将168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n=8),模型组(n=40),单纯透邪组(n=40),早期扶正组(n=40)和延迟扶正组(n=40),空白组予蒸馏水灌胃;模型组在感染后予蒸馏水灌胃;单纯透邪组在感染后予清热透邪药物免煎颗粒(3.5 g·kg-1)灌胃;早期扶正组在感染后予扶正透邪全方免煎颗粒(10.75 g·kg-1)灌胃;延迟扶正组在清热透邪药物免煎颗粒灌胃的基础上于感染后第3天加扶正药物免煎颗粒[(3.5+10.75) g·kg-1]灌胃;3个治疗组灌胃每日2次,每次2 mL。除空白组外将每个组根据3 h,1 d,3 d,5 d,7 d时间点分为5个小组(n=8)。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各组大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白细胞介素-10(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8样分子-2(TIPE2)的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HMGB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3 h时,与空白组和模型组比较,单纯透邪组、早期扶正组、延迟扶正组TNF-α含量均明显升高(P<0.05)。3 d时,与模型组比较,早期扶正组和延迟扶正组TNF-α含量明显降低(P<0.05);与透邪组比较,早期扶正组和延迟扶正组TNF-α含量均明显降低(P<0.05)。1 d时,与模型组比较,单纯透邪组、延迟扶正组HMGB1含量均明显升高(P<0.05)。5 d时,与模型组比较,延迟扶正组HMGB1含量明显降低(P<0.05)。7 d时,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HMGB1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早期扶正组HMGB1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3 d时,与模型组比较,早期扶正组、延迟扶正组IL-10含量均明显升高(P<0.05)。5 d时,与单纯透邪组比较,早期扶正组IL-10含量明显升高(P<0.05);7 d时,与单纯透邪组比较,早期扶正组、延迟扶正组IL-10含量均明显降低(P<0.05)。5 d时,与模型组比较,早期扶正组TIPE2含量明显降低(P<0.05)。7 d时,与模型组比较,单纯透邪组、延迟扶正组TIPE2含量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 扶正透邪全方或加用扶正药物在早期可促进炎症反应消除病原菌,晚期抑制炎症反应,避免炎症级联效应和肺组织损伤,说明扶正药物在感染后对维持机体免疫稳态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蝎毒多肽增强5-氟尿嘧啶(5-Fu)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的机制。方法 建立H22肝癌皮下荷瘤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蝎毒多肽(20 mg/kg)组、5-Fu(20 mg/kg)组、联合组(5-Fu+蝎毒多肽),每组20只。绘制肿瘤体积增长曲线并计算抑瘤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MVD)、PTEN、PI3K、P-Akt、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变化;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肿瘤组织中PTEN、PI3K、P-Akt、HIF-1α蛋白的表达。结果 联合组、5-Fu组、蝎毒多肽组H22肝癌移植瘤的生长较模型组均受到明显抑制(P<0.05),联合组和5-Fu组瘤质量和肿瘤体积差异亦显著(P<0.05)。与荷瘤对照组相比,联合组明显下调PI3K、P-Akt、HIF-1α表达(P<0.01),上调PTEN表达(P<0.01),降低MVD(P<0.01)。结论 蝎毒多肽可促进5-Fu抑制小鼠H22肝癌移植瘤血管生成,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肿瘤微环境中PI3K、P-Akt、HIF-1α的表达,上调PTEN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基于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信号通路探讨柴胡桂枝汤对三阴性乳腺癌(TNBC)细胞的影响。方法 建立TNBC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卡培他滨组(0.2 mg·kg-1),柴胡桂枝汤低、中、高剂量组(10.62、21.23、42.46 g·kg-1),每组10只,干预21 d。给药结束后,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肿瘤组织中HIF-1α mRNA表达情况;免疫组化法(IHC)检测肿瘤组织中HIF-1α、TNF-α、VEGFA的表达水平及CD34染色检测肿瘤内血管生成情况并计算微血管密度(MVD);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肿瘤组织中HIF-1α、VEGFA、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卡培他滨组、柴胡桂枝汤低、中、高剂量组TNF-α水平显著降低(P<0.01),HIF-1α mRNA显著降低(P<0.01),HIF-1α、TNF-α、VEGFA和CD34阳性细胞表达及MVD明显降低(P<0.05,P<0.01),HIF-1α、VEGFA、EGFR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1)。与卡培他滨组比较,柴胡桂枝汤中、高剂量组TNF-α水平显著降低(P<0.01),HIF-1α mRNA显著降低(P<0.01),HIF-1α、TNF-α和VEGFA阳性细胞表达显著降低(P<0.01),CD34表达及MVD显著降低(P<0.01),HIF-1α、VEGFA、EGFR蛋白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 柴胡桂枝汤可能通过调控HIF-1α/ VEGFA信号通路,抑制TNBC细胞血管生成,从而发挥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8.
〔摘 要〕目的:观察扶正消瘤颗粒对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2(Her–2)阳性乳腺癌细胞 SKBR–3 迁移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 方法:SKBR–3 细胞以 2×106·2 mL-1 的密度接种到 6 孔培养板中,共 5 组。72 h 后损伤细胞,并加入 1 倍、2 倍、3 倍 剂量的扶正消瘤颗粒含药血清,以曲妥珠单抗为阳性对照,空白血清为空白对照。加药后 24 h、48 h 和 72 h 细胞划痕实验 观察扶正消瘤颗粒对 SKBR–3 细胞迁移的影响;SKBR–3 细胞培养 48 h,加入上述药物,24 h 后 Western blot 检测 Her–2 蛋白的表达。结果:扶正消瘤颗粒和曲妥珠单抗抑制 SKBR–3 细胞迁移的作用明显,24 h、48 h 和 72 h 三个时间点,与空 白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 0.01),Western blot 结果显示扶正消瘤颗粒 1 倍剂量组和 2 倍剂量组对 SKBR–3 细胞 Her–2 蛋白表达无明显作用,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扶正消瘤颗粒 3 倍剂量 组抑制 Her–2 蛋白的表达,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曲妥珠单抗明显抑制 Her–2 蛋白表达, 与扶正消瘤颗粒 1 倍剂量组和 2 倍剂量组及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1)。结论:扶正消瘤颗粒 能明显抑制乳腺癌 SKBR–3 细胞迁移,3 倍剂量的扶正消瘤颗粒和曲妥珠单抗对 SKBR–3 细胞 Her–2 蛋白表达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加味升降散对膜性肾病(MN)大鼠血清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氧化酶4(NOX4)信号通路的干预作用,研究其减轻肾组织氧化应激和凋亡的相关机制。方法 采用阳离子化牛血清白蛋白(C-BSA)尾静脉注射方法复制MN模型,将成功造模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加味升降散组和贝那普利组。各组根据相应的药物剂量灌胃(ig),每日1次。在给药的第4周末检测相关指标,检测24 h尿蛋白(UTP),尿素氮(BUN),肌酐(SCr)的变化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大鼠肾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活性氧(ROS)水平,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大鼠肾组织细胞凋亡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大鼠肾脏中HIF-1α,NOX4的mRNA表达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肾脏HIF-1α,NOX4蛋白表达水平,免疫组化(IHC)检测大鼠肾脏相关凋亡蛋白B细胞淋巴瘤-2(Bcl-2),B细胞淋巴瘤-xl(Bcl-xl),Bcl-2相关X蛋白(Bax),Bcl-2细胞死亡调节子抗体(Bim)蛋白表达。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UTP明显上升(P<0.05),SOD水平明显减少,MDA,ROS明显增多(P<0.05),HIF-1α,NOX4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上升(P<0.05),Bax,Bim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高,Bcl-xl,Bcl-2蛋白表达水平下降(P<0.05),肾组织细胞凋亡显著增多;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大鼠UTP水平均有不同程度下降(P<0.05),SOD水平明显上调,MDA,ROS含量显著下降(P<0.05),HIF-1α,NOX4的mRNA及蛋白表达量明显下降(P<0.05),Bax,Bim蛋白表达水平下降,Bcl-xl,Bcl-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上升(P<0.05),肾组织细胞凋亡显著减少。结论 加味升降散的保肾作用可能与其通过抑制HIF-1α/NOX4通路,缓解MN大鼠肾组织氧化应激状态,减少肾组织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扶正抗癌汤(FZKAD)的免疫调节及抑制大鼠卵巢癌移植瘤生长的作用。方法 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香菇多糖(0.05 g·kg-1)组及扶正抗癌汤高、中、低剂量(27.3,13.65,6.825 g·kg-1)组,每组10只;测定血清半数溶血值(HC50),抗体生成细胞水平及单核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等指标。Fischer 344大鼠右腋窝皮下接种卵巢癌NUTU-19细胞悬液,建立移植瘤模型,并随机分为模型组,顺铂组(0.002 g·kg-1)及扶正抗癌汤高、中、低剂量(18.9,9.45,4.725 g·kg-1)组,每组10只;另随机选择10只健康大鼠作为正常组。给药14 d后检测瘤质量,抑瘤率,T淋巴细胞亚群,血清细胞因子表达及肿瘤组织X盒结合蛋白1(XBP1),增强子结合蛋白同源蛋白(CHOP)表达。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扶正抗癌汤高、中、低剂量组小鼠HC50,抗体生成细胞水平,吞噬指数和吞噬活性均明显增加(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扶正抗癌汤高、中、低剂量组大鼠瘤质量及XBP1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而抑瘤率,CD4+,CD8+ T细胞比例,CD4+/CD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2(IL-2),γ-干扰素(IFN-γ)表达及CHOP蛋白表达均明显增加(P<0.05,P<0.01)。结论 扶正抗癌汤具有提高正常小鼠免疫功能的作用,同时,也具有较好抑制大鼠卵巢癌移植瘤生长作用;免疫调节作用是扶正抗癌汤发挥抗卵巢癌作用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补气活血药黄芪-莪术配伍以及联合顺铂(DDP)对人肝癌裸鼠原位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构建人肝癌裸鼠原位移植瘤模型。成瘤后,将其随机分为8组:模型对照组、阳性对照组(DDP 2 mg·kg-1,ip)、黄芪-莪术配伍高剂量组(H,12 g·kg-1·d-1,ig)、黄芪-莪术配伍中剂量组(M,6 g·kg-1·d-1,ig)、黄芪-莪术配伍低剂量组(L,3 g·kg-1·d-1,ig)、黄芪-莪术配伍高剂量+顺铂组(H+DDP)、黄芪-莪术配伍中剂量+顺铂组(M+DDP)、黄芪-莪术配伍低剂量+顺铂组(L+DDP),每组8只。观察黄芪-莪术配伍对原位移植瘤的作用及与DDP合用的效果;免疫组化SP法检测肿瘤组织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结果:黄芪-莪术配伍H,M,L组的平均瘤重分别为 (1.28±0.21),(1.61±0.28),(1.65±0.27)g,平均瘤体积分别为 (1 065.42±275.63),(1 398.77±358.75),(1 419.28±405.17)mm3,均低于模型对照组的平均瘤重(2.19±0.30)g及平均瘤体积(1 866.21±433.49)mm3P<0.05,P<0.01);H+DDP,M+DDP,L+DDP的平均瘤重分别为(0.48±0.19),(0.83±0.29),(1.01±0.31)g,平均瘤体积分别为(381.86±273.14),(704.09±386.52),(827.75±424.58)mm3,均低于DDP组,H+DDP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免疫组化结果提示,黄芪-莪术配伍H,M,L,H+DDP,M+DDP,L+DDP各组HIF-1α,VEGF阳性表达强度均下降,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结论:黄芪-莪术配伍对人肝癌裸鼠原位移植瘤的生长有抑制作用,且抑制作用与剂量有一定的正相关性,其机制可能与对HIF-1α,VEGF表达的抑制有关,与DDP合用表现为协同增效和相加作用。  相似文献   

12.
王强  王艺  张莉  尚芸  李亮亮  杜籼芹  李爽  蔺兴遥 《中草药》2022,53(21):6771-6778
目的 研究红芪多糖对放射性肺损伤(radiation-induced lung injury,RILI)的防治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雌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红芪水煎液(5 g/kg)组及红芪多糖低、中、高剂量(15、30、60 mg/kg)组和吡非尼酮(200 mg/kg)组,每组8只。对照组佯装辐照,其余各组均采用单次16 Gy全肺X线辐照建立RILI模型。自造模前7 d,各给药组ig相应药物,1次/d,连续5周。所有小鼠均在取材前1 d进行肺功能检测;分别在造模前1 d及肺功能检测后进行CT影像学检测;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小鼠肺组织病理变化;采用ELISA检测小鼠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小鼠肺组织中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及TNF-α蛋白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肺泡炎症明显,肺功能受损,肺部CT值升高(P<0.01),血清中TNF-α及IL-6水平升高(P<0.01),肺组织中mTOR、HIF-1α、VEGF及TNF-α蛋白表达上调(P<0.01)。与模型组比较,红芪多糖组明显减轻小鼠肺泡炎症,改善肺功能,降低肺部CT值(P<0.01),抑制血清中TNF-α及IL-6水平(P<0.05、0.01),下调肺组织中mTOR、HIF-1α、VEGF及TNF-α蛋白表达(P<0.05、0.01)。结论 红芪多糖能够减轻小鼠RILI前期炎症的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mTOR/HIF-1α/VEGF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本研究通过观察内异方对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大鼠的治疗作用,并进一步阐明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清洁级雌性成年(9-10周龄)未孕SD大鼠,体重190-210 g,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内异方治疗组和阳性对照组,每组最终纳入10只大鼠。大鼠在第3个动情期时采用子宫内膜自体移植法建立EM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内异方治疗组给予内异方水煎剂灌胃,阳性对照组给予达那唑溶液灌胃,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大鼠给予同体积生理盐水灌胃,各组连续给药4周。治疗结束后,解剖异位内膜,采用HE染色观察异位内膜的病理形态学改变情况;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异位内膜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低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phosphatase and tensin homolog deleted on chromosome ten,PTEN)与核转录因子-Kappa B(nuclear factor-Kappa B,NF-κB)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HE染色结果显示,内异方改善EM大鼠的异位内膜病理学结构改变。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内异方抑制EM大鼠的异位内膜组织的VEGF、HIF-1α和NF-κB蛋白表达水平,但促进PTEN蛋白表达水平。结论 内异方具有改善大鼠EM的作用,这种作用可能与抑制异位内膜组织中VEGF、HIF-1α和NF-κB蛋白表达并促进PTEN蛋白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结肠癌HCT116细胞健脾消癌方的条件培养液对HUVEC细胞管腔形成的影响,从PI3K/Akt生物轴调控角度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培养HCT116细胞,细胞设3组:对照组,健脾消癌方组(加入15%健脾消癌方含药血清)及人参皂苷Rg3组;制备HCT116细胞健脾消癌方条件培养液(分组及制备方法见实验方法),用条件培养液干预HUVEC(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Matrigel基质胶法检测HCT116细胞健脾消癌方条件培养液对HUVEC小管形成的影响。随后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各组HCT116细胞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p-Akt、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蛋白表达。最后在结肠癌HCT116荷瘤小鼠中验证健脾消癌方对肿瘤生长速度的影响,并经瘤组织VEGF蛋白表达、CD31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肿瘤内血管生成情况。结果 模型组HUVEC细胞管腔形成较空白血清组显著增加(P<0.05);健脾消癌方组及人参皂苷Rg3组较模型组HUVEC细胞管腔形成显著减少(P<0.01)。p-Akt和VEGF蛋白表达水平模型组高于空白血清组(P<0.05),健脾消癌方组及人参皂苷Rg3组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PI3K、Akt蛋白表达量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荷瘤小鼠肿瘤体积显著性增大,瘤组织内VEGF表达、CD31阳性面积显著性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健脾消癌方组及人参皂苷Rg3组荷瘤小鼠肿瘤体积显著减小,瘤组织内VEGF表达、CD31阳性面积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健脾消癌方可抑制肿瘤的血管生成和生长,其作用机制可能与PI3K/Akt生物轴调控VEGF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从抑制癌细胞缺氧诱导因子(HIF)信号通路中核转录因子-κB(NF-κB),HIF-1α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的角度探讨川芎嗪和大黄素合用抑制腹水癌细胞新生血管的作用。方法 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川芎嗪组、大黄素组、川芎嗪+大黄素组,各实验组采用原位注射法对正常大鼠肝脏注射大鼠腹水癌细胞(Walker-256细胞),假手术组注射同等体积生理盐水,并分组灌胃给药川芎嗪(10 mg·kg-1),大黄素(10 mg·kg-1),川芎嗪+大黄素(川芎嗪10 mg·kg-1+大黄素10 mg·kg-1),给药7 d后取实验组肝脏肿瘤接种组织样本制作病理切片,观察肿瘤细胞存留状态和VEGF的表达情况。分别构建Walker-256细胞体外氧糖剥夺模型(缺氧缺糖模型)、单缺氧模型和单缺糖模型。川芎嗪组、大黄素组及川芎嗪+大黄素组均选择不影响Walker-256增殖的3个连续浓度作为考察浓度,造模前给药,模型处理时间4 h,检测各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HIF-1α,VEGF-C,NF-κB的水平。结果 大鼠肝脏在接种Walker-256细胞后,肝脏总质量明显升高(P<0.05),川芎嗪组,大黄素组和川芎嗪+大黄素组肝脏总质量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组织病理学检测显示,各给药组肝脏组织中的VEGF表达响应均低于模型组;在细胞水平,川芎嗪组和川芎嗪+大黄素组缺氧缺糖模型的HIF-1α,VEGF-C,NF-κB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呈一定的剂量依赖性,对单缺氧模型作用有一定降低作用;大黄素1×10-2,1×10-3 mol·L-1组和川芎嗪+大黄素1×10-2,1×10-3 mol·L-1组明显降低缺氧缺糖和单缺糖模型中HIF-1α,NF-κB的水平(P<0.05),而所有给药组对单缺糖模型中VEGF-C作用不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川芎嗪和大黄素单用和川芎嗪+大黄素联合使用均可抑制大鼠肝脏在接种Walker-256细胞后重量的异常升高,并抑制肝脏组织的VEGF表达;川芎嗪和大黄素可以抑制NF-κB,HIF-1α的蛋白表达,从而减少了HIF-1α转录激活的转移相关靶基因蛋白VEGF的表达、限制肿瘤细胞新生血管的生成以达到抑制腹水癌细胞侵袭和扩散。其中川芎嗪对缺氧的作用最显著,葡萄糖对川芎嗪的作用有干预,与大黄素合用时葡萄糖的干预作用降低,合用对肿瘤细胞的作用更稳定。  相似文献   

16.
〔摘 要〕 目的:比较分析两种消融术联合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治疗较大体积肝癌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 2018 年 6 月至 2019 年 6 月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 100 例接受 TACE 治疗较大体积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微创方法不同,分为 微波消融(MWA)组 48 例和射频消融(RFA)组 52 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完全坏死率和近期疗效,2 周后观察两组患者治 疗前后血清甲胎蛋白(AFP)和肝功能的变化情况。 结果:RFA 组的完全坏死率显著高于 MWA 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RFA 组的总有效率高于 MWA 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总控制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RFA 组的 AFP、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氨酶(AST)均明显低于 MWA 组,差异具有 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RFA 联合 TACE 治疗较大体积肝癌的临床疗效优于 MWA,且 MWA 联合 TACE 治疗对患 者肝功能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溃疡性结肠炎辅助性T细胞17(Th17)/调节性T细胞(Treg)平衡中的作用及芍药汤的干预机制。方法 将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美沙拉嗪组(0.42 g·kg-1),芍药汤组(11.1 g·kg-1),抑制剂组(2-甲氧基雌二醇,0.015 g·kg-1),芍药汤+抑制剂组,采用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诱导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各组分别对应给予生理盐水,美沙拉嗪,芍药汤,抑制剂及芍药汤+抑制剂治疗7 d,观察各组大鼠一般情况和疾病活动指数,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结肠组织病理学改变,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0(IL-10),IL-17,IL-23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结肠组织叉头状/翼状螺旋转录因子P3(FoxP3),维甲酸相关孤儿受体(RORγt),HIF-1α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肠黏膜病理学评分显著升高(P<0.01),血清中的IL-10水平显著降低(P<0.01),IL-17和IL-23显著升高(P<0.01),结肠RORγt及HIF-1α蛋白水平显著升高(P<0.01),FoxP3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芍药汤组DAI评分,肠黏膜病理学评分降低(P<0.05,P<0.01),血清中IL-10水平升高(P<0.01),IL-17,IL-23降低(P<0.01),结肠RORγt及HIF-1α蛋白水平降低(P<0.01),FoxP3蛋白表达升高(P<0.01);与抑制剂组比较,芍药汤组及芍药汤+抑制剂组RORγt,FoxP3及HIF-1α蛋白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芍药汤可以有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HIF-1α来调节Treg/Th17的重新平衡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观察青蒿琥酯(ART)对实验性脉络膜新生血管(CNV)及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对CNV的干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将80只BN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6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应用532 nm激光机建立CNV动物模型。5组分别灌胃给药14 d,ART低剂量、高剂量组10.08,20.16 mg·kg-1·d-1,正常组、模型组、康柏西普组等容积1%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溶液灌胃,同时康柏西普组予5 μL玻璃体腔注射1次。分别在7,14 d应用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法(FFA)评价CNV荧光素渗漏情况(灰度值),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CNV组织病理学变化,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视网膜脉络膜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FFA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灰度值在7 d及14 d时升高(P<0.01);7 d时与模型组比较,ART高剂量组、康柏西普组灰度值降低(P<0.01);14 d时与模型组比较,ART各剂量组、康柏西普组灰度值不同程度降低(P<0.05,P<0.01)。HE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CNV厚度值在7 d及14 d时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ART各剂量组、康柏西普组CNV厚度值降低(P<0.0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HIF-1α,VEGF表达量在7 d及14 d时不同程度升高(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ART各剂量组、康柏西普组表达量降低(P<0.01)。结论 ART对实验性CNV具有抑制作用,其机制与下调实验性CNV形成早期HIF-1α,VEGF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9.
川芎嗪对大鼠腹腔巨噬细胞表达VEGF和HIF-1α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川芎嗪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巨噬细胞分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表达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影响。 方法: 原代培养大鼠腹腔巨噬细胞,给予脂多糖(LPS)刺激并加入不同浓度的川芎嗪共同培养。ELISA方法检测细胞培养液中VEGF的含量,MTT法观察巨噬细胞增殖情况。western blot检测巨噬细胞HIF-1α的表达。结果: 480,48 μmol·L-1川芎嗪可抑制LPS诱导的大鼠腹腔巨噬细胞分泌VEGF,并抑制巨噬细胞表达HIF-1α,但对巨噬细胞增殖没有影响。 结论: 川芎嗪可抑制大鼠腹腔巨噬细胞分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其机制与抑制巨噬细胞表达HIF-1α密切相关。这种作用不依赖于抑制巨噬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古今录验》续命汤通过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途径调控缺血性卒中(IS)细胞焦亡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续命汤低剂量组、续命汤高剂量组和二甲双胍组,每组20只,连续灌胃3 d取材。采用高通量测序筛选差异信使RNA(mRNA),对关键差异基因行基因本体(GO)功能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分析;改良神经功能评分(mNSS)法、2,3,5-氯化三苯四氮唑(TTC)染色评价脑梗死损伤效应;苏木素-伊红(HE)染色进行脑组织病理形态学观察;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缺血侧脑皮质区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18(IL-18)水平比较;荧光双标染色检测HIF-1α、NLRP3共定位情况;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NLRP3、HIF-1α、胱天蛋白酶-1(Caspase-1)、消皮素D(GSDMD)mRNA的表达情况;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HIF-1α、NLRP3、Caspase-1、GSDMD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mRNA测序共得到5 705个(下调2 733个,上调2 972个)差异基因,经同源基因转化后,与焦亡基因集取交集,获得95个关键差异焦亡基因。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的mNSS评分、脑梗死面积显著增大(P<0.01),神经元形态多样、排列错乱、细胞间隙增宽,缺血侧皮质区IL-1β、IL-18的含量显著增高(P<0.01),共定位荧光强度明显增强,HIF-1α、NLRP3、Caspase-1、GSDMD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续命汤高剂量组改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脑梗死面积最显著(P<0.01);各药物组神经元较完整、排列较整齐、细胞间隙变窄,共定位荧光强度明显降低;续命汤能够降低IL-1β、IL-18的含量及HIF-1α、NLRP3、Caspase-1、GSDMD mRNA和蛋白的表达(P<0.05,P<0.01),尤以高剂量组最明显(P<0.01)。结论 《古今录验》续命汤能够抑制IS后细胞焦亡,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可能与抑制HIF-1α/NLRP3途径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