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结直肠癌组织中PIK3CA基因突变与AKT1/2蛋白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PIK3CA基因第9、20外显子点突变率及其与AKT1/2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和SSCP-PCR(单链构象多态性聚合酶链反应)分别检测42例结直肠癌组织AKT1/2蛋白表达情况和PIK3CA基因第9、20外显子突变情况,并与20例健康体检者正常大肠黏膜作对照。结果AKT1/2蛋白在PIK3CA基因突变组中比无突变对照组有更高表达(P〈0.05);AKT1/2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显著高于正常结直肠黏膜(P〈0.05);AKT1/2蛋白表达与有无淋巴结转移、癌组织浸润程度、临床分期有关(P〈0.05);14.3%(6/42)的结直肠癌存在PIK3CA基因突变;PIK3CA基因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突变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黏膜(P〈0.05)。PIK3CA基因突变与AKT1/2蛋白阳性表达低度相关。结论PIK3CA基因在结直肠癌中存在高频率突变,该基因的突变导致AKT1/2蛋白表达上调,可能在结直肠癌进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人肝癌组织中nm23-H1基因突变的检测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观察肿瘤转移抑制基因nm23-H1在人原发性肝细胞癌中的突变情况,探讨nm23-H1基因突变与肝癌发生、发展及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技术(PCR-SSCP),对16例肝癌组织、12例癌旁组织和4例正常肝组织的nm23-H1基因的第1、2、4外显子突变情况突变进行检测。结果肝癌组织中有1例nm23-H1基因第1外显子纯合缺失;肝癌组织中1例第1外显子、1例第2外显子,癌旁组织中2例第2外显子有单链DNA泳动变位。结论nm23-H1基因突变在肝癌组织中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p5 3基因突变及p5 3,MDM2蛋白表达在原发性肝细胞癌 (HCC)发生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 6 1例原发性肝细胞癌及 5 9例相应癌旁肝组织中p5 3蛋白和MDM2蛋白的表达 ;用PCR -SSCP-银染技术对其中 2 1例HCC的p5 3基因第 5~ 8外显子的突变情况进行研究。结果 :p5 3和MDM2蛋白在HCC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肝组织 (P <0 .0 1)。HCC中p5 3与MDM2蛋白表达无明显相关性 (P >0 .0 5 )。新鲜HCC组织中p5 3基因第 5~ 8外显子的突变率为 42 .86 % (9/ 2 1) ,且均位于第 7外显子 ,癌旁组织中未发现p5 3基因突变。突变病例中 6 6 .6 7% (6 / 9)有p5 3蛋白高表达 ,11.11% (1/ 9)有p5 3及MDM2蛋白的过度表达 ,无突变病例中MDM2过度表达率为 2 5 % (3/ 12 )。结论 :p5 3基因突变及由MDM2过度表达导致的p5 3功能失活在HCC发生中起重要作用。p5 3基因突变和其它机制引起的MDM2蛋白高表达可能在HCC中共同发挥致癌作用。  相似文献   

4.
原发性肝细胞癌中p16和cyclinD1蛋白表达及p16突变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p16和cyclinD1蛋白表达及p16基因第2外显子突变与原发性肝细胞癌(HCC)发生的关系。方法:利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与多聚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分析技术分别检测44例HCC及癌旁肝组织p16和cyclinD1蛋白表达和12例新鲜手术肝癌组织的p16基因突变。结果:HCC中p16蛋白阳性率和阳性信号强度明显低于癌旁肝组织(P<0.01),而cyclinD1蛋白阳性率和阳性信号强度明显高于癌旁肝组织,12例新鲜HCC标本中p16基因第2 子突变率为16.7%(2/12),癌旁组织未发现p16基因第2外显子突变;有p16基因突变的HCCp16蛋白表达呈阴性。结论:P16蛋白失活或/和缺乏可能是肝细胞增殖失控的重要因素之一;HCC存在P16基因第2外显子突变,但不是频发事件;在HCC形成过程中,P16基因异常与cyclinD1过度表达可能存在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抑癌基因PTEN在鼻咽癌中的表达、突变情况,探讨其与鼻咽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检测52例鼻咽癌中PTEN基因的表达,利用PCR-SSCP银染、DNA测序分析等方法检测PTEN基因第5、8外显子突变。结果鼻咽癌中PTEN蛋白表达率低于癌旁组织,表达与临床TNM分期、颈部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52例鼻咽癌中PTEN基因第5、8外显子未见明显突变。结论抑癌基因PTEN可能参与鼻咽癌的发生发展,其第5、8外显子在鼻咽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不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p1 6和cyclinD1蛋白表达及p1 6基因第 2外显子突变与原发性肝细胞癌 (HCC)发生的关系。方法 :利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与多聚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 (PCR SSCP)分析技术分别检测 44例HCC及癌旁肝组织p1 6和cyclinD1蛋白表达和 1 2例新鲜手术肝癌组织的p1 6基因突变。结果 :HCC中p1 6蛋白阳性率和阳性信号强度明显低于癌旁肝组织 (P <0 .0 1 ) ,而cyclinD1蛋白阳性率和阳性信号强度明显高于癌旁肝组织。 1 2例新鲜HCC标本中p1 6基因第 2外显子突变率为 1 6 .7% (2 /1 2 ) ,癌旁组织未发现p1 6基因第 2外显子突变 ;有p1 6基因突变的HCCp1 6蛋白表达呈阴性。结论 :p1 6蛋白失活或 /和缺乏可能是肝细胞增殖失控的重要因素之一 ;HCC存在p1 6基因第 2外显子突变 ,但不是频发事件 ;在HCC形成过程中 ,p1 6基因异常与cyclinD1过度表达可能存在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7.
徐艳  谭维维  胡迅  杨宗泽  樊萍  张姝  席佳蕾  王亚曦 《西部医学》2018,30(10):1409-1412
【摘要】目的 探讨CTNNB1基因3号外显子突变与肝细胞癌(HCC)发生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100例HCC患者的肿瘤组织及配对远端正常组织样本200份,采用直接测序的方法筛选突变情况;免疫组化法对筛选到突变的患者检测其肿瘤及正常组织中CTNNB1基因编码蛋白(β catenin)表达情况,并进一步分析CTNNB1基因3号外显子突变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 CTNNB1基因3号外显子错义突变3例 (3%),分别引起第32、36位密码子编码氨基酸改变。免疫组化结果显示,3例突变患者的肿瘤组织中β catenin蛋白表达明显强于配对正常组织(P<005)。CTNNB1基因3号外显子突变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未见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CTNNB1基因3号外显子突变存在于HCC患者中,可能与HCC的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8.
陈红跃  张大  高宗跃 《广东医学》2011,32(17):2289-2291
目的 探讨ING1与Cyclin E在肝细胞肝癌(HCC)中的表达水平及关系.方法 免疫组化SP法检测48例HCC组织、21例癌旁组织和13例正常肝组织中ING1与Cyclin E的表达水平.结果 ING1在HC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癌旁组织和正常肝组织(P<0.05),Cyclin E在HC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  相似文献   

9.
PTTG基因在人肝细胞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PTTG基因与原发性肝细胞癌 (HCC)发生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 (SP法 )和原位杂交 (DNA -RNA)技术检测 6 1例人肝细胞癌和癌旁肝组织中PTTGmRNA和PTTG蛋白的表达。结果 :PTTGmRNA在肝癌和癌旁组织阳性率分别为 72 .1% (44 /6 1)和 93.4 % (5 7/6 1) ,肝癌和癌旁组织PTTG蛋白阳性率分别为 78.7% (48/6 )和 91.8% (5 6 /6 1) ,相关性研究显示PTTGmRNA和PTTG蛋白表达结果关系密切 (P <0 .0 0 5 )。结论 :PTTG基因的过度表达参与了人肝细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在肝细胞性肝癌中表观遗传性调控E2F8基因表达的特征,包括E2F8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状态、靶向调控E2F8基因的微小RNA(microRNA)在肝细胞性肝癌中的表达谱.方法 分析E2F8基因启动子区域DNA序列的CpG位点分布特征,亚硫酸氢盐修饰DNA后,测序检测肝细胞性肝癌患者的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E2F8...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PIK3CA基因在乳腺癌不同分子亚型中突变的关系。方法选取200例乳腺癌患者组织标本,其中luminal A、luminal B、HER-2过表达型、besal-like型各50例。提取DNA,用紫外光分光光度仪来测定浓度及含量,对exon9及exon20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纯化后测序,另取20例乳腺腺病组织标本用作为对照,与基因库序列对比分析其突变的情况。结果200例乳腺癌组织中发现突变64例,突变率32%,其中exon9突变26例(40%),exon20突变38例(60%),在乳腺癌分子亚型中:luminal A型中22例(44%),luminalB型中16例(32%),HER-2过表达型20例(40%),besal—like型6例(12%),突变分布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20例良性对照组中均没发现突变。PIK3CA基因突变与乳腺癌肿瘤患者肿瘤大小、年龄、淋巴结状态之间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PIK3CA基因在乳腺癌不同分子亚型中的突变有差异,与乳腺癌其他临床病理特征之间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研究磷脂酰肌醇激酶-3催化亚基α基因(PIK3CA)突变和类脂磷酸酶(PTEN)蛋白表达缺失与临床病理指标间的关系,进一步探讨其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收集86例经病理确诊的乳腺癌石蜡标本,检测PIK3CA基因第9、20外显子的突变以及PTEN的蛋白表达.分析上述两者之间的关系,以及与乳腺癌肿块大小、雌/孕激素受体( ER/PR)状态、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状态、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结果:PIK3CA基因突变为28例(占32.6%),突变与肿瘤大小无相关性(x2=0.104,P=0.747).在ER/PR阳性、Her-2阳性、淋巴结转移阳性患者中PIK3CA突变发生率高,对比阴性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022,P=0.003;x2=5.752,P=0.016;x2=4.599,P=0.032).在淋巴结阳性患者中,20号外显子的突变率为64.7% (11/17),与淋巴结阴性患者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809,P=0.028).PTEN表达阴性者38例(占44.2%),而在PTEN阳性表达的48例中,ER/PR阳性患者明显高于ER/PR阴性患者(x2=17.667,P=0.000);有淋巴结转移者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者(x2=12.884,P=0.000).PTEN表达缺失与肿瘤大小、Her-2状态无关.结论:PIK3CA基因的突变及PTEN蛋白表达缺失是乳腺癌中常见的事件,PIK3CA突变多发生于激素受体阳性患者中,而PTEN表达缺失多发生于激素受体阴性患者.这些改变表明不同基因型肿瘤其发生发展的不同途径,同时提示不良的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PIK3CA对埃克替尼治疗EGFR基因突变的非小细胞癌(NSCLC)病人疗效预测价值。方法首先应用ARMS法对确诊肺腺癌标本给予EGFR基因突变检测。对于EGFR检测阳性肺腺癌标本应用免疫组化蛋白定性法进行PIK3CA表达状态分析。对EGFR检测阳性者给予埃克替尼治疗,观察PIK3CA高表达组与低表达组埃克替尼治疗后的无进展生存期(PFS)。结果在62例EGFR突变的肺癌病人中,48.38%同时存在PIK3CA高表达。在PIK3CA表达阳性病人应用埃克替尼后中位疾病PFS 10.5个月(95% CI:5.6~15.4);PIK3CA表达阴性的病人应用埃克替尼后中位疾病PFS 17.0个月(95% CI:10.1~23.8)。PIK3CA低表达病人用埃克替尼治疗的应答率、中位PFS、EGFR-TKIs耐药率均有较高的趋势(χ2=7.16,P < 0.05)。结论在EGFR突变的接受埃克替尼治疗的NSCLC病人,检测PIK3CA表达状态有助于鉴别出EGFR-TKIs治疗有效较低的病人,提前进行干预,从而延长病人中位PFS。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临沂地区RhD阴性无偿献血人群RHD基因的变异体及其分子背景。方法 2011年采集24875人份全血,获得RhD初筛阴性标本111例,提取DNA后,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多聚酶链反应(SSP PCR),进行以下三步实验:① 检测出缺失RHD基因的RhD阴性、DEL1227G>A突变以及其他变异体;② 鉴定其他变异体的具体类型;③ 对有突变位点未检出型别的变异体进行测序。结果 临沂地区无偿献血人群中RhD阴性比例为0.45%,在111例RhD初筛阴性标本中,检测到1~10外显子全缺失76例,2~9外显子缺失9例,845G>A突变3例,3~6外显子缺失3例,1227G>A 突变18例,RHD(711DELC) 1例,Dva(Hus)1例。结论 临沂地区常规血清学筛查RhD阴性无偿献血人群中RHD基因存在多态性。  相似文献   

15.
bcl 10 gene mutation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Objective To detect the mutation frequency of the bcl 10 gene in the early and advanced st ages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Methods Genome DNA samples were extracted from 46 cases of fresh HCC tumor tissues and t heir non-tumor adjacent tissues.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single strand conf ormation polymorphism method was used to detect point mutations of t he three exons of the bcl 10 gene. For each individual exon, six random samples from those showing abnormal DNA bands were sequenced to verify those mutations .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rum alpha-fetoprotein (AFP) level and bcl 10 muta tion, between the tumor size and bcl 10 mutation was also analyzed.Results Among the 46 samples, 26 cases (56.5%) were found to have mutations in exon 1, 5 out of the 6 cases were shown to have 5744 C→G mutation by sequencing; 25 cas es (54.3%) were found to have mutations in exon 2, 4 out of the 6 cases were sh own to have 11 311 T deletion mutation by sequencing. Twenty-one cases (4 5.7%) were found to have mutations in exon 3, all of the 6 cases selected for sequenc ing were shown to have 14 116 C→T mutation. Statistical analysis showed t hat ne ither serum alpha-fetoprotein level nor the size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 ma has a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 with bcl 10 mutation.Conclusion The bcl 10 gene has a high mutation frequency in liver cancer.  相似文献   

16.
目的:筛选稳定转染FA T E/BJ‐HCC‐2基因的肝癌细胞中肿瘤转移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方法分别提取稳定转染FATE/BJ‐HCC‐2的肝癌细胞(5B4)及转染空质粒的对照细胞(Mock)总 RNA ,通过基因芯片技术筛选差异表达基因。结果与Mock细胞比较,5B4细胞共筛选出1694个差异表达基因,有11个基因表达差异明显,其中MMP‐1、PTGS2、FN、CA9、IL‐8、ILK、Areg 7个基因在转染FATE/BJ‐HCC‐2基因后表达量明显上升,差异倍数分别为81.80、49.86、11.30、16.26,3.48、2.79、2.20。E‐cadherin、RhoBTB3、ALPP、HLA‐DRB 4个基因表达量明显下降,差异倍数分别为-5.42、-2.23、-5.93、-8.03。结论采用基因芯片技术对FA T E/BJ‐HCC‐2参与的肝癌转移的差异表达基因进行细致的筛选,其最终目的是为研究肝癌转移机制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PIK3CA蛋白表达异常与外阴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PIK3CA蛋白表达异常与外阴鳞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选取外阴鳞癌组织30份,外阴重度不典型增生、原位癌组织16份,外阴轻、中度不典型增生组织20份;另选择正常外阴皮肤组织10份作为对照。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上述组织中PIK3CA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与外阴鳞癌发生发展的关系。结果 外阴鳞癌组织中,PIK3CA蛋白表达水平 显著高于正常外阴皮肤组织和外阴轻、中度不典型增生组织( P<0.01);但与外阴重度不典型增生、原位癌组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外阴重度不典型增生、原位癌组织与外阴轻、中度不典型增生组织和正常外阴皮肤组织分别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 0.01)。外阴轻、中度不典型增生组织与正常外阴皮肤组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PIK3CA蛋白表达异常可能在外阴鳞癌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PIK3CA蛋白有望成为外阴鳞癌早期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初步探讨磷脂酰肌醇3激酶调节亚基(PIK3R1)在肝癌发生发展中的生物学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首先通过蛋白质印迹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85α(PIK3R1所编码的蛋白)在肝癌组织标本中的表达情况;接着利用脂质体转染法将PIK3R1的小分子干扰RNA(siRNA)和含有PIK3R1 cDNA的重组质粒转染入HepG2细胞中,并利用实时定量PCR检测其干扰效率和过表达效率;采用MTT法和集落形成实验检测PIK3R1 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应用流式细胞术分析PIK3R1对细胞周期的影响;最后蛋白质印迹法检测PI3K/AKT信号通路下游效应分子的表达变化。结果:p85α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其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IK3R1被干扰后,HepG2细胞增殖速度减慢,集落形成率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IK3R1过表达后,HepG2细胞增殖速度加快,集落形成率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IK3R1提高了HepG2细胞中S期细胞的比例(P<0.01);且PIK3R1可提高PI3K/AKT通路下游效应分子p-AKT的水平,并降低p53的水平。结论:PIK3R1在肝癌组织中表达上调,PIK3R1可能通过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促进HepG2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